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
- 格式:ppt
- 大小:652.50 KB
- 文档页数:49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内容的真实性负责B.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C.公众参与篇章中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在公告时应作必要技术处理D.报告书简本中公众参与是指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公众参与篇章的摘要【答案】 D2、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总体任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B.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C.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D.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禁止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答案】 D3、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中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措施的规定,下列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是()。
A.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升级,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B.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C.企业把单效蒸发升级改造为三效蒸发D.企业采用产量高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答案】 D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应当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A.省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 A5、《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包括()A.以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改善脆弱生态系统为目标B.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恢复和改善脆弱生态系统为目标C.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增进群众参与意识,逐步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D.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增进群众参与意识,优先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答案】 B6、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严格控制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B.在农业用水严重超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水C.在确保省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继续在适宜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D.交通、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免对重要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割,从严控制穿越禁止开发区域【答案】 A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所回收的反馈意见的原始资料()。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实施方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实施方案1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大规模国土绿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乡村绿化美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还存在乡村绿化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与农民群众期盼的优美生态环境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乡村生态建设的突出短板。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根据乡村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瞄准乡村绿化突出短板,一村一策,缺什么补什么。
避免发展模式趋同化、建设标准“一刀切”。
2.保护优先、留住乡愁。
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水体、林草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综合提升乡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
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充分考虑乡村发展基础,尊重村民意愿,按照乡村建设规律,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分步有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合理确定乡村绿化美化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标准。
4.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含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或政策规划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优化资源利用,并在实施项目或政策时减少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 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部分是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工期、位置等基本信息的描述。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对即将评价的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还包括对评价范围的界定。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评价的范围,包括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声等,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的时空尺度。
3. 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进行环境基线调查,以确定项目实施前的环境状况。
这包括对环境因素如气象、水文、地质等的调查和数据收集,以及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环境污染状况等的评估。
基线调查的结果将用于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4.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定量或定性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
通过明确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5.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提出适当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这包括规定环境管理机构和责任、监测指标和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7. 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这包括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项目是否应该继续实施。
8. 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是环境影响报告。
该报告包括前述所有内容的详细描述和评估结果,同时还需提出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建设、改造、拆除等项目的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预测和评
价的一项技术活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
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规划、设计、建
设等阶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
植物、动物等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2. 土壤和水资源:评估项目对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污染、
消耗和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地下水位等方面。
3. 大气环境: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包括排
放物的种类、浓度和传播路径等。
4. 噪声和震动: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
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并应该由专
业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参考,决策者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专项评通过评估方法的简述,来分析影响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力求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环境。
文档中,要描述对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公众健康安全等方面影响的具体内容,诉讼项目有关环境影响的分析及评估,并且提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种措施。
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充分的综合考虑,以确保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符合环保要求,保护当地环境,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
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
1、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将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公众健康安全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应在建设项目前采取加强环保措施,降低环境影响,保护当地环境,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评估方法:本次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实地调研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监测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估,以期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环境。
3、评估结果:
(1)关于水土保持:项目不会显著影响当地的水土保持,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关于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应采取有效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篇一: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公路建设项目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
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
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
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
项目总投资45亿元。
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一、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xxx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科学地评估工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二、项目概况xxx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区,总用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xx平方米。
该项目主要包括xxx等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实地勘察、文献调研、现场监测等方式,评估了该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可能影响。
具体包括:1. 大气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产生一定的VOCs、NOx等大气污染物。
通过合理的排放控制和防护设施建设,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 水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附近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和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声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周边设施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噪音干扰。
通过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能够满足国家相关环境噪声标准。
4. 生态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等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防护设施和处理设施,及时治理和减少排放污染物。
3. 制定噪声控制方案,采取降噪措施,确保项目运行期间符合国家相关环境噪声标准。
4. 在项目建设前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结论本报告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环境影响评价,发现xxx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以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经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该项目能够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的要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例____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
作为一个全球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____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____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____年,我国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通过对污染源的减排措施进行评估,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保障大气环境的质量。
第二,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对水质、水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工作,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和传播途径,制定了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____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机制还需完善等。
因此,____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未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加强跨部门协作,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