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清风漾乌江——思南县开展“多彩贵州·乌江明珠”文明行动
- 格式:pdf
- 大小:356.35 KB
- 文档页数:1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作为乌江的主干流之一,是贵州省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污水排放、工业排放等原因,思南段的水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达到了严重的污染程度。
近年来,多项调查数据表明,思南段水质状况呈现以下特点:1、水质污染严重。
研究表明,思南段的水体中草鱼硫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都明显超过了国家二类水标准,其中一些指标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类及以下的水质标准。
2、污染物来源复杂。
思南段的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污水排放、养殖业、化工业、矿山废水等多种渠道。
其中,污水排放贡献最大,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工业企业及农村生活污水等。
3、水环境承载力弱。
由于污染源的日益增多,思南段的水环境质量已经逐渐失去恢复的可能,河水的pH值较低,水温较高,溶解氧较低,微生物总数较高,水中总磷、总氮含量也都较高。
这都说明了思南段水环境质量已经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针对思南段的水质污染状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治污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加强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监管等手段,多方位改善污水排放是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加强环境监测。
只有加强对思南段的水环境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污染源,从而有效遏制污染的蔓延。
3、增加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减少危害环境的行为。
4、鼓励生态保护。
只有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有效地净化思南段的水质。
总之,思南段的水质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治污、保护水源地已刻不容缓。
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以及通过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逐步净化思南段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思南位于黔东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入长江。
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
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
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8万余人。
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悠悠思南,浩浩乌江,水通巴蜀,地望潇湘。
在2230.5平方公里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着68万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
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汉末年间置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府,民国设专员公署。
司、府、署历经500多年。
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商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
绚丽多彩的乌江画廊源于自然的造化和馈赠。
这里有山的磅礴大气、有泉的千娇百媚、有水的温柔多情,有蕴藏于高天厚土之下富集的矿产资源。
思南石林,鬼斧神工,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出露面积近5平方公里,被评为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地热资源,天赐神汤,11个泉点日出水量1.2万吨,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
水系发达,电能充沛,不计乌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36万千瓦,可开发水能5.9万千瓦。
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
煤、铁、硫铁、雄雌黄、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等应有尽有。
装饰石材资源远景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潜在经济价值3万亿元以上,有潜力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开发加工基地。
乡镇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汇报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今年年初制定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各项创建指标我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社会文明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卫生等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完善领导机构及时调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领导机构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胡友涛为组长分管领导熊国营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党政办明确了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保证了我镇“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工作信息的反馈(二)健全工作机制根据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要求首先是结合我镇工作职责制定了《岗乌镇xx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多彩贵州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把我镇所承担的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单位、责任人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底考核内容做到“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落实其次是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检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的办法发现问题要求相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了整改到位、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建立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工作到位”的管理机制(三)建立例会制度树立新形象为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协调和解决城镇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分段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机制我镇整治工作建立每两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促进了三创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抓宣传重教育营造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作为推进创建的关键措施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创建活动、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安装路灯广告等形式对“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通过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干群的创建意识在全镇营造了“人人关心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全民参与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浓厚舆论氛围为做好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抓绿化重亮化提升小城镇品位以小城镇绿化、亮化工程、垃圾处理为重点狠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美化了环境改善了面貌提升了品位今年以来投入136万元用于岗联村亮化工程投入80万元硬化岗联村路面、投入3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投入15万元完成垃圾池修建、投入6万元组建环卫队投入5万元清运垃圾;投入15万元用于岗联村绿化工程分别投入10万元种植三角梅绿化岗联村投入5万元绿化毛草坪村;投入8万元进行宣传投入7万元进行整改落实四、抓卫生重质量打造洁净小城镇一年来牢牢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放在创卫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质量不断好转1、投入15万元修建垃圾池每年投入6万元用于聘请保洁人员清扫卫生并投入5万元用于垃圾池建设2、落实门前三包并给临街门店配置垃圾桶3、是开展卫生活动日通过落实分包路段门店“三共建”活动清除大量卫生死角改善了环境并开展灭蚊蝇活动和旱厕改造工作4、向岗联村的居民发放保护环境的宣传资料1000份并与各店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共计120份五、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活动使我镇软硬件设施得到提升和完善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城镇品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意识不强导致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部份群众仍然存在他是农村人不必搞得象大城市那样的落后思想;2、工作基础薄弱导致一些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和群众的需求;3、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检查和考核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六、xx年工作打算认真总结xx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存在的问题推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向纵深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效顺利进行;2、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3、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升群众素质;4、加强检查力度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领导签字:岗乌镇人民政府xx年12月9日乡镇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汇报[篇2]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下我校“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师生参与”的原则从开展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校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为深化拓展、巩固提高“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和“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工作成果“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行动是树立我校良好形象的行动学校领导高的重视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具体部署阶段性“文明行动”工作使我校“整脏治乱”工作更进一步的得到健康、高效、扎实的开展严格按照学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切实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卓有成效二、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开展活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除采取课间操会议、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外还编写些通俗易懂易操作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宣传单发放到全校师生手中形成人人参与、自觉遵守的良好局面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治理垃圾池实现学校周边环境分开治理还建花池、铺草皮和活动场地的硬化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专项行动进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重大意义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还通过“学雷锋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清扫白色垃圾的活动三、“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取得成效通过一年来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我校校容校貌有了明显改观普遍认为:洛香小学的操场、走廊、教室、楼梯干净了玻璃窗亮了经营有序了、公共厕所干净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最主要的效果体现是: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爬树等在本次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的优秀感人的团队员并带动了一大批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镇政府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存在的问题虽然我校“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有不少薄弱环节1、少部分学生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科学化管理水平还不到位卫生死角“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3、个别教师服务水平低达不到学生期望五、“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下步工作打算1、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示范学校创建为载体促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2、以“五心”教育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文明素质3、设立学校文明岗实现“以点监控、全面防范”模式我们坚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全校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活动所面对的困难把上洛香镇中心小学建成为文明卫生的一流学校洛香镇中心小学xx年12月18日。
乌江之变:一条河的绿色实践张恒【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9(000)018【总页数】2页(P40-41)【作者】张恒【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正文语种】中文贵州坚决打好乌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让千里乌江更加清洁美丽,为万里长江注入清水碧波。
“乌江的水,终于回到了记忆中的样子,同20多年前相比相差不大。
”4月15日,漫步在乌江河边,一眼望去碧波荡漾,迎着河面吹来的清风,年近六旬的赵文全感慨道。
赵文全家住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中大街,距乌江仅3公里。
回想起几年前,这里还被村民称为“污江”,“河水有酸臭味,周边的垃圾和污水也往河里倒,简直看不下去”。
作为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水清则贵州水清。
过去几年,全省不断加强乌江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趋好。
截至目前,乌江31个监控断面一至三类水占到85%,总体水质由原来的四类或五类达到现在的三类。
更为重要的是,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狠抓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群众脱贫增收,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道路。
源头治理控污削污在贵阳市息烽县,盘旋的回抽水管缠绕在山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开磷集团建成的乌江34号泉眼水污染治理工程1号2号回抽污水管线,受污染的泉水通过这些管道回抽到中化开磷公司进行处理。
2010年乌江水库曾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经勘测发现最大的危害源于34号泉眼的污染——由于磷废渣渗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变成白浆从泉眼涌出,其总磷和氟化物超标数百倍,一度导致遵义境内乌江断面全部为劣五类水质。
自此,34号泉眼治理被列入全省环保重点治理工程。
“企业投入3.6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污水处理费用30万元,一年污水处理费用达1亿元左右。
”贵州开磷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先明说,34号泉眼高浓度含磷废水被抽出后,经中和池、熟化池、沉淀池、过滤池处理后,总磷含量基本达到排放限值要求。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乌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2.05•【字号】铜府办函〔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乌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函〔2021〕9号松桃县、石阡县、印江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铜仁市乌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请你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2月5日铜仁市乌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工作方案根据《中共第二届铜仁市委常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二届会议〔2020〕52号)要求,为持续深入改善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动态精准管控乌江流域主要河流和出入境断面水质,确保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方针,以我市辖区范围内的乌江流域为重点,深入推进乌江流域主要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乌江水生态环境长治久清。
二、整治时间2021年2月1日——11月30日。
三、整治目标铜仁市行政区域内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划要求。
四、整治范围乌江流域主要河流整治范围为铜仁市行政区域内乌江干流及主要支流。
具体为乌江干流、石阡河、六池河、马蹄河、印江河、清渡河、坝坨河、洪渡河、甘龙河共9条河流,共涉及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印江县、沿河县、松桃县6个县。
五、工作内容(一)加强河道清理和河面清洁保障。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摘要】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思南段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监测水质情况,并深入挖掘污染源头。
调查结果显示,思南段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物。
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指标普遍偏高,存在一定风险。
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等。
提出治理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改善排放工艺等。
综述水质状况,总结污染物监测情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在提高思南段水质管理水平、保护水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主要污染物、水质监测、污染来源、治理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乌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支流众多且水质优良,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作为乌江主要支流之一,思南段水质状况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思南段水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重金属超标、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等问题。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工业废水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等方面。
加强对思南段水质状况的监测和分析,找出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对保护乌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思南段水质状况,分析主要污染物含量及来源,为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开展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思南段水质状况,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明确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为保护乌江干流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水质状况调查和主要污染物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揭示污染源头,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减少水体污染,保护乌江干流水质环境。
本研究的目的还在于为贵州省乌江干流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为未来的水质改善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主要支流之一,流经贵州省思南县。
作为无污染的水源地,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成为了该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对于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都可能对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造成影响。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也可能通过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加强对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的监测和研究,认清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找出水质恶化的根源,提出治理建议,保护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实施水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思南段水质现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2.识别思南段水质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提供参考;3.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水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4.探讨影响思南段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提出可行的水质治理措施和建议,为改善思南段水质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全面了解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来源,为将来的水质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概述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乌江的上游段,水质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总体较差,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浓度偏高,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水质主要问题集中在COD、氨氮、总磷等指标上,COD浓度在多个监测点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和总磷也均超标严重。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的主要支流,也是本区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本文将就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水质状况思南段水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业废水排放思南段流域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水、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也大量排放到了思南段,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质等,使得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的发展也间接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农田中化肥、农药等物质通过径流和冲刷直接排放到思南段中,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思南段水质的恶化,已经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二、主要污染物1. 有机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油脂、蛋白质、糖类等,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质的生态环境。
2. 营养物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过多,使得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重金属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铬、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水体具有严重的毒性,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4. 其他还有农药、化肥残留等污染物也对水质造成了影响。
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
为了保护思南段水质,净化水环境,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等。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思南段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化”打造乌江XX明珠日前,记者走进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筑山村,在思南县坤凤养殖场看到,村民田儒凤正组织饲养员在打扫圈舍,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全靠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镇里的干部为她家指明了依靠科技养殖、扩大蛋禽养殖规模致富之路,建成了以她和她丈夫沈晁坤的名字取名的“坤凤养殖场”,现在养殖场存栏蛋鸡1万多只,其中养殖绿壳蛋鸡存栏6000多只。
预计今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
据大坝场镇人民政府镇长张秋文介绍,像筑山村坤凤养殖场这样的养殖小区,大坝场镇有10多个,除了规模化养殖小区外,还有养殖大户500多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推动了大坝场镇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
大坝场镇位于贵州省思南县乌江东南岸,东与铜仁市印江县杨柳乡接壤,南与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乡毗邻,西与思南县兴隆乡隔龙底江相望,北与思南县天桥乡共界,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场坝社区,144个村民组,总户数7605户,总人口29126人,是思南县河东片区的农业大镇之一。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52%,居全县第一,素有“林海茶乡”之称。
镇党委书记田建彪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思南县大坝场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2.9万多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紧扣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激活力、增动力、提速度、增总量、促发展、惠民生”的发展主线,弘扬“敢拼敢比敢试,求诚求实求新,干早干快干好”的思南精神,积极实施项目拉动新型工业化、工业推动城镇化、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到20XX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3.8亿,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4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达22%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亿元,年均增长达20%以上;集镇面积扩大至68公顷,集镇人口达1万人。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武陵山腹地,东邻梵净山,南靠泉都石阡,西接历史名城遵义,北连重庆通长江。
全县地域面积2230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聚居着汉、土家、苗等18个民族。
思南历史源远流长。
汉末置永宁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思南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治历经600多年。
因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省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
县城临江而建,依山傍水,具有浓郁的山城特色。
思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畅达,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在建中的两条高速公路(杭-瑞、重庆酉阳-黔东南剑河)在县城交汇,2013年6月前将全线建成通车;乌江航道整治及思南枢纽港正在建设,届时500吨级船舶将直通长江;规划建设的贵阳至郑州、昭通至黔江、都匀至黔江三条铁路过境思南,思南通往遵义、重庆、贵阳、怀化、黔江等地的4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思南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日渐缩短。
思南环境独特、资源富集,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县内主要矿产资源有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煤、铁、硅、重晶石、雌雄黄等,特别是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品质优良,开采成本极低。
境内有已运行发电的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思林水电站。
县倾力打造38.16平方公里的“一区三园”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成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以石材产业、船舶航运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思南生态良好,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在打造“乌江”、“石林”、“温泉”三张名片。
思南已成功申报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温泉开发示范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出露面积4.9平方公里,地质地貌丰富奇特,加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宛如世外仙境,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宜居养生胜地。
Known as the “Little Chongqing”, Sina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situated by the Wujiang River and surrounded by the quiet mountains. A gust of thick ancient wind, floating from the narrow streets and old lanes leading to the river side, reveals the lingering charm of the old city. The ethnic settlement gathers 18 nations, including the Han Nationality, the Tujia Nationality, the Miao Nationality and the Mongolia Nationality. Taking advantage of shipping on the Wujiang River, it has drawn countless merchants and has been prospered by economy and trade since the old times.Sinan is the bright pearl on the Wujiang River. You will be attracted by the thousands of miles long Wujiang River. The rolling Wujiang forms the natural mountain corridor which is about two hundred Chinese miles long. In addition to the Wujiang River, Sinan possesses tremendous karst stone forests which are protected and preserved best, develop best, and have the largest outcrop area. Ancient buildings, ancient villages, religion and folk-custom infused with the karst forests form the most harmonious zoology scene of human-land relation of karst area.35从浙江出发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乌江2. 山城临江,故长年云雾缭绕贵州思南在乌江之畔,梵净山麓。
乌江春潮涌——思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千里乌江,惊涛拍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武陵山与大娄山之间,雕琢出一颗美丽的明珠——思南。
这里峰峦叠嶂,山明水秀,水通巴渝,地望潇湘,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素有“黔中首郡”之美誉!近年来,思南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铜仁地委、行署“构建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的战略部署,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集中连片、板块推动、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强势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勤劳的思南人民,用心血、用汗水、用科技、用智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春潮涌动的旋律。
潮涌乌江,大地生金。
思南先后被确定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县,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2008-2015年全国生猪、肉牛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国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全省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县,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全省经果林发展重点县,全省蔬菜发展重点为县,全省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基—1—地县、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县等。
2009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0.94亿元。
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态茶园4.67万亩,发展特色经果林3万亩;有无公害蔬菜基地2.5万亩,金银花、吴茱萸等中药材基地8000亩。
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项目。
成功打造目前全区最好的“草地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人工草场2万亩,三年内将建设5万亩以上。
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9200万元,销售收入2.42亿元,带动9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思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光荣与梦想……探索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代农业产业,沐浴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春风和朝晖,承载着省、地、县领导的关怀和嘱托,向我们一路走来。
2021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工作总结___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按照省、市、县的安排部署,继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坚持创建工作主基调不变,力度不减,统筹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省园林县城工作、全省双拥模范县城。
结合省、市《多彩贵州文明行动___年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巩固提高“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组织领导是根本。
我县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纳入全县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
多次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县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破损、绿化、亮化、标识标线施划、市政设施维护和维修等问题。
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暗访县城环境秩序工作,并提出要求及建议。
县创建办根据省、市、县要求,结合实际,每季度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和高度会,总结经验,精心安排,确保了我县创建工作开展取得成效。
(二)经费投入是保障。
___年,我县创建工作共投入经费_.3457亿元。
其中:1.投入9._亿元建成长9._公里、宽40米的灞陵大道;2.投入4_0万元建成2.6万余平方米的海百合广场;3.投入5_0万元改造老城区(含背街小巷路面改造、亮化工程等);4.投入_33万元实施雨水、污水管线整治工程,疏通排水管线_千米;5.投入356万元新增路灯890盏;6.投入3_万元推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顺利开展;7.投入7_余万元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8.投入55_万元新修建农贸市场1个;9.投入6388万元新修建客运站1个;_.投入资金约50万元,升级改造县城公厕;_.投入5_3万元修建关岭县人民医院和增设内部设备;_.投入27_万元,在原客车站及工会门球场新建2个自动化立体停车场,629个机动车位,有效缓解县城区车辆堵塞难题。
乌江明珠正璀璨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纪实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地处美丽的乌江河畔,属县教育局直管学校,是当地唯一实行“一费制”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7550平方米,倚山傍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绿树成荫,配置有现代远程多功能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和学生公寓楼,国际互联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校园局域网和校园电视网“四网合一”,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花园式教学和育人环境。
该校自2007年秋季正式开学招生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营造以“自然环境”、“课程环境”、“入际环境”为内涵的教育生态环境,大力实践改革、创新、发展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学校制定了“敦品励学、笃实求远”的校训,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办学、培养素质、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想,按照“三个面向”,流利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开成了“笃实多思、博文求真”的浓厚学风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风、教师早到校,晚离校已成风气。
学校在重点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着力抓好育人环境的再建设,积极探索与创新,开展了以“体育大课间”教学实践和“土家花灯进课堂”为重点内容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增进身心健康,进一步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和魅力,培育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氛围,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与水平。
“体育大课间”——助推素质教育该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35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
34CURRENT EVENTS 时局中等城市核心期刊·特别报道·责任编辑丨何玉梅Z'Magazine 丨2021丨擦亮“乌江名片”近年来,余庆县大乌江镇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发展经济,镇容镇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乌江边上这颗璀璨明珠成为“省级党性教育基地”,还被列为市级旅游小镇培育名单。
近日,余庆县大乌江镇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文旅融合开新局1935年1月,中央红军从余庆县大乌江镇迴龙场渡口强渡乌江天险,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大乌江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础。
近年来,大乌江镇以红色小镇、产业大镇、景观名镇、物流重镇为发展目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培育发展红色旅游,写好红色文章,全力打造红色小镇,精准“红色大乌江、英雄迴龙渡”发展定位。
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规划建设突破乌江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完成了突破乌江纪念园、突破乌江陈列馆、突破乌江培训学院等,突破乌江相关渡口集中展示区即将落户境内。
突破乌江学员培训正式挂名“中国共产党大乌江镇委员会党校”,开设了以突破乌江纪念园为核心,余庆坊·旅居农家、红渡红色村庄、银坝村苦丁茶加工厂、石印有机大米、曹家巷坝区产业、关塘泡辣椒加工厂集体经济为现场教学点的“一心六点”教学模式,开发了红色教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特色课程。
成功举办四届“红渡梯田油菜花节”及“首届李子采摘节”等大型活动,红渡景区获评国家3A 级景区,“乌江鱼”登上央视《问道》栏目,央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朝闻天下》《新闻联播》分别以题为《你好·我是红渡》《贵州红渡:科学规划·生态扶贫》对大乌江镇红渡景区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实现年接待游客达超8万人,接待红色教育参观学习团队10万余人次,“乌江名片”得到进一步有效传播。
乌江明珠正璀璨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纪实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地处美丽的乌江河畔,属县教育局直管学校,是当地唯一实行“一费制”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7550平方米,倚山傍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绿树成荫,配置有现代远程多功能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和学生公寓楼,国际互联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校园局域网和校园电视网“四网合一”,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花园式教学和育人环境。
该校自2007年秋季正式开学招生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营造以“自然环境”、“课程环境”、“入际环境”为内涵的教育生态环境,大力实践改革、创新、发展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学校制定了“敦品励学、笃实求远”的校训,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办学、培养素质、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想,按照“三个面向”,流利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开成了“笃实多思、博文求真”的浓厚学风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风、教师早到校,晚离校已成风气。
学校在重点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着力抓好育人环境的再建设,积极探索与创新,开展了以“体育大课间”教学实践和“土家花灯进课堂”为重点内容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增进身心健康,进一步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和魅力,培育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氛围,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与水平。
“体育大课间”——助推素质教育该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35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