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1992年世界近代史
- 格式:pdf
- 大小:172.34 KB
- 文档页数:2
导 论(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24册),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美)马里·佩里等编:《西方文明史》(上、下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美)罗宾·W. 温克,R. J. Q. 亚当斯著:《牛津欧洲史》(全4卷),吴舒屏, 张良福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润涵、林承节、王建吉:《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3年。
(英)G. N. 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尤来寅、孙立田、吕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一、名词解释:1、三圃制或称三年轮作制,一种粗放的农业耕作制度。
耕地被划分为面积相当的三片轮作田,相互岔开每片田在三年中连续种两年后休耕一年。
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养土地肥力。
在西欧这种耕作制度的保持还和马克公社的传统有密切关系。
2、重商主义欧洲王权民族国家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其中心原则是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其贵金属拥有量(所以又叫“金银通货主义”)。
获取金银的办法,一是在殖民地掠夺,二是增加外贸“顺差”。
而要保证顺差,就得做三件事:一是减少进口,二是增加出口,三是发展制造业。
这种理论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目的是富国强兵,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3、新教伦理加尔文新教教义中包含的一种伦理观念。
主张人们应在世俗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积极的控制,勤于赚钱、俭于消费,用自己世俗事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信仰,来为上帝增添荣耀。
这种宗教观给在精神上鼓舞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
4、谷物法1815年在土地贵族把持的国会的推动下,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规定只有当国内市场上的粮价达到80先令一夸脱时,才准许外国粮食进口。
这法令恶化了工人的生活,也损害了工业家集团的利益。
1832年议会的初步改革实打破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开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通过斗争,工业资产阶级终于在1846年废除了这一法令。
5、议会制度广义上指一切设有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但更常见的含义是指那种拥有国家最高主权的议会政治体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和存在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国家体制均不属于议会制度,尽管那里也存在人民代表大会。
这种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它和两党制和内阁制紧密相连,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原则: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执政,内阁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或国王或总统)没有实权,只具有象征的意义。
6、波拿巴主义按列宁的著名定义,波拿巴主义是“依靠军阀的国家政权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敌对阶级之间中看风使舵”。
但波拿巴主义还有一些更有深意的特点:全民批准的个人独裁,打着人民主权旗号的贵族政权,通过限制政治自由来保障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疯狂的军事扩张。
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使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变革,因此各国政治发展的趋向,行政权力的膨胀与国家机器的加强,政府结构的完善与政党政治的形成;社会立法的意义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政治思想的纷呈及其深刻影响等成为这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些改革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欧美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垄断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加强殖民扩张,从而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更多的亚、非、拉美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从而使世界联结成为了一个整体。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加之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日趋加剧,最终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讲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1二、学习目标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殊的先决条件。
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重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后果。
四、基本概念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五、主体内容(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在于: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毕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于一役”(跳跃式完成)。
为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和实行进一步分工创造了条件;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开始兴起。
六、教学祥案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1、条件:a、需要: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端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揭开了近代先进国家工业化的序幕。
但是,由于各国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均以轻工业为发展重点,因而重工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重要教材:1.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教出版社,1986年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篇》,高教出版社,1992年3.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6-19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4.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下),东北师大5.王伟、李宏图《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6.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R.R.Palmer,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McGraw-Hill, 2007Crane Brinton,Modern Civilization:a history of the last five centuries,Englewood Cliffs 1988 Donald Kagan, The Western Heritage,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Richard S.Dunn, The Age of Religious Wars 1559-1689, New York, 1970Leonard Krieger, King and Philosophers,1689-1789, New York, 1970Charles Breunig, The Age of Revolution and Reaction,1789-1850, New York, 1970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2年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塞·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生活、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5年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吴友法、黄正柏主编:《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1997年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基佐:《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吕一民《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艾周昌等《非洲通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金计初等《拉丁美洲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或者使用下列参考书:参考书目:(一)通史部分1.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4.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6-19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5.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武汉大学出版社6.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多卷本)7.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8.(美)伊曼纽尔·沃伦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意)齐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二、三、四卷,商务印书馆(二)国别史部分(含人物传记)1.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2.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4.(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5.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6.布罗代尔《法国经济与社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7.李元明《拿破仑评传》8.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上、下册),商务印书馆9.叶·维·塔尔列《一代枭雄——拿破仑大帝》,黑龙江出版社,1995年10.王朝田《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述评》,解放军出版社11.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2.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3.蒋孟引主编《英国史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14.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5.(英)、伍德沃德《英国简史》16.(法)、基佐、伍光建译《1640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826年17.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18.张友伦主编《加拿大通史简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19.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20.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21.李庆臻、金吉龙《韩国近代化研究》济南出版社 1995年版22.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3.(法)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24.丁建弘、陆世澄主编:《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25.俾斯麦:《回忆与思考》,东方出版社,1985年26.卡尔·D·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7.黄安年《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8.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29.《富兰克林传》《杰弗逊传》《林肯传》、《甘地自传》等30.(美)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31.《美国人——建国历程》32.《美国人——南北战争以来的经历》上海译文出版社33.(美)纳尔逊·布莱克著《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34.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人民出版社35.A.L.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商务出版社,1997年36.[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侯焕闳译《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勒传》,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37.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三)文学类部分1. 雨果《九三年》译林出版社2. 伏尔泰《老实人》、《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3.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4.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卢梭《社会契约论》5.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6.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四)其他类别Crane Brinton,Modern Civilization:a history of the last five centuries,Englewood Cliffs 1988Charles Breunig, The Age of Revolution and Reaction, 1789-1850, New York, 1970。
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正确答案: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
乔托是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开拓者,“近代美术的奠基人”。
乔托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壁画,其中以1305—1308年在帕多瓦的阿累那教堂绘制的壁画最为有名,被称为“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2.【哥伦布大交换】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正确答案: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这个观念。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的开始,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3.【慈温利】(UIrich Zwingli,1484—1531)正确答案: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慈温利与路德一样,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谴责斋戒、炼狱、赎罪券和教士独身,力主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俭的教会。
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
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在罗马教廷和瑞士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4.【英法七年战争】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世界通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史真题正确答案:1756—1763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战争主要在美洲、印度等地进行。
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又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了加拿大。
世界近代史各章参考书目导论理论方法和通史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年。
5、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基本问题》,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前言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7、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卷、前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8、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9、(美)帕尔默等著,孙福生、陈敦全等译:《近现代世界史》(全3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
10、(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已出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起。
1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月。
12、(英)佩里·安德森著,刘北成等译:《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12、(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张晓华、贾士蘅等译:《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13、(法)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店1992-1993年。
14、(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12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15、(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吴琼译:《西方的没落》(一、二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
16、(德)马克斯·韦伯著,姚曾廙译:《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
17、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试卷1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1,分数:62.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61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
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以虚构的穷乡绅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的游侠史,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析:3.【胡格诺战争】南京大学1999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562—1598年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
加尔文教徒在法国称胡格诺派,长期遭受迫害。
信奉胡格诺教的以波旁家族为代表的南方贵族和信奉天主教的中北部吉斯贵族集团之问的矛盾最终演化为战争。
先后进行过七次战争,长达30余年。
其问曾于1570年停战议和,但1572年8月天主教派在巴黎制造了圣巴托罗缪惨案,屠杀胡格诺教徒2000余人,致使战端再起。
1598年4月,法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胡格诺派新教以合法地位。
)解析:4.【《三十九条信纲》】(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英国宗教改革时期颁布的宗教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