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设计之详细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398.90 KB
- 文档页数:22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法1、结构化⽅法的主要思想:(1)软件是有组织、有结构的逻辑实体,其结构为⾃顶向下的形式(2)软件由程序和数据组成,其结构呈现三层组织形式,即系统、⼦系统、功能模块/数据体(3)软件结构中的各部分既独⽴⼜关联2、结构化⽅法的特点:(1)抽象性:抽象描述系统的本质内容(2)结构化、模块化、层次化:分⽽治之,由分到合(3)分析与设计线索:⾯向过程(处理) – 过程驱动⾯向数据 – 数据驱动3、总体规划:为所规划的软件系统作出⼀个战略的、宏观的、全局的技术⽅案构建宏观结构模型,为后期的分析与设计奠定基础三个⼯作内容:(1)需求调查(2)结构模型建⽴(3)总体规划⽂档撰写4、过程与数据间的关系建⽴ – U/C矩阵(1)过程(处理)对数据的操作可以分为2类: Use – 使⽤,包括Select、Insert、Delete、Update Create – 建⽴,即创建数据(2)U/C 矩阵⼆维矩阵表横向业务 – 过程;纵向 – 主题数据库(3)U/C矩阵的作⽤为⼦系统划分提供帮助5、⼦系统规划:(1)建⽴U/C矩阵(2)整理成“基本U/C矩阵” 在原始的U/C矩阵基础上,反复调换列,使得尽可能多的“C”标记处于矩阵的对⾓线附近(3)⼦系统划分按照“职能域”对U/C矩阵进⾏划分(4)⼦系统定义含业务过程和主题数据库6、⽤传统结构化和oo的观点看待系统的⽐较:1)传统⽅法:系统是处理的集合,处理与数据实体的交互,处理接受输⼊并产⽣输出2)OO⽅法:系统是交互对象的集合,对象与⼈或其他对象交互,对象发送和响应信息7、结构化分析:分析基础:总体规划说明书;分析每个业务过程的详细流程;分析每个主题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建⽴分析模型:系统业务流程图、详细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系统分析结果:系统分析说明书8、系统流程图:对不同计算机程序、⽂件、数据库和相关⼿⼯过程设计的表达;主要从较⾼的层次描述系统的相对独⽴的⼦系统和程序模块;⽤图形化的⽅式描述了对⼦系统的组织;可以表明系统业务类:Batch(批处理) Real time(实时处理)9、10、基于数据流的系统分析 --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处理、外部实体、数据流以及数据存储来表⽰系统需求的图表DFD的特点:图形元素少且符号简单易懂;较充分表达系统的主要需求:输⼊、输出、处理和数据存储;最终⽤户、管理⼈员和系统开发⼈员只需稍加培训即可读懂DFD图,⽅便交流。
【六年级】精彩的秋游天气渐渐转凉,金黄的落叶纷纷飘落,这是一个适合秋游的季节。
我们班决定去郊外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享受秋天的清新。
早晨,我们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
同学们都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等待着出发。
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一辆大巴车,车里热闹非凡,一片欢声笑语。
汽车行驶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两侧是一片片苍翠的林木,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宁静与宜人的感觉。
不一会儿,大巴车终于停了下来。
我们下车后,来到了一个宽阔的空地上。
周围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山峰上的树木已被秋风吹得只余几片叶子。
山上有跑步道,有篮球场,还有一个小湖。
尤其是湖里的水波粼粼,美得让人难以言表。
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各自喜欢的活动。
有的同学选择了打篮球,他们组成了两队,你追我赶,在球场上团团转。
有的同学选择了钓鱼,他们找来鲜艳的鱼饵,在湖边竖起了钓竿,眼巴巴地盼望着鱼儿上钩。
还有的同学选择了跑步,他们在山间悠然奔跑,风吹过他们的脸庞,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则想来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旅行,于是我选择了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前走去,小路两旁的花草树木丰茂,仔细一看,有红色的苹果、橙色的柑橘、绿油油的蔬菜等等。
我还看见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灵活地跑上树枝,向我张望了一会儿,然后迅速地消失在了树林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中午。
我们在山上找了一个宽敞的区域,摆开了野餐桌椅,开始享受美食。
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
午餐后,我们开始了下午的活动。
老师组织了一个寻宝游戏,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张宝藏地图,我们要根据地图上的线索找到宝藏的所在地。
我们跑遍了整个山林,发现了隐藏在各处的线索,大家卯足了劲,寻宝的热情高涨。
最终,我们的小组终于找到了宝藏,宝藏里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和小礼物。
我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临近傍晚时分,我们赶回大巴车上,开始了回家的旅程。
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在车上分享着这个美好的秋游经历。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我们回到了学校。
第6章(结构化)详细设计目录6.1 结构程序设计6.3 过程设计的工具6.5 程序复杂度的定量度量详细设计的目标确定如何具体实现所要求的系统,即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不是具体编写程序,而是设计程序的“蓝图”,以后程序员将根据这个“蓝图”写出实际的代码。
6.1 结构程序设计E.W.Dijkstra 最早提出结构程序设计:程序质量与程序中包含的Goto 语句的数量成反比(1965)。
1966 ,Bohm, Jacopini ,证明了只用“顺序”、“选择”、“循环”控制结构就能实现任何单入口单出口程序。
相当于“A、B”相当于“If exp then A else B endif ”循环结构相当于“While exp do A”扩充:多分支结构相当于“Case I of I=1:C1; I=2:C2; I=3:C3; … ; I=n:Cn”扩充:DO_UNTIL循环结构相当于“Repeat A Until exp”结构程序设计的经典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经典的结构程序设计:只允许使用顺序、IF_THEN_ELSE选择和WHILE_DO循环扩展的结构程序设计:除了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还使用多分支和DO_UNTIL循环修正的结构程序设计:除了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和两种扩充结构,还使用CONTINUE和BREAK(从本次循环或整个循环结构中转移出来)。
使用结构程序设计技术的好处提高软件开发工程的成功率和生产率;系统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容易阅读理解;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容易诊断纠正;模块化可以使得软件可以重用;程序逻辑结构清晰,有利于程序正确性证明。
6.3 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程序的控制结构流程和指令执行情况的有向图。
优点: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直观描绘控制流程、便于初学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