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魏晋南北朝文】73 《齐民要术》序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
又,敦煌谷,妇女作裙,挛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
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
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
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
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
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
‛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
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
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2006安徽)【注】①加五:增加五成。
②挛缩:褶皱。
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考纲指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
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④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帮助理解。
要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三条原则——信,达,雅;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符合原文风格,有一定的文采三、高考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所以,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四、课堂训练翻译下列加横线的文言文:①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2006高考天津卷)②英宗即位,命张养浩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2006年高考重庆卷)③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④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
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
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
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按崔氏谱: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
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后公威>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臣松之以为魏略此言,谓诸葛亮为公威计者可也,若谓兼为己言,可谓未达其心矣。
老氏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
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
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馀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
岂其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谓"鹍鹏已翔於辽廓,而罗者犹视於薮泽"者矣。
公威名建,在魏亦贵达。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辽宁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甘肃张强《旧唐书·李揆传》【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惬意qiè静谧bì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ěB.乘势cheng 戏谑xuè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C.佳肴yáo 苋菜xiàn 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秋C.联袂眈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魏晋南北朝文】73 《齐民要术》序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
又,敦煌谷,妇女作裙,挛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
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
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
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
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
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
‛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
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
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2006安徽)【注】①加五:增加五成。
②挛缩:褶皱。
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语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一、虚词辨识“七方法”《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掌握18个虚词有以下方法:(一)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跟踪快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B.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知弗若欤C.惟弈秋之.为听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D.思援弓缴而.射之且秦强而.赵弱(二)代入检验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
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如“不与.市中儿嬉敖”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两句,判断“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我们首先关注第二句,第二句话出自《赤壁赋》,句中的“与”连接了“水”和“月”,是连词,译为“和”,把这个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以判断两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
结合语境判断,第一句中的“与”是介词,译为“跟”。
[跟踪快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8.3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2014·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孟子言求放心,而康节邵子曰:“心要能放。
”二者天渊悬绝。
盖放心者心自放也心放者吾能放也放心者如鸡豚出于埘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隼翔于云霄而绦镟固在吾手也众人之心易放圣贤之人的心能放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开阔流荡者失其本心开阔者全其本心。
(取材于《鹤林玉露》,有删改) 答案盖放心者/心自放也/心放者/吾能放也/放心者/如鸡豚出于埘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隼翔于云霄/而绦镟固在吾手也/众人之心易放/圣贤之心能放/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开阔/流荡者/失其本心/开阔者/全其本心参考译文孟子说,求放心,而康节邵子说:“心要能放。
”两句话有天渊之别。
放心,是自我释放的意思。
心放,是放飞自我的意思。
放心,好像鸡和猪从鸡窝与猪栏里出来,不找它们是不会回来的。
心放,好像鹰隼翱翔于云霄间,但绳环一直在我手中。
一般人的心容易放纵,圣贤之人的心能够放飞。
易放纵的人任性散漫,能放飞的人心胸开阔。
任性散漫的人,会迷失本心。
心胸开阔的人,则能保全本心。
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解析能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有文言文整体感知能力,同时注意多从语气副词的小角度切入。
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参考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
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
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
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阅读答案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3分)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
互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⑵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⑶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3分)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5.(3分)A
6.(3分)A
7.(3分)B
8.(3分)C
9.(10分)
⑴(3分)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⑵(4分)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⑶(3分)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