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的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9.56 KB
- 文档页数:1
矿井水氟化物超标的问题如何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地下涌水(即煤矿矿井水),矿井水氟含量差异很大,在高氟区,矿井水氟含量高达20mg/L。
矿井水含氟量与其所流经的岩石类型有密切关系。
富氟岩石及矿物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长期经物理、化学作用使氟由固定态转变为活动态,从而使氟转入矿井水水中。
一般情况下矿井水中氟的富集还取决于径流条件以及地质构造、自然纬度等等。
径流条件差的地区,封闭或半封闭的地貌,蒸发量大,降雨量小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文网不发育,致使地下水较强烈蒸发浓缩,大大提高了水中氟含量。
另外,PH较高的碱性重碳酸钠型地下水,有利于氟的富集。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煤炭资源,它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煤矿挖掘过程中,需要向外排出大量的矿井水,而氟是煤炭中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煤炭中的氟化物等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危害,导致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因此,在煤炭采掘过程中,需要对含氟矿井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煤炭采掘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
水资源一旦污染,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家现在对煤矿矿井水要求严格,必须达到资源化回收利用标准,规定煤矿矿井水出水氟化物质量浓度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如表1),即氟化物质量浓度小于1mg/L,因此矿井水深度除氟迫在眉睫。
为了加强煤矿污水治理,保护水环境,新建矿井非常重视环保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设计部门也对矿井污水处理进行了多工艺、多方案比较与探索。
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煤矿污水经过处理消毒后,可用于绿化、冲洗、工业用水。
采用BAF工艺处理煤矿污水,出水水质稳定,优于一般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其出水消毒处理后,就可以作为中水回用。
一、技术介绍氟化物选择性吸附树脂Tulsimer ®CH-87 是一款去除水溶液中氟离子的专用的凝胶型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
区域治理前沿理论与策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其消耗量非常高,在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淋溶(滤)、燃烧等加工利用过程中,煤中的微量元素会发生迁移、析出,入侵到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煤炭中有害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氟是煤炭中的有害微量元素之一,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煤炭中氟元素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我国煤炭中的氟含量在0.005%到0.03%之间,少数矿区含氟可达0.08%左右,个别矿区则可高达3%。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的元素,具有很高的毒性,对生长发育、骨骼代谢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人体缺氟会引起多种生理和病理变化,人体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摄氟过量会导致氟中毒,是危害动植物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氟元素和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对植物的危害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的叠加。
在我国一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地区、西部偏远山区村民的牙齿变黄、变黑,很多人都是满口黄牙、身体的骨骼变形、还有一些人身形矮小,弯腰驼背,甚至于畸形,甚至有些人瘫痪在床,皮肤大片溃烂。
其主要原因是村民所在地区干旱缺水,在饮用水中氟浓缩,含量偏高;使用氟含量高的煤,在很大程度上对空气和食物造成了污染。
现阶段,环境与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问题。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精确地掌握煤炭中氟元素的含量对于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煤炭中氟元素的检测方法在煤燃烧过程中,煤炭中的氟元素会生成含氟气体,其对环境、设备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研究煤炭中氟的测定方法,而煤炭中氟的测定是一项十分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现阶段,煤炭中氟元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
2.1直接检测法仪器分析是煤中微量元素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直接测定煤中氟的报道极少。
氟污染(fluoride pollution )是指氟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主要来源于铝的冶炼、磷矿石加工、磷肥生产、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过程的排放物。
氟简介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微量氟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防龋齿的作用。
成人每日氟化物的摄入量一般为1.0~1.5毫克。
过量摄入则会危害健康。
氟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骨、牙的正常成分,是形成珐琅质所必需,对骨质疏松有防护作用。
但氟和其他元素一样,过量和不足都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的氟会导致氟中毒,表现为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损害。
污染来源自然界的氟多是化合态,主要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3F】、冰晶石(Na3AlF6)等。
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炼铝、磷肥、钢铁以及有机氟高级润滑油。
火箭推进剂的二氟化氧。
氟化肼等工业生产中。
上述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含氟废水、废气和废渣都能造成环境污染。
煤的燃烧也会排放出大量含氟废气。
1.铝制造业铝生产主要是采用氧化铝熔于熔融的冰晶石(Na3A1F6)进行电解还原的方法。
电解过程产生大量氢氟酸和四氟化硅等气体及氟化铝、氟化钙等粉尘。
2.炼铜过程采用萤石(CaF)作助熔剂,所以烟尘中含有大量氟化钙、氟化氢等有害物质;镁、铝在铸造中亦产生氟化氢及四氟化硅等。
3.磷肥及磷酸生产磷肥及磷酸盐的生产均以磷灰石为原料,而磷灰石含氟量为3~4%。
4.水泥、陶瓷和砖制造业这些企业的生产原料。
粘土中含氟量为0.02~0.3%,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会逸出氟化钙、四氟化硅及氟化氢,一般都进入大气。
因此对我国农村小砖瓦及小陶瓷厂的排氟量不能忽视。
5.玻璃和搪瓷制造业以及煤的燃烧玻璃制造业的清洗剂和刻蚀剂是氢氟酸,搪瓷器的珐琅质由含大量氟化物的特殊玻璃等组成;煤在燃烧过程中,约1/2的氟化成各种含氟气体。
危害吸收氟化物过量,会让儿童的恒牙发育受到影响。
当牙齿形成时,釉质表面的某些区域可能会脱色,严重时牙齿还会出现缺损。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工中氟含量的影响因素氟是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元素,也是煤中毒害性元素之一,煤燃烧时氟几乎全部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然后固定在土壤里或流入水中。
生长在高氟土壤中的植物则会通过根部吸收氟化物,人或牲畜则会因食用高氟食物或饮用高氟水而中毒。
研究表明,HF对人体的毒性是SO2的20倍,对植物具有强烈吸收和累积大气中HF的作用,不仅植物本身严重受害,而且通过食物链毒害人类和动物,破坏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酶的活性,影响神经系统,产生低钙症、氟斑牙、氟骨症及氟中毒。
我国煤含氟量一般在50豪爽/克~300毫克/克。
少数矿区高达3000毫克/克。
因此,准确测定蒌中氟含量,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温燃烧--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实用性强,可作为煤及其它矿物质中氟含量测量的有效方法,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燃烧水解过程及电位测量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干扰,主要包括试剂、仪器、煤样质量、通泼水蒸气时间、氧气流量、测量电位、干扰离子、氟电极实测斜率。
在此,很有必要对上述因素做系统分析,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准确测定煤中氟含量。
1 实验原理实验采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煤中意氟量。
煤样与石英砂混合后,在氧气和水蒸气混合气流中经过有机物燃烧和无机物热解2个阶段,经历从煤中分离出各利形态的氟化物并定量地溶于水中的过程。
其中,燃烧阶段的反应机理和高温定硫方法相似,但硫、氮、氯、氟的产物是以SOx、NOx、HCL、SiF4形态转入冷凝水中。
煤样进入高温区之前,可燃物已基本燃烧完全;进入没温区之后,煤灰全部暴露于氧气和水蒸气气流中,此时含氟矿物迅速产生水解反应,氟化物全部释放出来,并定量地转入冷凝水中。
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氟离子浓度,计算出煤中总氟量。
2 影响因素2.1 试剂2.1.1 石英砂煤样在高温水解时,煤灰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氟化物分解后形成碱性氧化物,该氧化物很容易与HF反应,把刚释放出来的氟又吸收回去,所以在煤样中加入适量石英砂可以与HF反应生成稳定的SiF4化合物,此化合物也比较容易转入水中。
煤的氟含量说起煤,大家伙儿都不陌生,这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烧火做饭、冬天取暖的“老伙伴”了。
但你知道吗?煤里头还藏着个挺有意思的东西——氟。
氟?听着像是个洋气的化学名词,其实啊,它跟咱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只不过平时咱们没咋注意罢了。
咱们先聊聊煤的氟含量这事儿。
简单来说,氟就是煤里的一种“小成分”,虽然不像煤的发热量那么直观,但它在煤里头的存在,可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氟这家伙,它有个特点,就是“活泼”。
一旦煤被烧起来,氟就可能跟着那些烟气啊、灰尘啊的,一块儿跑到空气里头去。
这样一来,咱们呼吸的空气里就可能多了些氟的影子,长期下来,对咱们的健康可就没那么友好了。
所以啊,国家对于煤的氟含量那可是有严格要求的。
这就像是咱们买菜挑新鲜的,得看看这菜上有没有农药残留,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同样道理,煤的氟含量也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咱们用起来才安心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煤里的氟含量到底多少才算合适呢?这个嘛,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不同的煤种、不同的用途,对氟含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有的煤是用来发电的,那它的氟含量就得特别低,因为电厂的烟气排放量大,一旦氟含量超标,那污染可就大了去了。
而有的煤呢,可能是用来家里烧火做饭的,虽然用量小,但也得注意氟含量别太高,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嘛。
说起来,煤和氟这对“搭档”啊,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煤给咱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恨的是氟这家伙时不时会出来捣乱,影响咱们的健康和环境。
不过好在啊,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健康问题了。
很多煤矿都在努力降低煤的氟含量,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处理工艺,让煤变得更加“干净”和“安全”。
同时啊,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得提高环保意识,学会科学用煤。
比如啊,在家里烧煤取暖的时候啊,要注意通风换气;在选煤的时候啊,也要尽量选那些氟含量低的煤种。
这样一来啊,咱们既能享受到煤带来的便利和温暖啊,又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咱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啊。
关于煤中氟含量的测定和原理——以下内容节选自《煤质技术》2014年第五期作者为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安)魏宁等氟是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元素,也是煤中的毒害性元素之一,煤燃烧时氟几乎全部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如HF等)排放到大气中,然后固定在土壤里货流入水中。
生长在高氟土壤中的植物则会通过根部吸收氟化物,人或牲畜则会因食用高氟食物或饮用高氟水而中毒。
研究表明HF对人体的毒性是SO2的20倍,对植物的毒性是SO2的20~100倍。
由于植物具有强烈吸收和积累大气中HF的作用,不仅植物本身严重受害,而且通过食物链毒害人类和植物,破坏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酶的活性,影响神经系统,产生低钙症、氟斑牙、氟骨症及氟中毒。
我国煤含氟量一般在50μg/g~300μg/g,少数矿区高达3000μg/g。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氟含量,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温燃烧—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实用性强,可做为煤及其他矿物质中氟含量测量的有效方法,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燃烧水解过程及电位测量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干扰,主要包括试剂、仪器、煤样质量,通水蒸气时间,氧气流量,测量点位,干扰离子,氟电极实测斜率。
因此,很有必要对上述因素做系统分析,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准确测定煤中氟含量。
实验原理实验采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煤中总氟量。
煤样与石英砂混合后,在氧气和水蒸气混合气流中经过有机物燃烧和无机物热解2个阶段,经历从煤中分离出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并定量地溶于水中的过程。
其中,燃烧阶段的反应机理和高温定硫方法相似,但硫、氮、氯、氟的产物是以S O X、N O X、HCI、Si F4形态转入冷凝管水中。
煤样进入高温区之前,可燃物已基本燃烧完全;进入高温区之后,煤灰全部暴露于氧气和水蒸气气流中,此时含氟矿物迅速产生水解反应,氟化物全部释放出来,并定量地转入冷凝水中。
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氟离子浓度,计算出煤中总氟量。
煤矸石氟化物含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煤矸石是指在采煤过程中分离出的无用岩层和岩石碎块,通常包含着各种有害物质。
其中的氟化物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对环境和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影响。
本文将对煤矸石中氟化物含量进行解释说明,并概述了全球范围内的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和说明煤矸石的定义与特点、氟化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及煤矸石中氟化物含量形成原因。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概述全球范围内的煤矸石氟化物含量情况,介绍相关监测和评估方法,并探讨当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重要性,并提出管理和控制煤矸石中氟化物的建议,同时探讨未来相关领域深入探索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煤矸石中氟化物含量的解释和说明,并提供对全球范围内情况进行概述。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于煤矸石氟化物含量问题的认识,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
希望通过文章内容的详细阐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和重视该问题,并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2. 煤矸石氟化物含量解释说明2.1 煤矸石的定义与特点煤矸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般由岩屑、泥土、化学附带元素和其他杂质组成。
由于其产生和储存过程中暴露在大气和水中,其中可能包含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和氟化物等。
2.2 氟化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氟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化学物质,在适量情况下对人类和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然而,当氟化物超过某一安全浓度时,会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氟化物对植被和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毒性,并且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
在人类身体内,长期摄入过多的氟化物会引起牙齿和骨骼问题,并对神经系统和甲状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3 煤矸石中氟化物含量的形成原因煤矸石中的氟化物主要来自煤本身。
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
多的危害
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的危害众所周知,氟离子作为一种极电离子,对金属,建筑,人体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很多人对于氟离子的危害还是认识的不是很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讲解一下,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对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氟离子是一种极度活跃的离子,不会以单独的状态出现而是和空气中其他化学成分合成出现,高温燃烧的情况下煤炭中的氟离子就会大量释放出来,在燃烧煤炭时氟离子含量超标的话对环境和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
现在雾霾如此严重之际,我们更是应该严格检测每一批进口煤炭的有害元素含量,以及使用时注意不要使用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煤炭。
是以检测煤炭中氟离子的含量非常重要,因为煤炭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应用于很多领域,不论是燃烧还是提炼,氟离子含量超标,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检测出煤炭中氟离子含量是否超标呢?
在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煤炭检测标准,并严格细致的要求了进口煤炭中氟,氯,砷,钾,磷五大有毒元素的含量,凸显出检测煤中氟离子含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鹤壁华通研制生产的氟离子测定仪系列是经过国家专利认证的知识产权产品,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煤炭,石墨中有害元素氟离子含量,并且随着客户的使用反馈的积累,鹤壁华通陆续推出了全自动氟离子测定仪以及自动冷
水循环氟离子测定仪等。
均是为了检测出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是否会在使用中释放有毒气体或者腐蚀产品。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煤中氟的含量、赋存状态和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根据近年来的资料,全国煤中氟的含量平均为200?g/g,但不同地区、不同成煤年代、不同煤种的含量各有差异。
煤中氟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赋存与煤中,关于可否与有机质结合,至今未见可靠的证据,氟的来源之一很可能与富含氟的热液活动有关。
中国煤中的氟由于变质程度的不同,成煤时代的不同,聚煤区的不同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煤中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环境中,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关键词:煤中氟;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环境污染氟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自然界矿物中主要呈非金属离子F-,它是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电负性为3.9,地壳克拉克值553?g/g[1]。
地壳中氟丰度的变化范围是450~700?g/g,算数平均值为550?g/g,几何平均值是540?g/g [2]。
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现在一些国家的营养标准中已将氟列为必需元素,它不仅对于牙齿而且对于骨骼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
但是人体不能摄入过多的氟,饮用含氟过多的水使地方性氟病成为一种分布很广的地方病。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饮用水中的氟化物最高含量不能超过1.0mg/L。
环境中氟的来源很多,煤排出的氟能不能成为地方性氟病的病因,长期以来并不被人们所了解,煤在燃烧时,其中的氟以HF及少量的SiF4、CF4等气态形式排入大气中。
因此通过对煤中氟的分析研究对于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显得尤为迫切。
1 中国煤中平均含氟量的研究氟是丰度较高的少数几种元素之一,沉积岩中氟丰度的平均值为510?g/g。
我国华北地台泥质岩氟丰度的平均值为755?g/g[3]。
相比之下,煤中氟的丰度较低。
Lessing于1934年首次报道从英国煤中检测出氟[4]。
表1列出我国各研究者提供的煤中含氟量的资料,郑宝山等[5]所用的328个样品中由于有采自氟病区的高氟煤样品,其中有的煤样品中含氟量高达2350?g/g,因此计算出的平均值为248?g/g,偏高于全国煤中氟含量平均值200?g/g左右。
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的危害众所周知,氟离子作为一种极电离子,对金属,建筑,人体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很多人对于氟离子的危害还是认识的不是很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讲解一下,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对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氟离子是一种极度活跃的离子,不会以单独的状态出现而是和空气中其他化学成分合成出现,高温燃烧的情况下煤炭中的氟离子就会大量释放出来,在燃烧煤炭时氟离子含量超标的话对环境和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
现在雾霾如此严重之际,我们更是应该严格检测每一批进口煤炭的有害元素含量,以及使用时注意不要使用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煤炭。
是以检测煤炭中氟离子的含量非常重要,因为煤炭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应用于很多领域,不论是燃烧还是提炼,氟离子含量超标,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检测出煤炭中氟离子含量是否超标呢?
在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煤炭检测标准,并严格细致的要求了进口煤炭中氟,氯,砷,钾,磷五大有毒元素的含量,凸显出检测煤中氟离子含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鹤壁华通研制生产的氟离子测定仪系列是经过国家专利认证的知识产权产品,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煤炭,石墨中有害元素氟离子含量,并且随着客户的使用反馈的积累,鹤壁华通陆续推出了全自动氟离子测定仪以及自动冷水循环氟离子测定仪等。
均是为了检测出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是否会在使用中释放有毒气体或者腐蚀产品。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煤中氟含量标准
煤中的氟含量是指煤炭中所含氟元素的含量。
这个指标是用来评估煤炭的质量和适用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煤炭中的氟主要来自于矿物质或有机物中的氟化物。
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氟会被释放出来,形成氟化物排放物,对环境和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为了控制氟元素的排放和确保煤炭的质量,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煤中氟含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环境要求、燃烧设备的特点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GB/T 5751-2006)规定了煤中氟含量的限制。
根据该标准,煤中氟含量的限制值根据煤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无烟煤和烟煤,其氟含量的限制值为100毫克/千克;对于褐煤,其氟含量的限制值为30毫克/千克。
这些限制值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保护环境、减少氟元素的排放,并确保煤炭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煤炭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煤炭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煤炭的氟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煤中的氟含量,为评估煤炭的质
量和适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煤中的氟含量标准是为了控制氟元素的排放和确保煤炭质量而制定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确保煤炭的可持续利用。
燃煤型地氟病的危害及其预防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着一种疾病:牙齿发黄、发黑,并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甚至弯腰驼背,严重者瘫痪,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这种病叫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一、主要流行地区我国有十多个省份流行,生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重庆、四川、云南以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地区,和陕西的安康地区。
全国有病区县201个,氟斑牙患者1534万多人,氟骨症患者139万多人。
在地氟病流行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层比较表浅,取用方便,是当地的主要生活原料,当地居民除了用煤块直接燃烧外,还习惯用粘土和煤粉混合,做成型煤燃用,这些地方的煤含氟量普遍较高,拌煤粘土的含氟量更高,往往是煤氟含量的数倍至十几倍。
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地区的居民习惯使用无烟囱、无炉盖的敞炉灶做饭、取暖,煮猪食以及烧烤食物。
燃煤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含氟烟尘,污染室内空气和食物,据测定病区家庭室内空气和食物氟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数倍、数十几倍、甚至上千倍。
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寒冷,敞煤火常年不熄以供取暖,特别是在玉米、辣椒的收获季节,天气连绵多雨,不具备在室外晾晒的气候条件。
为了防止食物晦变,当地居民习惯将玉米、辣椒等食物挂在炉灶上方,用敞煤火烘干,食物因此受到氟的严重污染。
生活在燃煤地氟病的居民,因常年食用和呼吸被氟烟尘污染的食物和空气,就会患燃煤型地氟病。
二、燃煤型地氟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燃煤型地氟病是一种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
氟对牙齿的损害称为氟斑牙。
这是由于氟随着被污染的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首先侵害儿童的牙齿,使牙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改变或黄褐色色素沉着,俗称黄牙齿,刷牙也刷不掉,严重者牙齿变脆,牙表面出现缺损,进入中年以后翘盼容易磨损,甚至脱落。
氟斑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食物咀嚼和消化,进入体内的氟会进一步损害我们的躯体骨骼,会引起氟骨症。
氟骨症表现为上肢不能伸直,下肢出现O型腿X型和剪刀型腿样改变。
氟化物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I. 氟化物的来源和成分氟化物包括氟化钠、氟化钙等无机氟化物以及氟化硅酸钠和苯甲酸氟等有机氟化物。
氟化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在矿藏、煤炭等资源中都能够发现氟元素的存在。
同时,氟化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
II. 氟化物的环境影响氢氟酸和硫酸生产、磷酸盐矿冶炼等工业活动都可能导致高浓度氟化物的释放。
这些氟化物的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水中,高浓度氟化物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同时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
此外,氟化物的存在也会导致水中的pH值下降,加剧酸性降解,影响河流、湖泊的生态恢复。
III. 氟化物的健康影响氟化物的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氟化物会影响人体的骨骼、牙齿发育,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骨骼病,如骨质疏松症,使牙齿表面出现白点、斑块等现象。
此外,氟化物还会影响人体的肾和心血管系统,增加人体患上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在某些高氟地区,人们的氟摄入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安全标准。
这些人群因为受到高浓度氟化物的长期影响,更容易出现牙齿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此外,氟化物还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降低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IV. 氟化物污染治理技术目前,氟化物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治理三种方式。
物理治理主要采用吸附、沉淀、膜过滤等方法对氟化物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离子交换膜或气化等技术进行回收或处理。
生物治理主要采用菌类、藻类等微生物对氟化物进行降解,同时也可以采用植物吸收等方法进行治理。
化学治理主要采用吸附剂、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物质对氟化物进行处理,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氟化物的污染治理。
V. 结论氟化物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氟化物的排放,加强氟化物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那氟过量会怎么样
氟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骨骼损害:氟过量会导致骨质硬化、肌腱和韧带的钙化以及骨骼畸形等骨骼问题。
这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肢体变形,如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
神经损害:氟过量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失眠和易疲劳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知觉减退等。
其他系统损害:氟过量还会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这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肾脏损伤、心血管问题、免疫力下降以及生育能力受损等。
呼吸系统损害:氟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病症。
其他:摄入过量的氟还可能引起皮肤溃疡、急性支气管炎、肺出血、胃溃疡等病症。
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入过量的氟,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高氟地区的人群和长期接触氟化物的工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和防护措施,以保护身体健康。
如果出现氟中毒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
煤炭中氟元素检测方法浅析摘要氟元素是煤炭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对煤炭的质量和环境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炭中氟元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检测、光谱检测和仪器分析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煤炭工业和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煤炭,氟元素,检测方法,化学检测,仪器分析正文一、煤炭中氟元素的意义氟元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也是煤炭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煤炭中的氟元素含量越高,其环境影响越大。
煤炭燃烧时,氟元素会释放出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准确检测煤炭中的氟元素含量,对于保护环境和健康意义重大。
二、煤炭中氟元素的检测方法1.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最常用的煤炭中氟元素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作用,使氟元素和其他元素之间出现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氟元素的检测。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重量比测定法等。
荧光分析法是利用荧光增白剂的特点,将氟化物与荧光增白剂反应,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根据荧光强度来确定氟元素的含量。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比色法,测定煤炭中的氟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重量比测定法是通过精确测量煤炭和其他元素的重量比和其对应的化学组成,从而计算出煤炭中氟元素的含量。
2. 光谱检测光谱检测法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检测氟元素的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光谱检测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利用荧光增白剂使氟元素发生荧光,然后以固定波长进行荧光荧光强度的测定来计算氟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高温等离子体将氟元素气化,然后利用光谱仪测量氟元素的特征波长来计算含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比较煤炭和标准比色液之间的吸收光谱差异,来测定煤炭中氟元素的含量。
3. 仪器分析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使氟元素检测实现了自动化和高通量化.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实例分析含高砷高氟煤对环境的影响1 织金矿区煤层中砷、氟含量情况贵州省织金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市东南部,矿区位于织金县境内,矿区东临清镇市、平坝县,南至普定县、六枝特区,西接纳雍县,北靠大方县、黔西县,矿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的龙潭组,原煤煤质为低中灰~中灰、低中硫~高硫、具有特高热值的无烟煤,可以供化工造气原料、发电燃料、高炉喷吹等,产品用途广泛,同西南地区大多数矿区一样,矿区煤层中个别区块的砷、氟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长期的地质活动中,地层中分散存在的Au、As、Hg、Sb等元素发生活化迁移,沿褶皱、断裂等构造薄弱带运移,并在通过煤层时于局部地段富集形成高砷高氟煤。
1.1 矿区内煤层中砷、氟含量织金矿区自1958年起就开始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2004年提交了《贵州省织金县煤矿普查总体地质报告》、结合最近几年提交的《文家坝一矿储量核实报告》、《文家坝二矿储量核实报告》、《肥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织金矿区戴家田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矿区内各煤层中平均砷、氟含量见表1。
根据目前矿区已有地质勘探资料,矿区内各煤层砷含量平均值在 1.91~8.20PPm,对照《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可知,矿区内的14煤层属于一级含砷煤,27煤层属于三级含砷煤,其余各煤层属于二级含砷煤,矿区大部分煤层属于一级和二级含砷煤,个别点最大值出现在文家坝一矿井田的16煤层,其采样点最高值达到30PPm,属于四级含砷煤,但各煤层中的含砷量均低于贵州省卫生部门建议的当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煤砷限值45PPm的标准要求。
全矿区各煤层中平均氟含量在81.28~247.70PPm,对照《煤中氟含量分级》(MT966-2005)可知,14、21、25号煤层属于低氟煤,2、6、6、16和30号煤层属于中氟煤,23、27、32、34号煤层属于高氟煤,个别点最大值出现在文家坝一矿井田内16煤层,采样点最大值为480PPm,可见,矿区内有部分高氟煤分布。
高氟煤标准高氟煤是一种含有较高氟含量的煤炭,其主要特点是氟含量超过标准限制。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高氟煤的氟含量应低于一定的限值,否则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高氟煤的开采与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氟煤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氟化物,其中包括氟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同时,高氟煤中的氟也会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人类长期接触高氟煤产生的氟化物会导致骨骼病变、牙齿病变等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国制定了严格的高氟煤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高氟煤的氟含量限值,要求开采和使用高氟煤的企业必须符合这一标准。
只有在氟含量低于标准限值的情况下,高氟煤才能被允许开采和使用。
高氟煤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控制高氟煤的污染和危害。
通过限制高氟煤的氟含量,可以降低其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能保护土壤和水体免受高氟煤中氟的污染。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贯彻高氟煤标准,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氟煤开采和使用的监管。
对于违反标准的企业,将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
同时,加大了对高氟煤的监测力度,确保企业的生产和使用行为符合标准要求。
除了监管措施,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通过研究开发高效、低氟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可以降低高氟煤的氟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替代高氟煤,如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也是减少高氟煤使用的有效途径。
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高氟煤危害的认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高氟煤治理工作中。
高氟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控制高氟煤的开采和使用,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高氟煤治理中,为创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的危害众所周知,氟离子作为一种极电离子,对金属,建筑,人体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很多人对于氟离子的危害还是认识的不是很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讲解一下,煤炭中氟离子含量过多对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氟离子是一种极度活跃的离子,不会以单独的状态出现而是和空气中其他化学成分合成出现,高温燃烧的情况下煤炭中的氟离子就会大量释放出来,在燃烧煤炭时氟离子含量超标的话对环境和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
现在雾霾如此严重之际,我们更是应该严格检测每一批进口煤炭的有害元素含量,以及使用时注意不要使用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煤炭。
是以检测煤炭中氟离子的含量非常重要,因为煤炭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应用于很多领域,不论是燃烧还是提炼,氟离子含量超标,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检测出煤炭中氟离子含量是否超标呢?
在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煤炭检测标准,并严格细致的要求了进口煤炭中氟,氯,砷,钾,磷五大有毒元素的含量,凸显出检测煤中氟离子含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鹤壁华通研制生产的氟离子测定仪系列是经过国家专利认证的知识产权产品,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煤炭,石墨中有害元素氟离子含量,并且随着客户的使用反馈的积累,鹤壁华通陆续推出了全自动氟离子测定仪以及自动冷水循环氟离子测定仪等。
均是为了检测出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是否会在使用中释放有毒气体或者腐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