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优质
- 格式:ppt
- 大小:629.50 KB
- 文档页数:8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题3。
教学目标1.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
2.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乘法算式解答。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口算题。
2、列式计算。
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3+3+3+3=4+4+4=2+2+2+2+3=3、直接列式。
5个3相加是多少?2个4相加是多少?4、小结:乘法口诀可以使我们的口算又对又快,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喜洋洋和灰太狼),你们看,他们急匆匆的去做什么?原来是要去购物啊,他们来到了一家文具店(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可是,他们却遇到了一些困难,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能)2、学习例3。
(1)看图并弄清题意。
(课件出示主题图。
)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信息。
生:文具盒一个8元,铅笔一支3元,橡皮一块2元,日记本一本4元。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1个文具盒多少钱。
)追问:你能找到1个文具盒的价钱吗?(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引导:文具盒一个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
可以怎样计算?列式:8+8+8=24(元)或8×3=24(元)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生:因为有相同加数,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汇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以及要解决这道数学题应选取哪些可用的数学信息,怎样列式和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元?学生合作交流,并解答。
学生列式计算:2×7=14(元)小结:求7块橡皮的总钱数,可以用1块橡皮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其他同学解答,并说说解答的方法和理由。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优秀教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进行迁移学习。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学会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的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7套七巧板。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2个星期有多少天呢?3个星期有多少天呢?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 【探究新知】1.拼图游戏。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请每小组挑选自己组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
2.教学第72页例1。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出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例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7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透“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活动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老师要给获奖的同学们颁发奖品。
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奖品?(只有奖状)学生:为什么只有奖状?教师:因为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商店购买奖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商店。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教师呈现主题图(教科书第78页例3情境图)教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学生: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
铅笔3元……教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学生:“文具盒8元”就是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钱。
教师: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
谁愿意再来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教师: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
下面我们继续看图(教师呈现例3情境图中的问题),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教师:很好!那结合你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师: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为什么?教师:怎样解答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是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活动一)。
第六单元乘法(二)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新课标中提出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了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要求。
因此,教材非常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生动的资源。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属于比较活跃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完成课堂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具备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
教学设计和思考提出的问题:1.如何创造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如何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3.如何充分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转化数学解决问题并应用。
磨课要点:1.教师提问要表达清楚,面对不同班级学生回答不同,要预设不同答案。
希望达到什么要求,就可以在提问中展现。
2.对学生评价,要多鼓励,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可以提出具有方向性要求,所以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功能,为学生提供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78页的例题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有效信息运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口诀,加深旧知师: 你们会背8的乘法口诀么?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