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_抑郁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73.48 KB
- 文档页数:7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摘要】产后抑郁是初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可以帮助初产妇应对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不仅对初产妇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还对母婴关系和家庭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初产妇的康复和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具有积极作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母婴关系、家庭关系、积极作用、重要性。
1. 引言1.1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定义初产妇产后抑郁是指初次生育的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情绪失调和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焦虑等,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
初产妇产后抑郁通常在分娩后的2周到6个月内出现,而且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荷尔蒙波动、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缺乏社会支持等。
初产妇产后抑郁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家庭的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及时对初产妇产后抑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增进与家庭成员和宝宝的亲密关系,从而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幸福感。
1.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初产妇及时缓解情绪,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护理,会对初产妇和家庭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初产妇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还可以提高其应对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减少抑郁的发生几率。
研究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摘要】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分析,探讨了产科心理护理对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
研究表明,产科心理护理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产妇生产满意度。
产科心理护理还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方法和样本容量的限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产科心理护理在产科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对提高孕产妇的整体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心理护理、孕产妇、妊娠结局、产后抑郁、影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启示、展望、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孕产妇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和挑战,因此心理护理对她们的妊娠结局和产后情绪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出现了产后抑郁情况,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研究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护理在孕产妇护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孕产妇的健康和幸福的积极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在孕产妇护理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提高孕产妇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对产科心理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旨在为提高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和促进产后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产科心理护理对孕妇妊娠期间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尊自信心和身心健康的影响;2.探究产科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3.评估不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情况中的效果,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最佳实施方式。
心理护理干预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观察评价孕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86例,并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模式;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6.28%明显的低于对照组34.88%(χ2=3.9091,P<0.05),而自然分娩率为83.72%显著地高于对照组65.12%(χ2=3.9091,P<0.05),产后出血为 4.65%而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1.63%(χ2=2.86667,P<0.05),两组产前3d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3d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孕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其围产期的负性情绪,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Eighty-six pregnant women from Mar 2015 to Aug 2016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3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 obstetric routine nursing;and 43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 based ong routine nursing.The intervention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 Results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2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4.88%,χ2=3.9091,P<0.05),while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was 83.7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5.12%(χ2=3.9091,P<0.05).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6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1.63%,χ2=2.86667,P<0.05).SAS score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orups at 3th day of antenata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of two group at 3th day of postpartu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regnant wome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erinatal period,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natural childbirth.[Key words] Maternal;Pregnancy outcome;Postpartum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妊娠(pregnancy)和分娩(Childbirth)是孕產婦(pregnant woman,PW)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为人们所计划且快乐期盼的终身大事,能够让妇女角色在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转换呈现为一种压力状态剧烈的应激因素,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与问题,对个体会发生严重的自卑、焦虑、烦恼、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1-2]。
心理干预联合音乐治疗对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学水平明显提高,能更好地对孕产妇的孕期和产后进行优质的护理。
但是孕产妇在孕期和产时都会经历各种困难和痛苦,这些困难对孕产妇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得益于高水平的护理手段,并没有太大困难,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有大多数孕产妇在产后存在严重的焦虑现象和抑郁现象,只能通过长时间来慢慢痊愈。
本次研究内容就是探讨一下心理干预联合音乐治疗对孕产妇在孕期和产后的焦虑、抑郁有什么影响,现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参与者是来自我院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孕产妇,我们将会按照她们的收治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25例,年龄22岁~36岁,平均年龄(26.2±2.9)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孕产妇25例,年龄20岁~35岁,平均年龄(25.9±2.01)岁,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联合音乐治疗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内容均告之两组孕产妇及其家属,已征得双方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指标:①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确认为产后焦虑、产后抑郁孕产妇;②孕产妇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孕产妇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④能够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排除指标:①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不是产后焦虑、产后抑郁孕产妇;②孕产妇或者其家属不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患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产科其他并发症的孕产妇。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医务人员需要对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内容中包括的护理工作,这其中包括了基础护理操作以及健康知识宣导,同时嘱咐孕产妇按时进餐、饮水、排便,提醒孕产妇按时更换贴身衣物,医务人员对孕产妇的贴身衣物、被褥、床单等进行高温消毒。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作用产后心理障碍是指在产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产后抑郁、产后焦虑、产后强迫症和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提供支持、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
产妇在经历了分娩后,身体和心理上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心理护理人员能够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她们的内心痛苦与困惑,给予关怀和安慰。
产妇与心理护理人员的情感连接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提升产妇的自信心和情感稳定度。
同时,心理护理人员还能够为产妇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认知教育。
许多产妇对于产后心理障碍的出现缺乏了解,往往误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心理护理人员通过向产妇提供相关的认知教育,帮助她们理解产后心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这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产妇能够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逐渐接受并应对这些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
再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心理疏导。
产妇在面临产后心理障碍时,往往存在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焦虑、抑郁、强迫观念等。
心理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开展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认知重建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产妇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例如,通过情绪宣泄的方式,帮助产妇减轻情绪压力;通过认知重建的方式,帮助产妇改变负面思维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人员还能够帮助产妇在情绪上进行情绪管理和调适,提高她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
最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产后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产妇与婴儿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心理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负面情绪,提升产妇的自我接纳和情感稳定度。
这样,产妇能够更好地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心理护理人员还可以对父母提供亲子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成长发展和照顾技巧,提高育儿能力。
探讨孕妇心理抑郁焦虑及相关影响因素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期间孕妇要经历机体的一系列改变,同时也要开始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对于孕妇而言,妊娠带来了大量的应激源,其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逐渐适应这些变化。
但是,现代女性在怀孕后,在应激因素影响下往往转变为心理压力状态,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
为此,本文分析了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的现状,并探讨了该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干预提供一些启示。
标签:孕妇心理状态抑郁焦虑应激负性心理反应是人在应对压力时常出现的心理活动,而妊娠分娩作为一个应激事件,必然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负性心理反应。
受个体差异影响,每个孕妇对待负性心理反应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因而负性心理反应带来的后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减少负性心理反应对于围产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围产医学中,对强调了妊娠期心理保健的重要作用,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在围产保健中落实妊娠期心理保健工作,以提高围产保健效果。
因而,本次研究对孕妇心理抑郁焦虑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各方面影响因素。
一、孕妇心理抑郁焦虑状态概述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孕妇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用SDS对孕妇进行抑郁焦虑测评发现,孕妇抑郁指数高出正常成年人约45~60%,且抑郁情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提示现代孕妇面临的抑郁风险较高[1]。
梅茹,王亚军所作相关研究发现,采用SDS 测评,孕妇存在抑郁状态者高达30%以上,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达到31%以上,中度抑郁发生率高達49%以上,重度抑郁孕妇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左右,由此可知孕妇心理抑郁问题较为普遍,迫切的需要进行解决[1]。
此外,孕妇的焦虑情绪也较为明显,随着妊娠的进展,焦虑情绪往往会逐渐加重,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相伴随,焦虑程度加重,因而很多孕妇在发生了产前焦虑,对其正常分娩造成一定的影响。
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往往会发展至妊娠晚期,负面情绪逐渐积累,进而发展为产后抑郁,此时抑郁焦虑等情绪对产妇心理影响较大,心理干预效果也不够理想,应尽早发现早期抑郁焦虑状态,并对产妇进行干预,从而提升干预效果。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焦虑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方法:两组均给予口服弱安定剂舒宁,每次15~30mg,1日3次。
观察组孕妇由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心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放松训练、音乐治疗。
同时根据个体心理需求为妊娠妇女提供分娩陪护、情感疏导等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
疗程3-6个月。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hamd 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3 讨论引起产后抑郁症因素很多,有报道产后抑郁症与不良的性格特点、情绪有关,有强迫性格、焦虑、人格障碍的妇女易患产后抑郁症;抑郁、焦虑程度与产后抑郁症呈正相关[5]。
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可以避免诱发产后忧郁发生。
本组结果表明,治疗后,hamd 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
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整个过程中,妇女从怀孕至分娩肌体内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妊娠后期体内生殖激素比怀孕期增加10倍[6]。
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7],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与孕激素下降幅度正相关。
心理、社会因素的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作用也较大。
产后抑郁的常见诱因包括产后并发症及难产、滞产、手术产。
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的过多释放,导致产妇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
有经前期综合征者较正常人群发病率高。
产妇疾病,尤其是感染发热或残疾亦可促发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不仅危害产妇本人及婴儿,而且对社会,家庭均不利。
2021年8月 第16期护理研究研究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张玉新泰市人民医院产科,山东 新泰 271200【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孕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产妇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措施应用前,孕产妇在SDS评分、SAS评分比较中,差异小,P值超过0.05;不同护理方案使用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P<0.05)。
结论: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避免产后抑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妊娠结局;产后抑郁[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61-02妊娠、分娩是女性重要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产妇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出现强烈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孕产妇生活质量及新生儿体格、智力发育,造成孕妇产后抑郁,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为降低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1]。
本研究使用我院10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统计对象,对心理护理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统计,现对研究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100例孕产妇,,所有孕妇胎位正常,足月分娩,无妊娠合并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对研究具有知情权;本案研究排除了心脏系统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和肝肾病、沟通能力差患者、认知障碍、妊娠高血压、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我院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