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考制度的变革,我国教育高度重视初、高中的教育衔接问题。
其中,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依然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掌握不充分,在高中学习化学课程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因此,如何解决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也愈加迫切。
本文将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探讨解决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于初中化学老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的方法深入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化学基础,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老师应该切实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化学老师应该注重讲解化学知识的思路、方法和应用,特别是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益于学习。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多元的教学平台和渠道,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二、课程设置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阶段之间会有很多联系。
因此,针对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应该注重把握初中和高中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让学生更好地迈向新的阶段。
初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使学生于基础知识的打牢和探究,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有趣之处。
高中教学应该注重系统化、综合性和深入性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原理与规律。
三、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是解决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优秀的教材不仅要具有比较深入的化学知识体系、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交互性,更应该注重将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完整有机地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阶段的知识。
为了解决教材不连贯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建立化学知识树。
在教学上,可以对各级别(初、高中)的知识加以编排和延伸,使学生紧扣知识点的层次逐级建立知识体系,顺利完成初中至高中的衔接;在评价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层面的理解情况,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则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对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学习和掌握。
为了使学生科学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化学教师们需要针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制定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础知识。
在初中,学生主要学习了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键和物质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而在高中,学生需要开始学习更加深入的化学原理、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教师需要对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其掌握情况和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桥梁,搭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过渡阶段。
在初中与高中的过渡阶段,学生往往会遇到较大的知识压力和认知障碍。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搭建起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桥梁,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回顾和深入拓展,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实验和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并巩固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注重实践性教学和拓展性学习,促进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化学知识,并通过实验实践,巩固和拓展化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让他们在初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及思维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接纳高中化学知识。
教师还需要注重课程的衔接和知识的渗透。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设计,确保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能够与高中的知识有机地衔接。
浅谈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延续,如何有效地衔接这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建立起对化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则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使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和反应原理。
而在高中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论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掌握一些深入的化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优化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常见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等基础内容,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则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酸碱和盐等更加深入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中,要注重初中与高中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与延续。
在初中教学中,要突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要注重拓展学生对化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选择做好铺垫。
三、灵活教学方法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合采用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而高中化学教学则注重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合采用理论化、实践化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摘要]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知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几方面探讨了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 衔接高中初中化学教学高中与初中化学教学要做好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衔接。
本文仅谈谈自己此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通过对比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一年级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又要进入一个新的学年了,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我,接手新一届的九年级学生。
化学是从九年级开始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课程。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越来越感觉到第一节课至关重要。
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上好化学第一节课王娟(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1)摘要:九年级化学课对学生来说是新学科,新学科的第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才能上好这第一节课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期待心理,精心设计一个亮相,包括自己的亮相,以及课程的亮相。
老师尽量在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这能为将来的师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人格魅力;课程优势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95-02二、精讲知识在导入成功的前提下,及时精讲该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把精髓的内容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
例如,有理数乘法这一节,知识要点是确定有理数乘积的符号,乘积符号的关键在于负因数,抓住这一核心,只要给学生讲8~10分钟即可,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依据所授原则随即进行强化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精讲知识并不等于少讲知识,也不等于略讲知识。
教师必须强调重点、难点,把握知识内容的关键处。
精讲的前提必须是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该节所应掌握的知识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
因此,要号召学生充分地预习。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让学生做很好的预习。
学习好的学生,基本上就学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教师只需要讲解注意事项和解题技巧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推导一些公式或推论。
如上例,在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又可推出两根的和x1+x2=-b/a,两根的积x1x2=c/a。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基本技能。
三、强化课堂训练当学生掌握了所授知识,随即要进行强化训练。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中一年级师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学习上有不适应感,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出现成绩滑坡。
笔者在多年高一化学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并在教学组织、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一、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复杂多样。
但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差异较大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起始年段,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化学教学处于启蒙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怀着对化学的喜爱步入新的科学殿堂。
因此,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内容大多形象、生动。
学生从模仿、记忆开始渐渐入门,较易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年段的化学进入了系统学习,学习内容涉足化学学科的核心领域,凸显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特征,理论性增强,综合性提高。
从高一开始,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容量就大为增加,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
学生不仅需要有对化学科学持续的兴趣,而且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逐步把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习要求也提高了。
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就必然会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知识靠逐步积累,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提升。
如果高、初中年段化学教学没有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做合理的调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学与教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
2.初中阶段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依赖过大的现象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
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等。
有不少理解型知识点,也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来理解掌握的。
浅谈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指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化
学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初高中化
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
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案设计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要求,合理安排学习
内容,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案的设计要注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
环节,确保学生的学习连贯性和深入性。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能力。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的需求。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讨论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初中化学教
学衔接问题谈
高一年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
高一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既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难点知识。
因此做好高一年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历来被大家所重视。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
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
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
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
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
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
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
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
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年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
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
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