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主城区市政专项规划2013 2030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0
城市建设和管理综述2013 年,北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建局)负责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村镇建设等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机关内设科室15 个,下辖企事业单位24 个,其中副处级事业单位3 个、科级事业单位20个、集体企业1 个,全局系统在职干部职工421人。
2013 年市住建局集中力量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房地产业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消化待售商品房,保持市场稳定;继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狠抓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
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13 年北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235 亿元,全年累计完成235.43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4.88%。
【市政道路】项目共计14个,涉及道路总长度约49.6 千米,计划投资总额26.6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完成投资任务58.65%。
竹林大道(北铁公路至竹林)道路长8.41 千米,红线宽60 米,总投资20905 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绿化、路灯及雨污水管等。
金海岸大道(四川路至北海大道西延线)道路长3.89 千米,红线宽50 米,总投资22847 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绿化、路灯及雨污水管等。
新增部分项目勘察测量工作年内全部完成。
金海岸大道(南海路至黄海路)道路长3.5 千米,红线宽50 米,总投资10849.5 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绿化、路灯及雨污水管等。
已完成管网工程、土石方工程、路基换填、级配碎石、水稳层,绿化工程完成80%,照明工程完成80%,交通工程完成80%。
项目总体完成99%。
银滩二号路道路长2 千米,红线宽25 米,总投资7318 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绿化、路灯及雨污水管等。
总体完成26%,其中包括:A段年内开展征地拆迁工作;B 段(广东路以西790 米)完成雨水管、污水管、污水压力管、级配碎石、压力管、水稳层;C 段第三次调整红线后(绕过盘古庙),基本完成土地上青苗及地面附属物的丈量、清点工作。
关于区住建局年度全区物业管理工作总结篇一2018年,在市住建局指导帮助下,按照市物业管理工作要求及XX区2015年住房物业管理工作要点,以“提升管理素质、强化监管力度、规范管理程序、提高服务水平”爲目标,全面推动我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现将XX区2015年物业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物业管理基本情况我区2015年物业管理工作,继续按照“市指导、区负责、镇街具体组织、社区负责落实”物业管理新体制要求,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积极调处物业矛盾纠纷,狠抓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目前,全区共有社区52个,住宅小区(楼栋)614个,住宅面积1720万平方米,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72个,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有173个,物业管理覆盖率76%。
辖区实施物业管理的企业101家,在我区内注册的物业服务企业62个,其中二级资质4家,三级资质52家,暂定级资质6家。
全区目前有国家级物业示范小区1个、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个、市级物业示范小区12个,区级物业示范小区15个。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二、主要做法(一)精心组织,爲各级座谈调研提供合理化建议意见。
今年,我区分别完成了市人大、纪委,区人大、政协等单位对我区物业管理工作及老旧小区改造的调研视察,爲顺利完成各级组织座谈调研,给决策层提供合理化物业管理建议,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分析,多次组织镇街分管领导和专干收集征求物业管理工作建议和意见,认真准备检查交流点位,积极提供物业管理好的做法和当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圆满完成了各级座谈调研工作。
(二)详细摸底,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今年共2次对全区约700个小区的建设单位、産权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现状、小区负责人、物业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摸底更新,及时整理汇总老旧小区和物业管理小区数量等相关情况,爲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和老旧小区的维修整治提供依据。
根据XX区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关于“十件民生实事”的要求,即全年需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这是继去年市上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受到广大业主好评之后,我区积极相应老旧小区维修整治这一惠民工作,按照市局老旧小区改造方法经验,由政府承担三分之二改造经费,业主承担三分之一改造经费,经多次调查摸底,征求镇街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的意见,在上报46个老旧小区中筛选确定了需整治的10个小区,共维修屋面4401平方米,路面硬化3411平方米,楼面防水4000平方米等,共计维修经费约120万元,很好地解决了“三无”老旧小区屋面漏水、下水不通等影响业主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 录前言 (1)一、规划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规划方案 (6)(一)普通国道网 (6)(二)国家高速公路网 (8)四、规划实施 (9)(一)实施方案 (9)(二)实施效果 (10)(三)保障措施 (10)附图 (12)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浅谈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与保护措施摘要:发展与环境是人类的两大主题,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本文查找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探讨通过推进生态环境设施建设、黑臭水整治、城市绿化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等等来进行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前言: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应该得到重视。
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区域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区域污水管网的不完善、部分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排水体制、工厂废水及生活污水等未经处理达标就直接排入河流、沟渠、海洋等水体中、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随意堆放造成部分垃圾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垃圾漂浮在水里无人打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散发出恶臭。
环境恶化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
此外,由于城市绿地率较低,景观效果差,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整体形象。
所以生态修复和治理已迫在眉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1、城市建设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历史欠帐较多。
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原因,大多城市的老城区域为雨污合流,区域市政管网分流了,但部分污水排放单位和居民没有改造分流,造成了污水随意排入河流、沟渠、海洋等水体中、现状污水管网较破碎,部分泵站还未建设或建成,管网系统不完善以及部分管网建设时序不合理,造成污水排出无出路,管道堵塞严重。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不到位。
由于雨污合流管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沟渠及海洋等水体中,经过日积月累,造成垃圾飘浮,淤泥严重堵塞,散发阵阵恶臭,给周边群众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尾气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相比较其他污染问题而言,大气污染更容易直接影响和伤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二是运输能力不足。
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运能紧张、拥堵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三是网络效率不高。
普通国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益和效率难以发挥。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22•【字号】北政发[2013]54号•【施行日期】2013.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北政发〔2013〕5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北海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3年11月22日北海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城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广西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桂政发〔2010〕79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北海、魅力北海的重要举措。
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职责,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遵循“以人为本、普惠于民”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能承受、财政可支撑、百姓得实惠为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系统结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税扶持、换乘衔接等方面实现优先发展,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和良性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舒适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共交通、更多乘公共交通。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2.05•【字号】北政发〔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将《北海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3年2月5日北海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适应新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农林牧渔业结构,解决农业发展结构性问题,推动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前提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按照“做优种植业、做大畜牧业、做强渔业、发展特色林业”总体思路,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服务好、带动好小农户发展,实现联农带农,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农林牧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148.2亿元,年均增长9.2%。
——种植业产值达130.7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39.5亿元,年均增长9.4%,在农林牧渔业的占比由2021年的25.9%提升到26.1%;——林业产值达11.3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4.7亿元,年均增长14.5%,在农林牧渔业的占比由2021年的1.9%提升到2.3%;——畜牧业产值达102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65亿元,年均增长28.8%,在农林牧渔业的占比由2021年的10.5%提升到20.4%;——渔业产值达228.7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23.2亿元,年均增长2.4%,在农林牧渔业的占比由2021年的58.4%调整为45.7%;——辅助性活动产值达27.3亿元,较2021年新增产值15.8亿元,年均增长24.1%,在农林牧渔业的占比从2021年的3.3%提升到5.5%。
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东、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东、西组团的开发建设活动进行系统的控制和引导,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西至南康江,北至铁山港区北铁一级公路,东至石头埠,南临铁山港湾,规划区用地规模为123平方公里。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与规模第3条规划目标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合理的空间体系和功能布局,充分发挥港口和岸线资源优势,将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建设成为以大型港口为依托,以现代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环保型临海工业基地、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中心、港区城一体化的新城区。
第4条功能定位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现代化的港口新城、临海大型工业基地、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中心。
第5条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23km2。
第6条就业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30万人。
第7条产业发展定位以石油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为主体,重点发展林浆纸业、能源电力、出口加工、船舶修造及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资源加工和先进制造业等综合产业,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打造环保型的临海工业基地、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中心。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规划结构第8条规划结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规划结构将形成“五带、四片、两组团”。
1、“五带”—即5条绿化带。
分别是南康江景观绿化带、铁路绿化隔离带、高压走廊防护带、道路绿化隔离带和滨海景观带。
2、“四片”—即3个工业片区和1个港口片区。
3、“两组团”—即滨江居住组团和兴港综合组团。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第9条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31.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24%。
1、二类住宅用地规划二类住宅用地主要位于兴港组团和滨江组团,用地面积724.84公顷。
2、商业、居住用地规划商业、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铁一级公路、滨海大道、三号路沿线,用地面积186.23公顷。
3、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兴港组团和滨江组团,用地面积20.5公顷。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14•【字号】北政规〔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将《北海市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6月14日北海市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规范北海市集体就业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建设管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集体就业用地是指依据北海市安置被征地农民集体就业用地的相关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已取得留用安置的建设用地。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海城区(不含涠洲镇)、银海区行政区域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就业用地。
第三条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体就业用地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只允许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商业服务业和旅游设施、物流仓储、市政设施、公园绿地、农业设施等,不允许建设住宅、服务型公寓等建筑。
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集体就业用地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有关事项的通知》(桂自然资发〔2021〕49号)规定执行,以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合理控制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强度,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或相应规划,且集体就业用地容积率原则不超过2.5。
第四条(一)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体就业用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提交集体就业用地的土地权属证明、就业用地批准界线图以及村民会议〔本办法中所指的村民会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8年12月29日)规定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3•【字号】北政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北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现将《北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23日北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4〕2号)等文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对北海市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提升北海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深入贯彻实施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主线,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体制机制,打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奋勇争先开创新时代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全面部署为纲领,以发展向海经济为主攻方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将北海建设成为知识产权优势突出的向海经济先行引领示范区、面向东盟的“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聚集高地,进一步凸显北海在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开创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2-3]
普通国道网路线编号原则
首都放射线(12条)编号G101—G112
东北方向G101—G102
G101 北京—沈阳(京沈公路西线)
此线阿拉尔至和田段即原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原G217延长线)。
原G217起点为新疆阿勒泰,终点为新疆库车。
2005年6月修建由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市至和田市玉龙喀什镇(或墨玉)的延长线,即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线路全长424公里,其中沙漠路段407公里,是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条沙漠公路。
2007年11月建成。
G581 喀什—伊尔克什坦(新疆西南部)(东西走向)
主要控制点:喀什(托帕)、乌恰、伊尔克什坦(口岸)。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广西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1.25
•【字号】北政发〔2016〕5号
•【施行日期】2016.0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广西北海涠洲岛火山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的通知
北政发〔2016〕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各有关单位:
《广西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下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审批通过,现公布实施。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严格按照《规划》对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地质公园建设健康发展。
附件:1.附件1广西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规划图件规划文本
2.附件2
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