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
- 格式:ppt
- 大小:14.51 MB
- 文档页数:35
三下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语言应用: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思维能力: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观察、仿写,积累特殊词语,学会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3.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难点: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相机板书(语文园地二)二、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哪些道理?出示图片,学生说道理。
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陶罐和铁管告诉我们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确看待。
3)鹿角与鹿腿让我们知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他的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也不要因为他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4)池子与河流让我梦懂得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
2.读寓言故事,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生活3.请你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人,那些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
二、日结月累学步充数掩耳铃自相刻舟求画蛇添足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1.借助拼音,读一读。
(完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日积
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日积月累”1、语文园地一
XXX(唐)XXX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XXX?
2、语文园地二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3、语文园地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XXX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语文园地四
滁州西涧(唐)XXX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XXX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语文园地六
XXX必寡言。
——《老子》失信不立。
——《左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XXX则大信立。
——《韩非子》
6、语文园地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交流平台: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习方法):(1)难忘的故事;(2)蕴含着道理;(3)启发联系生活。
3、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这份通知告诉我们:通知的格式包括题目、内容、落款三部分。
题目写在正中间,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正文内容。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三、书写提示书写这些横画或者竖画较多的字,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才会好看。
一般来说横画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宽,长短变化写出来才匀称好看。
四、日积月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魏书·明亮传》。
刻舟求剑:舟:船。
求:寻找。
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自《列子·天瑞》。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习方法):(1)难忘的故事;(2)蕴含着道理;(3)启发联系生活。
3、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这份通知告诉我们:通知的格式包括题目、内容、落款三部分。
题目写在正中间,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正文内容。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三、书写提示书写这些横画或者竖画较多的字,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才会好看。
一般来说横画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宽,长短变化写出来才匀称好看。
四、日积月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魏书·明亮传》。
刻舟求剑:舟:船。
求:寻找。
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自《列子·天瑞》。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bù【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详细解释】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滥竽充数làn yúchōng shù【释义】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详细解释】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这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同步练习及答案一、交流平台下列寓言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连一连。
揠苗助长 做事之前要找准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画蛇添足 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南辕北辙 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滥竽充数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二、词句段运用(一)构词联系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边无际: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得意洋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二)句子练习照样子,想象人物的神态或动作,把句子补充完整。
1.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1)小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找妈妈。
”(2)王老师大步的走上讲台,______________,“我们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了。
”.......2.例:“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1)“牵牛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小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项实验终于成功啦!”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写通知假设今天是3月20号,学校定于3月22日上午八点在校舞蹈排练室排练节目,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学都要来排练。
请你帮少先队大队部写一个通知,通知参加演出的同学准时来排练。
三、书写提示比一比,看谁书写得最美观。
四、日积月累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邯郸()() ()耳()铃杞人()() ()()之蛙杯弓()() ()蛇()足()()矛盾()舟()剑滥竽()() 1.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了。
语文园地二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
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
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
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
“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
揭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教学目标: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1.能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版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呈现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寓言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寓言蕴含着道理;三是寓言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
本次“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交流对寓言的感受,梳理和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
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结构特点并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
第二题是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说话人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并进行仿写。
第三题是学写通知,展示了一个样例,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书写提示”给了8个例字,提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建议。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引导学生积累这些成语的同时,也在激发学生读寓言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余找这些寓言读一读。
教学中要注意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书写提示第二课时:词句段运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难点: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寓言1.回顾导入导语:同学们,结束了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今天让我们一同步入《语文园地》,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哪些?指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