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雾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4
近35年南充大雾特征分析作者:王碧波刘书慧张勇为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4期摘要利用雾霾统计14∶00法、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5年南充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大雾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就季节而言,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从空间分布来看,雾日主要出现在高坪,浓雾和强浓雾主要出现在仪陇,高坪和仪陇两站的雾日数占全市总雾日数的70%以上。
低层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层结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再加之晴朗少云的夜间辐射冷却(秋冬季)及特殊的地形作用(高坪站沿江的城区地形及仪陇站较高的海拔高度),共同构成了南充大雾天气成因;大雾天气与空气污染有较好的相关性,当连续出现大雾天气时,对应AQI指数和空气污染等级升高。
关键词大雾;浓雾;强浓雾;变化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 S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296-04雾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最近几年尤其是人们对雾霾及环保问题的更加重视以后,使得人们对于大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研究越发频繁,得出了一些可参考的理论分析成果[1-2]。
如徐会明等[1]对四川全省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四川大雾天气盆地多于高原,最近20年呈减少趋势,大雾形成环境主要与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顾清源等[2]对盆地大雾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盆地大雾主要形成在地面均压场、对流层中层风力微弱、外围无冷平流入侵的天气形势下。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全国多雾区之一。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越而过,特殊的地形地貌赋予了南充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也正因如此,每年尤其是秋冬两季为大雾多发期,而其中又以辐射雾为主。
根据《四川天气预报手册》的统计分析,盆地大雾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南充大雾日数年平均为37~63 d,且主要分布在沿江一线[3]。
备战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强化专项训练自然类(雾)专项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雾的形成条件。
2、了解不同地区分析雾的形成差异。
3、理解雾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一、近年来“雾”的考法和出现的频率。
二、雾是什么?(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三、雾的形成条件①水汽充足:湿度大;②降温:遇冷凝结;③凝结核:尘埃物质多;④扩散难:地形封闭(盆地、谷地风力小不易扩散);大气稳定(出现逆温,无风)无风。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6分)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分析思路: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因素分析,采取对应措施。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四、雾的分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1.D 2.D【解析】1.根据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图例可知,选项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应该是柴达木盆地,D正确。
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 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约为5-19天,ABC错误。
高中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秋冬时节的早晨,常常有迷雾出没。
雾的来去悄无声息、神秘莫测,却是秋冬时节舞台的重要角色。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及形成条件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几种常见雾的类型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雾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呢?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雾也分很多种,像是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谁是雾?谁是霾?从污染角度区分霾≈空气污染,雾≠空气污染。
从能见度角度区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从颜色区分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雾的影响与危害No.1 雾对交通的影响与危害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的影响最大。
大雾天气常常导致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
No.2 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
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 (268)7.1 雾的定义及分类 (268)7.2四川盆地大雾的分布特征 (269)7.3 四川盆地大雾的主要形成机制 (270)7.4 四川盆地大雾的预报经验指标 (272)7.5 四川盆地大雾的典型个例分析 (273)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雾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都有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雾的危害性更为显著。
大雾对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被人类活动污染了的城市或工矿区的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等重金属微粒以及灰尘和病源微生物,这些物质可伤害树木和农作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破坏者,雾不仅因为潮湿,更因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或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原因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了全国多雾区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成雾之后,有时经久不散,常给民航、高速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1 雾的定义及分类雾是指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通常将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到1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称为大雾,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0到50米(含50米)的雾称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
雾按形成条件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
根据雾中温度高低,又可分为暖雾与冷雾。
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
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
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
(1)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2)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表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
大雾是怎么形成的引言:大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与其他类型的雾相比,大雾通常能对视距产生较大的影响,给交通、航空等活动带来很大的困扰。
了解大雾形成的过程对我们预测和适应这种气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雾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形成原因、关键因素和形成过程。
一、形成原因:大雾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1. 湿度:湿度是大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饱和水平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湿度越高,水蒸气凝结成雾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温度:温度对大雾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空气温度下降时,其相对湿度会升高,冷空气无法容纳过多的水蒸气,导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3. 稳定的大气层:大雾的形成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大气层。
当地表和上层大气温度相差很大时,就会形成不稳定的大气层,这样的大气层不太容易形成大雾。
二、关键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湿度和温度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关键因素会对大雾的形成产生影响。
1. 昼夜温差:昼夜温差是大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夜间,地表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凝结成雾。
而在白天,温度升高,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就会减少,雾消散的可能性增加。
2. 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对大雾的形成也有影响。
山脉和山谷往往有利于形成大雾。
当潮湿的空气流经山区时,空气被压缩,温度下降,湿度升高,导致大雾的形成。
3. 静止的气流:大雾的形成通常与静止的气流有关。
当气流减弱或停滞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的可能性增加。
三、形成过程:大雾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蒸发:在形成大雾的前期,地表水体(如湖泊、河流等)蒸发的水蒸气会上升到空中,并与空气中已存在的水蒸气相混合。
2. 凝结:当上升的水蒸气遇到较低的温度和高的湿度时,水蒸气开始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3. 扩散:凝结的水滴会通过空气流动逐渐扩散,形成较为稀疏的雾。
4. 稳定:在形成大雾的后期,上升的水蒸气不再继续凝结,并开始稳定下来。
中国雾都是哪个城市
中国的“雾都”是指重庆这个城市。
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
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
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
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
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
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雾都的成因主要是取决于地理位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周围的高山让这里的风速较小。
长江以及嘉陵江又让这里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空气也比较潮湿,白天较高的地面温度又让水蒸气的蒸发作用不断加强,从而使空气中容纳了许多的水汽。
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降温十分剧烈。
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大雾。
“雾”的种类和成因从古至今,雾总能引起人很多遐想,雾犹如一件白纱,不经意间将那山那水笼罩,雾犹如顽皮的精灵,汇聚出一幅奇幻靓丽景色!1、雾从何处来?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秋冬季节的夜晚,地面散热迅速,地表温度急剧下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大雾常见,却并非只是一片白茫茫这么简单,你知道雾的种类是如何区分的吗?它还有着各种各样的style。
2.辐射雾原理在秋冬天晴无云的清晨,起来打开窗,心情美美哒,但窗外却是雾蒙蒙,你可能遇到的就是辐射雾,它是我们最常遇到的雾,。
天空中的云有时就像是一床棉被,将大阳带来的能量牢牢稳固在地面,不让它们溜走。
在秋冬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的造成早晨或夜间,地面的热量没有了“棉被”的保护就会迅速向外辐射,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水汽很快饱和就凝结成雾。
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
3/平流雾原理这是一种在流动中的雾,当运动中的暖而湿空气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一不小心着了凉,就变成了雾。
就算变成了雾,也不能阻挡它魔鬼的步伐,依旧在作水平运动,是雾家族中的运动达人。
如果延长照相机的曝光时间,那给它拍的照片就可能像河水一样流淌着。
4.锋面雾原理冷空气与暖空气历来“水火不容”,这两一相遇就干起了架,常见的就是下雨,其实下雨前还可能会出现雾,这种雾就是锋面雾。
锋面雾中,暖锋后的雾居多,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
民间有谚语“一雾三日雨”,其中的“雾”说的就是锋面雾。
5.冰雾原理冰雾,之所以要说它是最“高冷”的雾,首先是因为它形成的纬度高,常见于南北极;其次,它是雾里最冷的,大多数雾都是小水滴构成,而冰雾里的水点已经被冷凝为冰片。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在本文中,在对大气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之后,再提出解决对策,以利于我国的环境治理。
[关键词]大气污染成因治理措施所谓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所排出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废物已经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最大承受能力,导致大气质量变化,从而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大气污染分为两类,分别是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
所谓人为污染,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出来的各种污染气体,又可以分为交通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染等。
而自然污染则指的是因为自然现象而导致大气被污染,比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当然,归根究底,人为造成大气污染的影响的比较严重的。
1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1.1气候和地形因素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排放与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
比如:以四川盆地作为例子,四川盆地位于大巴山、龙门山以南,邛崃山、大凉山以东,大娄山以北,巫山以西,周围都是大山围绕,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盆地,相对而言,一年四季温差较小,但是,由于地形的因素,大气污染物就不能及时有效的扩散出去,于是导致四川多地冬天多大雾天气。
1.2城市建设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对大气质量有着主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主要有下面三方面的内容:1.2.1广泛使用燃料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所排放出来的诸多废气占大气污染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这些废气产生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对燃料的大量使用。
在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还没有广泛的普及天然气,因此,许多居民仍然将煤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
而当前我国的燃煤市场,仍然以高硫煤为主。
因此,居民在燃烧煤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有一些山区的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没有使用燃煤,但是采用传统的柴火做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地理小专题-雾的形成典型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
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4分)(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
(6分)(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8分)(4)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旧金山湾位于美国西部,通过狭窄的金门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图6)。
海峡附近有一巨大礁石,名为恶魔岛(图),设有美国著名监狱,虽发生过多起越狱事件,但逃犯无一能逃离该岛。
上世纪30年代,海峡上建起雄伟壮观的金门跨海大桥,大桥为钢铁结构,全桥总长1966米。
而金门大桥正处在金门海峡中间,夏季经常会被浓雾包围而看不见,人们常说"雾锁金门",旧金山的雾被称为人间仙境,旧金山夏天的日高温通常在20左右,太平洋水温长年在摄氏10-15间,夏天也可能降到10以下。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位于旧金山湾四周,包括多个大小城市,集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精英人才。
作为全球知名的人才、科技、创业资本要素集聚中心,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以硅谷为产业发展中心的湾区模式,成为国际诸多临海港口城市效仿的榜样。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顾清源徐会明陈朝平杨淑群(四川省气象台, 成都610072)摘要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
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
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关键词大雾成因地理因素热力学特征动力学分析有爬坡雾存在,本文主要对冬半年四川盆地辐射雾的成因进行分析。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雾的危害越来越突出,现在大雾天气预报已经成为各级气象台站冬半年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使得有关大雾天气成因的研究日渐深入。
孙奕敏针对成都双流机场的大雾天气从温湿结构、水的相变、大气湍流、大气污染、大气化学、气溶胶和污染物微粒的稀释扩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雾的预报和人工消雾进行了探讨,提供了一些对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有参考价值的预报方法1 。
葛良玉等针对沪宁线一场持续性大雾天气个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低空下沉逆温,地面辐射逆温是雾形成和长时间不消的重要条件2 。
尹球等采用数值研究方法得出:“风速大不利于雾的形成发展,而有利于消雾。
云层对雾生消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低云阻止雾的形成,促进雾的消散;高云则可能非但阻止不了雾的形成,反而妨碍了雾的消散”3 。
李玉芳等对江西大雾成因分析认为:雨转晴或晴转雨的转折点上有利于雾的形1 四川盆地大雾生消的时间特征选取四川盆地范围内成都、乐山等有地面连续观测资料的16 个国家基准站为统计分析对象, 对1980~2001 年共22 年资料中有关大雾天气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中时间以整点计,例如: 把雾开始于05 : 30~06 : 30 之间的都记为06 :00 ,30 分时计前一个时次。
统计结果为:成雾时间在前半夜的( 00 : 00 ~03 : 00) 占16 . 26 % ,在后半夜的(03 : 00 ~05 : 30) 占16 . 47 % ,凌晨( 05 : 30 ~08 :30) 占48 . 54 % ,上午(08 :30~11 :30) 占5 . 47 % ,中午( 11 : 30 ~14 : 30 )占0 . 77 % , 下午( 14 : 30 ~18 :30) 占0 . 81 % ,傍晚及入夜时分(18 :30~24 :00)占11 . 66 % 。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顾清源;徐会明;陈朝平;杨淑群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6(34)2
【摘要】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总页数】4页(P162-165)
【作者】顾清源;徐会明;陈朝平;杨淑群
【作者单位】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分析 [J], 何冬梅
2.从秋季大雾天气特征探讨大雾成因 [J], 李吉云;王建华
3.判别回归方法在四川盆地大雾预报中的应用 [J], 青泉;吕学东;叶儒辉;邹庆
4.缙云大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一次连续性大雾的分析 [J], 高瑜;林巧燕
5.广西西江流域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类型分类 [J], 黄子航;黄干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