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化学成分与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01.66 KB
- 文档页数:3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生长在桦树上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也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这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提取和成分分析桦褐孔菌的固体发酵提取物是通过发酵桦褐孔菌所得到的提取物,在抗糖尿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活性成分对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1. 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实验表明,给予糖尿病小鼠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以显著降低其血糖水平。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 抗氧化作用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氧化应激的情况,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进而损伤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分泌,加重糖尿病的发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分泌,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3. 调节血脂作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因其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作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候选物质进行开发和研究。
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作为保健品成分,用于改善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随着对其抗糖尿病活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必将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资源,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96・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Feb.2005 Vol.12 No.2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赵芬琴,朴惠善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真菌;桦褐孔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2-0096-03 桦褐孔菌,学名为Fuscoporia obliqua(Pers:Fr.) Aoshi或Inonotus obliquus(Fr.)Pilat,俗名为Black Birch touchwood, Birch mushroom, Clinker polypore, Tschaga pilz,Crooked schiller-Porling,Kofukisarunokoshikake。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无褶菌目=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纤孔菌属)。
桦褐孔菌分布于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和吉林省(长白山)、日本(北海道)。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
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
桦褐孔菌是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引起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白腐。
在木材中的桦褐孔菌菌丝在零下40℃也不会冻死,是极耐寒的种类。
16-17世纪以来,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广泛利用桦褐孔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癌症)、心脏病、糖尿病。
近年来,对于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
此外,国内外研究者也进行了桦褐孔菌人工培养的研究[1-3],并发现了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最适的碳源、氮源和有机酸源。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在北半球的广泛分布的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活性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本文就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分离与鉴定桦褐孔菌是一种高档食用真菌,在野外生长丰富。
通过分离和鉴定,研究者们成功地从野生桦褐孔菌中分离出一株高产菌株,并利用其进行固体发酵。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蛋白质、黄酮类、甾醇类等。
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抗氧化、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理活性。
在实验动物中,给予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
针对糖尿病患者,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也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糖尿病活性,包括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抗氧化作用,改善葡萄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和临床试验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一定会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是一种木材腐朽真菌,也被称为猪肝菌或熏肉蘑菇。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中
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趋化、
抗炎、抗癌等。
此外,桦褐孔菌还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
1.抗高血糖活性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对高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
一项研究中,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
物处理组。
结果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
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提示其可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2.保护胰岛细胞活性
4.促进胰岛素分泌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
在一项研究中,使用β细胞
中的INS-1株,分别添加不同几率的热水提取物,以测定其直接对胰岛素分泌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高糖条件下,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胰岛素分泌。
结论
综上所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很好的抗糖尿病活性,包括抗高血糖、
保护胰岛细胞、降低血脂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等作用。
尽管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研
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侧重于了解其抗糖尿病机理和安全性。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摘要:桦褐孔菌是寄生在寒带地区的白桦、赤杨等树身上的一种药用真菌,能防治多种疾病,如肺癌、肝癌、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本文概述了桦褐孔菌的生境、结构、化学组成、药用功能等情况,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桦褐孔菌;药用真菌;糖尿病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16~17世纪俄罗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又名白桦茸、层卧孔菌。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1]。
作为一种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俄罗斯北部居民把它奉为“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神奇礼物”[1],赞誉其为“西伯利亚灵芝”。
近年来,桦褐孔菌的营养、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研发热点。
1生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50度的寒冷地区,多见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地区、芬兰、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地区和北美洲北部。
多数生长于白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少数生长于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菌丝体可耐受零下40℃的寒冷[2]。
2结构特征桦褐孔菌子实体呈瘤状、深褐色,表面硬、脆;菌孔呈圆形,白色、无菌柄、可育部分呈皮壳状、薄、暗褐色;菌肉木栓质,有环纹,淡黄褐色;孢子椭圆状、光滑[2]。
3化学组成近年来科学家在桦褐孔菌中发现和分离出了多种化合物,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黑色素类化合物:儿茶酚是其中高分子量的酚类色素,碱性降解后含有β-羟苯酸[3];叶酸衍生物和芳香类化合物。
如:蝶酰谷氨酸和香草酸等;其他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如:白桦脂酸、生物碱、栓菌酸、麦角甾醇、木质素衍生物、甘露醇、鞘氨醇类似物和单宁化合物等[3]。
4抗病作用桦褐孔菌在缓解、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方面有奇效,具体总结如下:4.1抗肿瘤、治疗多种癌症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癌症,如胃癌、肝癌、肠癌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桦褐孔菌的功效与作用桦褐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又名七彩云芝、多色拟革菌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和食用菌。
它的菌盖呈扇形,表面形似树皮,颜色多样,因此得名“七彩云芝”。
桦褐孔菌生长在桦木、柳木等树上,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保健、美容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桦褐孔菌的功效与作用。
一、化学成分分析桦褐孔菌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多糖类、蛋白质、多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等。
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生物活性。
此外,桦褐孔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具有保健作用。
二、抗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然产物,但当氧化反应发生过程中产生过多的自由基时,会引发氧化应激,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DNA断裂、蛋白质氧化等。
桦褐孔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对于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抗肿瘤作用桦褐孔菌可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多糖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其通过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四、免疫调节作用桦褐孔菌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够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它还能调节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生成和释放,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五、抗炎作用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感染等刺激的防御性反应。
桦褐孔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六、降血糖作用桦褐孔菌中的多糖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4.28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6.37亿。
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高血糖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伤是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进一步认识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进行探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2. 探索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前景;3. 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来源和疗法;4. 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成分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蘑菇,被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桦褐孔菌中的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岛功能等作用,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桦褐孔菌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多种必需氨基酸,具有促进营养吸收、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桦褐孔菌中的多酚则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成分非常丰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尤其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第5期(总第527期)2021年5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5May.文章编号:1671-9646(2021) 05a-0072-07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功能特性及结构表征研究进展李振江1,郎双静蔦姜秀杰2,王欣卉3,李天文4, **王立东2收稿日期:2021-01-22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23011);大庆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ZD-2019-3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纵”基础培育项目(ZRCPY202008)。
作者简介:李振江(1999—),男,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王立东(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谷物健康食品及淀粉资源的深度加工与利用。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319; 3.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4.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200)摘要: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食药价值。
综述了桦褐孔菌中多糖的现代常用提取方法及辅助手段,脱蛋白和色素等初步纯化方法和色谱分离等分级纯化方法,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疲劳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功能特性,以及多糖多级结 构的表征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桦褐孔菌多糖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以期为桦褐 孔菌资源及其组分中多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功能特性;结构表征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1.05.019Advances in Extraction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LI Zhenjiang 1, LANG Shuangjing 1, JIANG Xiujie 2, WANG Xinhui 3, LI Tianwen 4, *W ANG Lidong 1,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 Heilongjiang 163319, China ;2. Department of National Coarse Cere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 Heilongjiang 163319, China ; 3. 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 Qiqihar University , Qiqihar , 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 4. Shandong Longda Meat Foodstuff Co., Ltd., Yantai , Shandong 265200, China)Abstract :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 in Inonotus obliquus .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lowering blood sugar , lowering blood fat , anti-oxidation , anti-tumor , improving immunity and so on ,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food and drug value.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ly , the modern comm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uxiliary means of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were dis cussed. Secondly ,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 deproteinization and pigment purification an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hirdly , the biologic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reviewed about hypoglycemia , hypolipidemia , anti-tu-mor , anti-fatigue and immune regulation. Fourthly, the multistage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finally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are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a refer 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Key words : Inonotus obliquus ; polysaccharide ; extraction ; functional properties ;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又被称 为白桦茸、斜管纤孔菌、桦癌褐孔菌,属真菌门 (Eumycot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褐卧孔 菌属(纤孔菌属)(Inonotus )叫天然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俄罗斯、日 本、芬兰、波兰和中国等地叫早年间,桦褐孔菌作 为一种传统药用真菌被用来治疗和预防肿瘤、糖尿 病等疾病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桦褐孔菌的功效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俄罗斯政府批准开发 桦褐孔菌相关药品,美国十分重视桦褐孔菌这个 “特殊的天然物质”,日本研究者将桦褐孔菌称为 “万能药”,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特产研究137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DOI:10.16720/ki.tcyj.2022.076桦褐孔菌降脂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隆海鸣,李鑫※(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桦褐孔菌[(Fr.)Pilat]是一种天然真菌药物,活性成分丰富,本综述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诸如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以及它们的降脂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无毒副作用的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桦褐孔菌;活性成分;降脂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2)03-0137-05LONG Hai-ming,LI Xin※(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76,China)Abstract:is a kind of nature fungus medicine which has abundant active ingredients,the paper dealed with the latest pro-gresses of the researches about the polysaccharide,flavonoids,polyphenols and triterpenoids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in ,as well as the lipid-lowering mechanismof were reviewed.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on-toxic medicines of reducing lipids.Key words:;ctive ingredients;lipid-lowering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增加明显,但日常运动量却减少了,致使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大幅升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1]。
桦树茸中有效成分国内外研究进展【摘要】桦树茸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
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桦树茸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大对其研究力度。
笔者综述了桦树茸化学成分并展望了桦树茸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桦树茸资源,满足人们对桦树茸的需求。
【关键词】桦树茸;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桦树茸又称桦褐孔菌、白桦茸、桦癌纤孔菌等,在俄罗斯、波兰等地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药用真菌[1]。
16世纪至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间就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西伯利亚人用这种菌来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胃病和食道病等疾病。
研究结果表明,桦树茸可以抑制艾滋病毒[2],并通过蛋白质生物合成,抗有丝分裂或消除自由基活性等作用机制来抑制、延缓肿瘤的生长。
桦树茸中主要含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黑色素类、叶酸衍生物。
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多糖、桦褐孔菌醇、黑色素等。
1桦树茸中的化学物质在国际上,Shin等近年来在桦褐孔菌中连续发现了多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Babitskaia、Kojim等也不断报道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
日本在1961年曾经报道过从医学研究中分离得到桦褐孔菌醇及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如3β-羟基-羊毛甾醇-8,24二烯、3β-二羟基-羊毛甾醇-8等。
在国内,项小燕等对桦树茸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分别在桦树茸的野生子实体中、桦树茸基本培养基产物中,检测出53种化合物,其中有11种甾体类、36种脂肪族和2种其它类的化合物。
在野生子实体桦树茸中检出的25种化合物中,甾体类的化合物有7种。
在桦树茸的野生子实体中,羊毛甾醇含量最大,为61%。
赵芬琴用了醋酸乙酯萃取方法,何老师用硅胶柱层析方法,从桦树茸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
2桦树茸中主要有效成分2.1桦褐孔菌多糖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检测出桦树茸水提多糖中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葡萄糖,桦褐孔菌碱提水溶性多糖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桦褐孔菌的研究桦褐孔菌是俄罗斯、芬兰和日本等国常用的民间药物,在我国的知晓率还很低。
近些年来我国也陆续出现了相关的保健产品,但该药物开发和使用多数还是处于切块、打粉的简单使用方式。
桦褐孔菌目前确处于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缓慢和开发不足的状况。
标签:桦褐孔菌;白桦茸;野生资源;人工栽培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真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赤杨等的树干或树皮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
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征显著,子实体呈现瘤状,直径可达20 cm,黑色,深裂,表面不规则,像砖块;菌肉红褐色,木栓质;菌管3~10 mm,质脆,常前端开裂,菌孔6~8个/mm2,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1]。
16世纪至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间就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1桦褐孔菌的分类和分布1.1分类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学名Phaeoporusobliquus(pers:Fr.)J.Schroet.,在外文资料中,其学名常以Inonotusobliquus或Fuscoporiaobliqua出现。
1.2分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0°~50°地区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以及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及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
它寄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木材中的樺褐孔菌菌丝极其耐寒,在-40℃时也可以存活。
2野生和人工栽培现状2.1野生资源现状桦褐孔菌子实体只有在活的桦木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平均每20000棵桦木中只有一棵生长桦褐孔菌,资源十分稀少[2]。
范宇光等以地区分布频度、子实体维持时间、子实体发生频率、子实体发生形式、寄主基物的选择、种型情况、特有情况、保护现状、保护难易程度、人为干扰倾向度、火山危害、生境安全性为评价指标评价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8种大型真菌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濒危系数为0.4655,处于濒危等级,优先保护系数为0.6593,属于一级保护等级[3]。
桦褐孔菌在国内外的研究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食用真菌,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多。
桦褐孔菌除了生长在俄罗斯境地,还有北欧、日本北海等高寒地带都有少量的桦褐孔菌,另外,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一带也有生长。
国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超过100篇学术论文,论证桦褐孔菌的药理性。
在2008年,生物领域院士魏江春教授说:“桦褐孔菌可以治疗胃癌、肺癌、食道癌、肠癌等,是俄罗斯人眼中的“灵芝仙草””;在我国出版的《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中,就详细记载了桦褐孔菌抗肿瘤的功效;而国内较早关注桦褐孔菌的专著是1980年出版的《真菌与人》,在书里提到了“桦褐孔菌能复活人体免疫力,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1998年吉林农业大学学报进一步指出,是桦褐孔菌多糖,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我国出版的《蕈菌医方集成》,就指出了怎么应用桦褐孔菌。
(蕈:xùn)1996年8月23日,我国著名中医贾春宝博士及多家临床医院对“桦褐孔菌”提取剂的500名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追踪随访,因部分样本在中途流失或停服,以至于最终收到的样本数仅389例,服用“桦褐孔菌”制剂三个月后,329患者的餐前血糖均保持在5.3-6.3之间,289名患者在服用9个月后,停止胰岛素注射,221名患者甚至已不再使用任何化学降糖药。
1998年9月,贾春宝博士开始将“桦褐孔菌”逐步应用到“糖尿病足病、肾病”等重大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
早在2006年,“今日早报”就有版面对桦褐孔菌进行报道过,桦褐孔菌之所以受到关注,实则跟桑黄的研究差不多,一是它的降糖能力,二是它对抗肿瘤的能力。
2017年“今日早报”再次力推桦褐孔菌,并进行大版面报道,让这一药用真菌更加引人注目。
国外研究我国对于桦褐孔菌的实用及研究还是晚于国外,俄罗斯人对于桦褐孔菌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时候,当时俄罗斯有个大公,叫符拉基米尔,他当时就喝桦褐孔菌煮的汤剂而治愈了他的唇癌;而在16世纪俄罗斯北方有些农民,他们喝桦褐孔菌煮的茶,很少长肿瘤和胃肠道的疾病,日本则从桦褐孔菌中提取了类似人体胰岛素的“真菌多肽蛋白”,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医学界。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寻找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非常重要。
近年来,植物和真菌成为研究糖尿病的热点,其中桦褐孔菌被科学家们发现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活性。
本文主要综述了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是一种木质的真菌,常见于北美洲和亚洲的温带森林。
其具有橙黄色的菌盖和褐色的孔口,因此得名。
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被发现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研究表明,该水提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产生,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抑制肠道中糖的吸收,进一步降低血糖。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高血脂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途径,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血脂紊乱状况。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该水提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细胞的损伤。
它还可以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对胰岛细胞的损伤。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抗糖尿病活性,并且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对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前主要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进行临床试验。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提取方法和化学成分分析,评价了其抗糖尿病活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活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以及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 水提物, 抗糖尿病活性, 化学成分分析,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 潜在活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给社会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但长期使用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新药物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在桦树上的真菌,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具有抗糖尿病活性,并且水提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活性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加深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领域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的提取方法,寻找提取效果最佳的工艺;2. 开发适用于评价抗糖尿病活性的评价方法,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能力;3. 进行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揭示其可能的活性成分;4.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202~207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珺尧孟利(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摘要桦褐孔菌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食药兼用真菌,富含桦褐孔菌醇、羊毛甾醇、黑色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在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方面效果突出,被大量应用于医药和临床,致使野生资源被大量利用而极度匮乏。
参考有关文献综述桦褐孔菌的生物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对国内外桦褐孔菌的作用机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在治疗肿瘤和糖尿病、人工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述评。
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桦褐孔菌;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202-06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of Inonotus obliquusYang Junyao Meng Li(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 Inonotus obliquus is a kind of precious natural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us which contains rich inotodiol, lanosterol,melanin and many kinds of active ingredients.Because I.obliquus shows outstanding effects on anti-tumor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it has always been deep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and clinical fields.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wild resources are used and extremely scarce.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rowth environment,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he I.obliquus were reviewed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literature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I.obliquus at home and abroad,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and diabetes,and artificial culture technology were reviewed and reviewed.In addition,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obliquus was prospected.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免疫纳米金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测定食品中呋喃丹”(KJCX201817)作者简介:杨珺尧(1997—),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检测研究。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桦褐孔菌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抗糖尿病活性,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然而长期使用西药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寻找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天然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对其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主要由多糖、多酚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组成。
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1. 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其多糖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多酚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肠道中糖的吸收,减少血糖的上升。
2. 保护胰岛功能实验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对胰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减轻胰岛的炎症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延缓胰岛功能的衰退。
3. 调节血脂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血脂代谢。
研究表明,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血脂组成。
4. 抗氧化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其抗氧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糖尿病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曾小龙
【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桦褐孔菌是一种食用真菌,主要含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黑色素类、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物质、木质素、栓菌酸、单宁等化学成分,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为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和木质素.具有抵抗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皮肤癌、直肠癌、淋巴等多种肿瘤细胞,以及抗艾滋病病毒、抗感染、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调节血脂、抗机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循证医学的观念,加强对桦褐孔菌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曾小龙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5103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9
【相关文献】
1.桦褐孔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崔杰;于新;王立勋;刘艳;吕邵娃
2.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J], 刘迎秋;包海鹰
3.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杨珺尧;孟利
4.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杨珺尧;孟利
5.桦褐孔菌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崔贺铭;张玉莹;高洋;邬丹;付雯雯;武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