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需整体布局构建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谋篇布局)(一)整体结构(三层五节式)1、开头(1节)[引论]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
2、主体(2~4 节)[本论]分析问题(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论证论点3、结尾(5 节)[结论]总结全文重申(深化)论点(二)如何列出“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呢?1、“是为怎”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式结构】如: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纵式结构]①什么是母语(汉语)?②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③怎样学好中华母语?2、“是什么”法(并列分解“是什么”)【横式结构】如:以“漫谈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作文①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大海精神②上海精神是勇于争先的龙马精神③上海精神是与世界共赢的协和精神3、“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1)以“品味‘杂'为”题作文:为什么“杂”给世界带来了美呢?①文学因“杂”而多姿。
[体裁杂而美,人物杂而美]②艺术因“杂”而多彩。
[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综合艺术]③科学因“杂”而发展。
[理化生,仿生学,杂交水稻]④生活因“杂”而味美。
[火锅,服饰]【范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感觉,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
确实,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和顿悟。
其实,不仅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 “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一番话: “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
而对创作者来说,内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
作文的思路与框架写作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作文都是我们常常要面对的任务。
而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外,思路与框架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如何构建作文的思路以及搭建作文的框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
一、构建作文的思路作文的思路是作文内容的基础,它关乎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一个好的作文思路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下面是一些构建作文思路的方法和技巧:1.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明确要表达的观点或立场。
主题的明确可以使整篇文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罗列关键词:对于主题,可以通过罗列关键词的方式来激发灵感和思考。
关键词的罗列可以帮助思路更加明确,不至于跑题。
3.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整理思路和展现思维的脉络。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将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整理清楚,形成完整的思路框架。
4.找准角度:在构建作文思路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达到全面的表达。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使文章更有深度和独特性。
5.积累案例和论据:作文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持和案例证明,这些可以通过阅读、调研和思考来积累。
有充足的案例和论据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二、搭建作文的框架搭建作文的框架是指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使文章更加清晰、易读和易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作文框架:1.三段式结构:这是最常见的作文框架之一。
它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起到引入主题的作用,正文部分可以根据主题展开不同的内容,结论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并得出结论。
2.问题-观点-论据结构:适用于议论文或观点性文章。
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用论据或案例来支持观点,增加说服力。
3.因果关系结构:适用于分析问题的文章。
首先提出问题或现象,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最后进行总结。
议论文谋篇布局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思维模式。
结构三大块: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1)并列式围绕中心论点从同一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从而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
注意:分论点不重复、不交叉、不包括。
如:中心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分论点:①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②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多思脑子才能越用越灵(2)层进式即对事理做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
以上两种模式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结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确定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评论)分论点二(观点+过渡+事例+分析评论)分论点三(观点+过渡+事例+分析评论)结论部分——照应、深化、号召(3)正反对照式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正面举例论证主体反面举例论证联系现实结尾:照应、深化、号召(4)综合式综合式结构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不只有一种结构方式,而是多种结构方式共同使用。
所以说综合式结构是对上面结构方式的一个简单组合。
使用综合式结构时,要注意各段落间的过渡。
常见综合式结构(层进式和正反对照式结合):六步层进式引论——点:点明中心论点正:正面举例论述反:反面举例论述本论深:深入开掘(揭实质、挖根源、提方法、讲意义、论危害等)联:联系现实(关注社会潮流,国家大局,体现时代气息)结论——总:总结全文必须跨过这道坎野草从狭缝中冲出,于是迎来生机;流水从山谷中冲出,于是江入火海。
生命中,隐型的关卡不时地横在我们的面前,无法逾跃,便无法流光溢彩,因此时时不忘: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跨过青春这道坎。
“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干硎”,青春是明丽、希望的象征。
然而,正如欢快的流水下涌动的暗流,青春地夹杂着叛逆、浮躁与冲动。
乒乓球国手陈,年少气盛,前途光明,却在输球后大摔球拍,做出了极为失态的表现。
这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他的年轻心志未曾伴随功成名就生长,而是在尚未拥有从容,淡定心态的时期获得了过早的名誉和负担。
议论文整体框架构建论文整体框架构建首先,一个完整的议论文应包含引言、论点论证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整体框架构建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内容。
引言部分:引言是整个论文的开始,需要吸引读者的兴趣并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构建引言部分:1. 引出话题: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来介绍论文要讨论的问题。
例如,如果论文要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引用全球变暖的数据来引起读者的关注。
2. 提出问题:在引言中,可以明确说明要讨论的问题或者争议。
把读者引入到论文要解决的核心议题,为接下来的论证打下基础。
论点论证部分:论点论证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需要逐一解释和支持你的观点。
在构建整体框架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论点的论证。
1. 阐述论点1:先阐述你的第一个论点,具体叙述为什么会有这个论点,可以引用相关的研究或者观点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同时,要注意论述要清晰,逻辑严密,可以通过实例或者数据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2. 反驳其他观点:接下来,可以针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
指出他们的观点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突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独特性。
3. 阐述论点2:接下来同样阐述你的第二个论点,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4. 反驳其他观点:再次进行反驳,指出其他观点的不足之处,并强调自己的观点的优势。
5. 阐述论点3:最后,阐述你的第三个论点,并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数据来加强论证。
结论部分: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是对之前论述的回顾和总结,同时还要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的问题或者展望未来。
在构建整体框架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撰写结论。
1. 总结观点:对之前阐述的论点进行回顾和总结,简明扼要地概括自己的主要观点。
2. 强调重要性:再次强调自己所提出的观点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可以引用相关的案例或者研究来加强说服力。
3. 提出问题:在结论部分,可以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读者继续探索和思考相关的议题。
整体布局构建思路浅谈高考议论文写作思路议论文写作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头戏。
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也写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
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本文试图从理清思路方面来探讨加强和改进中学议论文的教学教法。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
鲁迅先生写,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
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
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的主题。
而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
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
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
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
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
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
构思好比是设计的草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进行构思。
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谋篇布局的绝招议论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要求考生明确立场,展开论证,得出结论。
而如何合理谋篇布局是论文成功的关键之一。
下面是议论文谋篇布局的几个绝招供考生参考。
第一,明确立场和引出话题。
议论文首段要明确立场,表明自己的观点。
同时,可以通过引出一个相关话题或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出话题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瞩目的事实、明确一个焦点,或是引用一个有趣的引语等方式。
第二,论证主题和列出论据。
议论文的主体段落要论证主题,并列出相关的论据。
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叙述每个论据,并加以解释和分析。
可以运用因果关系、比较分析、举例论证等方式,加强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第三,反驳其他观点和给出驳斥。
在议论文中,必须要兼顾反驳其他观点。
通过列举其他观点,并针对每个观点给出自己的看法和驳斥的理由,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优势。
反驳其他观点的过程中需要辩证思维,既要尊重其他观点,又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第四,总结观点和给出建议。
议论文的结尾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立场,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建议可以是针对讨论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总结和建议部分应该简明扼要,给读者以深思和行动的启示。
除了以上几点,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要确保立场明确。
高考作文注重考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立场模糊会使文章显得无力和模糊。
其次,语言表达要准确。
掌握好语言表达是写作的基本功,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要选择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再次,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
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或误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最后,要注意篇章结构的整齐有序。
文章要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中心思想,并且段与段之间要有自然、流畅的过渡,使整篇文章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高考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是取得高分的重要环节。
论文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精选5篇)第一篇:论文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在论文写作提纲的拟订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①明确论点。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
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
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
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
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②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
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
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即并列关系),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递进关系)。
③取舍组织材料。
一篇好的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
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
因此,在编写提纲时,教师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
并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
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
到论文写作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在安排材料时,还应该考虑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的结合。
典型材料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而一般材料正好与之相反。
因此,在论文撰写前,就应该考虑两者的相映成辉,避免教学论文以偏盖全。
除此还必须考虑材料表述的详略得当问题,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得细腻,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④安排结构。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论文写作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
高考作文如何进行议论文的结构布局议论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写作形式,要求对某一观点或问题进行论证说明,以达到表达自己观点、引发读者思考的目的。
为了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内容丰富,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议论文结构布局方法。
一、引言段引言段是议论文的开篇,通过引入话题或观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确定自己的立场。
引言段有多种写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引用相关数据或事实:引用可信的数据或权威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共鸣或兴趣,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2. 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欲望,激发文章讨论话题的必要性。
3. 引用名人名言或典故:引用名人的经典语录或相关典故,以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时为论证提供支持。
二、论点段落论点段落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论点、论据和论证。
在这一部分,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或具体观点的复杂程度,适当划分为多个小段,每个段落只阐述一个论点或一个论据。
1. 阐述论点: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可以简要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2. 提出论据:列举有力的论据或实例,通过事实、数据、案例等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3. 论证论点:对每个论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说明其与立场的关系,以及对立场的支持度。
4. 反驳其他观点:针对可能存在的异议或其他观点,进行适当反驳,显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优势。
三、对立观点段落对立观点段落是对其他观点或反对意见进行分析、辨析和批驳,有助于全面展示自己的观点优势。
1. 阐述对立观点:简要阐述其他观点或反对意见,表明自己充分了解并尊重多样的观点。
2. 辨析对立观点:分析对立观点的理论基础、逻辑推理,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不足之处。
3. 批驳对立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辩驳或反驳,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引用权威的证据,展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四、总结段总结段是为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简明扼要地再次阐述自己的立场,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总结观点: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立场。
作文第二讲议论文的布局谋篇第四讲;议论文的布局谋篇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1、“结构完整”2、“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一、并列式:事例/分论点并列一、开头:立——论点?(分论点1)事例1+ 分析论证?(分论点2)事例2+ 分析论证二、主体:?(分论点3)事例3+ 分析论证三、结尾:扣——论点二、对照式结构模式:一、开头:引题——引出论题?提出正面论点正面论证 ?摆正面事例二、中间:?分析论证?提出反面论点?摆反面事例反面论证?分析论证三、结尾:点题——照应论题注意: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论点。
2、字里行间渗透着褒贬爱恨之情。
《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确立观点:“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但…… 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递进式结构模式: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一、开头:引题——引出论题?是什么——提观点?为什么——摆事实二、中间: 讲道理?怎么样—解决办法三、结尾:点题——照应论题《要钻牛角尖》是什么——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高中议论文的布局谋篇【摘要】高中学生主要写议论文,要想写出高分议论文,就注意以下几个方法技巧:一、深入思考:在确定论点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使论点更加深刻和有说服力。
二、独特视角: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三、论证结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要根据你的论点和受众来选择最合适的。
四、具体事例支持: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论点,使其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事例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个人经历、科学研究等。
五、反驳对立观点: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反对观点,并通过反驳这些观点来加强自己的论点。
这可以展示你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辩证能力。
六、逻辑严密:确保论点的逻辑结构严密,论证过程合理。
避免逻辑漏洞和矛盾,使论证更具连贯性和说服力。
后面有考试真题+立意指导+优秀范文。
【正文】议论文的布局谋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的布局谋篇有助于清晰地表达观点。
一篇结构清晰的议论文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核心论点,明确作者的立场和意图。
通过严谨的篇章组织,如开篇提出论点、中间展开论证、结尾总结升华,使观点的呈现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避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困惑和误解。
其次,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精心安排的结构可以使各个论证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在论证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等,逐步深入地剖析问题,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再者,有利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良好的布局谋篇能够使文章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流畅舒适。
恰当的段落划分、合理的篇幅安排以及巧妙的衔接与呼应,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更愿意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
最后,有助于作者更好地组织思路。
在写作之前进行布局谋篇的规划,能够帮助作者梳理自己的思维,明确论证的重点和方向。
高考前必看:议论文写作需整体布局构建思路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 2009-03-31 【我要“揪”错】关键词:09高考高考语文高考作文议论文调整字体:大中小导读:议论文写作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头戏。
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
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本文试图从理清思路方面来探讨加强和改进中学议论文的教学教法。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
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
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
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
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
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
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
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
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
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
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
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
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
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
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
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又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
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
”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
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
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
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写作思路。
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以《话说诚信危机》为题让学生作文,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入题,摆出由于价值观念的改变,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钱迷心窍)及危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再进一步阐述业绩的形成一靠技术,二靠管理,否则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的道理;最后再论证创新是企业振兴的灵魂……如此一层一层往深处想,学生的文章就会思路酣畅,一气贯之。
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
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
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题作文,先引导学生针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论调,总提新世纪还应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张。
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还应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团结就是力量,兼驳个人英雄主义;②1+1结果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团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兼驳极端个人主义(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兼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最后总结全文:现在应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候了。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
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先引导学生从正面举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反面论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
法无定法,无论哪种结构模式,都要体现创新,形式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歩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
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
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它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
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
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
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
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
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
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
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构思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段落行文等角度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浅层剖析。
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
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