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小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24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数学家故事篇一: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故事篇二: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简介: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关于数学家的有趣的小故事数学家素以聪明和冷静著称,他们用逻辑思维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数学难题,为世界带来了众多的数学发现和突破。
然而,数学家们也有他们有趣的一面,下面就来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故事一:数学家的笑话有一次,三位数学家走进一家酒吧,他们看到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接受数学家免费喝酒。
”数学家们听后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走到吧台前。
第一个数学家对酒保说:“如果我能解开你牌子上的数学难题,你可以让我们免费喝酒吗?”酒保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第一个数学家立刻拿起一块粉笔,在墙上写下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然后得出了答案。
酒保惊叹不已,当即允许他们免费喝酒。
接着,第二位数学家走上前去,也写下了一个更复杂的公式,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酒保感到非常困惑,但仍然允许他们免费喝酒。
最后,第三位数学家走上前去,他只写了一个简单的等式,然后自信地说:“答案是20。
”酒保对他的回答表示了怀疑,但还是给了他们免费酒水。
当问及他们是如何得出答案时,第三位数学家回答道:“我发现只要我把前两位数学家答案相加再减去100,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故事二:数学家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是一个有趣的拓扑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
据说有一次,一位数学家戴着一个莫比乌斯带进入了一家咖啡馆。
他向服务员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戴着莫比乌斯带喝了起来。
服务员看着他的动作,感到十分奇怪,他不明白数学家为什么可以在不离开杯子的情况下喝到所有的咖啡。
数学家解释说,通过在莫比乌斯带上绕一圈,他可以喝到杯子的内外表面,实现了喝到所有咖啡的目的,而不需要离开杯子。
故事三:数学家的奇怪习惯在数学家中,有一种奇怪的习惯被广为传颂。
他们经常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自己的头发或耳朵,然后开始沉思。
当他们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习惯时,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个动作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将大脑中的思绪整理得更加清晰。
有一位数学家还开玩笑说,这是他们通过与数学问题“亲密接触”来获得灵感的方式。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学科,它有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些数学家的有趣小故事吧!一、爱因斯坦的买水果故事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你知道他也是一个对数学很感兴趣的人吗?据说有一次他去市场买水果,他向摊主询问每个苹果的价格,摊主却告诉他:“如果你把我所有的苹果都买下来,每个苹果的价格就是1美元。
如果你只买其中一个,那它的价格就是1英镑。
”爱因斯坦很疑惑,他对摊主说:“那为什么我买一个苹果要比买全部的便宜?”摊主笑了笑,对他说:“这是因为我是一个数学家,我喜欢玩数学游戏。
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把所有的苹果都卖给你一个美元。
”爱因斯坦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对摊主说:“你将每个苹果的价格设为0.5美元,然后再将全部的苹果价格相加,就得到了1美元。
”摊主非常惊讶,但也承认了爱因斯坦的聪明才智。
最后,爱因斯坦买下了所有的苹果。
二、小学生的天才猜想有一次,一位小学生参加了一个数学竞赛。
他被要求猜测一个三位数,这个数除以7余3,除以9余5,除以11余7。
小学生通过观察余数的规律准确地猜测出了正确的答案。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学生只需要大约5秒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位数学家对小学生的答案非常感兴趣,他赶紧拿出纸和笔开始进行计算。
但是数学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他不得不向这个小学生请教。
小学生对数学家说:“只要我们找出一个能被7、9和11整除的数,加上7、9和11的公倍数就能得到结果了。
”数学家听了觉得非常惭愧,他想不到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教育了一番。
三、费马大定理的神秘证明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它的证明曾经成为了数学家们最锐利的头疼问题之一。
有一天,一位数学家在家里发现了费马在当年写给他朋友的信中的一段注释。
这段注释揭示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方法,但是其中一部分文字被腐蚀掉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牛的数学家。
据说啊,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他正琢磨着怎么判断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
他一躺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那小脑袋瓜就像灯泡突然被点亮一样,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还有一次,罗马军队攻打他所在的城市,他老人家呢,就在那专心致志地研究几何图形呢。
罗马士兵冲进来让他跟他们走,他正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啊,就说等他把这道题解完。
那士兵哪管这个啊,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死的时候还在地上画着他的几何图形呢,你说这对数学是多大的损失啊。
二、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容易啊,没有啥高级的计算器。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双勤劳的手。
他把圆切割成好多好多小块,就像切饼一样,然后一点点计算。
三、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老师本以为这些小屁孩得算上好长时间呢。
结果高斯很快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算的。
高斯就说啊,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那答案不就是50×101 = 5050嘛。
老师当时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后来高斯果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什么数论、代数、统计学等等方面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数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闪闪发光。
四、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几何,把几何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公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定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几何的大厦给建立起来了,后世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
五、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但是他对数学那是爱得深沉啊。
他就自己在家自学数学,靠着几本数学书,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研究。
数学名人故事(12篇)数学名人故事篇1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名人故事篇2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数学家小故事第一篇:高斯与算术平均数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曾经提出了很多深刻的数学理论。
其中一个关于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故事,非常有趣。
有一天,高斯的老师给他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两个正整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5,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3。
请问这两个正整数是多少?高斯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题。
他发现,设这两个正整数为a 和b,那么有:(a+b)/2 = 5 (算术平均数为5)(a*b)^(1/2) = 3 (几何平均数为3)由于a和b都是正整数,那么可以猜测a和b的取值可能是2和8,或者4和6。
[(2+8)/2=5,(2*8)^(1/2)=4] [ (4+6) / 2 = 5, (4*6)^(1/2) = 4]只有4和6的积是36。
于是,高斯得出了结论,这两个正整数是4和6。
这个小小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启示了高斯对于数学中深刻的思考。
第二篇:庞加莱和四维空间庞加莱是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的名字常常和热力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庞加莱发现了四维空间的存在,这一发现也影响了他对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四维空间的深刻问题。
庞加莱问道:假设地球是一个球体,上面有一条细线,这条细线绕着地球的赤道一周,然后再平均放松,使得细线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处处相等。
那么,请问这条放松后的细线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庞加莱解释到,这个问题需要用四维空间的概念来解答。
具体方法是,将地球表面拉到四维空间中,然后再找出一条距离球面距离恒定的直线。
对于这个问题,庞加莱得出的结论是:这条在四维空间中的直线,会形成一个环绕着球面的螺旋形状。
庞加莱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刻思考,为四维空间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第三篇:高斯-博内定理高斯-博内定理是关于多项式方程的一种基本结论。
它由高斯和博内在不同时间独立发现,因此被称为高斯-博内定理。
这个定理表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多项式方程有整系数解,那么这个方程的有理数解一定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解的商。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数学家的小故事一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二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一、阿基米德:浴缸里的智慧阿基米德生活在古希腊时期。
那时候的他呀,满脑子都是数学和物理的问题。
有一天,国王让他鉴定一顶纯金的王冠有没有被掺假。
阿基米德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好办法。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进入浴缸洗澡,当他看到浴缸里的水溢出来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大喊着“尤里卡!尤里卡!”(意思是我发现了)。
原来他发现了浮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就可以判断王冠是否为纯金啦。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思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重大的发现呢。
二、祖冲之:执着于圆周率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超级厉害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工具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全靠手算呢。
祖冲之就下定决心要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纸上写写画画。
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推导,他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个成果比西方早了好多年呢。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并且有执着的精神,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能做出伟大的成果。
三、欧几里得:几何之父的坚持欧几里得生活在古希腊,他一心想要把当时的几何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他不管别人的嘲笑和不理解,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到处收集几何方面的知识,然后精心地进行整理、编写。
最后写成了几何原本这本巨著。
这本书可是影响了后来无数的数学家和科学家。
从欧几里得身上我们能学到,做学问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只要认定是对的,就勇往直前。
四、高斯:数学天才的少年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天才。
有一次,他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有事做,出了一道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别的小朋友都在埋头苦算,高斯却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是5050。
原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就可以得出答案。
这可把他的老师惊到了。
高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也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寻找其中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