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最优化-2010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49
环保政策、治污努力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基于三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分析武晓利【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保政策因素的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 研究环保政策、政府治污支出及环境消费偏好等措施对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尤其是对实际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项措施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环保技术改善能够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显著降低碳排放,提高环境质量;(2)征收碳税以及提升环境消费偏好均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但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效应;(3)政府治污支出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和提高环境质量,但中长期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效应,通过调整政府治污支出转化系数,能够显著提高政府治污支出措施的有效性.总体上,环保技术与治污支出是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关键,提升厂商的环保技术研发水平与加大治污力度应是现阶段政策制定的参考重点.【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12页(P101-112)【关键词】环保政策;治污努力程度;环境质量;DSGE模型【作者】武晓利【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已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技术更新、政府治污支出以及包含碳税在内的环保政策制定成为近年来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也获得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4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能源发展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彻底改变现有的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应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数学建模讲义主讲人:穆学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系Email:xdmuxuewen@ 最优化模型---最优化方法的概念参考书目1. 陈宝林。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 谢金星,薛毅。
优化建模与lindo/lingo优化软件. 清华大学出版社. 背景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最优化问题举例最优化方法的概念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最优解与极值点常用的数学软件§1背景知识•运筹学理论的一部分•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¾公元前6世纪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¾孙膑“斗马术”,田忌与齐王赛马,博弈论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千古名句也可以说是对张良运筹思想的赞颂和褒奖。
•国外起源与发展¾1896年,V.Pareto首次从数学角度提出多目标优化问题,引进了Pareto最优的概念。
¾1935-38年,英国为了正确地运用新研制的雷达系统来对付德国飞机的空袭,在皇家空军中组织了一批科学家,进行新战术试验和战术效率评价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他们把自己从事的这种工作命名为“Operational Research”(背景知识(续)Operational Research(运筹学,或直译为作战研究)。
¾1939年,苏联的Л.В.Канторович总结了他对生产组织的研究,写了《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一书,是线性规划应用于工业生产问题的经典著作¾1947年,G.B.Dantzig提出了单纯形方法后,线性规划便迅速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并逐级发展起来。
¾英国运筹学会1948年成立(1948-53年是运筹学俱乐部,1953年11月起改名为学会)。
¾二次大战胜利后,美英各国不但在军事部门继续保留了运筹学的研究核心,而且在研究人员、组织的配备及研究范围和水平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同时筹学方法也向政府和业等部门扩展背景知识(续)运筹学方法也向政府和工业等部门扩展。
《最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四、课程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第2版)》,陈宝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97873021137680
参考书:
1、《最优化方法》,孙文瑜、徐成贤、朱德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ISBN:9787040143751o
2、《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袁亚湘,孙文瑜著,科技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ISBN:9787030054135o
3、《最优化计算方法》,黄正海,苗新河著,科技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ISBN:9787030433053o
六、教学条件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型课程,对实验条件要求不是很高。
学校实验大楼拥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高性能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基本能够完成所需的理论计算任务、数值模拟试验以及程序测试等。
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授课电脑安装了WindoWS7、
OffiCe2010、1ingo11Python>Mat1ab2015>Mathematica11>MathTyPe6.9以上版本的正版软件。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新教师教学高等教育“知行人物志”,重心放在介绍历史人物的知行伟业上,饱览人文对于杰出生命的点铁成金之用,观察与学习人文陶冶的气度、纲领、趣味、意志等。
从而在深层拔起动力,自觉锤炼人文素养、应对复杂人生。
“人文创新”,为国家为民族为大学生的个人生涯计,在观照传统与现代的视野中,把“人文创新”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开眼看我们的现实国情、现实社会与现实人生,强调“匠人”精神,并有切中时弊的案例点拨,以‘兼济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探讨作为结束,又回到宏观现实中体解中华文化兼美、共赢的宏阔气象。
第三板块是以经世致用、博雅人生的论例点拨,以客观的人物启思录、案例评介等形式,启迪知行合一、修己济世的心法、津要。
该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在省级精品课程《内外之间——国学经典与人生艺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 )《中华文化通识教程》(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升华的。
可以配合这两项资源使用,期待经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形成三位一体、有机融贯的完整体系。
这是一个希望囊括古今中外,包含文史哲艺各个人文领域,以大综合为特色的新型人文教育体系。
秉承郭齐勇老先生的寄语“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我们高度重视经典。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人类与民族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先进部分和最富有智慧的部分,“根在清源,天开紫英”,在根本与源头处做了更深入的努力。
在具体课堂、其他途径、乃至于学生社团活动的途径,皆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扩充与介绍。
笔者深深感到大学人文课程不是传统语文的文章所能解决。
如果仅有一门人文通识课,那就必须深入用心,要尝试用这有限的课为学生打开人文通识的世界:全息、开放,直指人心、凝练、能入、有趣,有门径的指引,并体现切实的关怀,运化、升华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考察教育者积淀与融汇贯通的能力,考察作为人文通识教师的心与心量,以及“妙手仁心”的剪裁与运化啊。
全科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面向社区与家庭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1]。
作者: 丁世敏;封享华;秦宗会
作者机构: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页码: 22-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建设;系统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进程;数字化过程;教学单位;
网络设备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电子信息及网络设备在各级各类教学单位的逐渐完善,各门学科课程建设中掀起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热潮。
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材料的数字化过程。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才能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
本文从系统化角度,论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系统化构建,以期为各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提供一种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XXX XXXXXX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摘要:本文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给生命科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的指导,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指导,因此,自然辩证法对于新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命科学自然观方法论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at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provides the correct view of na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ew instructions to the life science scientists,offers them a scientific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guidance ,thus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century of life science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training, has a unique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Keywords: Dialectics of Nature Life Sciences Opinion of Nature Methodology1 前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及哲学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自然界演化和发展史、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它是人类对几千年来自然科学技术成就和哲学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的进一步科学概括、合理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题库一、单选题 (共50题,70.0分)1、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标准答案:D2、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标准答案:D3、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 )?。
A.1970年《东京宣言》B.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C.1982年《内罗毕宣言》D.1992年《里约宣言》标准答案:B4、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标准答案:A5、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标准答案:A6、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的大小排序为()。
A.(1)>(2)>(3)B.(3)>(2)>(1)C.(2)>(3)>(1)标准答案:A7、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标准答案:B8、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标准答案:C9、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监察部门标准答案:A10、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协调共生的熵变类型是()。
A.dS<0B.dS>0C.dS=0D.不确定标准答案:A11、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2010 年 9 月 25 日======================================================================目录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 会议报道 2 3- 2010 全国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成功 举办 - 2010“优化与应用”国际暑期学校暨前沿讲座于中科院数学院 举行 - 2010“最优化前沿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 - 2010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举办“全局最优化”交流会 - 2010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最优化暑期研讨会 获奖信息 - Daniel Spielman 教授获得 2010 年 ICM 奈望林纳获 学界公告 -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发行,欢迎投稿 9 7编辑:徐大川(北京工业大学), 陈旭瑾(中科院) ------------------------------------------------------------------------------------------------------网址: / 电子邮箱: optimization_china@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2010 年 5 月 23 日 名誉理事长:越民义 韩继业 (以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理事长:修乃华 副理事长:戴彧虹 李端 孙小玲 邢文训 张国川 秘书长:徐大川 副秘书长:陈旭瑾 黄学祥 王宜举 资深理事:(21人) 陈开周 邓乃扬 方伟武 冯恩民 韩继业 胡毓达 蓝伯雄 林诒勋 刘光中 祁力群 唐国春 王长钰 王哲民 夏尊铨 姚恩瑜 俞 建 越民义 张建中 张连生 章祥荪 朱道立 常务理事: (43人) 白延琴 陈光亭 陈国庆 陈小君 戴彧虹 郭田德 何炳生 贺国平 胡祥培 黄正海 简金宝 李董辉 李 端 刘三阳 鲁习文 潘平奇 濮定国 宋 文 孙文瑜 孙小玲 童小娇 万仲平 王宜举 王云诚 韦增欣 邢文训 修乃华 徐成贤 徐大川 徐以汎 徐寅峰 杨 辉 杨庆之 杨晓光 杨晓琪 杨新民 原晋江 张国川 张立卫 张树中 张玉忠 赵云斌 朱德通理事:(84人) 艾文宝 高雷阜 胡觉亮 林贵华 屈 彪 童小娇 徐成贤 杨永建 郑喜印 白延琴 高岳林 胡祥培 凌 晨 尚有林 万仲平 徐大川 宇振盛 朱德通 陈东彦 龚循华 黄南京 刘国山 申培萍 王国庆 徐明华 原晋江 朱文兴 陈光亭 郭崇慧 黄正海 刘三阳 舒 嘉 王世英 徐以汎 张 峰 朱志斌 陈国庆 郭田德 简金宝 刘新为 宋 文 王晓敏 徐寅峰 张国川 陈小君 韩乔明 李董辉 龙永红 孙文瑜 王宜举 杨 辉 张立卫 陈修素 何炳生 李 端 鲁习文 孙小玲 王云诚 杨庆之 张树中 陈旭瑾 何诣然 李荣珩 倪 勤 谈之奕 韦增欣 杨晓光 张玉忠 陈中文 贺国平 李声杰 潘平奇 唐恒永 邢文训 杨晓琪 赵培忻 戴彧虹 洪 流 李勇建 濮定国 田志远 修乃华 杨新民 赵云斌2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简报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 期)会议报道全国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介绍由教育部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承办的 2010 年应用数学暑期学校于 2010 年 7 月 19 日—8 月 4 日在大连理工大 学研究生教学楼举行。
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生态社区ecocity2010 整理一、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1、承载力承载力在生态学中的最早应用始见于1921年。
在这一年,帕克(Park)和伯吉斯(Burgess)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在讨论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时,承载力便成为了一个探讨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概念。
承载力在人口、环境规划和管理、畜牧系统管理、农业、旅游、自然资源管理、森林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承载力,研究的目标仍以人口为主流,主要的有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物物理承载力、文化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等。
2、资源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资源承载力(Resource Bearing Capacity)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承载量一是取决于资源系统本身,包括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的开采条件以及人们利用资源的程度、方式与手段等;二是取决于资源系统与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协调程度。
3、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认识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并在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概念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国内较严格的“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北京大学完成的《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中,即“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
29卷第5期2007年9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 SCIENCE Vol.29,No.5Sep.,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5-0002-07收稿日期:2007-04-03;修订日期:2007-06-11作者简介:李文华,男,山东广饶人,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E -mail :li wh@1)World Bank.Monitoring Environment Progress:A Report on Work in Progress.Washington DC:World Bank,199512)Cobb C.,T.Hals tead and J.Ro we.The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Summary of data and methodology.Was hington DC:Redefi ning Progress,1995.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李文华1,刘某承1,2(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中国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生态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描述、监测、比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将5种货币化评价指标与传统GDP 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在总结各种指标体系特点与缺陷的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从指标的权重、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公平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在现行的单项指标基础上构建综合指标、指标的确定要符合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区分不同指标在系统中的权重、突出对限制因子的要求、加强科技的支撑作用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