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40
运筹学第二章习题答案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旨在通过数学模型和定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运筹学的学习中,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运筹学第二章的习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运筹学的知识。
第一题: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
请问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通常是什么形式?为什么?答: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通常是线性函数的形式。
这是因为线性函数具有简单的数学性质,容易求解和分析。
此外,线性函数的图像为直线,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方法来理解问题的解。
第二题:什么是单纯形法?请简要描述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答:单纯形法是一种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地移动到更优解的顶点,直到找到最优解。
单纯形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解的选择:选择一个可行解作为初始解。
初始解可以通过图形方法或其他启发式算法得到。
2. 进行迭代:通过计算目标函数的改进方向来确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
如果目标函数不能再改进,则停止迭代,当前解即为最优解。
3. 顶点的移动:通过改变决策变量的值,将当前解移动到相邻的顶点。
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由迭代步骤中计算得到。
4. 检验最优性:对移动后的顶点进行最优性检验,判断是否达到最优解。
如果达到最优解,则停止迭代,当前解即为最优解;否则,返回第2步。
第三题:什么是整数规划问题?请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需要使用整数规划方法来解决。
答:整数规划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扩展形式,要求决策变量的取值为整数。
整数规划问题通常用于需要离散决策的场景,如生产调度、资源分配等。
举个例子,假设某公司有多个项目需要进行投资,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和预期收益已知。
公司希望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使得总投资金额不超过公司的可用资金,并最大化预期收益。
由于项目的投资金额和收益都是整数,这就是一个整数规划问题。
使用整数规划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如果将决策变量的取值限制为整数,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对偶理论及其性质 2、掌握对偶单纯形法3、熟悉灵敏度分析的概念和内容4、掌握限制常数与价值系数、约束条件系数的变化对原最优解的影响5、掌握增加新变量和增加新的约束条件对原最优解的影响,并求出相应因素的灵敏度范围6、了解参数线性规划的解法 二、课时 6学时第一节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一、对偶问题的提出定义: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常伴随着与之配对的、两者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我们将其中一个称为原问题,另一个就称为对偶问题,在求出一个问题的解时,也同时给出了另一问题的解。
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解对偶问题比解原问题更加容易;对偶变量有重要的经济解释(影子价格);作为灵敏度分析的工具;对偶单纯形法(从一个非可行基出发,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避免使用人工变量(人工变量带来很多麻烦,两阶段法则增加一倍的计算量)。
例:某家具厂木器车间生产木门与木窗;两种产品。
加工木门收入为56元/扇,加工木窗收入为30元/扇。
生产一扇木门需要木工4小时,油漆工2小时;生产一扇木窗需要木工3小时,油漆工1小时;该车间每日可用木工总共时为120小时,油漆工总工时为50小时。
问:(1)该车间应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每日收入最大?(2)假若有一个个体经营者,手中有一批木器家具生产订单。
他想利用该木器车间的木工与油漆工来加工完成他的订单。
他就要考虑付给该车间每个工时的价格。
他可以构造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如何定价才能既使木器车间觉得有利可图而愿意为他加工这批订单、又使自己所付的工时费用最少。
解(1):设该车间每日安排生产木门x1扇,木窗x2扇,则数学模型为⎪⎩⎪⎨⎧≥≤+≤++=-0502120343056max 21212121x x x x x x x zX*=(15,20)’ Z*=1440元解(2):设y 1为付给木工每个工时的价格,y 2为付给油工每个工时的价格⎪⎩⎪⎨⎧≥≥+≥++=-0303562450120min 21212121y y y y y y y wY*=(2,24)’ W*=1440元将上述问题1与问题2称为一对对偶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使用了木器生产车间相同的数据,只是数据在模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反映所要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运筹学第二章习题和答案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数学模型和方法来优化决策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在运筹学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做习题,我们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运筹学第二章的习题进行讨论和答案解析。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优化问题,其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最大化或最小化一个线性目标函数的同时满足一组线性约束条件。
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我们常常使用单纯形法或者内点法等方法。
习题2.1:一个公司生产两种产品A和B,每个单位A产品的利润为3万元,每个单位B产品的利润为4万元。
公司的生产能力为每天生产A产品100个单位,B产品80个单位。
产品A和B分别需要2个和3个单位的原材料X和Y。
而公司每天可用的原材料X和Y分别为180个单位和210个单位。
问该公司应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化?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决策变量。
假设公司每天生产A产品x个单位,B 产品y个单位。
则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即最大化目标函数Z=3x+4y。
同时,我们需要满足生产能力和原材料约束条件。
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为x≤100,y≤80。
原材料约束条件为2x+3y≤180,2x+3y≤210。
通过绘制约束条件的图形,我们可以得到可行解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我们需要找到目标函数Z=3x+4y的最大值点。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最大利润为320万元,此时生产100个单位的A产品和60个单位的B产品。
习题2.2: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产品A和产品B。
产品A的生产需要1个单位的原材料X和2个单位的原材料Y,产品B的生产需要2个单位的原材料X 和1个单位的原材料Y。
每个单位的产品A的利润为3万元,每个单位的产品B的利润为4万元。
工厂每天可用的原材料X和Y分别为10个单位和12个单位。
问该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化?解析:同样地,我们首先定义决策变量。
假设工厂每天生产A产品x个单位,B产品y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