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27
学科_政治_ 必修_1_编号_12__ 时间_2011/11/21--23 班级___ 组别___ 姓名________课题: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编制人:郭早忠审核人:下科行政:【学习目标】1、财政的巨大作用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4、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5、违反税法的行为6、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课内探究】(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知识拓展】(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1.注:(1)财政政策:①稳健的财政政策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③紧缩性财政政策(2)具体措施:①对有些行业进行"保",对有些行业进行"压",这就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
②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赤字,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赤字政策。
③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节余。
(3)货币政策:①稳健的②扩张性的③紧缩性的(4)具体措施:①对有些行业进行"保",对有些行业进行"压",这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②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③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二)改错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2.国家占有的财政收入越多,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财政入的基本内容,了解财政收入的分类意义,重点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意义,规模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财政收入规模的措施、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节财政收入及其分类一、什么叫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表示国家集中占有的那部分货币资金。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分类的目的是要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即财政收入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又是通过什么形式集中起来的,也就是要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
出于这种目的,对财政收入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1、按部门结构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农业的收入、来自工业的收入、来自建筑业的收入、来自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来自商业的收入等;也可以说是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等。
2、按所有制结构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国有经济的收入、来自集体经济的收入、来自私营经济的收入等。
3、按社会产品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来自于C的收入,来自V的收入,来自于M的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经济依据是政府向公众提供了公共物品,政府需要向政府交税。
非市场性交换。
征税凭借国家政权,既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的、也是最古老的形式。
2、非税收入包括:(1)国有企业上缴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包括上缴收益和企业留存收益两部分。
上缴收益是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从企业税后利润中应分得的收益。
凭借国家生产资料所有权。
(2)政府收费——使用费和规费收入。
使用费是政府或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市场性物品所收取的费用(主要是混合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也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如高速公路、高等教育等)主要是对物品的受益者,谁受益、谁交费。
规费收入是指政府对居民提供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