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19.00 KB
- 文档页数:34
君主立宪制有两种形式。
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共同点是,皇帝本人不亲自执政,由内阁政府行执政权,议会行立法权。
两种形式的不同点是皇帝的国家地位不同。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二元制意味着议会和君主具有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共同掌握国家权力,相互监督。
议会有立法权,皇帝具有否决权。
二元制政体的立宪国家。
内阁由皇帝任命,内阁政府对皇帝负责。
皇帝在国家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影响力。
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发源自英国。
核心特征是“议会高于王权”。
议会政治地位最高。
皇帝是国家的名义最高元首。
最高行政权力有内阁首相掌握。
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的竞选获胜政党党魁担任。
内阁首相向皇帝宣誓效忠国家,对议会负责。
类似于“虚君实相”。
目前君主制国家中大部分都是这种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供大家阅读!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事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色彩后起的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1871年4月16日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宣告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联邦制国家。
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
立法权属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后者由各邦政府任命的58名代表组成,普鲁士在议会中占有决定性,可以否决帝国国会通过的议案。
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其预算权和立法权受联邦议会制约。
帝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
国家性质以普鲁士(Preussen)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联邦国家。
对内政策德意志帝国前期,内外政策的实际制订者是俾斯麦。
其对内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普鲁士和容克的特权,照顾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872年开始反天主教会的文化斗争,1878年公布《社会党人法》,1879年采取高额保护关税政策。
容克制度容克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
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
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
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Elbe)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
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
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
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统一的过程①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第一帝国(10世纪—20世纪初)“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1618—1648年德意志地区的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冲突引发的三十年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
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②德意志统一进程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能够实现统一呢?(1)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普鲁士邦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
师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铁血政策”的实施: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