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 格式:ppt
- 大小:11.39 MB
- 文档页数:78
⾼层钢结构第九章规范钢框架混凝⼟核⼼筒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9.1总则9.1.1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的设计,应祖训现⾏国家标准《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9.1.2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有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之分,取决于框架部分的剪⼒分担率。
⼆者有不同的设计要求,适⽤范围,最⼤适⽤⾼度和抗震设计等级,设计时应分别符合有关规定。
9.1.3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有不同的形式,其框架部分采⽤钢框架外,必要时也可采⽤钢管混凝⼟柱(或钢⾻混凝⼟柱)和钢梁的组合框架;钢框架必要时可下部楼层⽤钢⾻混凝⼟柱和尚不六层⽤钢柱,混凝⼟核⼼筒必要时可作为钢⾻混凝⼟结构。
此外,周边钢框架必要时可设置钢⽀撑加强,使钢框架成为具有较⾼侧向承载⼒的⽀撑框架。
9.1.4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为双重体系时,其最⼤适⽤⾼度不宜超过现⾏国家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BG50011 对钢筋混凝⼟框架-核⼼筒(抗震墙)结构最⼤适⽤⾼度和钢框架-⽀撑结构最⼤适⽤⾼度⼆者的平均值。
单重体系时,不宜超过GB50011对抗震墙结构规定的最⼤适⽤⾼度。
9.1.5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等级,钢框架部分和混凝⼟核⼼筒部分应分别符合现⾏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表6.1.2和表8.1.3的规定。
9.1.6框架下部采⽤钢⾻混凝⼟柱上部采⽤钢柱时,应设置过渡层防⽌刚度突变。
过渡层的柱刚度宜为上下楼层柱刚度之和的⼀半。
9.2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9.2.1 钢框架—钢筋混凝⼟核⼼筒结构宜作为双重体系。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最⼤楼层地震剪⼒,不应⼩于结构总剪⼒的10%;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应乘以的的增⼤系数,达到不⼩于结构底部地震剪⼒的20%和最⼤楼层剪⼒1.5倍⼆者较⼩值,且不⼩于结构底部地震剪⼒的15%。
【说明】在地震作⽤下,由于钢筋混凝⼟核⼼筒侧向刚度较钢框架⼤很多,因⽽承担了绝⼤部分地震⼒。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荷载包括自重等恒载及使用荷载等活载,其计算方法与一般建筑结构类似,在此不再重复。
本章主要介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风荷载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物时,在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即建筑物的风荷载。
风荷载的大小主要和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和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同时和建筑物本身的高度、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0ωµµβωz s z k =式中:k ω为风荷载标准值(kN/m 2);z β为z 高度处的风振系数;s µ为风荷载体型系数;z µ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ω为基本风压(kN/m 2)。
1. 基本风压0ω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给出的基本风压值0ω,是用各地区空旷地面上离地10m 高、重现期为30年的10min 平均最大风速0υ(m/s )计算得到的,基本风压值1600/200υω=(kN/m 2)。
荷载规范给出的0ω值适用于多层建筑;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和特别重要的或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可按《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的数值分别乘以1.1和1.2采用。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µ表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速大小与高度有关,一般近地面处的风速较小,愈向上风速逐渐加大,但风速的变化与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
在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地面空旷,空气流动几乎无阻挡物(A 类粗糙度),风速随高度的增加最快;在中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郊区(B 类粗糙度),风速随高度的增加减慢;在有密集建筑物的大城市市区(C 类粗糙度),和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D 类粗糙度),风的流动受到阻挡,风速减小,因此风速随高度增加更缓慢一些。
表1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5 分)1. 考虑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垂直地震作用,下列正确的是()A.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水平裂缝B.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C.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竖向裂缝D.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2. 对于多高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B. 结构竖向布置避免刚度突变C. 刚度和质量重合时可以不设置变形缝D. 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3. 按抗震规范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其承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以下所列的哪一项:()。
A.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时,所引发的惯性力B.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众值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所引发的惯性力C. 根据取自本地区相应于基本烈度时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标准值D. 相当于建筑遭遇比设计烈度低一度时的地震作用标准值4. 下列关于地震烈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基本烈度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超越概率是10%B. 众值烈度是50年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地震烈度C. 基本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是相同的D. 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既考虑了技术可能性也考虑了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5.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B. 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C. 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D. 可以避免墙体的开裂6. 下列有关轴压比的说法错误的是()A. 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 其中,N为柱内力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Ac为柱的全截面面积,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B. 当轴压比较大时,箍筋对延性的影响也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