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主题医学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42
真菌学知识点真菌学是一门研究真菌的学科,涉及到真菌的分类、形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在人类和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
本文将就真菌的分类、生命周期、结构特征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类以吸收营养方式获取能量的生物体,与植物和动物不同。
根据真菌的外部形态和生殖方式,可以将真菌分为以下几类:1.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是真菌界最大的门类之一,包括了我们常见的蘑菇、霉菌和酵母菌等。
担子菌的特点是产生担子孢子,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实现繁殖。
2. 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真菌门类,包括了酵母菌、霉菌以及发霉食物中的曲霉等。
子囊菌的特点是产生子囊孢子,通常以子囊的形式聚集在子囊床中。
3. 微生孢子菌门(Zygomycota):微生孢子菌是一类原始的真菌,通常生活在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中。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盘,用于繁殖和传播。
4. 真菌动物门(Chytridiomycota):真菌动物包括了水生和陸生的一些小型真菌,主要以分裂孢子方式繁殖。
它们在植物和动物的分解、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真菌的生命周期真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产生通过两个菌丝体结合而形成的孢子来繁殖的过程,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单个菌丝体产生孢子来繁殖的过程。
在真菌的有性生殖中,不同的真菌门类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
例如,担子菌门的真菌通过担子孢子进行有性繁殖,而子囊菌门则通过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在真菌的无性生殖中,常见的方式有菌丝分裂和营养孢子的形成。
菌丝分裂是指通过菌丝的分裂来产生新的菌丝体,而营养孢子则是通过特定的部位产生的,用于繁殖。
三、真菌的结构特征真菌的结构特征主要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等组成。
菌丝是真菌的体内结构,由一系列细长的丝状细胞组成,能够扩展到较大的面积。
菌核是一种由菌丝形成的大型细胞核,其中包含着真菌的遗传物质。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生物,它们是一类不包括埃博拉、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传染病病原的微生物生物学组。
它们也不是细菌、病毒或原生动物,而是一类完全不同的生物。
真菌在生物学分类上分为独立的真菌界,包括了腐生真菌、共生真菌、病原真菌等多种类型的真菌。
二、真菌诊断方法真菌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患者基础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湿疹、白斑、脓疱等症状。
在深部组织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毒血症等严重症状。
在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曾经的暴露史和疾病史。
2. 实验室检查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刮擦、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
皮肤刮擦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一般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是将患者的组织或体液样本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真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然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PCR检测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扩增特定的DNA序列来检测真菌的存在。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真菌抗体、抗原或核酸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病原体难以分离培养的真菌感染特别有用。
目前,一些特异性抗真菌抗体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快速真菌抗原检测和抗真菌抗体检测。
4. 影像学检查对于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感染,如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需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5.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真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真菌培养后作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真菌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种类,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1. 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毛发和甲皮等表面组织,主要包括念珠菌感染、皮肤毛发癣和甲真菌感染等。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一)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1)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按照结构分为: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 鉴别真菌(2)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①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②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a. 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b. 孢子囊孢子c. 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 鉴别真菌3、二相性真菌:少数真菌在营养、温度、理化因素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的可逆转化,称为双向性真菌。
真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
(1)生物学性状: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称丝状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多数致病性真菌为有隔菌丝,无性孢子。
(2)培养特性: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氏(Sab-ouraud’s)培养基。
常规以沙保弱氏培养基上的形态为准:①酵母型菌落②类酵母型菌落亦称酵母样菌落③丝状型菌落,由多细胞真菌的菌丝体所构成,菌落呈絮状、绒毛状及粉末状等形态,为多细胞真菌的特征。
培养真菌最适pH值为4.0~6.0,最适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则在37℃中生长最好。
培养真菌需要较高的湿度与氧。
(3)致病性:引起的疾病有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及与真菌毒素相关的肿瘤。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1.真菌的致病性感染特点主要表现在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和真菌超敏反应。
2.真菌毒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主要是真菌中毒和与肿瘤的关系。
3.真菌依靠菌丝和孢子繁殖,主要形式有芽生、裂殖、萌管和隔殖四种。
4.真菌按形态、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大类。
5.不同的真菌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致病,真菌的致病形式主要有: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寄居在体内的正常菌群中的真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
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染性变态反应,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它是在病原性真菌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另一种是变态反应,发生原因复杂且常见,大多是由于吸入或食入真菌孢子或菌丝而引起。
1~IV型变态反应均可发生。
(4)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
引起中毒可以是因本身有毒,也可以是由于真菌产生毒素所致。
(5)真菌毒素与肿瘤有关,有些真菌毒素有致癌作用,如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