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PPT
- 格式:ppt
- 大小:381.50 KB
- 文档页数:10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提高剪力墙抗震性能的
措施有哪些
一、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
边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还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代替墙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
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二、控制每肢墙的高宽比。
必要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使变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可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连梁处,形成耗能机构,同时使原剪力墙一分为二,刚度降低,避免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三、剪力墙的刚性连梁,其跨高比往往仅为1左右。
而试验表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5时,延性和耗能很好,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8以上,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当跨高比降至1时,延性系数则降至3左右,滞回曲线严重捏扰,耗能很小,后弯剪破坏。
因此,需要对它的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
措施之一是在1/2梁高的中性面上留一水平通缝,在缝的上、下两侧各埋置钢板,钢板上开有椭圆形螺栓孔,用高强螺栓把两钢板连结。
在竖载、风载和小震下,高强螺栓把水平通缝分开的两部分连梁连结成整体工作,使连梁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大震作用时,两钢板发生相对滑动,原来跨高比为1的刚性连梁将被分成两根跨高比为2的小梁协同工作。
试验表明,这样可使延性系数由原来的3提高为10左右。
剪力墙的结构与构造1. 引言剪力墙是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
它由墙体和基础组成,通过抵抗水平荷载来提供结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的结构和构造,以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剪力墙的构造形式剪力墙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垂直墙和水平墙。
2.1 垂直剪力墙垂直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的纵向方向,用于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它们通常由连续的墙体组成,墙体之间使用扩展接头或剪力墙座连接,以提供整体刚性。
垂直剪力墙可以进一步分为平面剪力墙和筋缝剪力墙两种类型。
2.1.1 平面剪力墙平面剪力墙是由连续的矩形墙体组成,墙体通常与建筑的外墙平行。
墙体的宽度通常在150mm至400mm之间,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墙体的刚性和连接性,墙体的两端通常采用加固措施,如加粗或加设钢筋。
2.1.2 筋缝剪力墙筋缝剪力墙是由连续的窄墙体和间隙组成,墙体通常与建筑的外墙垂直。
墙体之间的间隙称为筋缝,用于吸收地震引起的变形。
筋缝的宽度通常在20mm至50mm之间。
与平面剪力墙相比,筋缝剪力墙可以更好地吸收地震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2 水平剪力墙水平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的横向方向,用于抵抗风荷载和水平荷载。
水平剪力墙通常由连续的水平墙体或框架墙体组成,墙体之间使用剪力墙座连接。
水平剪力墙的构造形式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
3. 剪力墙的结构材料剪力墙的主要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用于构成墙体的主体部分,而钢筋则用于增加墙体的强度和连接性。
通常,剪力墙墙体的混凝土强度为C30至C50,而墙体中的钢筋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加固。
4. 剪力墙的构造方法剪力墙的构造方法主要包括墙体的浇筑和连接。
4.1 墙体的浇筑墙体的浇筑通常分为多层次进行。
首先,在基础上进行墙体的第一层浇筑,墙体中通常安装螺纹钢筋用于连接基础和墙体。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每层墙体进行一定高度的浇筑。
抗震结构措施
抗震结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在建筑物结构中增加梁、柱、墙等的尺寸和数量,
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抗震能力。
2.增加水平连接:在建筑物的不同层之间增加水平连接,如剪力墙、抗剪墙、框
架连接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加固基础: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加固,包括增加基础的尺寸、深度和强度,以
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4.增加抗震支撑:在建筑物的结构中增加抗震支撑,如钢支撑、混凝土墩等,以
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5.使用抗震材料:使用抗震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抗震钢筋等,以增加建筑物
的抗震能力。
6.加固连接部位:加固建筑物的连接部位,如梁柱节点、墙体连接等,以提高结
构的整体刚性和抗震性能。
7.安装防震装置:安装防震装置,如防震支座、减震器等,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
物的冲击和振动。
8.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检测和维护,及时修复和强化可
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持续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抗震结构措施应该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类型、使用功能、地理环境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同时,抗震结构措施的实施应该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框加剪力墙抗震措施抗震等级: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高度没有超限,均小于120m,且小于100m。
一、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因为建筑高度大于60m,根据《高规》4.2.2条,承载力设计时按基本风压的1.1倍取用(在计算3项指标时不考虑)。
2.根据《高规》5.2.1条,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6。
根据《高规》5.2.2条,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2(2010版PKPM中有个选项)。
对于连梁刚度折减问题,要特别注意一端与柱相连,一端与墙连接的梁和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不做折减(可以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
3.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勾选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时不勾选。
4.柱配筋计算原则:角柱按双偏压计算,其他柱按单偏压计算(可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
5.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取200mm。
6.对曲靖项目G座要采用“总刚度计算方法”。
因为有较大范围楼板不连续。
7.根据《抗规》5.2.5条条文说明,尽量控制剪重比满足要求。
8.在计算时,将“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选项勾选,如果不选,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基础变形规律,会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取模拟施工3。
更符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
10.曲靖项目G座填充墙较少,取自振周期折减系数0.8(高规4.3.17条2款)二、抗震构造措施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无地勘资料,现不知是几类场地,如果是Ⅲ、Ⅳ类场地则需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先假定为Ⅱ类场地。
E座和G座均满足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且不大于50%,所以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在满足框架-剪力墙本身构造外还需满足框架和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一> 框架-剪力墙的构造要求:1.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300厚墙 10@200(双排)250厚墙 10@250(双排)200厚墙 8@200(双排)拉筋用6.5@4002.带边框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全部锚入边框柱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做法详03G101-1第47页)。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contents •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与特点•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剪力墙构造要求及细节处理•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法与技巧•剪力墙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实例•剪力墙结构发展趋势及挑战目录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01与特点定义及作用定义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
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
作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基础。
1 2 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按结构材料划分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壁式框架。
按结构形式划分短肢剪力墙、一般剪力墙。
按墙肢高度与厚度比划分结构形式与分类优点刚度大,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
侧向变形小,承载力高,适用于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由于自重大,基础费用较高。
局限性结构自重较大,且延性较差。
01不宜用于高大地震烈度地区的建筑。
02由于墙体较多,不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02通过楼板将水平荷载传递给剪力墙,再由剪力墙将荷载传递至基础。
水平荷载传递竖向荷载传递荷载分配原则通过楼板和梁将竖向荷载传递给剪力墙和框架柱,最终传递至基础。
按照刚度分配原则,将水平荷载在各片剪力墙之间进行分配。
030201荷载传递机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方法进行分析。
弹性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采用塑性铰模型或弹塑性分析方法。
塑性方法基于工程经验,采用等效刚度法、连续化方法等简化分析方法。
简化方法内力分析方法变形控制要求层间位移角限值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顶点位移限值控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顶点位移,避免结构倒塌。
舒适度要求控制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
剪力墙构造要求及细03节处理墙体厚度与高度限制墙体厚度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墙体所在位置确定。
一般来说,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