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二章产业分类1、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2、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统称,它是指其应用的技术代表了世界技术高水平的新的发展趋势,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3、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4、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5、先行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
6、产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方法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物质生产特点的不同农轻重分类法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霍夫曼分类法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统计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第三章产业结构1、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占得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
在图形上表现为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和倒金字塔型等四大类型。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主要是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
4、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
5、产业结构有哪些类型?(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倒金字塔型。
第八章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行为-产业经济学首页(一)名词解释1.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2.纳什均衡3.反应函数4.伯特兰德悖论5.相机选择问题6.格领导模型7.卡特尔8.合谋(二)单项选择题1.在双寡头产量竞争均衡中,古诺竞争产量(A.小于垄断产量C.等于垄断产量2.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C.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B.大于垄断产量D.等于竞争性均衡产量)?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是()。
A.Ed>1B.Ed=1C.Ed=0D.Ed<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达到古诺均衡时,市场供求不一定相等B.伯特兰德均衡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所以在现实的寡头市场中不应该看到超额利润C.无论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选择的原则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因为垄断竞争产量低于完全竞争产量,所以在长期厂商仍可获得超额利润5.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发生于()。
A.边际成本等于D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B.平均成本下降时C.d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相切时D.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相交,并且边际成本等于等于d需求曲线中的边际收益时(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静态竞争模型的有()。
A.古诺产量竞争模型B.伯特兰德价格竞争模型C.豪泰林产品决策模型D.斯坦克尔伯格产量竞争模型E.价格领导模型2.下列属于动态竞争模型的有()。
A.重复竞争的古诺产量竞争模型B.伯特兰德价格竞争模型C.豪泰林产品决策模型D.斯坦克尔伯格产量竞争模型E.价格领导模型3.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
A.两个寡头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或无差别的B.每个厂商都根据对手的策略采取行动,并假定对手会继续这样做,据此来做出自己的决策C.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并假设每个厂商的需求函数是线形的D.两个厂商都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各自利润的最大化E.两个厂商不存在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4.关于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竞争的模型有()。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第一篇:产业经济学第八章第八章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
•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市场结构是产业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形式;市场行为是产业组织状态与结构形成与变动的推动力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
什么是市场绩效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否为主要依据。
市场绩效评价的主要准则包括:•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不断加快市场效绩状况与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有关,也与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 3 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D B N S D E F Pm Pe S 0 qm qe Q 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消费者剩余为DPeN 生产者剩余为PeSN 如该行业为一家垄断企业,则消费者剩余变为 DPmB 生产者剩余为PmSFB BFN为社会福利净损失产业技术进步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内容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所谓合目的性,即指人们对技术应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实现的程度。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乊分。
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硬技术应用的直接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又可分为进化与革命两种形式。
技术进化:对原有技术的发展,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技术革命: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4 硬技术进步包括:• 人的劳动技能的提高;• 采用新机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改进;• 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 采用新原料;• 采用新能源;• 生产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对原产品进行改造;• 采用新设计;• 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产出率。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