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中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外,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探讨。
一、新辅助治疗方法1. 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施行的化疗,其目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
术前化疗的常用方案包括AC(阿霉素+环磷酰胺)和TC(度他雄胺+环磷酰胺)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进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拉帕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免疫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类抗IL-2受体抗体等。
二、疗效评价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病理学完全缓解是指经过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在组织学上完全消失的情况。
pCR是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
2. 临床病理学缓解(cPR)临床病理学缓解是指乳腺肿瘤在新辅助治疗后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上缓解的情况。
cPR常用于评估乳腺癌治疗后的整体疗效。
3. 存活率存活率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等。
4. 术后复发率术后复发率是指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肿瘤再次复发的几率。
术后复发率的降低可以认为是治疗效果良好的体现。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而疗效评价主要通过病理学完全缓解、临床病理学缓解、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些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观察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观察组应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应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在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结合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te方案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应用疗效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很大,并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传统上确诊的患者一般都是应用手术及术后酌情化疗的治疗方式。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应用化疗方式,有利于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保证手术的成功率[1]。
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te方案在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都是女性患者,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40±5.9)岁。
病程2.5个月-17年,平均病程为(4.6±2.7)年。
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在进行te方案新辅助化疗之前,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以及肝胆肾器官的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情况。
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肿瘤位置以及手术方法,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使用450mg/m2环磷酰胺、60mg/m2吡柔比星、80mg/m2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方案进行静注。
观察组应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应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在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与效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新辅助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新辅助治疗指在手术前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手术情况以及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进行介绍,并分析其效果。
一、化疗新辅助治疗方案化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新辅助治疗中,化疗被用于在手术前减小肿瘤尺寸,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同时,化疗还能够清除肿瘤细胞,在手术后减低复发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病理特征来制定,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同时,靶向治疗也被结合到化疗中,如使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曲妥珠单抗。
这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案在治疗乳腺癌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内分泌治疗新辅助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乳腺癌中,约70%的病例属于激素受体阳性,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对雌激素或孕激素具有依赖性。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或孕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常使用的药物包括七氟酮、环丙烯酸铂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三、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的治疗方法。
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关键亚型。
HER2是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过表达HER2受体的乳腺癌患者在预后上通常具有较差的情况。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受体,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策略。
四、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效果分析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女性。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一、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能够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
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阻断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是指将多种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和降低药物耐药性。
如通过将多西他赛(docetaxel)和顺铂(cisplatin)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此外,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来进行个体化调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刺激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在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被广泛研究和使用。
这些药物能够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1. 病理学疗效评价病理学疗效评价是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乳腺癌病灶的大小和病灶内细胞学的变化。
常用的评估标准有Miller-Payne分级、Chevallier分类以及Pierce分类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反映辅助治疗的疗效,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2. 影像学疗效评价影像学疗效评价是通过影像学方法(如CT、MRI等)检查肿瘤的缩小程度、边界清晰度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评估标准有RECIST准则、WHO准则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辅助治疗的疗效,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生存率评价生存率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乳腺化疗EC方案和T方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乳腺化疗方案多种多样,其中EC方案和T方案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案。
本文将对乳腺化疗EC方案和T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以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 乳腺化疗EC方案EC方案是指环磷酰胺(Epirubicin)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的化疗方案。
该方案常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
具体方案为每3周一次的化疗周期,一般进行4-6个周期。
1.1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属于烷化剂类。
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在乳腺癌化疗中,环磷酰胺主要用于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抗癌的效果。
1.2 环磷酰胺(Epirubicin)环磷酰胺是一种类似于阿霉素(Doxorubicin)的抗癌药物,属于蒽环类。
与环磷酰胺类似,环磷酰胺也是通过与DNA结合,阻断DNA合成和修复,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2. 乳腺化疗T方案T方案是指同柔情杀手(Taxotere)的化疗方案。
该方案也常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
具体方案为每3周一次的化疗周期,一般进行4-6个周期。
2.1 同柔情杀手(Taxotere)同柔情杀手是一种紫杉醇衍生物,属于微管抑制剂。
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微管形成和稳定,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同柔情杀手在乳腺癌化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3. EC方案和T方案的比较3.1 疗效比较EC方案与T方案在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可有效控制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乳腺癌的分期,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来获得最佳的疗效。
3.2 副作用比较EC方案和T方案的副作用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主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
EC方案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而T方案则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
概述TE方案化疗是一种常用的化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综合治疗中。
TE方案化疗以其卓越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成为大多数医师和患者的首选。
本文将对TE方案化疗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治疗适应症、药物组成、治疗周期、疗效评估以及常见副作用的处理等内容。
定义TE方案化疗是指同时应用替加氟和培美曲塞两种药物进行化疗的方案。
替加氟属于抗癌抑制剂,能够干扰癌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培美曲塞属于抗代谢类药物,能够阻断癌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导致癌细胞死亡。
治疗适应症TE方案化疗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主要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对于这些癌症患者,TE方案化疗可以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药物组成TE方案化疗由替加氟和培美曲塞两种药物组成。
替加氟的化学名为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抑制剂。
培美曲塞的化学名为培美曲塞钠,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
这两种药物的协同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周期TE方案化疗通常以一个周期为单位进行,每个周期为21天。
在每个周期内,患者需进行持续的静脉输注,通常持续2-3天。
在输注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酌情调整药物剂量。
疗效评估TE方案化疗的疗效评估通常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监测来进行。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CT、MRI等,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转移情况。
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液学、肝肾功能等指标,可以从生化学角度评估治疗效果。
副作用处理TE方案化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反应等。
对于胃肠道反应,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对于骨髓抑制,医生会定期检查血液学指标,必要时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对于皮肤反应,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护肤品。
结论TE方案化疗作为一种常用的癌症综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乳腺癌TEC化疗方案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
化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TEC方案是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TEC方案是由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TEC方案适用于乳腺癌的早期和晚期治疗,特别适用于3期乳腺癌和4期乳腺癌的患者。
该方案的药物成分为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表柔比星(Epirubicin)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通过联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表柔比星则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干扰癌细胞DNA的功能,能够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环磷酰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化学交互作用干扰癌细胞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TEC方案的疗效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根据一项回顾性研究,使用TEC方案治疗3期乳腺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
而在4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TEC方案的总有效率在60%-70%之间。
而且,TEC方案具有副作用小,不良反应较轻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TEC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乏力和心脏毒性等。
可通过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来减轻上述不良反应,例如给予抗恶心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脏保护药物等。
此外,由于TEC方案包含的药物具有骨髓抑制的作用,因此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等血细胞减少,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总结而言,TEC方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
它通过联合应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等药物,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虽然TEC方案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其疗效相对较好,并且可以通过支持治疗来减轻不良反应。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化疗方案。
TAC与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对比观察与评估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在乳腺癌治疗中,辅助化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TAC和TEC方案是两种常用的辅助化疗方案,本文将对比观察和评估两种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
TAC方案是指同时给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阿霉素(Doxorubicin)和紫杉醇(Paclitaxel)三种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
而TEC方案是指同时给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Epirubicin)和紫杉醇三种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
首先,从疗效方面来看,一项对比研究表明,TAC方案和TEC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相似。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在病理完全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TAC和TEC方案在治疗乳腺癌时具有相似的疗效,可以取得类似的治疗效果。
其次,从安全性方面来看,TAC方案和TEC方案在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表明,TAC方案中的阿霉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心脏毒性,而TEC方案中的表阿霉素则相对更安全。
因此,选择合适的辅助化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等因素,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TAC方案和TEC方案还存在着治疗周期和用药顺序的差异。
TAC方案需要连续给药6个周期,而TEC方案则需要连续给药8个周期。
此外,TAC方案中的紫杉醇是连续给药的,而TEC方案中的紫杉醇则是间断给药的。
这些差异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选择时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TAC和TEC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似,但在药物副作用、治疗周期和用药顺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选择辅助化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心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严密监测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治疗中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及机制[摘要] 目的观察并研究乳腺癌治疗中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te方案新辅助进行化疗,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 40例患者,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为21例,病情稳定为8例,疾病进展为 0例,总的有效率为80%。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能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受,且在化疗的过程中未发现腹泻、肝肾功能或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患者。
结论 te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治疗乳腺癌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大幅度地提高乳腺癌的化疗有效率,值得临床上运用于治疗乳腺癌。
[关键词] te方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2-187-02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e plan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zhou?linping
oncology departmen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e plan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40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took the te schem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observed its efficacy. results among the 40 cases,11 patients completely relieved, 21 patients part of relieved, 8 patients in stable condition,had no patients disease progres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all the patients could tolerance for the adverse reaction, there had no patients of diarrhea,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or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chemotherapy process. conclusion te plan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have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and can greatly improve efficient of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it is worth clinical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te scheme; breast cancer;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effect
随着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一般对于在早期确诊的乳腺癌,会首选化疗治疗[1]。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也可在手术前进行化疗以降低肿瘤恶化分期,为后续进行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创造更好的环境[2],此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肿瘤肿块的大小及其病理的改变以评估
化疗疗效。
经临床对乳腺癌大规模的化疗方案实验研究发现,te方
案新辅助化疗对治疗乳腺癌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大幅度地提高乳腺癌的化疗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入院后有完善相关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等后,采用tmn 分期明确每例患者的肿瘤分期。
40例乳腺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69岁,平均(45.4±5.2)岁,其中绝经前28例,绝经后12例。
在采用新辅助的化疗治疗前均用粗针进行组织学上的确诊为乳腺癌。
临床分期:其中ⅱ期21例,ⅲ期为19例。
在te方案新辅助化疗前,患者的血常规、二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和腹部b超等检查均属正常。
1.2?治疗方法
使用500 mg/m2的环磷酰胺(ctx,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
h20057626),50 mg/m2的吡柔比星(theprubicin,thp,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h10930106),75 mg/m2的多西紫杉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j20090104)及500 mg/m2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江苏振国药业有限公司,h32025827)联合化疗的方案进行静注。
每3周为重复化疗,在化疗前30 min,给予40 mg的苯海拉明针肌肉注射,并静推20 mg的地塞米松和4 mg 的昂丹司琼;在化疗结束后,再静推4 mg的昂丹司琼,及肌注10 mg
的胃复安,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在化疗期间内,每周复查血常规、二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化疗期间若出现有白细胞下降的情况,则及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3]。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3~4个周期的化疗。
经化疗后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治疗。
1.3?疗效评价
经过临床体检的双径测量法对乳腺癌的原发灶大小进行测量及结合彩超的观察测量,以化疗前后原发灶大小的变化来判断此次化疗的疗效。
依照who的统一标准[4],评价的疗效分为4个层次,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及疾病进展;其中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当手术标本中,没残留有肿瘤的病灶或者仅有部分导管的原位癌残留,则评定为完全缓解。
化疗的不良反应依照who的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的毒性分级标准划分为0~iv度。
2?结果
2.1?治疗效果
40例乳腺癌的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为21例,病情稳定为8例,疾病进展为 0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80.0%。
见表1。
2.2?不良反应
经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及白细胞下降、贫血、脱发等。
但本研究中的患
者均能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受,且在化疗的过程中未发现腹泻、肝肾功能或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患者。
其中有29例患者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的情况,在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白细胞能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3?讨论
新辅助化疗目前是治疗局部乳腺癌有效方法,有助于降低乳腺肿瘤分期,并且能提高根治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同时有助于杀灭临床转移灶,术前能降低乳腺肿瘤细胞活性,减少术后肿瘤转移机率和化疗耐药性等。
临床研究发现,akt的磷酸化水平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到恶性转化再到肿瘤浸润出现逐渐增加的现象。
这一现象提示出pbk的通路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治疗乳腺癌就要从这一致病机制入手进行研究。
本研究中发现,te 方案化疗方式能够对pbk通路的关键蛋白pkat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能够对乳腺癌细胞的增生产生有效地抑制,因此,te方案化疗方式对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主要针对新辅助化疗te方案治疗乳腺癌,并分析患者对te化疗方案耐受性。
首先经过te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达到了50%以上,可见te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
te 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治疗乳腺癌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大幅度地提高乳腺癌的化疗有效率,值得临床上运用于治疗乳腺癌[5-6]。
[参考文献]
[1] leong c,boyages j,jayasinghe uw,et a1.efect of margins on 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 after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for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j].cancer,2004,100(9):1823-1832.
[2] 马增耀.32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
用医药,2009,4(1):88-89.
[3] 盛立军,宋恕平.ctf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5):352.
[4] 马榕,王建丽,高海东,等.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3):214-216.
[5] 潘丽坤,董国君.ctf与caf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随机对照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15(3):196.
[6] 刘真真,崔树德.ctf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3):174.
(收稿日期: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