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结构(种)
- 格式:ppt
- 大小:11.54 MB
- 文档页数:36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具有固定的形态和分类方式。
本文将从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种子的形态构造种子是由胚珠经过受精后发育而成的,它包含了胚芽、种皮和营养组织三部分。
1. 胚芽:胚芽是种子的发育中心,包括胚根、胚轴和种子叶。
胚根是从种子内部伸出的第一根根,胚轴是胚根与种子叶之间的部分,种子叶则是胚轴的顶端部分。
胚芽在种子发芽时会生长出来,形成新的植物。
2. 种皮:种皮是保护胚芽的外层,它由两层组成,外层称为种皮外壳,内层称为种皮膜。
种皮外壳通常较硬,可以保护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同时还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流失。
3. 营养组织:种子中还含有一些为胚芽提供养分的组织,如胚乳和胚乳膜。
胚乳是由胚珠的某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它富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胚芽提供能量和养分。
胚乳膜是胚乳的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二、种子的分类种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子分类方式。
1. 根据种子的大小:种子的大小可以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大种子一般体积较大,如豆类、玉米等。
小种子则体积较小,如小麦、水稻等。
2. 根据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扁平形、长条形等。
以圆形为例,如豌豆、葵花等;扁平形的有向日葵、蒲公英等;长条形的有杨树、松树等。
3. 根据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也是分类的一种方式。
有些种子颜色鲜艳,如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等;有些种子则颜色较暗淡,如黑豆、白花菜等。
4. 根据种子的壳硬度:种子的壳硬度也是分类的一种依据。
有些种子的壳较硬,如栗子、核桃等;有些种子则壳较软,如橙子、苹果等。
5. 根据种子的特殊结构:有些种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如风果、翅果、坚果等。
风果一般有翅膜或绒毛,可以利用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絮等;翅果则具有狭长的翅膜,如槭树、白蜡等;坚果则具有坚硬的果壳,如榛子、杏仁等。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菜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菜籽亦属无胚乳种子(图1-11),包括种皮及胚两部分,子叶为折叠型,2片面积较大的子叶对折包在种皮内,子叶的外部仅存在胚乳遗迹。
油菜种皮颜色在类型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总的分黑褐色、黄色及暗红色三类。
种皮上仅能观察到脐,但发芽口等部位难于用肉眼辨别出来。
油菜种皮包括四层细胞,第一层为表皮,压缩成一薄层,由厚壁无色(有些类型为黄褐色)细胞组成。
第二层为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呈狭长形,成熟后干缩。
第三层为厚壁的机械组织,由红褐色的长形细胞构成,细胞壁大部木质化,此层细胞亦可称之为高脚杯状细胞第四层是带状色素层,由排列较整齐的一列长形薄壁细胞组成,此层的色泽因类型、品种而不同,某些芥菜型呈褐色,白菜型和甘蓝型则呈浅色,色素层以下是胚乳蛋白质层的细胞,一般列入种皮。
种皮以内即为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的子叶细胞。
油菜种皮的第一至第三层细胞是区别油菜和十字花科其他植物种子的重要依据。
因为这三层细胞的形状、大小和胞壁厚薄在十字花科不同的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图1-11油菜
(一)种子外形(二)种胚
1.子叶
2.胚轴
3.胚根
- 1 -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种子形态结构引言: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形态结构是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总称,对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子的外部结构1. 种皮:种子的外层,一般为坚硬的结构,保护内部胚乳和胚。
2. 种脐:种子的一端,与母体植物相连。
3. 种眼:种子的另一端,与胚乳相连。
4. 种翅:部分种子具有的扩展结构,有助于种子传播。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1. 胚乳:种子内的主要储存组织,富含养分,为胚的发育提供能量。
2. 胚轴:连接种子的两端,包括胚和胚乳之间的连接部分。
3. 胚:种子的核心部分,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原基。
a. 胚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是种子发芽的第一个结构。
b. 胚芽:包括胚轴和子叶原基,是新植物的初级生长点。
c. 子叶原基:发育为植物的第一对叶片。
三、种子的功能1. 保护:种皮的坚硬结构可以保护内部胚乳和胚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2. 营养供应:胚乳富含养分,为种子发芽和初期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
3. 传播:种子的种翅结构或其他适应性结构有助于种子的传播,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4. 存储:种子可以长时间保存,适应不同的环境,等待合适的条件发芽和生长。
结论:种子形态结构是种子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组织结构,具有保护、营养供应、传播和存储等功能。
了解种子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衍和生长过程,也对种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种子形态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植物的奥秘,并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人教版生物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其多样化的形态和结构为我们创造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植物形态与结构的知识,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植物体的形态植物主要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用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茎则负责承受植物的重量以及与地面的连接。
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植物的形态随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深入地下的根系,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而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植物的茎往往会变得矮小且粗壮,以便抵御风力的冲击。
二、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结构体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具有典型植物形态的根、茎、叶的结构如下:1. 根的结构根由根系、根茎和根毛组成。
根系是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
主根负责向下生长,扎根于土壤中,而侧根则向四周延伸。
根茎像茎一样具有节和节间,是根系与地上部分的连接曲。
根毛则位于根的顶端,可以增加吸收面积。
2. 茎的结构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负责将叶片暴露在光线之下。
茎的结构包括节和节间,节间负责连接不同的节点。
茎的内部有一个纤维状的组织,称为韧皮部,它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3. 叶的结构叶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通常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柄连接叶片与茎,并负责将叶片暴露在光线下。
叶子的表面通常具有叶绿素,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叶子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除了根、茎和叶,有些植物还具有其他特殊的结构。
例如,藤蔓植物的茎可以像藤一样攀爬,而气生根则可以从茎中生长出来,帮助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
总结起来,人教版生物中关于植物形态与结构的内容帮助我们了解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了解植物的形态与结构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呵护好珍贵的植物资源,为未来的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水稻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的形态结构在种和品种之间常存在差异,因此很多性状可作为鉴别植物种和品种的依据,如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种子表面的光滑度、表皮上茸毛的有无、稀密及分布状况;胚和胚乳的部位;种脐的形状、大小、凹凸、颜色及着生部位等。
此外,根据某些作物种皮的组织解剖特点,也可以鉴定种子的真实性,如大豆、豌豆的品种间,十字花科的不同种及品种之间,其种皮细胞的形态有显著差异,因此在用其他方法难以鉴定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解剖学的方法。
现将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和解剖分述于下。
水稻的籽粒(kernel)-稻谷(rough rice),如图1-3所示,由米粒及稃壳两部分构成。
稃壳由护颖及内、外稃组成,护颖是籽粒基部的一对披针形的小片,米粒由内外稃(各一片)所包裹,稃壳的顶端称稃尖,在许多品种中,外稃的尖端延伸为芒。
各品种的护颖、内外稃和芒所具有的颜色、特征及稃尖的颜色等性状,可以作为鉴定品种的依据。
图1-3水稻(一)稻谷外形1.芒2.外稃3.内稃4.护颖5.小穗柄(二)稻谷纵剖面1.稃毛2.内稃3.胚乳糊粉层4.胚乳淀粉层5.护颖6.芒7.外稃8.果皮9.盾片10.胚芽11.胚根12..护颖(三)米粒横剖面1.表皮2.中层3.横细胞4.管状细胞5.果皮6.种皮7.外胚乳8糊粉层糙米(brown rice)是一颗真正的果实,其有胚的一侧被外稃所包裹,米粒的这一侧在习惯上称为腹面,另一侧则称之为背面(禾本科其他作物的籽粒恰好相反)。
背部有一条纵沟,在米粒的两侧又各有2条纵沟称为侧纵沟。
纵沟部位与其稃壳上的维管束相对应。
米粒(糙米)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endosperm)及胚(embryo)三部分组成,果皮(pericarp)包括表皮、中层(中果皮)、横细胞和管状细胞。
种皮(seed coat)以内是糊粉层(aleurone layer,胚乳外层),糊粉层内部则为淀粉层-由贮藏淀粉的细胞组成的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