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2
北方知识点总结北方是指中国北部地区,是中国地理位置较为靠北的地区。
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涵盖了长江流域以北的大片土地。
北方地区的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与南方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有很多独特的知识点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北方的知识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
东起辽宁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临俄罗斯国境,南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点。
地理位置独特,边境线长,各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2. 气候特点: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气候条件恶劣。
3. 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大片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多山的山脉和高原等地貌形态。
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白山、秦岭大巴山等地质地貌。
历史知识点1. 文化发祥地:北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沈阳故宫等。
2. 著名历史事件:北方地区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战国时期的赵国、秦国、燕国等国家的兴起和灭亡,三国时期的董卓之乱,五胡乱中国,清朝的建立等等。
3. 民族迁徙:北方地区是中国各民族迁徙的重要地区,入侵和迁徙的历史层出不穷。
有匈奴族、突厥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王朝。
文化知识点1. 民俗文化: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春节、元宵节、龙舟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2. 方言特点:北方地区的各地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北京话、东北话、河南话等,让人耳目一新。
3. 饮食文化: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东北锅包肉等,还有热干面、烧饼、馒头等。
经济知识点1. 农业发展:北方地区以农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如农产品有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葱等。
北方地区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经纬度:34o Ir53。
N,IOO o E~135°E海陆: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政区: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O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满族、朝鲜族、回族。
二、地形特征(一)黄土高原一”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
特点: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IOOo-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②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沟壑纵横;③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拓展:黄土的特性: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窑洞的优点:①具有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②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③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④拱形,有利于分散压力,安全性好。
缺点:①通风条件差;②潮湿(二)华北平原一“三河冲积,地势平坦”位于我国东部偏北,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间,包括冀、鲁、豫、京、津和苏、皖的一部分。
特点: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②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东北平原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位于我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
特点:①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多沼泽)组成;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低平;③我国最大的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拓展:大兴安岭的意义:①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⑤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分界线;⑥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⑦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三、气候特征r%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域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理地域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地理地域知识点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其中,广东作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我国的水电能源重要供给地区。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锌、铅、锡等。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貌多为高原和山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西北地区还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青海湖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景点。
二、世界地理地域知识点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欧洲地区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欧洲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地区。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北方地区知识点归纳高三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包括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多个省份。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点,以便应对高考的挑战。
本文将对北方地区高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1. 高等数学- 函数与导数: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导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 极限与连续: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了解连续函数的判定方法。
- 一元函数微分学:掌握微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元函数的凸凹性、最值等概念。
2. 线性代数- 行列式与矩阵: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矩阵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逆矩阵的求解方法。
-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二、物理1. 力学- 运动学: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相对运动等基本概念,了解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 动力学:熟练掌握牛顿定律,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等概念。
2. 热学- 理想气体: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
- 热传导:掌握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和热传导方程。
三、化学1. 无机化学- 元素与化合物: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了解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 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有机化学- 烃类化合物:了解烃类的命名规则和基本性质,熟练掌握烃类的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醇、酚、醛、酮的性质:熟悉醇、酚、醛、酮的命名和主要性质。
四、英语1. 语法- 时态和语态:掌握英语动词时态和语态的基本用法,熟练运用到句子构建中。
- 从句和复合句:了解从句和复合句的种类和连接词的用法,能够正确构建复合句。
2. 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主旨:能够快速理解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 掌握阅读技巧:熟练掌握阅读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子等技巧,提高阅读的效果。
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点中国北方地区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5度以北的地域,其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貌特征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貌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和山地三种类型。
其中,华北平原是最典型的平原地貌,位于华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西北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包括青藏高原、阿尔金山脉等。
在西北地区的阿尔金山脉中,有我国主要河流长江的发源地,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特点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其中,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是中国最寒冷的城市之一,而西北地区的西宁则是中国高原上气候最为宜人的城市之一。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大风频繁。
这些气候特点对于农田的耕作、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水资源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由于地势高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较少且不稳定。
其中,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文化遗产,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治理等问题。
另外,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四、经济发展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
而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则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
青藏高原则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宝贵的高原草场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北方地区拥有多样的地貌特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1(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
(提示:天池的成因?)(五)资源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南北级知识点总结南北级知识点总结是指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南北级知识点总结是对两个地区不同特点和特殊文化的总结,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南北地区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北为主。
南方地区则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
2. 自然环境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苛,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不足。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
3. 地形地貌北方地区的地形多为平原和山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南方地区则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较为崎岖。
4. 水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拥有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珠江等。
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且水源分布不均。
历史知识点1. 历史沿革南北地区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南方地区曾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北方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2. 文化传承南方地区的文化以水乡文化、岭南文化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北方地区的文化以中原文化、汉文化为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3. 历史名人南方地区的历史名人有陆游、范仲淹、文天祥等,北方地区的历史名人有孔子、孟子、诸葛亮等。
文化知识点1. 语言文字南方地区的语言主要以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为主,北方地区的语言主要以普通话、官话为主。
2. 饮食文化南方地区饮食文化以粤菜、川菜、闽菜、湘菜为主,北方地区饮食文化以鲁菜、川菜、徽菜、东北菜为主。
3. 节日习俗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4. 建筑艺术南方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园林、水乡建筑为主,北方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古城墙、宫殿建筑为主。
风俗民情知识点1. 婚嫁习俗南方地区的婚嫁习俗多以“三书六礼”为主,北方地区的婚嫁习俗多以“过大礼”为主。
2. 社交方式南方地区的社交方式注重礼节和情感交流,北方地区的社交方式注重实际利益和交易。
北方相关问题:
1.沼泽的保护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⑤台风的影响;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⑧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4、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Array(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
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Array(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①冷锋天气影响;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控制载畜量;
③春季大风日数多③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④地表植被稀少④退耕还林、还牧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⑤建设人工草场
②过度樵采;;⑥推广轮牧
③过度开垦⑦禁止采伐等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8-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
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①冻杀害虫;
②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
③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
7.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峡谷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3个方面)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4.选在相对海拔高的地方,方便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