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地理图解】太阳的视运动图解太阳视运动过程太阳视运动的判断,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要找准三个时间点的太阳方位及对应的地方时。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太阳东升西落。
因南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则太阳视运动也相反,北“顺”南“逆”。
①春秋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为0°,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北极点看逆时针、南极点看顺时针运动。
②北极点夏至日、南极点冬至日,太阳整日不落,地平高度均为23°26′,视运动方向北“顺”、南“逆”。
(2)北极圈(图甲)和南极圈(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北“顺”南“逆”。
①春秋分日,南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
③冬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3)北回归线(图甲)和南回归线(图乙)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
①春秋分日,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③冬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4)赤道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①春秋分日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1=90°;②夏至日时,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2=66°34′;③冬至日时,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3=66°34′。
太阳方位和太阳视运动的绘制及最小太阳高度太阳方位:①正午太阳方位规律:根据右图判断:甲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方乙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方归纳正午太阳高度方位分布规律:②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出现右图所示的时间段为:此时全球的日出方位:日落方位:(除外)出现右图的时间为:此时全球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出现右图的时间段为:此时全球日出方位:全球日落方位:(地区除外)③最小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只有出现的地区才会出现在北极圈内,出现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一般出现在方。
在南极圈内,出现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一般出现在方。
计算:如右图所示纬线AD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太阳高度为。
纬线BC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太阳高度为。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计算公式: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α,出现极昼地区某纬度β正午太阳高度为H,最小太阳高度为h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若有刚好出现极昼的某纬度为γ,写出与某极昼纬度β与该纬度最小太阳高度h之间的关系:④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与绘制:判断右图纬度:结论:判断ABCD的方位:正午太阳高度①为日,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②为日,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③为日,高度为:绘制:观察上图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在下图中分别画出23.5°N和40°S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归纳视运动轨迹绘制要点:例1(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
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
图2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
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
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
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