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国际法主体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0.95 KB
- 文档页数:1
司法考试国际法经典考点解析:国际法主体司法考试国际法经典考点解析:国际法主体1.今年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换届年,联合国将依据《联合国宪x》选举产生新任秘书长。
根据《联合国宪x》,对于秘书长的选举程序,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06年卷一单选第29题)A.由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关于程序性事项的投票程序,直接表决选出秘书长B.由联合国大会直接选举,大会成员2/3多数通过C.由安理会采取实质性事项表决程序推荐秘书长候选人,经联合国大会以简单多数表决通过D.由安理会采取程序性事项表决程序推荐秘书长候选人,经联合国大会表决获2/3多数通过答案:C提示:本题考点是秘书长的选举程序。
国际法主体:国家、国际组织、特定的民主解放组织。
本题就是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联合国(里面有6大机构)——秘书长的选举这条线串下来。
另外注意,什么是安理会的程序性事项,什么是实质性事项,各自采用什么样的原则去决定,以及所举的例子,还有大会中有一部分重要问题要求出席的会员国的2/3进行表决。
解析: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程序《联合国宪x》规定,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其产生办法是:由安理会推荐,并经联合国大会简单多数票通过。
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
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者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
联合国宪x》中没有明确规定哪些问题一定属于程序性事项。
哪些问题属于程序性事项基本上是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说了算的,当一项决议提交安理会时,安理会首先会投票表决其为程序性事项或实质性事项,此时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否认该事项为程序性事项,则该事项就应属于实质性事项。
另外,根据宪x规定,安理会在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或秘书长人选、建议中止会员国权利和开除会员国等问题上,适用非程序性(即实质性)事项表决程序。
2023国家____国际法知识点辅导2023国家____国际法知识点辅导国际法主体的范围(一)国际法主体的一般条件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当国际法上义务才能的国际法律关系参加者,或称为国际法律人格者。
国际法主体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资格。
独立是国际法主体的首要条件。
作为国际法主体首先必须可以完全自主地平等参与国际关系。
第二,具有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的才能。
国际法主体必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
包括平等权、缔约权、使节权、诉讼权、求偿权等。
第三,具有直接承当国际法上义务的才能。
包括履行国际法一般义务的才能、履行条约的才能、保护外国使馆和外交代表的才能等。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1.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根本主体。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家被认为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至今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和根本的构成单位,也是国际法最主要的主体。
国家也被称为原始和完全的国际法主体。
当代国际法是以标准国家关系作为主要对象的。
2.国际组织。
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际组织主要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二战”以后,国际组织大量的出现和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其被承受为国际法的主体。
但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是派生性的,其权利才能和行为才能是由成员国通过作为国际组织章程的国际协定赋予和限定的。
它享有权利和承当义务的才能只能在此限度之内。
3.其他。
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组织或民族解放运动,是在殖民地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作为其将来民族国家的过渡性实体,参与某些国际关系,从而被国际社会承受为国际法的主体。
但是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是有条件和不完全的。
并且,随着全球非殖民化的根本完成,如今这样的实体已为数极少。
4.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
这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典型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第二种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之一;第三种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第一节概说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又称为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国际法律关系参加者。
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备的条件: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具有直接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二、国际法主体的发展1、国际组织2、争取独立的民族3、个人(个人是否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问题)第二节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一、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1、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2、国家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4、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二、国家的构成要素(一)定居的居民(二)确定的领土(三)政府(四)主权三、国家的类型1.单一国?单一国际法主体(1)有一个最高中央权力机关(2)有统一的宪法(3)有统一的国籍3.附属国4.永久中立国?承担永久中立义务5.微型国家四、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权利指国家固有的、对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根本重要性的权利。
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1、独立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他国或任何外来势力干涉的权利。
现代国际法认为包括政治和经济独立权。
2、平等权指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的权利。
国际关系中平等的表现:(1)一国一票制;(2)签字和座次依字母顺序排列;(3)自愿加入条约;(4)平等者之间没有管辖权;(5)外交豁免;3、自保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包括:国防权自卫权自卫权包含的因素:a单独或集体的自卫是国家的自然权利;b前提是受到他国的武力攻击;c 要符合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4、管辖权对本国领域内的人、物和事及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
包括属人管辖、属地管辖、保护性管辖和普遍性管辖。
(1)属地管辖权(territorialju risdiction)属地优越权或领域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享有完全的排他的管辖权。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
(一)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这是国家的主权属性、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国际法的特点决定的。
(二)国际组织
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际组织主要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是派生性的,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由成员国通过作为国际组织章程的国际协定赋予和限定的。
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只能在此限度之内。
(三)其他
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组织或民族解放运动,是在殖民地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作为其未来民族国家的过渡性实体,参与某些国际关系,从而被国际社会接受为国际法的主体。
但是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是有条件和不完全的。
(四)个人是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如果主张个人也是国际法主体,不仅适当地扩大了国际法主体范围,而且将导致改变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也改变国际法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