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抑制剂与抗病毒治疗进展韦玮(蒙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云南蒙自661100)摘要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 B V-G N)是一种受免疫因素㊁病毒损伤㊁个体遗传等多种环节引起的一类继发性肾小球病变,本病也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类继发性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疗中以成年男性㊁儿童等病患常见,本病患者的病情多较为复杂,且预后效果普遍较差,探寻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领域近年来针对H B V-G N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㊂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20)11-0094-02H B V-G N即由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后导致的肾小球炎性病变,属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其中H B V感染为直接或间接诱因,H B V-G N的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医学研究[1]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㊁遗传㊁免疫损伤等相关㊂现就H B V-G N的基本特点与临床治疗相关进展进行分析㊂1 H B V-G N基本概述现阶段全球范围内H B V感染者约有4亿人, H B V感染者群体基数直接影响着H B V-G N发病率,以儿童㊁成年男性为主㊂免疫因素㊁病毒直接作用等是H B V-G N的主要发病机制㊂H B V感染人体后,会产生各类抗原及抗体,上述免疫相关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会形成免疫复合物,其中有部分免疫复合物存在致病性,而于肾小球沉积时,会直接引起免疫损伤㊂H B V感染者除却会出现肝细胞功能受损外,H B V也会对肾脏细胞造成影响,于肾脏靶细胞原位表达H B V抗原诱导的自身免疫㊂而H B V感染后,会直接造成肾小球细胞的感染,有医者对部分H B 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2],从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提取H B V,显示其增殖速度显著提高,即H B V会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㊂同时H B V侵袭人体后,也会直接导致相应的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㊂H B V-G N的病理类型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高度一致性,我国H B V-G N成年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常见,部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以维持生命㊂H B V-G N儿童患者则以膜性肾病常见,以微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也有少部分患儿会出现高血压㊁肉眼血尿等症状,自发缓解率高,且预后普遍较好㊂2 H B V-G N的临床诊疗2.1 H B V-G N的临床诊断临床确诊H B V-G N的两个首要依据是血清H B V标志物呈阳性,且在肾脏组织中可见H B V或相关抗原,确诊为肾小球肾炎且排除原发性或其他因素继发的肾脏疾病[3]㊂但在H B V-G N的实际诊断中发现,H B V-G N患者发生H B V抗原假阳性㊁H B V-G N无法有效检出的情况较为常见,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㊂而伴随临床研究的深入,H B V-D N A这一指标被纳入H B V-G N诊断中,通过H B V-D N A水平的检测,能够有效反应其在机体的复制水平,而这与机体肾损伤情况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㊂肾脏损伤标志物之一即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指标也逐步应用于本病诊断中,在反应肾脏损害情况㊁评估抗病毒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价值㊂2.2 H B V-G N的临床治疗现阶段尚缺乏H B V-G N治疗相关的指南,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须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开展,如患者年龄㊁合并症㊁肾功能㊁病理分型及分期㊁血清H B V 标志物等,针对性开展免疫抑制剂㊁抗病毒㊁干扰素等治疗,以改善症状体征㊁缓解肾脏损害进程㊁降低并发症风险等为主要目的,患者多需要长期接受针对性治疗㊂2.3免疫抑制剂治疗H B V-G N属于继发性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可检测出免疫复合物,故而免疫抑制剂在本病患者中极为常用,但这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须严格控制给药时间,连续使用超12个月是H B V再激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将会增加各类并发症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㊂目前激素是最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以糖皮质激素常用,但临床研究显示[4],单一激素给药应用于H B V-G N的效果欠佳,且易出现肝损害情况㊂除激素外,来氟米特㊁他克莫司等较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宋江庆[5]对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开展了联合给药,即他克莫司联合泼泥松片与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达80%,且尿蛋白定量㊁白蛋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在抑制H B V复制㊁改善肾功能方面的效果突出㊂2.4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针对H B V-G N的治疗以抗病毒干预为主,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缓解病毒复制增殖及抗原水平㊁降低尿蛋白㊁缓解病程进展方面的效果确切㊂干扰素-α㊁核苷类似物等已被F D A批准应用于H B V 感染者,两者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在H B V抗原转阴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后者则能够有效降低H B V-D N A水平,长期给药的安全性较高㊂2.4.1干扰素-α过去有医者将本药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患儿中,在改善肾功能㊁缓解蛋白尿方面的效果突出,近年来干扰素-α在H B V-G N患儿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治疗安全性较高,也有部分医者发现,在干扰素-α治疗H B V-G N时,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儿童㊂2.4.2核苷类似物目前应用于H B V-G N的核苷类似物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①拉米夫定:是首个批准应用于抗H B V 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在我国临床诊疗中应用广泛,价格较为低廉,且治疗H B V-G N的效果突出,其应用于本病患者中,在降低H B V-D N A水平㊁缓解蛋白尿方面的效果突出㊂②恩替卡韦:目前本药属抗H B V的一线用药,具有肾毒性小㊁耐药风险低等优势,效果要优于拉米夫定㊂有研究[6]对部分H B V-G N患者实施了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疗效显著,而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发现[7],恩替卡韦应用于H B V-G N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多在85%以上,且在改善肝肾功能㊁降低尿蛋白水平㊁促进H B V-D N A转阴方面的效果确切㊂③替诺福韦:本药常用于对拉米夫定等药物耐药的患者中,而这类药物发生耐药性的风险较低,恩替卡韦㊁替诺福韦应用于H B V-G N患者中,连续给药治疗在抑制H B V-D N A复制增殖方面的效果突出,但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㊂核苷类似物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即肾毒性,故而临床诊疗中替诺福韦给药时,须结合患者具体肾功能水平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㊂目前,随着药学水平发现,已有新型替诺福韦应用于临床,如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其在提升抗病毒效果㊁降低全身毒副反应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㊂④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相较,本药的耐药风险低且抑制H B V复制的效果好,临床用药中显示,本药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㊂3 H B V-G N的中医治疗在中医学中,本病属于 黄疸 水肿 臌胀 等范畴,以腰膝酸软㊁腹胀㊁水肿㊁乏力㊁面色晦暗㊁大便溏稀等为主要表现,而脾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其中本虚多为脾肾,标实则以肝郁㊁痰湿等为主,在中医治疗中须在辨证基础上实施对症治疗,如湿热蕴结者,临床治疗需以清热燥湿为主,临床常用茵陈五苓散㊂气滞湿阻者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五苓散㊁柴胡疏肝散等较为常用㊂有医者认为[8], H B V-G N患者病毒复制增殖处于活跃期时,临床治疗需以活血化瘀㊁清热利湿等为主,结合具体辨证分型针对性给药㊂而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治疗则以益肝补肾㊁健脾扶正等为主㊂4小结受我国H B V感染者基数较大的影响,H B V-G N 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诊疗中针对本病的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而联合给药㊁中西医联合治疗等给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㊂目前,医学领域针对H B V-G N的治疗尚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撑以逐步制定并完善相关治疗指南㊂参考文献[1]HU N T E A K,S OM E R S M JG.I n f e c t i o n-r e-l a t e d g l o m e r u-L o n e p h r i t i s[J].P e d i a t r C l i n N o r t hA m,2019,66(1):59-72.[2]刘群,孙志国,郭海华,等.不同临床表现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及临床指标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1):90-92. [3]D i a oZ,D i n g J,Y i nC,e ta l.P u r i f i e dh e p a t i t i sB v i r u s i n d u c e sh u m a n m e s a n g i a l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m a t r i xe x p r e s s i o n i nv i t r o[J]. V i r o l J,2013,10(1):300-303.[4]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0(29): 519-521.[5]宋江庆.他克莫司联合泼泥松片与恩替卡韦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膜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43(9):1102-1103.[6]Z H A N GJF,G U A N G S,L I U SJ,e t a l.C l i n i c a l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a s s o c i a t e d g l o m 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o fL ab o r a t o r y D i a g n o s i s,2018,22(3): 495-497.[7]惠永胜.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8,26(12): 33-34.[8]姜岩,董志刚.董志刚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27-2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疗进展王刚【摘要】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HBV-GN )is a common secondary glomerulo-nephritis in China,which is mostly seen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HBV-GN has been declining year by year recently because of the domestic conduct of HBV vaccination,it is now still a common 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 Renal biopsy is always needed in its diagnosis, and antiviral drugs are its basic treatment.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is still in discussion and should be cautious,and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HBV-GN needs more high-level clinical trials as evidence.%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国内HBV疫苗接种的开展,HBV-GN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仍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确诊多依赖穿刺活检,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尚需慎重并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还需更多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1【总页数】3页(P1695-1697)【关键词】肾炎;肝炎病毒,乙型;诊断;治疗【作者】王刚【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R692.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由HBV感染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研究进展苏明雪(综述);刘传苗(审校)【摘要】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HBV-GN) is a common clinical secondary renal disease in China, which is mostly seen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glomerulonephritis. However,controversy still lie in the treatment of HBV-GN since then. We aim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HBV-G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年青人。
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相关已有30余年,但 HBV-GN 的治疗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文重点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321-324)【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肾炎;干扰素 -α;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作者】苏明雪(综述);刘传苗(审校)【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由HBV感染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王艳【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1(032)022【摘要】HBV-GN is a kind of kidne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 with the common pathogenesis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heavy proteinuria and the nephritic syndrome.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rapy with corticosteroids and cytotoxic agents may not be beneficial, and may be potentially dangerous. Antiviral agents should be used with appropriate dose adjustment for level of kidney function to impro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ough the optimal duration of treatment is unclear, antiviral treatment is the key point to treat HBV-GN.%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常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由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既往多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由于该病和HBV感染有关,随着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较好疗效,已有研究应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初步显示可以使患者的蛋白尿减少或消失,肾功能得到改善.【总页数】3页(P12-14)【作者】王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 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疗效观察 [J], 孟繁平;龚清;韩军;金波;马雪梅;申力军;吴贻琛;吴勤;李捍卫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策略 [J], 任星峰;兰天飙3.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J], 王小涛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J], 王艳5.单独抗病毒与抗病毒+激素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价值 [J], 梁瑾;王婧婧;孙真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
本病曾称为乙型肝炎-肾炎、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肾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相关性肾炎等。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V携带率高达15%,而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生率占HBsAg阳性者的23%-65%。
1发病机制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有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与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袢上,进而激活补体,造成免疫损伤。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HBV的三种抗原成分中,HBeAg的分子量较小,虽然也带有负电荷,但可以透过肾小球基膜,与先植入上皮下的带正电荷的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下而致病。
③HBV直接感染肾脏:HBV是一种泛嗜性病毒,除肝细胞外,还可感染多种细胞。
已发现肾脏细胞中确有HBVDNA存在,但HBV是否在肾脏复制及其在乙肝相关性肾炎中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④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损伤:在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常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会造成相应靶细胞的损伤。
同时,HBV感染靶细胞后,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从而改变靶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2病理特征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为膜性肾病,儿童患者此种类型尤为多见,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少数表现为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HBV相关膜性肾病与典型的膜性肾病有所不同,光镜下表现为不典型改变,即除了弥漫性肾小球基膜增厚及钉突形成外,增厚的基膜常呈链环状,伴有较明显的系膜增生。
电镜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基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除见IgG、补体C3呈颗粒样沉积外,也常有IgM、IgA沉积,沉积部位除毛细血管壁外也见于系膜区。
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护理研究【摘要】目的乙肝相关免疫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相关免疫及肾炎,抗病毒治疗有效,本文拟通过其治疗期间护理观察,总结出乙肝相关性肾炎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本院66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经严格肝脏及肾脏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病毒及肾炎改善情况。
结果发现护理实验组较对照组病情更通有效控制,有效率更高,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根据个体化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情轻重不一,但经本科护理总结经验,精心呵护,使患者更好配合医生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更好控制,症状改善明显。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护理研究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间接引起肾小球肾炎[1],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效果差,无特效药物,部分学者认为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对于有肝功能异常患者应进行护肝治疗。
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发现患者在转氨酶,尿蛋白定量等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表明干预有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2013年本院66例患者,男34例,女32例,年龄7~65岁,中位年龄12岁,平均年龄32.5岁。
入选标准符合乙肝相关性肾炎诊断,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2]其中6项诊断标准严格诊断。
并按随机原则表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5例,对照组31例,经对比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及地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发现HBsAg或HBeAg存在。
其中,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膜性肾病28例,IgA肾病3例,微小病变型2例。
1.2实验方法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经验,通过细心察看病情,重点监护,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
对照组则按感染内科常规护理。
对比二组护理效果。
1.3血液检查及相关检查入院前常规行血肌酐,血转氨酶,24h尿蛋白定量测定。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率较高。
自1989 年在北京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上正式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 —tis , HB\—GN以来,本病的中西医治疗有了较大发展,现综述如下。
1西医治疗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但普遍强调抗病毒治疗。
1.1抗病毒治疗1.1.1 a -干扰素多数学者认为慢性乙肝和HBV相目关肾炎患者给予a -干扰素治疗,可增加人体抗HBV力,使病情缓解,常用法为a -干扰素100〜300万IU,肌肉注射每周3次,6个月为1 疗程,参考血清病毒乙肝标志物变化决定下一步疗程。
郑新华等用a -干扰素治疗32例HBV-GN患者,治疗后血清蛋白浓度由治疗前的(25.6 ± 9.11)g / L 升为(35.8 ± 13.8)g / L, 24h 尿蛋白定量由治疗前的(4.43±1.12)g 降为(1.61 ±0.724)g ,治疗前后肾组织乙肝抗原的阳性人数和阳性率及HBV- DNA的有明显变化(P-干扰素治疗9例HBV-GN患者,8例患者蛋白尿减少,24h尿蛋白减少量为0.55〜9.5g,其中3例蛋白尿消失,4例肾病综合征缓解。
8例患者血清HBV分支链DNA下降伴蛋白尿好转,1例分支链DNA无好转伴持续大量蛋白尿,6例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3例转阴。
Chung DR等观察8例成年的HB\—GN患者,2 例尿蛋白转阴,均为MsPGN而4例MPG尿蛋白均未见明显减少。
BhimmaF 治疗24例HB— GN黑种人儿童,共治疗16周,随访40周。
治疗组持续HBeAg阴转率为52.6 %,治疗有效的10 名儿童肾病综合征完全消除;同时,其中90%保持稳定的正常肾功能,10%肾功能改善。
对照组HBeAg自然阴转率为5%,且所有患儿的蛋白尿均未消除,显示a -干扰素对HBV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干扰素制剂在乙型肝炎相关肾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乙型肝炎相关肾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并伴有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
乙肝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目前,治疗乙肝相关肾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其中干扰素制剂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在乙肝相关肾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干扰素是一种由人体自身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干扰素的制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对肾脏的损伤。
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制剂在乙肝相关肾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首先,干扰素制剂可以改善乙肝相关肾炎患者的肾功能。
研究发现,干扰素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肾脏的直接损伤。
同时,干扰素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肾小球的损伤。
临床研究显示,干扰素制剂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蛋白尿和血尿等症状得到缓解。
其次,干扰素制剂可以减少肾小球炎症反应。
乙肝相关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常常受到炎症反应的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球硬化。
干扰素制剂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分泌炎症介质,降低肾小球的炎症反应程度。
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可以减少肾小球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减少肾小球硬化的程度。
另外,干扰素制剂还可以抑制乙肝相关肾炎患者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在乙肝相关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扰素制剂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水平,减少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损伤,改善肾脏的病理损害。
总的来说,干扰素制剂在乙肝相关肾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疗效。
干扰素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其对肾脏的损伤;同时,干扰素还可以减少肾小球炎症反应,改善肾小球的病理损害。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属于是慢性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肾小球疾病。
在其治疗中通常需要实施抗病毒治疗,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探析目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
在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之后会对患者全身多个气管和组织造成侵犯,最常见的肝外表表现则为肾小球损伤,在临床上被称为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
自从一开始发现此类疾病到现在,关于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案还不明确,但是抗病毒治疗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一、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机制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膜性肾病。
在我国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出现浮肿以及中度蛋白尿等等,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2-3]。
如果成人患者的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最终也就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4]。
目前关于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是将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出现乙肝抗原,两者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具体的统一诊断标准,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中主要是将发现乙肝抗原作为最基本的条件[5]。
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
(一)干扰素
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干扰素主要应用在儿童患者中。
早期有研究对临床激素治疗无效的MN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儿分别实施支持治疗以及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在进行3个月治疗后,干扰素治疗组患儿的蛋白尿缓解效果明显优于支持治疗患儿[6]。
另外曹春蕊等[7]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治疗实施meta分析,其结果显示干扰素能够对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达到53%,其OR值则为6.358,区间在(3.033,13.330)患者达到95%,因此也就得出结论干扰素能过对可控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蛋白尿实施有效的治疗作用。
(二)核苷酸类药物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核苷酸类药物成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安全有效抗病毒药物。
首先拉米夫定是最早在市场上出现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并且在临床上也出现很多关于看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相关研究。
周强勇等[8]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拉米夫定结合泼尼松治疗,最终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连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得到显著改善,并指出这是临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另外还有相关研究采用拉米夫定对不同病理类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治疗,其中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患者等等,均指出拉米夫定是缓解蛋白尿的有效临床方式[9-10]。
恩替卡韦也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一种常见抗病毒治疗药物,并且在临床应用中经验已经逐渐丰富,安智[11]在临床对28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优于治疗前,效果显著。
恩替卡韦也常和其他药物结合应用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其中包括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以及醋酸泼尼松等等,均效果显著[12-14]。
替比夫定也是长期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药物,能够对患者肾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曾有学者在临床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长达4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替比夫定能过显著提高患者的肾小球率过滤[15],但是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
三、结语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常用临床治疗方式,但是因为关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还需要更为详细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其临床治疗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治疗针对性研究,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琪,刘畅,潘涛,等.14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4,37(5):102-104.
[2] 杜鹃,丁国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9):20-21.
[3] 王缨,张莉,赵青,等.33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临床和病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1):88-91.
[4]Elewa U, Sandri AM, Kim WR, et al.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J]. Nephron Clin Pract, 2011, 119(1):c41-c49.
[5] 陈汝,符克英,詹锋,等.肾活检对SLE合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08,8(2):222-223.
[6]Lin CY.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recombinant alpha-interferon[J]. Kidney Int,1995, 47(1):225-230.
[7] 曹春蕊,尹胜杰,白玉如,等. 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Meta分析[J]. 河北医药,2010,32(3):325-326.
[8] 周勇强,刘俊东.拉米夫定联合泼尼松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363-364.
[9] Das P, Vivek V, Ford M,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and proteinuria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and tenofovir[J]. BMJ Case Rep, 2011, pii:bcr0520114287.
[10]Yun YS, Song HC, Lee K, et al.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reated with entecavir[J]. Nephrology(Carlton),2010, 15(2):266-267.
[11] 安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28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1(12):68-70.
[12] 戴玮玮,吴卫锋.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6):411-412.
[13] 邱波,梁卫东,张士奇,等.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823-825.
[14] 任星峰,陈燕,彭隽,等.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3):263-264.
[15]Chan HL, Chen YC, Gane EJ,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bivudine and lamivudine in treatment -naive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J]. J Viral Hepat, 2012, 19(10):73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