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摘要:现代教育崇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受小学数学基础差异的影响,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样使我们的常规教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此种现状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出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1.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分层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的要求,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2.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的要求

学生个体无论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承认并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实施的差异性教育,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学有所得,让每个层次的

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3.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因此,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件和创造性。

4.符合有利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构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数学课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尝试,实施分层不分班的教模式。教师要分析每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内容的扩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还要分析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在学习上分出层次,归成类别。让每个层次每个类别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最

大收获。具体做法可以是:

1.学生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学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不同层次班,建立学习小组。例如,可将学生分为 A、B、 C 三个层次班,各个班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又使“学困生”学有所成。

2.目标分层

教师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要求。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评价激励,指明方向。对A层基础较好的学生,挖掘潜能,有所提高;B层要保证基础,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基础较差,重点打基础,培养兴趣,规范学习习惯,狠抓养成教育,力争成绩进步。

3.分层施教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

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教师应该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具体做法:授课前20分钟,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20分钟后,对能力较高的A、B层次学生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要求,对能力较低的C层学生重点辅导,再讲解再指导,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最后几分钟,进行分层课堂检测和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整节课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等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层次,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提高,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4.分层互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心中有数,在讲解、示范、提问、测查、反馈、评价时,心中都要装着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应当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群体的亲密合作、协调互动。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启示

不可否定,分层教学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有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