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治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98.71 KB
- 文档页数:1
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治夏季到了,气温回升,老百姓储存的马铃薯也开始发芽,有的舍不得丢弃,给猪饲喂。
猪大量采食了发芽、腐烂的马铃薯块根会发生中毒病,以出血性胃肠炎和神经损害为特征。
一、中毒机理马铃薯含有生物薯素(龙葵碱)、茎叶中的硝酸盐(可达4、7%)、腐烂变质块根的腐败素。
马铃薯储存时间过长、发芽、腐烂后,龙葵碱及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
龙葵素主要在胃肠道吸收,且当黏膜受损时吸收加快,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炎。
吸收入血液引起红细胞溶解。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麻痹。
二、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和消化机能紊乱。
病初兴奋不安,乱呜叫,向前乱冲乱撞等。
随后精神沉郁,行走时摇摇晃晃,步态不稳;重症病例呼吸困难,结膜发绀,四肢麻痹,运动失调,如抢救不及时,很快心力衰竭、抽搐、麻痹而死。
轻症病例,以消化道变化为主,流涎、岖吐和腹泻,后期呈现水样腹泻,混有黏液和血液,粪便腥臭,肠膨胀、腹痛。
病猪精神沉郁,低头呆立,食欲减少或废绝,头颈及眼睑部发生水肿,可视黏膜发绀,腹部发生紫色疹块。
重者全身皮肤发紫,体温下降至37℃以下,极度衰竭。
三、病理变化可视黏膜贫血,可见轻度黄染。
胃内含有未消化的马铃薯,胃、肠黏膜呈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充血、出血,肠黏膜脱落。
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发生出血性变化,肝、脾肿大并有淤血或出血,质脆,色泽暗红,肾充血肿胀,常伴发肾炎。
心内外膜散在出血点,血液暗褐色,不易凝固,脑充血、水肿。
四、实验室诊断将喂猪所用马铃薯的发芽部分切开,于芽附近加1滴硫酸,出现玫瑰红色,表示有马铃薯素,色泽越深,其含量越多。
取胃内未消化的马铃薯残渣,加少量氯仿(四氯化碳)溶解,将溶解液滴于磁蒸发皿中,等溶剂挥干后滴加浓硫酸即呈玫瑰红色。
五、防治立即停喂马铃薯,改换饲料。
采取饥饿疗法,禁食2天~3天,以促进毒素排出,可灌服1%硫酸铜30毫升以催吐,并应用植物油或盐类泻剂,清理胃肠。
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毫升~500毫升,安钠咖注射液5毫升~10毫升,维生素C1O毫升~20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以保肝解毒,维护肝脏机能和强心利尿。
猪马铃薯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施冬梅;伍有才;王文芬;阮守良【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1页(P97-97)【作者】施冬梅;伍有才;王文芬;阮守良【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正文语种】中文1 病因猪马铃薯及其茎叶中毒在农村比较多见。
主要原因是农村饲料缺乏,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在马铃薯收获期、收获前期或放置后翻拣变质马铃薯期间,用大量腐烂、变质的马铃薯或青绿茎叶作为主食饲喂所至。
腐烂、变质的马铃薯或青绿茎叶中含有的龙葵素为主要毒素。
据测定,龙葵素含量分别为:马铃薯绿叶中为0.25%、芽0.5%、花0.7%、块根1%、块根变绿时4.76%左右;其次,腐烂、变质的马铃薯还含有多种腐败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和少量的硝酸盐,均能对机体产生病理损伤。
2 发病机理龙葵素和细菌、真菌及其毒素进入胃肠道首先刺激其粘膜,引起粘膜炎症,胃肠蠕动反射性加强,表现呕吐、腹泻症状;当毒素吸收入血后,龙葵素既可至红细胞溶解又可产生神经毒性,主要以侵害延脑、脊髓,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和神经症状。
细菌、真菌及其毒素还含有至热原,可引起体温升高。
3 临床症状一般在采食后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发病,少数3~4 d发病。
单一型龙葵素重度中毒以神经症状为主,初期兴奋不安,狂躁,呕吐,口流白色粘液,腹痛、腹泄,排泄物有时带粘液、血丝,肚腹圈缩、两肷下陷,食欲减退或废绝;继而在短时间内转为沉郁,表现为行走无力、后躯摇摆或四肢麻痹而卧地不起,昏迷或抽搐,呼吸困难、微弱,可视粘膜发绀,心率衰弱,瞳孔散大,手背触诊体表发凉,体温正常或偏低(36.8~37.4℃),病程2~3 d,终因呼吸麻痹死亡;轻度中毒多表现胃肠型症状,即以呕吐,口流白色粘液,腹痛、腹泄,食欲减退或废绝,体表发凉,体温正常或偏低,行走无力、后躯摇摆,精神沉郁,有的体表出现皮疹为主,神经症状无或很轻微,病程5~7 d,停饲马铃薯后可于5 d左右自行康复。
猪马铃薯中毒的综合诊治[摘要] 马铃薯又称山药蛋、马铃薯、洋山芋,马铃薯含有生物薯素(龙葵素)、茎叶中的硝酸盐(可达4.7%)、腐烂变质块根的腐败素。
马铃薯储存时间过长、发芽、腐烂后,龙葵素及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开花期前马铃薯青绿茎叶中龙葵素含量较高。
龙葵素主要在胃肠道吸收,且当黏膜受损时吸收加快,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炎。
吸收入血液引起红细胞溶解。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麻痹。
本病例在经过了综合治疗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发布在此文。
[关键词] 马铃薯;中毒;龙葵素笔者于2012年4月29日在本溪县草河口镇草河口村养殖户李某家中,接触到一例猪饲喂马铃薯引起的中毒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据畜主介绍,前段时间栽的马铃薯种省下不少,故用来喂猪,6h后发现猪不爱吃食,拉稀,呕吐,精神不振等症状。
2.临床症状患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流涎、呕吐、便秘,粪中混有血液,呈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体力衰弱,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后肢明显无力,腹部皮下发生湿疹,头颈、眼睑部发生水肿。
3.病理变化患猪胃肠黏膜潮红、出血、坏死,部分脱落,心腔内血液凝固不全,肝脏肿大,胆囊肿大,脾、肾轻度肿大。
腹腔积水,血液暗黑色,凝固不全。
4.诊断临床特征为神经症状,胃肠炎症状和皮肤湿疹,取剩余的马铃薯见发芽,芽眼周围发绿、发紫。
切开马铃薯发芽的部位,在其切开片滴加几滴硝酸,见局部呈现玫瑰色变化,由此可见马铃薯龙葵素的存在。
5.防治(1)预防新鲜的马铃薯茎、叶、花不宜喂猪,需经晒干或制成青贮饲料再喂,不宜饲喂过多,腐烂发霉时应丢弃。
切除发芽或变质马铃薯,再加热处理,最好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马铃薯。
在加工处理马铃薯时可加入醋酸使龙葵素分解,或加热处理;怀孕母猪不要喂马铃薯。
喂量不宜过多,应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
(2)治疗发病后应立即停喂有毒饲料。
立即停喂马铃薯,为排除胃内容物用1%硫酸铜溶液20-50ml灌服,或阿朴吗啡0.01-0.02g皮下注射。
猪马铃薯中毒病例的诊治报告作者:李强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0期摘要:猪马铃薯中毒是一种中毒性疾病,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经济损失,但需要饲养员及技术人员了解原因、症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死亡,减少损失。
关键词:猪;马铃薯中毒;病因分析;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96-011病因原发因素。
猪采食大量的马铃薯块根特别是发芽的马铃薯或在阳光下照射变绿的马铃薯。
采食大量由开花到结果的马铃薯茎叶。
腐烂、发霉马铃薯内含有腐败毒素。
有毒成分。
马铃薯属茄科,马铃薯素又称龙葵素或茄碱,是一种弱碱性含芽生物碱。
马铃薯久置日光下,表皮变绿、出芽、腐败、腐烂的马铃薯,马铃薯素含量显著增高;马铃薯茎叶在采收季节前龙葵素含量较高;马铃薯储存时间越久,马铃薯素含量越高。
马铃薯茎叶含4.7%的硝酸,有亚硝酸盐中毒的潜在危险性。
腐败毒素、腐烂、发霉马铃薯内含有腐败毒素,对动物也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素、亚硝酸盐、腐败素是引起马铃薯中毒的综合因素。
马铃薯素是胃肠消化吸收马铃薯素产生类似皂荚苷的强烈刺激作用,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马铃薯素吸收入血液破坏红细泡,产生溶血现象,侵害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末梢发生麻痹。
如通过肾排泄引起肾炎和尿毒症,怀孕母猪母猪饲喂发芽的马铃薯可产生畸形仔猪。
2病例介绍2.1病例1甘南县甘南镇某农村养殖户,饲养4头体重50kg左右的育肥猪,已死亡1头,来所就诊,死亡猪体耳、腹下皮肤呈现暗紫色,剖检可见心腔内充满凝固不全的暗红色血液,肝肿大凝血,胆囊肿大,脾轻微肿大。
腹腔积水,血液暗黑色,凝固不全;肾胀可见肾肿胀,被膜易剥离。
剥离后肾表面平滑,淡黄褐色,切面皮层稍增宽,皮质层分布针尖大红色或灰色小点状肿大的肾小体;胃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黏膜上皮脱落。
发病患畜症状,病猪食欲拒食,体温38.5℃,呆立、流涎、呕吐、肚胀、腹泻,有腹痛症状,患畜精神沉郁,肌肉松弛,极度衰弱,腹下皮肤有疹块。
一例育肥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断治疗作者:汤绍明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摘要2016年12月周宁县一养殖户将发芽的马铃薯用于饲喂育肥猪后,引起7头育肥猪发生马铃薯中毒(龙葵素中毒),笔者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后全部康复。
关键词育肥猪马铃薯中毒(龙葵素中毒)诊断治疗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7)03-0036-01马铃薯中毒主要是由于变质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马铃薯毒素(龙葵素)所引起。
马铃薯贮藏不当,腐烂、发芽或表皮变绿、变青,大量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毒素,其具有腐蚀性和溶血性,猪采食过多可引起中毒(中毒量为10~20 m g/kg体重)。
龙葵素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肠发炎,进入血液后可损坏延脑和脊髓,引起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
农村群众为了节约成本,常将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当饲料养猪,当生猪食用含有大量龙葵素的马铃薯后就会引起中毒。
现将一例育肥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周宁县一养猪户饲养育肥猪32头,经常采用马铃薯喂猪。
2016年12月25日在清理留种用马铃薯时,觉得开春种植马铃薯不要用这么多马铃薯种,扔了可惜。
当天中午就将选种后剩余的两筐已经发芽的马铃薯切块后配合一些饲料喂猪,到了傍晚发现有7头猪就不吃不喝,精神沉郁。
2临床症状该养猪户饲养的32头育肥猪分别饲养在3个猪圈内,其中一个猪圈发现患猪4头,一个猪圈发现患猪3头,另一个猪圈没发现患猪。
猪圈的食槽内还残留部分发芽并有些腐烂的马铃薯。
患猪体重75 kg左右。
有1头患猪表现兴奋、狂燥、前冲后撞,其余6头患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力衰弱,呼吸困难。
用鞭子驱赶,反应迟钝,站立后步态不稳,后肢明显无力。
患猪腹胀、腹痛和呕吐,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
检查口腔黏膜有轻度肿胀,眼结膜轻度水肿。
患猪体温略升高,测得直肠温为39.8~40.6℃。
3诊断取几个猪圈残余的马铃薯进行化验,从发芽处切开,往牙眼处滴入1~2滴浓硝酸,局部立即呈玫瑰色,且颜色较深,表明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较高。
猪马铃薯中毒的诊治肖国荣作者:陈朝军梁云华等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4期1.云南省宁蒗县金棉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宁蒗674307;2.云南省宁蒗县蝉战河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宁蒗674309;3.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畜牧兽医站,云南宁蒗674308马铃薯中毒主要是由马铃薯中含有的一种有毒生物碱———马铃薯素(又称“龙葵素”)所引起的。
龙葵素主要分布在马铃薯的花、茎、叶、块根和幼芽中,完好成熟的马铃薯虽含有一定量的龙葵素,但其含量相当少,饲喂牲畜时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马铃薯贮存时间过长,龙葵素含量会明显增加,特别是若保存不当引起马铃薯发芽、变质或腐烂致使龙葵素含量剧增,饲喂时极易引起牲畜中毒。
在宁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广,其比例占到了农作物生产的1/4以上,当地群众也常常把马铃薯作为饲料饲喂牲畜,所以牲畜马铃薯中毒在当地比较常见。
2012年10月上旬,笔者接诊了一起育肥猪发生马铃薯中毒的病例,现将该病例的诊断、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宁蒗县金棉乡一农户存栏育肥猪5头,平均每头活重约80kg。
主述,5头育肥猪蹿出圈舍,误食了堆放在自家院子里半腐烂的马铃薯约30kg。
经询问得知,猪只误食半腐烂的马铃薯距接诊时间已约4d,5头猪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2 发病机理龙葵素主要在胃肠道内被吸收,健康完整的胃肠黏膜对其吸收较慢,但当胃肠发炎或胃肠黏膜损伤时则吸收迅速,龙葵素对胃肠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引起重剧胃肠炎。
龙葵素被吸收后,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致使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末梢发生麻痹;龙葵素被机体吸收入血后,能破坏红细胞而呈溶血现象。
3 临床症状龙葵素中毒猪只可发生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病猪垂头呆立、腹部皮下出现湿疹、头部发生水肿),并呈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腹痛)。
发病初期,猪只食欲减退(重者废绝),口腔黏膜肿胀、流涎,便秘;2d后转变为胃肠炎,出现剧烈的腹泻,粪便中带有血液,体温忽高忽低,精神沉郁,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极度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