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益中初二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2
天津初二初中物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元硬币的质量是6kg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4.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6.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汽车后视镜7.如图所示的“眼睛”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A.B.C.D.8.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9.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2:5B.1:2C.3:5D.1:510.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二、双选题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C.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3.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三、填空题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不同来加以辨别。
天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20八上·广州月考) 人民币壹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 . 0.25mmB . 0.25cmC . 0.25dmD . 0.25m2. (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日食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 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鱼的像的位置在鱼的下方C . 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 . 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开控制电视机3. (2分) (2018八上·泰州月考) 每到节日的夜晚,不少城市上空就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璀璨夺目的烟花属于光源B . 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C . 燃放礼花时,我们总是先听到声音后看到礼花D . 礼花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是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4. (2分)(2018·长泰模拟) 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5. (2分) (2020八上·桐城期末) 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 .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6. (2分) (2020八上·洛川期末) 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B . 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 . 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 . 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7. (2分) (2018八上·天门期末) 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B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C . 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D . 老师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0s8. (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光沿直线现象的是()A . 小姑娘站在穿衣镜前照镜子B . 自然界中的日全食现象C . 有趣的“一笔三折”现象D . 老师在上课时,用投影仪展示图片9. (2分)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用人作参照物,则船和树分别是()A . 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B . 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C . 船和树都是运动的D . 船和树都是静止的10. (2分)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B .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11. (2分)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A .B .C .D .12. (2分)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B .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C .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13. (2分)(2020·黔南)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 . 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 . 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 . 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14. (2分) (2018八上·临沭期末)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 . 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 .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 .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 .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15. (2分) (2017八下·苏州期中) 两种均匀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3:2,则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A . 2:3B . 3:4C . 1:3D . 3:116. (2分)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 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益中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300kg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0ND.天津市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0℃2.(3分)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A.35km B.2100km C.70km D.32.5km3.(3分)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3分)下面几组物态变化,都放热的是()A.汽化、凝固B.熔化、液化C.升华、凝固D.液化、凝华5.(3分)某同学在家做实验,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水中尺子的刻度变化,正确的是()A.刻度变密了B.刻度变稀了C.刻度无变化D.未作实验无法判断6.(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7.(3分)生活中常说、常见的“海市蜃楼”、“镜月水花”和“日食月食”,顺次对应的物理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8.(3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的密度,采用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测量出塑料块的质量B.取一小块铁块,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C.将铁块浸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下水面的高度D.把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再放入,记下液面的高度差9.(3分)要想一次较准确地量出密度为0.8×103kg/m3、质量为100g的酒精的体积,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前面的数值为量程,后面的数值为分度值),你应选用的量筒是()A.25mL、1mL B.150mL、5mL C.250mL、10mL D.150mL、10mL 10.(3分)用照相机给某人照相时,如果已经照完一张全身的像以后,再照一张半身像,(底片大小不变)则应()A.把照相机远离被照人,同时暗箱拉长B.把照相机远离被照人,同时缩短暗箱C.把照相机与被照人靠近些,同时缩短暗箱D.把照相机与被照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多选)11.(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20cm处时,则()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多选)12.(3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光屏适当远离透镜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多选)13.(3分)复印纸是网课的必备用品。
天津初二初中物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2.一个发育正常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A.0.16m B.1.6mC.16m D.160dm3.跳伞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跳伞者在下落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近,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跳伞者D.飞机4.如图所示三幅图画,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小B.旗鱼最小C.褐海燕最小D.三者一样大5.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马上就听不到发声了,是因为:()A.手吸收了声音B.手太用力了C.手使音叉停止了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6.凤凰传奇组合歌唱中,一般是女高音放声歌唱,男低音轻声伴唱,这里的“高”“低”是指()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7.语文老师上课时使用一种便携式扩音设备,使讲课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下列示例中,不属于利用声能传递信息的是()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9.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像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10.如图所示,图中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噪声的波形是哪幅图()A.B.C.D.1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1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个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二、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填空题1.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
天津初二初中物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中,正确的是:( )2.图,A、B、C、D中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 )3.将三各阻值为60Ω的电阻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其总自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180Ω 90Ω;B.90Ω 40Ω;C.90Ω 20Ω;D.180Ω20Ω.4.如图所示.将开关S闭合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灯的亮度和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A.灯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B.灯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C.灯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D.灯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小.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表格中的一组数据。
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6.为了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B是锰铜线,CD是镍铬合金线,它们应该:( )A .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B .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C .长度不同,横截面积也不同;D .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相同。
7.关于公式R=U/I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越大,电阻就越小C .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电流强度之比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成反比8.在图的电路中,闭合电键后,灯都正常发光,伏特表和安培表均有示数,在某一时刻突然两灯熄灭,且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安培表的示数为0,此时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A .安培表烧坏B .灯L 1断路C .灯L 2断路D .灯L 2短路9.两根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长度的关系是L 1>L 2,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 )A .I 1<I 2,U 1>U 2B .I 1>I 2,U 1<U 21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为14伏,当电键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电压表的示数为4V ,则R 2的电阻值是:( )A .0.28ΩB .20ΩC .8ΩD .4Ω11.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电路两端有电压,是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江苏省南京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精品】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2.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15℃房间中一盆沸水(标准大气压)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液柱经过80℃这一刻度时,温度计读数表示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房间里空气的温度D.沸水和房间温度的平均值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湖面上空,一驾战斗机正在向下俯冲,在战斗机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实像像变大B.虚像像变小C.虚像像不变D.实像像不变5.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 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A.5cm B.15cm C.10cm D.30cm6.用投影仪投影胶片时(如图),想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移近胶片一些B.使投影仪靠近屏幕一些,同时将镜头远离胶片C.只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D.只需将投影仪移近屏幕7.一些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监控器如图所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摄像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摄像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景物清晰成像的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下列对摄像系统部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摄像系统能拍摄一个实像B.镜头采用的是凹透镜C.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m D.摄像系统能拍摄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8.如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AB在()A.图中Ⅰ区域,箭头水平向左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左C.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下方D.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9.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 处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5cm 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1.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cm处,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30cm,由此可判定()A.像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B.像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C.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D.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12.如图所示,挡光板(阴影部分)与光屏P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挡光板上有一直径为d1的圆孔,O为圆心,直线OM与光屏垂直.一会聚光束从圆孔左侧入射,在线段OM上的某一点会聚,照到屏上形成直径为d2的亮斑.若在圆孔处镶一薄透镜,屏上的亮斑直径仍为d2,关于透镜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透镜必为凹透镜B.透镜必为凸透镜C.透镜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3.据5 月29 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 产生,经空气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关掉音箱是在_____ 处控制噪声。
天津市和平区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八·云县月考)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 .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 .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 . 用手捂住耳朵D . 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2. (2分)下面是从小强的物理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 .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 . 三峡船闸;大气压原理C . “超声波碎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D . 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3. (2分)(2017·临沂)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液化的结果B . 该实验基本能反映热机的工作原理C . 木塞冲出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 该实验可以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4. (2分) (2016八上·鄂城期中) 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 .C .D .5. (2分)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A .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B . 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 . 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D . 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6. (2分)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 . 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 . 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 . 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 . 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7. (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 日食现象B . 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C . 平静湖面上桥的倒影D . 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的水草8. (2分)(2016·宝安模拟) 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A .B .C .D .9. (2分)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同:()A . 针孔照相机B . 投影仪C . 照相机D . 放大镜10. (2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测焦距,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 . 7.5cmB . 15cmC . 30cmD . 60cm11. (2分)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天津和平区益中初二12月月考物理试卷1. (3分)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解析】解: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故D正确.故选D.2. (3分)要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为减小误差,下列方案中最好的是()A .用天平认真细致地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B .用天平多次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平均值C .用天平分别测量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求出平均D .用天平测量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 ,求出平均值【答案】D【解析】解:A、B天平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般为0.1g或0.2g,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故AB错误;C、D .因为一根大头针质量较小,1枚大头针的质量不能直接测出来,可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即可得到一根大头针的质量,运用的是累积法”方法可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 (3分)一间15m2的普通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1.29kg /m3)()A .一支粉笔B. 一名中学生C.一个鸡蛋D. —辆轿车【答案】B【解析】解:卧室的高约是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V=15m2 3m=45m3;根据三m可得,空气的质量:m = 2 =1.29kg/m3 45m3 = 58.05kg ;VA •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g =0.004kg,远小58.05kg,故A不符合题意;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与卧室内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B符合题意;C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 0.05kg,远小58.05kg,故C不符合题意;D .一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kg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 (3分)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将一个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 .沿ON前后同时转动板EB .沿ON只前后转动板FC .改变光线A0与ON的夹角D .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答案】C【解析】解:要想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实验时应保持E板不动,前后转动F板来检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故C正确.故选C.5. (3分)显微镜和望远镜装有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A .照相机的镜头B. 一个放大镜 C .投影仪的镜头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B项正确.故选B.6. (3分)关于普通中学生,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正常体温是39 C B.体重大约是50N C.身高约为170m D.走路速度约为4km /h【答案】D【解析】解:A项,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故A项错误;B项,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B项错误;C项,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故C项错误;D项,普通中学生的正常走路速度约为 1.1m/s,即约为4km/h,故D项正确.故选D.7. (3分)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A• 4 C 时,液体密度最小 B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 • 1 C 时液体的体积比5 C 时的大 D •由1 C 升高到8 C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则密度先增大再减小,温度为4 C 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对于 1 C 和5 C 时的体积,易知,1 C 的液体体积更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 故选C . 8•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 7.9 103kg/m 3,—块质量为0.79kg ,边长为1dm 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A • 1%B . 10%C • 90%D . 99%【答案】C【解析】由T =m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v 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 V =1dm 3 =1000cm 3,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 V 孔 =V -V 钢=1000cm 3 -100cm 3 = 900cm 3,V3孔隙度为:^孔=:900cm3 100% =90%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V 1000cm 故选C .9•小宇在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 A •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 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一<151B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C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答案】D【解析】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可以知道,此时u 2f ; 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以知道,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10•物理小组的小益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 •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答案】B【解析】实验中,将石片从水中取出时,石片上会沾有少量水,从而使得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质量一定时,体积偏大,则其密度值偏小,故B项正确.v故选B .11. 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变了B .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变了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变了 D .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变了【答案】AD【解析】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柱的体积、长度、温度都要发生改变;因为质量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水银的质量不会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 小中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一节后,禾U用薄膜充水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7所示).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 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r.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A .偏大加水到标记取出石片再加水至标记B.偏小 C .无偏差D.无法确定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6所示.量V偏大;A •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丙;B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C.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 ,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小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D •用水透镜靠近彩色电视屏幕可看到红、绿、蓝三种发光的颜色小点.【答案】B【解析】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 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丙模拟的是远视眼,A不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B正确.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晶状体表面的超薄镜,C不正确.用水透镜靠近彩色电视屏幕,会发生折射,出现三原色.故选B .13. —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 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图8所示)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关于所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透镜B •此时看到的像是实像C・此时看到的像是放大的D .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笔尖改变方向【答案】ACD【解析】(1)此时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所以铅笔尖方向改变,故AD正确;(2)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正确;所以AC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ACD .14. 把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9所示, 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 ;如图10所示,是世界最小版本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者是英国艺术家安德鲁•尼科尔斯,他在2008年按70:1的比例,用0000号的画笔蘸着丙烯酸颜料,并借助放大镜,在一张小卡片上完成了这幅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原画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 .V【答案】6.2g ; 1.10cm .【解析】( 1 )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矿石的质量m=5g ・1.2g=6.2g ;(2)由图可见,图中的刻度尺 1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1mm ; 微缩版是按 70:1的比例画成的,因此画原长 11mm 70 =770mm=0.77m .故答案为:6.2g ; 1.10cm .15 .如图11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形成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成像规律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 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 【解析】解:小孔成像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规律是 :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 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 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故答案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 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116.体积为0.5m 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 6kg/m 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 -,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3为 _______ kg ,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___ g/cm 3. 【答案】2 ; 4 103g/cm 3. 【解析】解:原来氧气的质量为,故答案为:2 ; 4 10^g / cm 3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1-3 3kg=2kg ;剩余氧气的密度:2kg0.5m 3=4kg/m _33=4 10 g/m .17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答案】1.44 1011m ;2.88 105h【解析】解:(1)光的速度c=3 108m /s ,S 8 11由v 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ct=3 10 m/s 480s =1.44 10 m ;t(2)由v=s得:t11赛车需要的时间t 亠1.44汉10 m =2.88x105h , v 500km/h故答案为:1.44 x1011m ;2.88 x105h .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完全重合;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析】(1)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 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冋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故答案为:完&全重合;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冋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19•小物在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 __________ 至标尺左端0 ”刻度线后, 指针位置如图13所示,随即在天平左盘中放入盛有食用油的烧杯,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向空量筒中倒入部分体积的食用油,再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最终测得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并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这样测得的食用油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大/不变/偏小).【答案】游码;不变.,此现象说【解析】(1)使用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将游码归零.(2)由图甲可知,天平右倾,则会导致砝码少加,即质量偏小,但在本题中,并不影响食用油的密度,即密度不变,这是因为在测食用油质量时,无论天平是否已经调好都不影响,食用油质量.故答案为:游码;不变.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要求计算题写出已知,求,解,答话.20 . (1)如图14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光怎样传播?请画出光路图来.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答案】解:需要两块平面镜,先平行于井筒竖直向下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过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最后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上面的平面镜,再根据反射光线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则做出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和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的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答案】【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射,入法线为透镜的轴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焦点发射点为,出的光线,则经凸透镜再次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2)小明想通过竖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请你帮他解决这一问题•你需要什么器材30°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下面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解析】1 •本题是一道关于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解题需要知道作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方法;2 •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即竖直射向井道;3. 再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可作出其角平分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做这条法线的垂线即为上面那块平面镜的位置;4. 同理,再画出井底的平面镜位置.21 •小理利用天平、量筒做实验来测定一只金属螺母的密度.(2)设计实验表格,并将某次实验的数据(数据如图16所示)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答案】解:(1)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后,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y ;③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④金属螺母的体积v =V2 -V,金属螺母的密度—V2 —V1(2)金属螺母的质量筒中水的体积金属螺母与水的总金属螺母的体金属螺母的密度量m/ g\/ 3M =cm体积V2 / cm 3积V /cm3P/ g/cm363.2303887.9【解析】(1)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后,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m ;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③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v2;④金属螺母的体积V -V1,金属螺母的密度—:V2 —V1(2)实验中需要记录金属螺母的质量、水的体积、金属螺母与水的总体积、金属螺母的体积、金属螺母的密度.由图甲可以知道,金属螺母的质量m =50g 10g - 3.2g =63.2g ,由图1可以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V1 = 30ml = 30cm3,金属螺母与水的总体积:V2=38ml = 38cm3, 金属螺母的体积V *2 -M =38cm3_30cm3=8cm3, 金属螺母的密度:‘卩普皿/卅.金属螺母的量筒中水的体金属螺母与水的金属螺母的体积金属螺母的密度mLI ] 111 ii|i 1111111 Ji i T3 匚4r50Ho甲(1)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22 •小明在玩耍时把一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铁球为什么浮在水面 上?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铁球是空心的.他设计的判断小铁球是否空心的实验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铁球质量 m ,(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V i ,(3)用量筒测出小铁球浸没在水中它们的总体积V 2 •他收集的数据如下表:你能利用他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来判定这个小铁球是否为空心吗?若空心求出空心部分的体33积.(::铁=7.8 10 kg/m ) 【答案】空心的,30cm 3 ; 【解析】解:铁球实心部分体积为 m 156 3V 实= 实二铁= 7.8=20(cm )由图可知球的体积为 3V 球=V 、-V 水 =80-30=50(cm ),V实V球,所以这个小球是空心的.3V 空二V 球-V 实=50 -20 =30(cm ),答:这个小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0cm 3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 、像距v 以及所成像的高L 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①根据实验需要1 -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序号1一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Au与相距变化量A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像距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2)同一发光体的像高L像和v/u成正比(3) ( a )同一发光体经同一凸透镜折射后,当」u 时,成缩小的实像;(b)当像高小于物高时,u v随着u的减小而减小;当像高大于物高时,u v随着u的减小而增大【解析】(1)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渐增大.(2)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像高L像和-的比值恒定为3 .u(3) ( a )实验2序号与1序号相比,「u =10.0cm,厶v =0.5cm ,实验3序号与2序号相比,3 =20.0cm ,A v=2.5cm,像高均小于物高.(b )观察实验序号1至3可得,像高L像小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也逐渐减小;观察实验序号4至6可得,像高L像大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反而逐渐增大.24 .有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请你利用天平和米尺,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要求:(1)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2)用测得量估算铜线总长度L的表达式.【答案】L 二n p【解析】题目是一道开放性题,解题有多种方法题中所展示方法的思路是测少算多法,我们还可以裸铜线的体积来测长度,利用 V =sL ,只要测出总体积 V 及铜线横截面积S ,即可得出铜线长度 L .步骤:(1) 测出铜线的总质量 m ; (2) 测出铜线的直径 D ; 4m2 T D325.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Gkg/m , 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2kg/m 3,从这个细微的差异中,瑞利发现了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来,从空气中取得的氮里混有少量密度较大的氩,假设气体氩的体积占从空气中 取得的氮体积的1/10,则氩的密度为?(温馨提示: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先行设定) 【答案】:?3=10 '1 -9 ;?2【解析】设空气中取得的氮的体积为 V ,氮的密度为;?2,氩的密度为;-3,两者的混合密度为 「1 ;1 9由题意可知:则其中氩气体积为一V ,氮气体积为 一V ,10 101 9 丄V 订-V :?2 _10 10 _ V 梟=10;1 -9 —故答案为:;3=10:1 _9:?2(3)亠m 2V。
天津市和平区2023_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12月月考物理模拟测试卷一、单项选择:1.下列的光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简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4.下列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b、dC.cD.a、b、c、d5.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图中的()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7.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只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外,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实像即可.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缩小正立的实像8.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A.1:2B.2:1C.4:1D.8:19.如右上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C.花岗石的质量是25.3g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10.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柴.....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A. 0.80×103kg/m3B. 0.75×103kg/m3C. 0.72×103kg/m3D. 0.70×103kg/m3二.不定项选择:11、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左下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且该透镜焦距为可能为7.5 cm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D.蜡烛从10 cm刻线处移动到30 cm刻线处的过程中,像有可能先变大后变小1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右上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30 cm时, v=15 cm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三.填空题:1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_______公里,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_______才能跑完这段路程15.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 M为平面镜, PO为入射光线, ON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入射,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成_______,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镜面成35°,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_______16.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的位置。
天津市和平区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9八上·遂宁期末) 下列关于质量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 . 一杯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减小、密度不变C . 飞机应该用密度大,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D . 某物体随飞船进入太空后,它的质量会变小2. (2分)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A . T=t+273B . t=T+273C . t=T﹣273D . T=273﹣t3. (2分) (2019八下·保定期末) 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 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D .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4. (2分)农村中常用盐水选种子,它的依据是下列物理量中的()A . 质量B . 体积C . 密度D . 颜色5. (2分) (2018九上·罗湖期末) 从显像管尾部的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产生图像,如图所示。
则在显像管内()A . 电流方向从电子枪到荧光屏B . 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电子枪C . 显像管内为真空,根本无法通过电流D . 电视机使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6. (2分)如图所示是电著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B . 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C . 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D . 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7. (2分) (2017八上·岱岳期末) 泰山女儿茶驰名中外,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 . 泡茶时,水面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现象C .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8. (2分) (2018八下·吴中月考)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天津和平区益中初二12月月考物理试卷1.(3分)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解: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故D 正确. 故选D .2.(3分)要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为减小误差,下列方案中最好的是( ) A .用天平认真细致地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 B .用天平多次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平均值C .用天平分别测量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求出平均D .用天平测量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求出平均值 【答案】D【解析】解:A 、B 天平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般为0.1g 或0.2g ,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故AB 错误;C 、D .因为一根大头针质量较小,1枚大头针的质量不能直接测出来,可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即可得到一根大头针的质量,运用的是“累积法”,方法可行,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3.(3分)一间215m 的普通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31.29kg /m )( ) A .一支粉笔 B .一名中学生C .一个鸡蛋D .一辆轿车【答案】B【解析】解:卧室的高约是3m ,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23=15m 3m=45m V ;根据=mVρ可得,空气的质量:331.29kg /m 45m 58.05kg m V ρ==⨯=; A .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g 0.004kg =,远小58.05kg ,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与卧室内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B 符合题意; C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0.05kg =,远小58.05kg ,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一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kg 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分)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将一个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 点,为了研究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沿ON 前后同时转动板EB .沿ON 只前后转动板FC .改变光线AO 与ON 的夹角D .改变光线OB 与ON 的夹角 【答案】C【解析】解:要想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实验时应保持E 板不动,前后转动F 板来检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故C 正确. 故选C .5.(3分)显微镜和望远镜装有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A .照相机的镜头 B .一个放大镜C .投影仪的镜头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B 项正确. 故选B .6.(3分)关于普通中学生,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正常体温是39C ︒ B .体重大约是50N C .身高约为170m D .走路速度约为4km /h【答案】D【解析】解:A 项,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 ︒,故A 项错误; B 项,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故B 项错误; C 项,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故C 项错误;D 项,普通中学生的正常走路速度约为1.1m /s ,即约为4km /h ,故D 项正确. 故选D .7.(3分)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 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4C ︒时,液体密度最小B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 .1C ︒时液体的体积比5C ︒时的大D .由1C ︒升高到8C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则密度先增大再减小,温度为4C ︒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对于1C ︒和5C ︒时的体积,易知,1C ︒的液体体积更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故选C .8.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337.910kg /m ⨯,一块质量为0.79kg ,边长为1dm 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 .1% B .10%C .90%D .99%【答案】C 【解析】由mvρ=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 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3311000V dm cm ==,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3331000cm 100cm 900cm V V V =-=-=孔钢,孔隙度为:33900cm 100%90%1000cm V V =⨯=孔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9.小宇在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A .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 )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答案】D【解析】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以知道,此时2u f>;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以知道,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10.物理小组的小益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6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A.偏大B.偏小C.无偏差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实验中,将石片从水中取出时,石片上会沾有少量水,从而使得测得的矿石的体积V偏大;根据密度公式mvρ=,质量一定时,体积偏大,则其密度值偏小,故B项正确.故选B.11.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变了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变了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变了D.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变了【答案】AD【解析】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柱的体积、长度、温度都要发生改变;因为质量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水银的质量不会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2.小中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一节后,利用薄膜充水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7所示).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得焦距小于10cm 的是图乙,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丙;B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C .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 ,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小于0.05mm ,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D .用水透镜靠近彩色电视屏幕可看到红、绿、蓝三种发光的颜色小点. 【答案】B【解析】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 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丙模拟的是远视眼,A 不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B 正确.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晶状体表面的超薄镜,C 不正确.用水透镜靠近彩色电视屏幕,会发生折射,出现三原色. 故选B .13.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图8所示)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关于所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透镜B .此时看到的像是实像C .此时看到的像是放大的D .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笔尖改变方向 【答案】ACD【解析】(1)此时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所以铅笔尖方向改变,故AD 正确;(2)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 错误;C 正确;所以ACD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CD .14.把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9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如图10所示,是世界最小版本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者是英国艺术家安德鲁·尼科尔斯,他在2008年按70:1的比例,用0000号的画笔蘸着丙烯酸颜料,并借助放大镜,在一张小卡片上完成了这幅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原画的长度为__________.【答案】6.2g ;1.10cm .【解析】(1)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矿石的质量5g 1.2g 6.2g m =+=; (2)由图可见,图中的刻度尺1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 ; 微缩版是按70:1的比例画成的,因此画原长11mm 70770mm=0.77m ⨯=. 故答案为:6.2g ;1.10cm .15.如图11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解析】解:小孔成像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规律是: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 故答案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u v >时,成缩小的像;当u v <时,成放大的像;当u v =时,成等大的像.16.体积为30.5m 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36kg/m 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kg ,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3g/cm .17.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 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 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______________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答案】111.4410m ⨯;52.8810h ⨯ 【解析】解:(1)光的速度8c 310m /s =⨯,故答案为:111.4410m⨯;52.8810h ⨯.18.如图12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 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完全重合;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析】(1)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故答案为:完全重合;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19.小物在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__________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后,指针位置如图13所示,随即在天平左盘中放入盛有食用油的烧杯,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向空量筒中倒入部分体积的食用油,再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最终测得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并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这样测得的食用油密度__________(偏大/不变/偏小).【答案】游码;不变.【解析】(1)使用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将游码归零.(2)由图甲可知,天平右倾,则会导致砝码少加,即质量偏小,但在本题中,并不影响食用油的密度,即密度不变,这是因为在测食用油质量时,无论天平是否已经调好都不影响,食用油质量.故答案为:游码;不变.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要求计算题写出已知,求,解,答话.20.(1)如图14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请画出光路图来.【答案】【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射,入射点为,法线为透镜的轴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则经凸透镜再次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2)小明想通过竖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请你帮他解决这一问题.你需要什么器材?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答案】解:需要两块平面镜,先平行于井筒竖直向下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过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最后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上面的平面镜,再根据反射光线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则做出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和平行射向地铁车站A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下面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解析】1.本题是一道关于光的反射的作图题,解题需要知道作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方法; 2.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即竖直射向井道;3.再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可作出其角平分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做这条法线的垂线即为上面那块平面镜的位置; 4.同理,再画出井底的平面镜位置.21.小理利用天平、量筒做实验来测定一只金属螺母的密度.(1)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2)设计实验表格,并将某次实验的数据(数据如图16所示)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答案】解:(1)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后,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m ; 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1V ;③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2V ; ④金属螺母的体积21V V V =-,金属螺母的密度21mV V ρ=-:(2)【解析】(1)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后,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m ; 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1V ;③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2V ; ④金属螺母的体积21V V V =-,金属螺母的密度21mV V ρ=-:(2)实验中需要记录金属螺母的质量、水的体积、金属螺母与水的总体积、金属螺母的体积、金属螺母的密度.由图甲可以知道,金属螺母的质量50g 10g 3.2g 63.2g m =++=,由图1可以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3130ml 30cm V ==,金属螺母与水的总体积:3238ml 38cm V ==,金属螺母的体积3332138cm 30cm =8cm V V V =-=-, 金属螺母的密度:3363.2g 7.9g/cmm ρ===.22.小明在玩耍时把一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铁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铁球是空心的. 他设计的判断小铁球是否空心的实验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铁球质量m , (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1V ,(3)用量筒测出小铁球浸没在水中它们的总体积2V . 他收集的数据如下表:你能利用他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来判定这个小铁球是否为空心吗?若空心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33=7.810kg/m ρ⨯铁)【答案】空心的,330cm ; 【解析】解:铁球实心部分体积为 3156===20(cm )7.8mV ρ实铁由图可知球的体积为3==80-30=50(cm )V V V -球总水, V V <球实,所以这个小球是空心的.3502030(cm )V V V =-=-=空球实,答:这个小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30cm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 、像距v 以及所成像的高L 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 像与/v 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 )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相距变化量v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b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 像、u v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答案】(1)像距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2)同一发光体的像高L 像和/v u 成正比(3)(a )同一发光体经同一凸透镜折射后,当u v ∆>∆时,成缩小的实像;(b )当像高小于物高时,u v +随着u 的减小而减小;当像高大于物高时,u v +随着u 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1)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渐增大. (2)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像高L 像和vu的比值恒定为3. (3)(a )实验2序号与1序号相比,10.0cm u ∆=,0.5cm v ∆=,实验3序号与2序号相比,20.0cm u ∆=,2.5cm v ∆=,像高均小于物高.(b )观察实验序号1至3可得,像高L 像小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 +也逐渐减小;观察实验序号4至6可得,像高L 像大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 +反而逐渐增大.24.有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请你利用天平和米尺,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要求:(1)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用测得量估算铜线总长度L 的表达式.【答案】24πmL D ρ=【解析】题目是一道开放性题,解题有多种方法题中所展示方法的思路是测少算多法,我们还可以裸铜线的体积来测长度,利用v sL =,只要测出总体积V 及铜线横截面积S ,即可得出铜线长度L . 步骤:(1)测出铜线的总质量m ; (2)测出铜线的直径D ; (3)24πmL D ρ=. 25.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31kg/m ρ,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32kg/m ρ,从这个细微的差异中,瑞利发现了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来,从空气中取得的氮里混有少量密度较大的氩,假设气体氩的体积占从空气中取得的氮体积的1/10,则氩的密度为?(温馨提示: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先行设定) 【答案】312=109ρρρ-【解析】设空气中取得的氮的体积为V ,氮的密度为2ρ,氩的密度为3ρ,两者的混合密度为1ρ; 由题意可知:则其中氩气体积为110V ,氮气体积为910V , 32121191010V V m m V Vρρρ++==, 312=109ρρρ-.故答案为:312=109ρρ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