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市场供给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8.29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产业效益一、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产业效益北京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经了萌芽自发、政府引导和规范管理叁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昌平县十叁陵旅游区出现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游客购票入园后可自行采摘、品尝鲜桃,在游览结束时,桃园会赠送游客一袋自己采摘的桃子,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1988年,大兴县举办了第一届“西瓜节”,开展了“瓜乡一日游”,通过选瓜、品瓜、评瓜活动,为游客提供了参与性活动,在吸引游客的同时,瓜农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由于利益驱动,其它类型的果园也相继吩外开放,观光果品涉及梨、苹果、李子、杏、红果、板栗、樱桃等多个品种。
据北京市农业与农村资源区划办调查,“九五”初期,1996年京郊拥有119 个观光农业园区( 或景点儿公接待了近300万人次的游客,获得经营性收入( 不完全统计〉 3.2 亿元。
而到了2001年,郊区观光农业继续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取得了更好的效益。
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到 1589项,全年接待游客2856 万人次,观光农业总收入17亿元,其中门票收入3.5亿元,采摘收入 2.2 亿元、垂钓收入 2.9 亿元、出租农家客房、农家饮食收入 1.6 亿元。
项目数量由1996年的119个发展到2003年的1942个,接待人数由1996年的300万人次增加到2003年的3982.7万人次,综合收入由1996年的3.2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27.0亿元。
据统计,2002年,郊区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投资额为7.58亿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有22.7亿元。
“221行动计划”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2002年,叁年间郊区对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量总的增长率高达328.75%,远远高于种植业的7.86%、养殖业的43.26%、加工业的124.36%。
2004年初为促成观光休闲农业行业的规范发展成立了全国首家“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制定了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的标准,8月配合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开展了首批的评定工作。
2023年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农业行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北京市农业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方面对北京市农业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北京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安全、绿色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据北京市农业局统计,北京市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
同时,相关企业发现,一些消费者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购买食材,或者不了解市场行情、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品质好的农产品。
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将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相结合,引导消费者生产健康、环保、理性消费的方式。
二、市场竞争方面北京市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一些市场生产者和经营者因为用药不规范或者加入禁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光,对市场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销售渠道和标准,选择品质高的农产品,经营健康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三、市场政策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影响农业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鼓励发展农业,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和企业的农业经营活动,如免除土地租金、经济补贴、税收优惠等。
同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北京市还加强了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抽检力度,对使用禁止使用的药物的相关企业进行惩罚和处罚。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保障农产品品质和市场信誉产生了积极作用。
四、市场现状分析如今,北京市农业行业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从以往模拟天然生态、流转土地等发展模式,转型到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
一些农业企业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投资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农业科技、食品餐饮等业务。
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特色农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农产品销售和体验服务。
此外,北京市还建立了“北京农业品牌”认证体系,鼓励生产体系标准化、规模化。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高品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求。
25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尹丹红 徐峰Yin Danhong Xu Feng摘 要:北京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区域布局及各区县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北京市观光农业应重视因地、因时制宜,差异化发展、打造观光农业品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思路,以实现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观光农业;区域布局;区域特色;建设思路文章编号:1003-6997(2013)2-0025-06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in Beij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 riculture, and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ach area. Then co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reate the brand ofsightseeing agricultur e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 e in Beijing.Key words :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oughts作者简介尹丹红/1988年生/湖南邵阳人/2011-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徐峰/通讯作者/1969年生/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副教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研究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北京 100193Department of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北京是我国四个都市农业国际示范城之一[1]。
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特征与满意度评价近年来,北京市休闲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于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规模小、同质性强、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与市民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为促进京郊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亟需在调研的基础上,摸清游客与市民的需求特征,并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调研情况(一)调研方式1.调研时间、地点2012年8月中下旬,北京市朝阳区蟹岛度假村。
2.调研对象参与过京郊休闲农业的游客与市民。
在调查过程中,排除了未进行过北京乡村旅游的被访游客。
3.调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法,并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问卷设计根据调研目的与内容,设计了旅游主体的行为特征、需求意愿、满意度等3类项目,共计24个问题的调查问卷。
5.数据收集在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615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97.56%。
(二)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人口统计学模型对相当多的行为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功能。
国家XX局在每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中,也一直使用人口统计学指标,描述和分析旅游现象。
因此,本次调查选取了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四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作为对北京休闲农业目标群体人口统计特征分析的研究变量。
在本次被访者中,男性占样本总数的45.3%,女性占54.7%,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具有代表性。
从年龄结构来看,26至50岁的旅游者最为集中,达到68.5%,该年龄段的人群生活节奏较快,面临较大的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乡村旅游恰好可以满足他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需要。
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74.1%,其中有9.8%的受访者是硕士、博士,说明中、高学历者在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中占了绝大多数。
从收入看,受访者中月均收入在4001至6000元的比例最高,达到37.7%;另有18.5%的受访者月均收入在6001至8000元之间,可见中、高等收入者是京郊休闲农业游客的主力军。
2024年北京农产品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农产品市场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北京农产品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1. 北京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概况北京市农产品市场包括传统农贸市场和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
这些市场提供各类农产品,涵盖了农作物、畜禽养殖产品以及水产品等。
1.1 传统农贸市场传统农贸市场是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市场分布在各个城区和市郊,以小摊贩和个体经营者为主。
传统农贸市场的特点是价格相对低廉,商品种类丰富,着重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2 农业产业园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北京市的农业产业园区逐渐兴起。
这些产业园区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这些园区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品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北京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
2. 北京农产品市场规模的现状分析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2.1 农产品购买力的增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的购买力不断增强。
居民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2.2 农产品供应链的改善北京市着力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加强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有效衔接。
通过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化,农产品能够更快捷地从产地运达市场,提高了供应效率和产品的新鲜度。
2.3 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北京市农产品市场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和农业产业园区,还涌现出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直供店等多种供应渠道。
这些新兴渠道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 北京农产品市场规模的未来发展趋势3.1 农产品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快速的特点使得北京市成为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所在。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不容忽视,其旅游资源与农业遗产相结合,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休闲农业景区。
这种农业模式既满足了都市人们对农田的向往,又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北京市郊区,许多乡村都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
这些乡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农田景观,还提供了各种娱乐活动,如采摘水果、动物观赏和农事体验。
游客们可以亲手种植和采摘各种农作物,体验丰收的喜悦。
除了农田景观,北京的休闲农业景区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度假体验。
一些农场提供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农场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还有一些景点提供农事体验,如栽种蔬菜、养殖动物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许多农民将传统的农田改建为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农家菜、体验乡村之美。
农民们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
然而,北京休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休闲农业景区的设施和服务仍然需要提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如何平衡休闲农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能忽视农民的实际利益,需要考虑到农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北京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农业文化。
同时,发展休闲农业也为周边乡村的经济改善提供了机会。
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平衡农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分析与建议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作为一名休闲观光农业的从业者,深入研究了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关注的是市场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休闲观光农业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增强,这进一步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在市场供给方面,我注意到休闲观光农业的形式多样,包括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旅游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然而,我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一些景点的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较低。
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这包括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如改善景点的卫生条件、优化游览路线等;同时也包括提升软件实力,如培训员工,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再者,完善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农业体验,还可以拓展相关的产业链,如农产品加工、销售等。
通过拓展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要强调的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权益。
总的来说,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产业链条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相信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将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作为一名休闲观光农业的从业者,深入研究了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篇文档将详细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要关注的是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2023年北京农产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北京市农产品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市场活力,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供需格局、行业门槛、价格波动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北京市农产品行业的市场环境。
一、市场规模北京市是一个大都市,农民人口占比较小,农业地区比较少,农产品的供应主要由外省市和乡村进城的农民贡献。
据统计,北京市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
二、供需格局北京市的农产品供需格局整体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农产品生产方面,北京地区的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经营观念相对滞后,对土地、气候、市场供给等方面的变化适应不够快,导致农产品产量不足,这就限制了北京市农产品的供给量。
农产品销售方面,北京市虽然拥有众多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但市场规范程度不高,供应商数量多、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波动较大,这使消费者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购买意愿。
三、行业门槛北京市的农产品行业门槛相对较高。
首先,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越来越严格,这要求业内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销售和配送能力,并通过多项资质审核才能进入市场。
其次,作为消费者市场较为繁荣的地区,北京市的消费者注重品质和服务,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口碑积淀。
这些门槛使得一些小型生产商和中间商难以进入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四、价格波动北京市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周期短,经济参考报数据显示,2014―2017年,北京市菜价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市场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时价格涨幅较大,这使得一些经济困难的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市场物价局势难以把控,从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五、政策环境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产品行业政策环境正面临重大转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措施,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社区建设”等,这些政策措施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加快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动力。
2024年北京市农业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农业市场一直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北京市农业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1. 当前市场现状北京市农业市场目前存在以下特点:•农产品需求量大:作为国家政治、商业中心的北京市,人口数量庞大,消费水平较高,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
尤其是生活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
•农产品供应不足:由于北京市土地资源稀缺、农业生产面积有限,导致本地农产品供应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需要从外地运输进京,增加了物流成本和风险。
•农贸市场落后:北京市的传统农贸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卫生差、销售方式不现代化等,难以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
2. 市场发展潜力尽管北京市农业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潜力巨大:•科技支持: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农业科技的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北京市加强了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引进了一些高效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公司,推动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农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产品的销售和配送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3. 面临的挑战北京市农业市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土地资源有限: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农产品的全部需求。
因此,需要探索合理的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城乡农业合作,尽量减少对外地农产品的依赖。
•环境保护压力:北京市是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农业生产需要更加注重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品质安全保障:随着市民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保障市民的权益。
北京市农业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北京市农业市场是北京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持续,北京市农业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北京市农业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农产品供需情况分析以及农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北京市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个报告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包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例如: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整个报告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将对整个报告的概要进行概述,包括北京市农业市场概况、农产品供需情况分析以及农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以及提出建议与展望。
最后,我们将对整个报告的结论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北京市农业市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每个部分的内容将会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撰写该报告的目的进行阐述,例如: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北京市农业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深入探讨农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展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建议,为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农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北京市农业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综上所述,本报告从北京市农业市场概况、农产品供需情况分析以及农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北京市农业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政策的优化调整,我们可以预见北京市农业市场发展将呈现出更加积极的趋势。
我们也相信,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北京市农业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2023年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一、行业概述农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北京市农业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将介绍北京市农业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并分析市场状况和竞争情况。
二、现状分析1. 农业生产情况北京市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面临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
同时,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农业劳动力也面临老龄化和流失问题。
2. 农产品市场北京市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但市场供应相对不足。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供需不平衡。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忧。
三、问题分析1. 土地资源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北京市的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
同时,农田面积的缩减也使得农业生产面临更大的压力。
2.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农产品存在使用农药、化肥过量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3. 农业劳动力问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流失严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
这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四、发展前景1.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北京市可以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可以发展现代化的温室农业和水培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北京市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3. 发展农村旅游业北京市可以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市场状况和竞争情况北京市农业市场需求旺盛,但供应相对不足。
2023年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农业行业市场在北京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下面将对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1500字的分析。
首先,北京市农业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食物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这对农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农业市场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元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化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北京市农业行业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物质消耗,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通过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管理,使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第三,农业市场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在过去的几年里,农业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农户和农业合作社。
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农业企业进入了北京市农业市场。
这些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同时,农业市场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产品价格也在不断调整。
第四,农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农产品。
这种方式既方便了消费者,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目前,北京市已经有许多农业电商平台上线,为消费者提供了从种植到售后服务的一站式购物体验。
第五,农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近年来,农业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环保的力度,推行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也开始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在规模、生产方式、市场结构、电子商务和环保意识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郊区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特制订全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一、观光农业的特点、功能以及京郊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观光农业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处形式。
观光农业不包括郊区以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但其项目的布局和多种经营方式应尽可能同旅游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因此,观光农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性产物,是都市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一般农业相比较,观光农业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观赏性,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对城市居民比较陌生,农村环境比城市环境更清新优美,对城市居民来说,它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观赏趣味与价值。
二是参与性,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习作中体验技艺、享受乐趣、增长知识。
三是农游合一性,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混合型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它直接生产农副产品;作为第三产业,它被作为观赏、休闲和参与的对象来开发利用。
四是市场定向性,观光农业是为那些想了解农业、参与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特点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在城市,其消费对象是城市居民。
五是高效性,总体而言,观光农业相对一般农业来说,收来源更多一些,产品附加值更高一些,经济效益更好一些。
相对一般产业,观光农业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功能,它不仅具有一般农业所具有的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旅游观光、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新的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第一篇: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弥补海淀区旅游产品单一性的缺陷,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壮大。
一、海淀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一)农业基础条件1949年海淀区有耕地33万亩,由于城市建设等占地因素,到1997年,耕地仅剩131万亩,年平均减少耕地4000亩。
六十年代以前,海淀农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生产为主,蔬菜、水果、畜牧水产业规模很小。
六十年代后,按照“以菜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水果、畜牧水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大发展,逐步成为北京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之一。
八十年代末以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缩小,远郊区县农业的崛起,以及外埠农产品的大量进京,使海淀在北京农副产品供应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
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对城郊结合部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畜牧业面临压缩和向山后地区转移的局面等等。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更好地推动海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自1994年起,海淀区开始着手研究并制定了“海淀区精品高效农业实施方案”,在增强农业生产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海淀现代农业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条件著名的文化旅游区,是发展海淀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的立足点。
海淀区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知名度高,文物古迹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占全市的30%。
西山沿线自然风景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夏季凉爽、野趣天成,被誉为“京城绿肺”、“自然大空调”。
浓郁的旅游氛围为发展海淀的观光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并且观光农业资源与名山、名水、名园等其它旅游资源之间区位组合条件好,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妙趣天成,相得益彰。
2023年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供求关系、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供求关系1.1 供给方面当前,北京市农业行业供给方面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近年来农业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壮大,为农业供给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
1.2 需求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北京市居民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优质、有机、安全的农产品需求增长迅速。
此外,饲料、种子、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服务需求也逐渐扩大。
二、市场规模2.1 农业总产值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北京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56.75亿元,畜牧业产值为128.2亿元。
2.2 农产品销售额北京市场农产品销售额也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上半年农产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1%。
三、竞争格局3.1 农业生产主体当前,北京市农业生产主体多样,既有传统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农业企业和合资企业等。
其中,传统农户对于农业生产仍有重要贡献。
3.2 农产品销售渠道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此外,农村合作社、农民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扩大。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动北京市农业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
此外,北京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举措也为农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结语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具有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农业专业化、科技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应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北京农产品市场环境分析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市场,农产品市场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北京农产品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求状况、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等方面,从而全面了解北京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市场规模北京农产品市场规模巨大,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农产品流入和分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农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果蔬、肉类和水产品是主要的销售品种。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供求状况北京的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供需矛盾。
一方面,北京市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对高品质和安全的农产品需求更为旺盛;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并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供应短缺的问题。
为了平衡供求关系,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支持和投入。
批发市场北京农产品市场的批发环节非常重要,它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也是农产品流通的阀门。
北京市内有多个规模巨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八里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亦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这些批发市场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供应,还为零售商提供了便利的采购渠道。
零售市场北京农产品的零售环节也非常发达。
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和网购渠道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
超市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承载着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责任。
农贸市场则是农产品流通的传统场所,在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的同时,也更容易让消费者直接与生产者接触,并获取更多信息。
环境问题北京农产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着供应链的不透明,这给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其次,农产品包装的浪费和污染情况值得关注,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此外,农产品市场的冷链物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结论北京农产品市场作为中国首都的市场,具有巨大的规模和潜力。
2023年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农业品质品牌行动的深入推进,北京市农业行业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优质、安全、环保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北京市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对中高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有机蔬菜、花卉园艺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养老观念的普及,农业医药、保健食品、特色饮品等领域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二、政策环境北京市有不少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
比如:“十三五”乡村振兴规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为农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资源配套。
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不合格产品被淘汰,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了品牌建设和行业规范化。
三、技术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农业也不再是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农业发展新的方向。
北京市连续多年推广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等各种先进技术,如无人机、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上,有效提高了农业效益和环境保护。
此外,创新型农业企业、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等新型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整合了农业生产力和市场资源,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人才培养随着农业的高度科技化、市场化和产业化,需要一批高素质、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
北京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训基地等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包括培训、实践、研究等多种形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在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为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人力支持。
以上是北京市农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总体来说,北京市农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克服不少挑战和难题,如土地资源有限、环保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