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大研究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 曾德生 俞智威摘 要: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在于其思想源、历史源、实践源。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政治性与道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坚守统一。
注重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具体构想。
在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方面,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基础;遵循原则;基本构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是再自然不过的一种情感,它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传统禀赋和精神支柱,属于与时俱进的历史范畴,集中表现为由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生发的爱国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历经长期实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长期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面对胸怀“两个大局”、心系“两个大计”的新站位,创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被摆在了优先突出位置,意义重大。
这迫切需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开展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构想,进而在青少年群体中进一步培育和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淬炼而成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1]。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新时代征程上的突出作用愈发显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擎爱国主义旗帜,竭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结合,激励他们在献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追求理想,矢志报国[2]。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of You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Century:Local Reflection
and Trend Outlook
作者: 刘斌志[1];林佳[1]
作者机构: [1]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重庆市沙坪坝区401331
出版物刊名: 青年发展论坛
页码: 44-5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反思;趋势展望
摘要:1998年以来,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研究得以发展,成果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范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八个方面。
已有研究成果在数量不断积累、领域不断深化、范式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体系范畴不清、核心能力不够明确、学科话语体系滞后等局限。
未来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要不断开展证据为本的行动研究,总结提炼本土服务模式;要吸收国外青少年服务经验,形成本土研究框架体系;要提升实践服务的核心能力,建
设专业研究人才队伍;要构建本土化学科话语体系,提升学科地位和话语权。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罗世海来源:《祖国》2019年第15期摘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主题以“社工在面对‘案主自决’与‘家长主义’冲突”中遇到的相关伦理困境以及抉择问题”为主,并结合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方面的研究,针对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不同伦理困境问题的抉择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极具人性化兼道德性的专业,加之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和变化性,青少年社会工作在针对青少年开展工作的时候更注重人性化和道德性。
关注青少年社会工作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更能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给社工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优化社会结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开展对象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其中一块,青少年的发展代表了国家当前最新兴的发展,国家的未来依靠青少年的发展。
(一)青少年青少年的具体概念各个学者持不同观点,但都主要体现在针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的划分上面,每个学者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的划分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故将青少年的年龄划分为14~20岁。
这主要基于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大的特征,以及青少年与父母、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的特征来进行划分。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个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青少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每天都不断产生。
由于身体、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对自我的认同感、自我的探索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和家庭方面,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
对于整个社会、家庭以及社工来说,应该正确引导青少年来面对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其接受和适应由于青春期带来的许多改变,从而达到其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一)伦理的概念及内涵Frederic.G.Reamer(1999)对伦理困境定义的看法是:“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432020年10月刊(总第 90 期)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10-043-02投稿日期:2019-09-01作者简介:汪艳将(1995—),本科。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汪艳将,刘 超(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摘 要:近30年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其最大的原因应归结于身体活动不足。
目前,有关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现象与报告受到了家长与政府、学校的高度关注,且在体育学研究中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
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身体活动;健康指数;健康促进1 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需求;(2)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2 威胁健康的因素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非传染率的报道中显示,非传染疾病的死亡率占所有死亡率的83%,这些疾病主要来源于大型癌症、心脑血栓疾病、糖尿病等。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2015年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将近20%,糖尿病患病率将近10%,堵塞性肺病患病率为11%。
2013年全国肿瘤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与乳腺癌分别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2012年成人超重率为7.1%,青少年肥胖率为4.5%,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5%。
报告中显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吸烟、酗酒、锻炼不足、垃圾食品摄入太多等不良生活习惯。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单位立项子课题申报通知(2020-2021年度)各市(州)、县、区教科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的单位立项子课题申报工作即将展开,作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系统2018年度唯一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GA180308,研究时限:2018-2022),本研究项目总课题组将引领全省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管理人员、科研骨干及广大教师,根据单位工作发展需要,确立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认真申报单位课题研究立项。
深入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集体协作研究,探索创新理论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效地促进本职工作,推动学校发展进步。
希望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认真落实。
现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要求1. 单位要求。
申请单位须具有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工作热情和研究基础,在以往的相关科研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并形成有效成果。
2. 研究范围。
涵盖同生命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德育、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教师研修、学生成长、实践活动等广泛教育领域。
《研究课题指南》为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参考,可选用原题或参考自拟。
3. 方向定位。
申报课题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实践性,重点关注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学校生活与生命成长。
行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组织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课题研究,不倡导过于宏观、空泛、脱离教育实际的“理论研究”。
4. 严格审核,鼓励参与。
本课题申报将严格过程管理,每个申请单位限报一项。
各地要参考教育科研骨干布局及以往申报情况,坚持标准,鼓励先进,努力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
每项课题有1位主持人,参研人数限报10人以内。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年第2期“两会”重点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本刊编辑部2019年全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如期召开。
在会议上,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和发展成为会议重要议题,也是政府、司法机关和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教育公平、儿童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设想。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详细论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惩处、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并向教育部发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号检察建议,建议推动落实性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校园性侵强制报告、女生宿舍封闭管理等制度。
此外,检察机关还提及保护未成年人案例、校园暴力典型案例,强调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惩治情况了进行论述,提出加强少年审判工作,完善“圆桌审判”方式,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并提出要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积极参与防治校园欺凌,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献计献策,提出了议案,内容涉及青少年教育、网络安全、罪错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惩治等,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全国人大对代表的修改《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学前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进行回应。
“两会”代表委员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教育”展开热议。
这一举措有助于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落后地区输送,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就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校园安全和学生“减负”等社会高度关切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引起社会关注。
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代表提出完善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与监管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不良事件。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将面临哪些困境及解决办法作者:顾盼来源:《卷宗》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整个社会治理体系趋向转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要介绍新形势下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并阐述了其内涵与特征,并针对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分析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形势;青少年社会工作;困难;解决办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分析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并制定一系列解决办法,以望能够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帮助解决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问题。
1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领域中以青少年为主体,并以特定的价值观与原则为基础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它是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它根据青少年的发展状况、认知能力等情况,给予青少年进行相应的辅导,使其身心健康能够健康发展。
2 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现阶段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也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个新的选择,当然这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危机。
根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中国上网人数为7.31亿,其中十九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百分之四十六,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新一代儿童年龄不断增加,中国青少年网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网络生活的普及化将给新时代青少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心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网络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现在社会信息的传递方式,这对现代青少年信息接收内容造成了巨大的改变。
互联网在方便青少年获取知识的同时,使他们接收到网络上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这导致了他们缺乏独立的价值观。
根据统计,网络中的大量不良信息已经占了信息总量的一半,主要是色情与暴力信息,这给大多数青少年造成了错的价值导向。
2)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03.07.02•【文号】中青办发[2003]14号•【施行日期】2003.07.0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中青办发[2003]14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共有26个省级团组织和团中央直属单位申报课题170项。
经有关专家学者认真评审,并报经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北京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状况及转移就业途径研究》等42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
《辍学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等45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以上课题的立项情况均在不久前以立项通知书的形式送达了课题申请人。
现将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印发你们,请按照《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中青办发〔2002〕16号)的有关要求,配合做好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是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工作的客观要求。
各地要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规划,抓重点课题,抓中期管理,抓配套服务,抓开发使用,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积极作用,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开创青少年工作新局面提供理论支持。
附件:共青团中央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二○○三年七月二日附件:共青团中央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重点项目课题名称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1.北京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状况及转移就业途径研究戴维共青团北京市委2.社区青少年事务体系研究刘剑共青团北京市委3.高校志愿者非政府组织发展战略研究杨振斌清华大学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方向与任务沈千帆北京大学5.问题家庭研究高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6.进城务工青年的需求状况及其潜能开发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7.社会转型期青年弱势群体及其价值诉求研究张砚平共青团河北省委8.对当代青少年德育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范红霞山西大学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黑龙江农村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高环共青团黑龙江省委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青团组织新发展江洪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11.转型过程中社会组织与当代青年的关系研究吴烨宇共青团上海市委12.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研究谭晓防山东师范大学13.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监测系统研究 XXX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4.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钱永祥杭州青少年研究所15.共青团工作社会化、事业化发展研究和探索严亚军共青团浙江湖州市委16.青年期心理危机与青年自杀问题杨张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17.内蒙古青少年发展报告张建华内蒙古团校18.河南省青少年吸毒现状与对策研究程明武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19.少年法院研究田立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非公有经济与广东青年曾锦华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21.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战略研究王国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2.当前弱势青年的生活状况、心态及其社会支持网研究陈成文湖南师范大学23.“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黄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4.影响青年创新能力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谭平共青团湖南省委25.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分层次干预李晓驷合肥市精神病医院26.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研究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27.进城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的研究徐卫星江西省团校28.志愿者行动运行机制研究李国华共青团江苏省委29.西藏青年干部科技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保友中共拉萨市委党校30.甘肃非公有制企业青年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研黄泽元共青团甘肃省委31.铁路系统共青团组织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研究严琦西安铁路分局团委32.非正规教育解决青少年性健康预防艾滋病项目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3.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研究陆玉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4.关于京城五报对青年影响的比较研究戚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5.新形势下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研究周拥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6.农村青年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7.青年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机制的关系王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8.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郗杰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39.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40.青少年与互联网政策及管理安国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41.大学生素质拓展暨职业设计导航研究刘俊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42.任弼时青年与青年工作思想研究李玉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般项目课题名称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1.辍学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金东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青年价值理念发展研究朱凌云中央财经大学3.北京市企业青年职工素质状况对策李先忠共青团北京市委4.现实社区与网络社区:青年成长的二重世界章东辉北京科技大学5.城市家庭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王良天津青年职业学院6.少儿教育与工作研究王普选天津市少年宫7.青年价值理念/社会心理发展研究王文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8.抗战时期河北青年运动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翟思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9.“二次创业,富民强省”进程中黑龙江大学生发展研究吕杰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10.少先队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李维岳辽宁省团校11.中国社区青少年工作模式研究钟俊生共青团辽宁省委12.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共青团工作运行模式研究张文哲共青团大连市委13.青少年的性健康研究谷来有东北电力学院14.团属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研究陈永弟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5.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教育创新彭慧共青团江苏省委16.当代青少年的多元价值选择范式及其对“德治”战略的影响李立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17.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公永刚共青团江苏省委18.团校发展模式的研究文洁民中共江苏省委党校19.青年和社会思潮研究陈亮浙江省团校20.青少年戒毒模式比较研究王曙光浙江省团校21.青少年法律体系研究汪明岳浙江省团校22.国外青年社团状况研究方巍浙江工业大学23.蒙古族青年价值观研究春喜内蒙古团校24.少数民族地区少儿教育与工作研究斯日古椤内蒙古团校25.三代中央领导关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思想的研究吴云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6.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发展状况研究曹志刚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7.少年犯罪前辍学问题调查研究李康熙山东省少年管教所28.未成年人犯罪机理研究高中建河南师范大学29.江泽民青年观特征研究罗成翼湖南省南华大学30.长株潭城市群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胡跃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31.当代女青年道德伦理观之变迁骆晓戈湖南省商学院32.城市青年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研究喻名峰湖南师范大学33.江泽民关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王志中山西医科大学34.用古代儒学思想加强当代青少年德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陈显久山西医科大学35.外来文化与青少年成长贾朋俭山西大学36.青少年与网络研究姜和忠江西省团校37.大学生科学素质研究都沙西南师范大学38.知识经济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郑泽黎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39.团的十四大以来,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吴汉章甘肃省团校40.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研究孟强甘肃省团校41.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张霞甘肃省团校42.中国加入WTO与国有企业青年工作施长春中国石化集团新星公司华北石油局43.大众文化与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卢德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4.网络虚拟社区与青年亚文化群体研究陈彤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5.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于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新时代青年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杨光秀(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青年被赋予了新的更重大的历史使命,背负了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
本文基于对新时代青年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分析,提出青年教育必须依据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和有机统一,着力解决青年面临的身心发展问题,充分利用并积极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加强青年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年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有作为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6-0005-05青年历来是备受党和国家重视的有生力量群体,新时代青年不仅扮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而且还作为党和国家的后备军,扮演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跑者”的角色。
因此,青年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分析新时代青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充分掌握青年成长规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中教育引导青年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克服成长路上的挫折和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一、新时代青年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社会挑战新时代、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
面对知识不断更新的网络世界,面对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面对交往日益密切的国际环境,新时代青年的身心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1.新时代青年学习成长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青年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通透,对事物、对人生的理解还不全面,社会阅历还很浅薄,青年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06.10.23•【文号】中青办发[2006]32号•【施行日期】2006.10.23•【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中青办发[2006]32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团中央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自2005年11月下发《关于做好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中青办通发〔2005〕12号)以来,各地团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人士踊跃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的申报。
截止到2006年6月,全国各地共向团中央课题评审办公室申报研究课题431项。
在初审的基础上,由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团干部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了评审,并报团中央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最终确定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160项。
其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工作研究”等40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对城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再认识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品质提升”等120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以上课题的立项情况均以立项通知书的形式送达了课题主持人。
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不断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和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有效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经团中央书记处同意,从本年度开始,团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立项课题的经费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进度和研究质量的督促与管理,推动重点课题研究多出精品。
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大研究课题指南
(本指南仅供申报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时参考)
一、青少年群体研究
1、社会政策与青年发展研究
2、青少年群体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3、青少年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机制研究
4、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青少年分层分类思想引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青少年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
7、青年社会流动和阶层固化问题研究
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研究
9、青年鲁商回归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10、青少年行为失范研究
11、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机制和载体研究
12、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3、青年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培育研究
14、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途径
15、激发青年社会组织活力的体制机制研究
1
16、城镇化进程中青年问题研究
17、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
18、社会思潮、流行(时尚)文化与青少年发展研究
29、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创新与青少年教育研究
20、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
2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研究
22、优秀少先队员成长道路研究
23、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青少年工作研究
24、青年现实需求研究(包括住房、婚恋、职业发展压力、家庭生活负担等现实需求
25、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社会价值和创新研究
26、青年返乡创业状况研究(含村级组织青年后备人才状况研究)
27、“互联网+”时代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28、深化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研究
29、基层团组织建构和职能定位研究
30、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规范和专业能力标准研究
3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团建研究
32、新兴领域与新兴群体团建研究
33、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路径和机制研究
2
34、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5、新常态下团干部健康成长问题研究
36、共青团工作与德育工作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37、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研究
38、团促进青年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研究
39、外活动场所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
40、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志愿者服务管理研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