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2
北方知识点总结北方是指中国北部地区,是中国地理位置较为靠北的地区。
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涵盖了长江流域以北的大片土地。
北方地区的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与南方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有很多独特的知识点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北方的知识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
东起辽宁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临俄罗斯国境,南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点。
地理位置独特,边境线长,各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2. 气候特点: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气候条件恶劣。
3. 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大片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多山的山脉和高原等地貌形态。
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白山、秦岭大巴山等地质地貌。
历史知识点1. 文化发祥地:北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沈阳故宫等。
2. 著名历史事件:北方地区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战国时期的赵国、秦国、燕国等国家的兴起和灭亡,三国时期的董卓之乱,五胡乱中国,清朝的建立等等。
3. 民族迁徙:北方地区是中国各民族迁徙的重要地区,入侵和迁徙的历史层出不穷。
有匈奴族、突厥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王朝。
文化知识点1. 民俗文化: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春节、元宵节、龙舟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2. 方言特点:北方地区的各地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北京话、东北话、河南话等,让人耳目一新。
3. 饮食文化: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东北锅包肉等,还有热干面、烧饼、馒头等。
经济知识点1. 农业发展:北方地区以农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如农产品有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葱等。
北方地区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经纬度:34o Ir53。
N,IOO o E~135°E海陆: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政区: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O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满族、朝鲜族、回族。
二、地形特征(一)黄土高原一”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
特点: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IOOo-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②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沟壑纵横;③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拓展:黄土的特性: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窑洞的优点:①具有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②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③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④拱形,有利于分散压力,安全性好。
缺点:①通风条件差;②潮湿(二)华北平原一“三河冲积,地势平坦”位于我国东部偏北,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间,包括冀、鲁、豫、京、津和苏、皖的一部分。
特点: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②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东北平原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位于我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
特点:①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多沼泽)组成;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低平;③我国最大的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拓展:大兴安岭的意义:①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⑤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分界线;⑥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⑦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三、气候特征r%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域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理地域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地理地域知识点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其中,广东作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我国的水电能源重要供给地区。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锌、铅、锡等。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貌多为高原和山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西北地区还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青海湖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景点。
二、世界地理地域知识点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欧洲地区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欧洲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地区。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北方地区知识点归纳高三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包括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多个省份。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点,以便应对高考的挑战。
本文将对北方地区高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1. 高等数学- 函数与导数: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导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 极限与连续: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了解连续函数的判定方法。
- 一元函数微分学:掌握微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元函数的凸凹性、最值等概念。
2. 线性代数- 行列式与矩阵: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矩阵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逆矩阵的求解方法。
-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二、物理1. 力学- 运动学: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相对运动等基本概念,了解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 动力学:熟练掌握牛顿定律,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等概念。
2. 热学- 理想气体: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
- 热传导:掌握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和热传导方程。
三、化学1. 无机化学- 元素与化合物: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了解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 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有机化学- 烃类化合物:了解烃类的命名规则和基本性质,熟练掌握烃类的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醇、酚、醛、酮的性质:熟悉醇、酚、醛、酮的命名和主要性质。
四、英语1. 语法- 时态和语态:掌握英语动词时态和语态的基本用法,熟练运用到句子构建中。
- 从句和复合句:了解从句和复合句的种类和连接词的用法,能够正确构建复合句。
2. 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主旨:能够快速理解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 掌握阅读技巧:熟练掌握阅读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子等技巧,提高阅读的效果。
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点中国北方地区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5度以北的地域,其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貌特征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貌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和山地三种类型。
其中,华北平原是最典型的平原地貌,位于华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西北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包括青藏高原、阿尔金山脉等。
在西北地区的阿尔金山脉中,有我国主要河流长江的发源地,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特点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其中,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是中国最寒冷的城市之一,而西北地区的西宁则是中国高原上气候最为宜人的城市之一。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大风频繁。
这些气候特点对于农田的耕作、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水资源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由于地势高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较少且不稳定。
其中,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文化遗产,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治理等问题。
另外,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四、经济发展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
而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则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
青藏高原则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宝贵的高原草场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北方地区拥有多样的地貌特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1(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
(提示:天池的成因?)(五)资源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南北级知识点总结南北级知识点总结是指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南北级知识点总结是对两个地区不同特点和特殊文化的总结,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南北地区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北为主。
南方地区则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
2. 自然环境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苛,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不足。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
3. 地形地貌北方地区的地形多为平原和山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南方地区则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较为崎岖。
4. 水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拥有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珠江等。
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且水源分布不均。
历史知识点1. 历史沿革南北地区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南方地区曾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北方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2. 文化传承南方地区的文化以水乡文化、岭南文化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北方地区的文化以中原文化、汉文化为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3. 历史名人南方地区的历史名人有陆游、范仲淹、文天祥等,北方地区的历史名人有孔子、孟子、诸葛亮等。
文化知识点1. 语言文字南方地区的语言主要以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为主,北方地区的语言主要以普通话、官话为主。
2. 饮食文化南方地区饮食文化以粤菜、川菜、闽菜、湘菜为主,北方地区饮食文化以鲁菜、川菜、徽菜、东北菜为主。
3. 节日习俗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4. 建筑艺术南方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园林、水乡建筑为主,北方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古城墙、宫殿建筑为主。
风俗民情知识点1. 婚嫁习俗南方地区的婚嫁习俗多以“三书六礼”为主,北方地区的婚嫁习俗多以“过大礼”为主。
2. 社交方式南方地区的社交方式注重礼节和情感交流,北方地区的社交方式注重实际利益和交易。
地理中国东北知识点总结地理位置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望,与日本九州岛最近相距540千米,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地处东经121°11′至135°5′,北纬38°56′至53°33′之间。
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地貌中国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分布有大连凹陷、辽西表高、三江平原、长白山、松嫩平原、小兴安岭、松辽盆地、辽宁黄土高原等,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
东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山、多台、多盆地”的地貌特征。
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和张广才丘陵是其三大分水岭,东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
气候中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南北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呈现出一个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气候个别变化较剧烈,气团更迭频繁,温差大,尤其冬季极端低温。
气温差异大,东南部降雨量较大,而西北部则较少。
经济中国东北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有煤、铁、森林、水力资源等。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出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
另外,东北经济也以冶金、冶炼、能源等为主。
社会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总人口大约4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
东北地区属于中国垦荒地区,建国以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逐渐形成中等工业化的形态。
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久远,有金、元、清等历代的历史故地。
同时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度高,汉、满、朝鲜等族群和睦相处。
交通东北地区交通发达,是中国的交通要地,有京哈铁路、长珲铁路等,铁路干线多,交通发达。
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交通发达,形成哈大、长东、沈阳等较为发达的城市群。
总体来说,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基地,工业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是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战略核心区域之一。
以上是我对中国东北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中国地理——北方地区第二课时杨烨【重难点突破】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东北地区农业、森林、湿地的开发二【高考定位】年份及试卷考点题型赋分2007全国Ⅱ东北(吉林)农业发展的条件综合题 6 分2005全国Ⅱ渭河平原农业发展条件综合题8 分200 4 天津文综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及农业综合题25 分200 3 ft东、海南华北地形及气候特征分析综合题24 分三【学习过程】【预习作业检测】(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对比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并评价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3、北方地区的水旱灾害及其治理4、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及湿地资源丰富的原因【预习作业检测】1、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及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3) 试评价乙所在的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重难点突破】2、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4) 分析丙处湿地形成的原因。
四【限时训练】 (10 分钟)读“我国沿 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1~3 题。
1.A 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 .水能、风能B .太阳能、地热能C .生物能、核能D .天然气、石油(5) 材料中的“四基地”不可能是下列中的()A.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和制造业基地B.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C.有色金属冶炼基地D.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E.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2.A 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 A .林地 B .草地 C .耕地D .沙漠五【日作业】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基础作业)读我国部分图,回答 1—3 题。
B .A 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C .B 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D .夏季 A 、B 、C 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 A 地 4.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7 年 8月 20 日正式公布。
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高中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中地理北方地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北方地区概况:
- 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理区域。
- 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2.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河流:包括黄河、长江、黑龙江等多条重要河流。
- 山脉:包括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华北平原等。
- 湖泊:包括鄱阳湖、青海湖、鄂尔多斯盆地等。
3.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 冷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
- 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水分短缺,降水少,蒸发大。
4. 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特点:
- 农业主导: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 工业发达:重工业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 资源丰富:石油、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5. 北方地区的人口与人文特点:
- 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比较密集,北部较为稀疏。
- 民族多样性:东北地区有较多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等。
- 历史文化悠久: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长城等。
以上是北方地区的一些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北方地区人文地理知识点北方地区是中国的一片广袤之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点。
一、历史文化北方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
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北京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之一,著名的八达岭、慕田峪等地段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让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
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白马寺和龙门石窟。
洛阳白马寺是佛教圣地之一,而龙门石窟则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的雕塑艺术宝库。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平遥古城和五台山。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五台山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二、自然环境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多样且独特。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内蒙古草原广袤,被誉为“天然的牧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和乳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草原文化,民族风情浓厚。
西北地区以沙漠和戈壁为主,气候干旱,寒冷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交替明显。
其中最有名的是魏晋文化的发源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涌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盛产大豆、小麦等农作物。
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各种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三、民俗风情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博大精深。
如山西的“雁门关春晓”、河北的“评剧”、内蒙古的“呼麦”等都是北方地区的独特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展示了北方人民的聪明才智,还代表了北方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
除了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北方地区的节日庆典也令人难忘。
如北京的元旦庆典、河南的清明节、山西的中秋节等都是庄重而隆重的节日。
结论北方地区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其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人们的眼球。
北方相关问题:
1.沼泽的保护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⑤台风的影响;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⑧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4、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Array(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
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Array(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①冷锋天气影响;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控制载畜量;
③春季大风日数多③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④地表植被稀少④退耕还林、还牧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⑤建设人工草场
②过度樵采;;⑥推广轮牧
③过度开垦⑦禁止采伐等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8-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
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①冻杀害虫;
②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
③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
7.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峡谷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3个方面)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4.选在相对海拔高的地方,方便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