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31
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1. 引言棉花生产中,黄萎病与枯萎病是两种常见的病害,它们虽然表现出相似的枯萎症状,但其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有所不同。
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一、棉花枯萎病症状棉花枯萎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它有多种表现,有黄化型、黄色网纹型、青枯型、皱缩型、紫红型等。
苗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此为青枯型。
黄化型大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
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该型是该病早期常见典型症状之一。
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紫红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出现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现红褐色,叶片随之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半边黄化型棉株感病后只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
该病有时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症状更为复杂,表现为矮生枯萎或凋萎等,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
二、棉花黄萎病症状棉花黄萎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出现症状。
一般在4—6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大量发病,初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缘向下卷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仅剩顶部少数小叶,蕾铃稀少,棉铃提前开裂,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细小枝。
纵剖病茎,木质部上产生浅褐色变色条纹。
夏季暴雨后出现急性型萎蔫症状,棉株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
由于病菌致病力强弱不同,症状表现亦不同。
划分为落叶型、枯斑型和黄斑型等。
落叶型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病株主茎顶梢、侧枝顶端变褐枯死,病铃、苞叶变褐干枯,蕾、花、铃大量脱落。
枯斑型的叶片症状为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枯死后脱落。
黄斑型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后扩展为掌状黄条斑,叶片不脱落。
注意查治棉花早期枯萎病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棉花早期枯萎病概述•棉花早期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棉花早期枯萎病的防治策略•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棉花早期枯萎病概述010102该病通常在棉花生长的早期阶段开始显现症状。
棉花早期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棉花疾病。
棉花早期枯萎病会导致棉株生长受阻,株高降低,叶片黄化、枯萎。
生长受阻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受病害影响的棉株,其棉桃数量和质量均会显著降低,进而导致棉花产量减少。
受病害影响的棉花,纤维长度、强度和色泽等品质指标均会下降,影响棉花的利用价值。
030201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和贸易活动,该病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传播风险。
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棉花产区都应加强对棉花早期枯萎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棉花早期枯萎病在世界各地的棉花产区均有发生。
在气候温暖、湿度较高的地区,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更为严重。
分布范围棉花早期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02受病植株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初期黄化部位多发生在叶片的叶脉间或叶缘,后期整个叶片都会黄化。
叶片黄化病株生长明显受阻,株高、叶面积和根系发育都受到严重影响,植株整体呈萎缩状态。
植株萎缩剖开病株的茎部,可以看到维管束变成褐色,这是棉花早期枯萎病的典型特征。
茎部变色识别特征诊断方法•田间观察:在棉花生长期间,定期对田间进行巡查,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发现具有上述症状的可疑病株。
断棉花早期枯萎病的重要依据。
•病原检测:采集病株样本,送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病原菌的存在,以确诊棉花早期枯萎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棉花早期枯萎病的具体识别和诊断方法可能因地区、品种等因素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当地农业技术部门或专业植保机构的意见,以确保准确识别和诊断病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棉花早期枯萎病的防治策略03选择对枯萎病有较强抗性的棉花品种,是预防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初侵染源。
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1.灭菌处理:使用有效的土壤消毒剂,如甲基溴、丙烯酰胺等
进行土壤灭菌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真菌。
2.合理轮作:在连作棉花土地上适时进行合理轮作,种植其他
不易感染该病害的作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棉花枯萎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增强棉
花的抗病能力。
4.管理土壤环境: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土壤过湿,防止病
原菌的繁殖。
5.早发现、早防治:经常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
6.中间作物防治:选择对棉花枯萎病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的中间
作物,如菊花、洋甘菊等,在棉花间开展中间作物栽培,减少病原菌的扩散。
7.病田荒地整理:发生棉花枯萎病的田地,应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病残体,彻底焚烧或深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防治方法,具体措施
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病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注意环境和人体的安全。
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一、引言棉花枯萎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棉花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二、病害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棉花品种,可以有效减少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棉花的种植密度,保持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害的发生。
过密的种植会增加病害传播的机会。
(3)轮作休闲:采用合理的轮作休闲制度,可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滋生和积累,降低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2. 病害监测与防控(1)病害监测:定期巡视棉田,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
对于发现病害初期的植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病害扩散。
(2)病害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病害防控:对于病害发生较严重的棉田,可以采用局部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药剂,并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3. 农艺措施(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2)适时灌溉: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棉花生长不良和病害的发生。
要注意排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3)及时清除病残体:定期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避免病菌在残体上滋生和传播。
清除病残体后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扩散。
4. 生物防治(1)利用拮抗微生物:应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引入天敌昆虫: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可以帮助控制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这些天敌昆虫可以食用病菌和寄生于病菌上,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5. 化学防治(1)药剂选择:选择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异菌脲等。
河南农业2017年第2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一)侵染病源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
1.带菌种子的调运成为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
2.土壤带菌是病区最重要的初侵染源。
春季播种后病菌开始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毛及根表皮侵入,在寄主维管束内繁殖扩展,进入枝叶、铃柄、种子等部位。
3.病菌可通过中耕、浇水、农事操作等近距离传播,病残体遇高湿的条件也可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从而进行侵染。
底肥和磷钾肥;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棉株抗病性;种植抗病品种。
(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1.种子处理。
可选用下列药剂: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400~ 500 g/100 kg 种子;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 g/100 kg 种子;2%戊唑醇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250~ 500(药:种)拌种,防效较好。
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种子质量的0.2%的80%乙蒜素乳油对适量水药液,加温至55~60 ℃温汤浸种30 min,或用0.3%的50%多菌灵胶悬剂在常温下浸种4 h,晾干后播种。
也可以选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包衣:l 000~2 000 g/100 kg 种克百威)悬浮种衣剂 种子进行种子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67 m 2用70%五氯硝5~7 kg 加50%多菌2~3 kg;也可以将病99.5%氯化2均匀施入土壤内,助渗,然后用干细土2 000~2 500倍液,或4 000~8 000乙蒜素·三40~50 mL/667 m 2;25%800~1 500倍液;50%600~800倍液;2;85%三氯异氰10~42 g/667 m 2;55~78 mL/667 m 2;醋酯盐水剂416~694 对水80~l00 kg;80%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1 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41%氯霉·乙蒜(氯霉素·乙蒜素)乳油34~68 mL/667 m 2,对水80~100 kg;12.5%多菌灵·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灌根,每株 100 mL,20天后再灌1次,有较好的效果。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防治怎么防控防治策略是什么近几年,随着棉花种植日趋广泛,棉花种植产区深受枯萎病、黄萎病的侵害,给棉农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那么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怎么防治呢?下面跟随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棉花枯萎病(一)棉花枯萎病田间症状识别症状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
(1)黄色网纹型: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白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
(2)紫红型: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型,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
(3)黄化型:病苗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部分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
(4)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最后病株青枯干死,但叶片不脱落。
(5)矮缩型: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
(6)萎蔫型: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
不论是哪种症状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深褐色是其共同特征。
(二)防治措施1、保护无病区(1)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病区棉种严禁外调,禁止由病区调入带菌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坚决保护无病区。
(2)建立无病留种田和保种基地,生产无病棉种。
(3)种子消毒处理:外调棉种应用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
(4)402药液温汤浸种:缸内装65℃左右热水100公斤,再加入50亳80%的402抗菌剂,搅匀,倒入硫酸脱绒棉种40公斤,药液温度在55--60℃之间,浸闷0.5小时后捞出,可直接播种或晾干后备用。
2、消灭零星病区:零星病区田间病株少,发病率在千分之一以下,应及时消灭零星病区。
(1)拔除病株,消灭病源,将病株带出棉田烧毁。
(2)病土处理:拔除病株后,对病土进行药剂处理,铲除病点。
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从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症状:棉花枯萎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棉花植株的叶片逐渐枯黄,植株整体生长受到抑制。
同时,植株的根系受到侵害,根部表现为褐色、软化,并逐渐腐烂。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整株棉花植株会逐渐枯死。
二、病原菌: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属于线虫螺旋杆菌属。
这种真菌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能长时间在土壤中繁殖和传播。
三、传播途径:棉花枯萎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病原菌通过感染棉花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根部的腐烂,从而导致植株出现枯萎症状。
此外,病原菌还可以通过种子传播,感染新的植物。
四、防治措施:1.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可以采用石灰烧熟、甲醛熏蒸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这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有益菌群,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一些抗棉花枯萎病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
4. 轮作休耕:采用轮作休耕的方法,可以减少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通过休耕,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适当增施磷、钾等养分,可以增强棉花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6. 病害监测和防治:定期对棉花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等。
以上是针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应加强对棉花病害的认识,科学种植,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什么是棉花枯萎病在种植棉花的时候就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疾病,具体的疾病都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棉花枯萎病,希望对你有帮助。
棉花枯萎病种类⑴黄色网纹型。
叶片叶脉先褪绿变黄,叶肉仍为绿色,形成黄网状。
⑵黄化型。
叶片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或叶脉、叶肉都变黄。
褪绿叶片从叶子边缘向里发展,严重时叶缘枯焦。
⑶紫红型。
叶片上出现紫红斑,有时整个果枝或整株叶片全变紫红。
发生在子叶上时常出现半边紫红型。
⑷半边黄。
病株叶片半边保持绿色,半边为黄化或黄网型,严重时枯焦脱落。
⑸皱缩型。
叶片变成深绿色,稍增厚,叶缘下卷,叶面为凹凸状。
⑹矮化型。
病株节间缩短,节与节之间形成角度,整株矮化,主茎成“ξ”多折线。
⑺青枯型。
叶片萎蔫下垂,叶色不变,有时全株萎蔫,有时局部萎蔫,有时半边青枯。
多出现在雨后突晴的天气,因而又称急性萎蔫型。
内部解剖症状:病株主茎、枝条或叶柄剖开后可见黑色或黑褐色条纹,这是维管束变色所致。
棉花为什么烂桃一是及时治虫棉花烂桃,多因病菌由棉桃上的虫孔侵入引起。
因此,要及时防治虫害,降低棉铃虫等蛀食性害虫的危害率。
二是晾墒降湿 8、9月份,雨量较大,此期棉田湿度越大,烂桃现象越严重。
因此,大雨后要注意排除棉田积水,晾墒降湿。
三是搞好通透加强中后期棉田管理,搞好田内通风透光。
特别是密度较大和生长旺盛的棉田,盛大花期后,要及时剪去空果枝,抹去强芽,分期分批打去中下部旁顶和主茎老叶。
四是喷施药剂 8、9月份,在高湿气候条件下,在棉株中下部棉桃上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1—2次,防治烂桃效果良好。
五是摘除老桃当棉田开始出现烂桃现象时,应及时摘拾棉株中、下部老桃、病桃,剥壳晒花,防止烂桃,还可以收到一定量的籽棉,减少损失。
棉花虫害防治方法种子严格消毒大力提倡购买选用泡沫酸脱绒、精选、使用高效杀菌剂和杀虫剂包衣,质量好的包衣种子;凡是没有使用包衣种子的棉田,所用棉种也必须使用高效杀菌剂进行拌种闷种或浸种。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1. 合理选择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种子及病菌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有熏蒸、高温烘烤等。
3.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棉花的轮作休闲制度,减少病害在土壤中的传播和积累,降低发病风险。
4. 土壤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或有机质改良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提高棉花抗病能力。
5. 密植增密:适度密植棉花,增加棉田内棉花的遮阴效果,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速度,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6.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合理掌握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量,维持棉花生长发育的平衡,并增强棉花的抵抗力。
7. 及时发现病害: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使用药剂进行农药喷施,控制病害
的蔓延。
8. 病部清除:发现病害植株及时将其拔除,避免病原菌通过继续感染其他植株。
请注意,具体的防治方法应根据病害的不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专家的建议来采取。
同时,合理施用农药应遵循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