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信息安全标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5
银行业信息安全培训试题 (2)信息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1、信息科技风险指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B)、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A 制度落实B 技术标准C 人为因素D 不可抗力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A)。
A 银行的法定代表人B 信息技术部负责人C CIOD 其他3、信息科技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A),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A 信息科技治理B 信息安全管理C系统持续性管理D 突发事件管理4、所有科技风险事件都可以归于信息系统连续性或(D)出问题的事件。
A 保密性B 完整性C 可用性D 安全性5、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D)管理工作,该部门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
A 安全B 审计C 合规D 风险6、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A)进行审计。
A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B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C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D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等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C)。
A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B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C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D 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8、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银监会计算机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银监会作为银行监管机构,对于计算机知识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银监会计算机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银监会工作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其次,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类型,以及TCP/IP协议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银监会的工作人员,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掌握非常关键。
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系统,它可以对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读写操作。
在银行业务中,数据库起到了承载和管理大量客户数据、交易记录等重要信息的作用。
因此,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3. 信息安全与保密作为银行监管机构,信息安全和保密是银监会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对于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相关知识点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了解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如病毒攻击、网络钓鱼等,并熟悉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
此外,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标准,如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
4.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在当前的金融领域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银监会作为银行监管机构,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其次,了解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银监会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5.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两大热门技术。
信息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1、信息科技风险指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B)、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A 制度落实B 技术标准C 人为因素D 不可抗力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A)。
A 银行的法定代表人B 信息技术部负责人C CIOD 其他3、信息科技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A),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A 信息科技治理B 信息安全管理C系统持续性管理D 突发事件管理4、所有科技风险事件都可以归于信息系统连续性或(D)出问题的事件。
A 保密性B 完整性C 可用性D 安全性5、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D)管理工作,该部门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
A 安全B 审计C 合规D 风险6、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A)进行审计。
A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B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C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D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等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C)。
A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B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C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D 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8、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信息安全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愈发重要,每个组织都应当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信息资产。
而信息安全体系培训就成为了组织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信息安全体系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风险意识,提升组织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体系培训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1. 信息安全概念的介绍在信息安全体系培训的内容中,需要对信息安全的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
包括信息安全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现状分析等,让员工全面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情况。
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信息安全体系培训还应当包括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政策制度。
员工需要清楚了解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政策,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法规而犯错。
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体系培训内容中,还需要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专门的介绍。
员工需要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方法和工具,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和处理信息安全风险。
4. 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安全意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养成保护信息安全的习惯和自觉。
5. 信息安全技术培训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信息安全体系培训必须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的培训内容。
通过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操作实践,使员工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技术知识,能够运用相关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保护。
6. 应急响应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因此信息安全体系培训还应包括应急响应培训。
员工需要知道如何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7. 信息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组织需要倡导信息安全文化,通过培训,使员工认同信息安全文化,将其内化为行为习惯。
信息安全体系培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管理、技术、人员、制度等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组织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参考标准和规范一、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9月,为有效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安全、持续、稳健运行,银监会印发了银监发[2006]第63号文,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
2009年6月,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银监会印发了银监发[2009]第19号文,即《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替代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
新《指引》针对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特点,提出了“三道防线”的思路。
“三道防线”是按照目前普遍的一种安全模式进行的设计:第一道防线——事先监控,即银行信息科技部门的自我管理;第二道防线——事中管理,即风险管理部门如何督促科技部门进行管理,风险管理部门会提供一些管理工具、思路和框架;第三道防线——事后审计,审计部门独立于上述两个部门之外,对两部门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因此三道防线其实是将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审计统一纳入风险管控。
通过这样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决银行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运维的不足。
二、等级保护1.等级保护概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是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根本保障。
国务院法规和中央文件明确规定,要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当今发达国家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安全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多年来信息安全工作经验的总结。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不仅是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