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和产物。
o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和生物学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难点: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细胞呼吸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步骤、条件和产物。
•细胞呼吸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运动后的疲劳感、酿酒过程等,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运动后会感到疲劳吗?酿酒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2.新课讲解o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强调它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o详细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呼吸方式的适用场景。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细胞呼吸实验,如利用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实验。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o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酿酒、面包发酵、运动恢复等。
o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o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其他可能的细胞呼吸应用场景。
5.总结与提升o总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强调细胞呼吸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什么是细胞呼吸?二、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2.1 乳酸发酵2.2 无氧呼吸2.3 有氧呼吸三、细胞呼吸的原理3.1 糖的分解3.2 储能分子的生成3.3 细胞呼吸链的作用四、细胞呼吸的应用4.1 草坪施肥的原理4.2 食物的存储和烹饪4.3 精确医学诊断的发展4.4 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五、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展望结语一、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并释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细胞内进行。
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分裂、运动等。
二、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呼吸一般可以分为乳酸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2.1 乳酸发酵乳酸发酵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这种呼吸方式主要发生在肌肉细胞等处,其产物为乳酸。
2.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也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呼吸方式,但与乳酸发酵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
2.3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一种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方式,其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大量的能量。
三、细胞呼吸的原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糖的分解、储能分子的生成和细胞呼吸链的作用三个阶段。
3.1 糖的分解糖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底物之一,首先糖被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例如葡萄糖被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3.2 储能分子的生成在糖的分解过程中,一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化成储能分子,例如尼核苷酸二磷酸腺苷(ADP)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能量。
3.3 细胞呼吸链的作用细胞呼吸链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一系列的酶和蛋白质复合体,将储存在NADH和FADH2中的电子转移到细胞呼吸链上,最终将电子转移给氧气,生成水。
四、细胞呼吸的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对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其中几个应用的例子:4.1 草坪施肥的原理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在草坪施肥中,加入含有机质和氮的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草坪生长。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分析一、引言细胞呼吸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它通过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出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能量,为细胞提供动力。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二、细胞呼吸的原理细胞呼吸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糖类的分解细胞呼吸的起始物质是糖类。
糖类在细胞质中经过分解产生简单糖和ATP(三磷酸腺苷)。
•糖类分解生成简单糖的过程称为糖酵解,其产物包括葡萄糖和ATP。
•葡萄糖进一步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生成有机酸和更多的ATP。
2. 有机酸的氧化分解有机酸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有机酸在三羧酸循环中进一步分解,产生更多的ATP。
•三羧酸循环结束后,还原剂NADH和FADH2进入氧化磷酸化过程,继续产生ATP。
3. 氧化磷酸化过程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过程中最终产生大量ATP的步骤。
•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线粒体膜上,通过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转移到终端电子受体上。
•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维持细胞的代谢活动,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三、细胞呼吸的应用细胞呼吸不仅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还在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1. 医学领域医学领域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开展多项研究和应用,包括:•研究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如糖尿病、癌症等。
•开发新型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呼吸过程改善疾病治疗效果。
•设计和改良人工呼吸设备,提高呼吸功能。
2. 生物能源领域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以被利用作为生物能源,应用包括:•利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制备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
•将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生物电池,提供电力供应。
3. 环境领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细胞呼吸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有机废物处理问题,通过细胞呼吸降解有机物质。
•利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提供生物修复过程的能源需求。
四、总结细胞呼吸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其原理包括糖类的分解、有机酸的氧化分解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本教案主要介绍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究,学生将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掌握细胞呼吸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知识准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内能量的来源和生物能量的转化形式。
3.了解ATP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过程。
2.了解细胞呼吸与生物发展的关系。
3.了解细胞呼吸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细胞呼吸途径和特点。
2.了解生物能量的转化形式。
3.掌握细胞呼吸的阶段和反应公式。
4.掌握细胞呼吸与生物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网络课件或口头提示,让学生回顾细胞内的能量来源和生物能量的转化形式。
4.2 学习课文(35分钟)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过程,讲解生物能量的转化形式,掌握细胞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公式。
4.3 深入探究(8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细胞呼吸与生物发展的关系,分别观察植物、动物细胞进行的不同形式的呼吸过程,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途径和特点。
4.4 课堂总结(10分钟)在课堂中,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和评价。
五、实践应用本次课程涉及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1.探究细胞呼吸的原理和科学意义。
2.讨论细胞呼吸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细胞呼吸反应的观察和测量。
六、拓展延伸本节课学完之后,学生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深入了解细胞内ATP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ATP分子的模型。
3.探究细胞呼吸与氧化磷酸化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突出了细胞呼吸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化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一步,应注重学生对实践应用的总结和评价,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综合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胞呼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准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安排实验观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4.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应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机制。
3. 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运动训练、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量等。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乙醇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来改善生活质量。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搜集更多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说明生物通过细胞明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动可以用的能量”。
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既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又对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对胞呼吸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初步了解,但本节内容有一定抽象性且具体过程比较复条学生需要克服对微结构认识的困难,结合化学和物理学相关知识,完成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和实施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总结细胞吸的类型2.通过对有氧呼吸相关实验的资料分析,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3.通过表格归纳,厘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归细胞呼吸的概,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
4.关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着物质与能量观,从燃烧葡萄糖现象引入让学生直感受剧烈的氧化分解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学生探讨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吸的过程场所,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进行比较,细胞呼吸逐释放能量以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意义。
针对本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呼吸作用就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和水”“线粒体分解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都不相同”等错误概念,鼓励学生使用表格比较“who(反应物)、 where(场所)、how(过程)、what(产物)、why(意义)的方式,梳理概念各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胞呼吸与学生的目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现象分析、迁移应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思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能量供应、新陈代谢调节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应用,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 演示文稿、实验器械、白板等。
2. 收集相关案例:细胞呼吸在健康、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
根据此类任务的需求,可制定一份包括图文资料、短视频等丰富形式的预习清单,为学生提供线上预习平台,并附上一些小测验和问题以供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课前有充分了解并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生物过程。
安置讨论话题:学生在教室上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涉及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际案例,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过程。
此外,通过与其他同砚的交流,他们还可以拓展思路,发现更多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平时案例。
安置复习测试: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份涵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点的测试题,以便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习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为他们在生物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由于细胞呼吸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将分两课时进行讲解。
本节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操作和课后思考题。
1. 导入:通过介绍细胞呼吸在我们平时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掌握两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难点)3.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重点)1.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学习,养成分类与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呼吸产物的检测 检测产物 试剂 现象 CO 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 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灰绿色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3.概念(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
三、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类型 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 2丙酮酸→乳酸反应式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实例 某些植物、酵母菌等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根、玉米胚、乳酸菌等3.概念(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实验成果展示:取干种子(玉米或小麦)100克平均分成两份装入两个相同容器中。
A容器中:干种子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B容器中:干种子+水一段时间后→有发热现象。
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问题探讨
1. 细胞呼吸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
(1)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
(2)都能产生CO2等产物,并且都能释放出能量。
2. 细胞呼吸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
不能。
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吗?
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
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得多。
4.呼吸和细胞呼吸的区别
呼吸:通过运动吸入O2,排出CO2的过程。
细胞呼吸:也称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一、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1)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4[H]+能量
(2)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H3COCOOH6CO2+20[H]+能量
(3)[H]的氧化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多少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H] 少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CO2、[H] 少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O2H2O 大量
3.有氧呼吸小结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能量去向: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1 892.72kJ/mol,约66%),另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977.28kJ/mol,约34%)
(3)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12H2O +能量
(4)有氧呼吸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
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
3.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条件氧气、酶酶
产物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合成
38个ATP 释放少量能量,合成
2个ATP
相同点联系第一阶段相同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四、知识总结
五、细胞呼吸的意义
1. 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六、细胞呼吸的原理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