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简述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是设计和创建一个美观和宜人的园林空间的重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考虑到树木的成长速度、适应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在选择园林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适应性: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pH值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合。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可以增加树木的存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树种的成长速度和大小:树木的成长速度和最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园林空间的设计和维护。
快速生长的树种适合用于快速绿化和遮荫,但需要定期修剪和控制,以防止树木过于茂盛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而慢生长的树种可以用于创造稳定和成熟的景观。
3. 视觉效果:树木的外貌、花朵和叶片的颜色以及树冠的形状都可以为园林增添景观特色。
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树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植原则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1. 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根据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例如,高大的树木可以用于遮荫和增加垂直层次感,而低矮的植物可以用于填充地面和边缘。
2. 色彩和纹理:选择植物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植物的花朵、叶片和果实的颜色可以用于增加空间的亮点和焦点。
同时,选择不同形状和纹理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3. 季节变化:选择具有不同季节特点的植物可以使园林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选择春季开花的树木可以增加春季园林的生机和活力。
4. 生态平衡: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选择具有相互合作或互相补充的植物可以提高空间的生态价值,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选择合适的园林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虑生态适应性、成长速度和视觉效果等因素,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美观宜人的园林空间。
简析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方法【摘要】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和城市植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也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方法与对策1 园林绿化树种选择1.1 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1.1.1 本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应充分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条件,将本土树种作为园林绿化的主力。
同时,有效避免树种单调,将打造多彩的园林景观作为基本目标,适当选用适宜当地生长条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较好的优良外来树种。
1.1.2 功能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首先,在充分考虑绿化美化整体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对比片植、块植等方式的不同观赏效果确定培植方式。
其次,不同园林绿地的功能性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将树种的观赏性与功能性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好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3 生态屏障和观赏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该突出其文化性,注重将生态屏障与观赏性进行有机结合,既要做到保护好名胜古迹,又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1.2 树种选择1.2.1 落叶藤本树种。
落叶藤本树种是在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所处中间的类型,能够在城市绿化的见缝插绿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
立体绿化形式是大力增加其绿化面积的有效形式,并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绿化的成本。
在进行人工造景的过程中,落叶藤本树种可以和桥、廊、墙等地段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景观。
1.2.2 乔木树种。
乔木树种在人工打造的园林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的重点,能够进一步丰富生态体系的立体方面的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上,乔木能够很好地体现园林整体的轮廓线,并以其树形、色彩以及花叶果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1.2.3 灌木树种。
灌木树种地下部分的根生存能力强,在地上部分的成长速度也很快。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等。
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绿化更加宜人,也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长空间,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质量。
那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分条件等自然环境条件,保持和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树种,如榕树、柳树等,这样可以保持整年绿色,美化城市环境。
而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耐寒的树种,如松树、梧桐树等,这样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中也能保持一定的绿化景观。
2.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种类,可以适应城市环境的特点,如耐污染,耐干旱,耐盐碱等。
这样可以增加植物的生存率,减少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成本。
比如在城市马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污染的树种,如槐树、杨树等,这样可以在城市交通污染较大的地方也能保持一定的植物生长。
观赏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城市公园的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花草景观植物,如月季、牡丹等,这样可以在春夏季节为市民提供美丽的观赏景观。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配置,这样可以形成层次丰富,多样性的绿化景观。
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方法1. 结合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结合景观设计的原则,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探讨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植物配置方式,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道路绿化的功能作用1.1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绿化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等处绿化,分隔道路平面,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同时可以利用树木进行视线引导,有助于加强道路的轮廓、连续和方向性。
另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挡对行车辆的眩光及防止汽车闯过中央分隔带驶入对向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1.2生态美化功能在道路两旁栽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污染、阻隔噪音,植物可以降解有机、无机污染物,净化小气候,并且吸收强光、反射光对行人及驾驶员的辐射。
道路种植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2、道路绿化的原则2.1安全性原则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的植物栽植时,为了保证司机视线的通畅,中间分车绿带中不宜种植高大乔木,而以低矮花灌木配以草坪、花卉的种植方式为主,也可以适量增加常绿植物,以避免眩光。
另外,对于路侧新栽植的树木,或原来路旁既有的树木,应考虑其密度,保证合理的种植株距,预留适当的眺望空间,以减少驾驶员的压迫感,并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浏览沿途风光的视觉空间。
2.2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道路中,单一的追求数量不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效应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使用乔木、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形式,提高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树木选用与配置原则随着城市发展和改善环境意识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树木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元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树种和合理的配置方式对于工程的成功验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树木选用与配置原则,旨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根据环境条件选用树种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树木的选用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水源等。
合适的树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健康。
1. 气候条件:不同的树种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树木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等。
例如,适宜生长于炎热地区的树木有榕树、红花榆等,而喜欢寒冷气候的树木有银杏、松树等。
2. 土壤条件:土壤对树木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树木选用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土壤类型、质地和养分状况等。
例如,土质疏松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宜生长于此的树种,如杜鹃花、松树等。
3. 水源条件:水源充足与否对树木的生长和存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水源供应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水源条件的树木。
对于水源紧缺的地区,可以选择较为耐旱的树种,如沙柳、苏铁等。
二、根据功能需求配置树木除了考虑环境条件,树木的配置也应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合理配置的树木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增强绿化效果和视觉美感。
1. 美化景观:树木的配置应考虑美化景观的目的。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树木,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选择开花树种可以在花期时点缀园林,增加色彩变化;选择落叶树种可以在秋季时形成美丽的红黄色景观。
2. 遮阴避热:树木的配置可以提供遮阴和避热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对于户外座椅、行人道和公共广场等区域,可以配置高大、枝繁叶茂的树木,形成绿荫覆盖,有效降低气温。
3. 防护治理:树木的配置可以起到防护和治理的作用。
谈城镇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王国祥(金坛市薛埠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苏金坛213245)工程技术睛要】当前我国城镇园林绿化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关系到城镇园林绿化的成与败。
本文阐述了在城镇绿化中应采用怎样正确方法来选择和配置树种。
麟词城镇绿化;树种;选择与旺1引言随着城镇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对优良生存环境的渴望,人们希望通过城镇绿化来进—步美化环境,减少环境中大量有害气体、灰尘、噪音、污水等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要求愈加迫切。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城镇绿化的功能,使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在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达到和谐,已经成为现代城镇绿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实现生物多样性,创造良砰生态环境就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突出主题和重要的任务。
所以,我们要对园林绿化的树种进行统筹规划和选择,有的放矢地做好城镇绿化工作。
城镇园林绿化作为城镇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城镇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和规划,也是关系城镇园林绿化成败的重要环节。
2树种选择与配置2.1树种选择在城镇绿化中,应采用正确方法来选择和配置树种,我认为把握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很重要,同时还要以生态学特性为基础。
因为,城镇人工环境的形成在气候因素方面同非城镇地区有差异,城镇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对植物的适生性也会产生影响。
人工植物群落中不同层次的配置也对园林植物的适生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耐荫、抗寒、抗污适应性。
所以要把握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地区、生态特性各异,因此,要详细了解地形、地势、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然后选择生态学特性与之相适应的树种。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 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化的成败。
文章简述了在城市绿化中应采用什么正确方法来选择和配置树种。
探讨了如何选择好园林绿化树种,才能充分展现城市园林绿化的效果及功能,从而来进一步搞好城市园林绿化。
关键词:城市; 绿化树种; 选择配置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
近些年,各地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各地园林部门把创“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园
林城市”等作为重要任务。
城市绿化它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好城市绿化树种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效果的好坏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景观,而且还有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减低风速、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路面等作用,起着其他城市设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会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种选择
在城市绿化中, 应采用正确方法来选择和配置树种, 我认为把
握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很重要, 同时还要以生态学特性为基础。
因为,
城市人工环境的形成在气候因素方面同非城市地区有差异, 城市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对植物的适生性也会产生影响。
人工植物群落中不同层次的配置也对园林植物的适生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耐荫、抗寒、抗污适应性。
所以要把握树种的生态适应性, 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
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分布地区、生态特性各异,因此, 要详细了解地形、地势、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 然后选择生态学特性与之相适应的树种。
要乔、灌、草相结合, 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要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 确定乔木、灌木、草坪的配置比例。
在树种选择与植物群落配置中要注意植物带来的降温增湿、放氧吸收二氧化碳、防风、减噪、杀菌、滞尘、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防灾等生态效益。
乔木、灌木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 针叶与阔叶结合, 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 充分利用
立体空间, 大大增加绿地的数量,是城市绿地的最佳结构。
城市绿化需突出乔木, 但如果为了采光、通风, 遮荫的比例也不宜过大, 绿地内灌木需占一定比例, 地面力争全部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盖。
在以降温增湿为主要目的的区域, 游憩型绿地应多选用树体高大、冠茂荫浓的树种。
3.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3. 1树种结构较为单调
许多城市在植物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树种不够多样化,极易互相传染病虫害,同时也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无法充分展现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3. 2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忽视乡土树种的适应性
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
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
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3. 3忽视了绿化植物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之间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种植巨尾桉等高大速生树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大风或台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4.配置原则
在坚持乔灌草复层结构的绿地基础上, 同时要搞好以下几个结合:
4.1群落多样性与特色基调树种相结合。
多样性的树种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
大小, 可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
生态城市应是不同形态、叶色、花色、花期的植物争奇斗妍的场面; 应该是在城市中不同地段, 利用不同自然条件, 配置成各具特色的人工群
落类型。
例如, 小型水体可以配置成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防护林可以配置成高密度乔灌草复层结构的立体景观群落; 游憩型绿地应
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 以冠茂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体, 充分发挥
其遮荫、降温增湿、滞尘减噪的功能, 再配以各种开花灌木分隔
空间, 形成大小尺度不同的休闲空间; 观赏型绿地应充分考虑视
觉上的需要, 创造豁然开朗的局面, 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 乔灌
木修剪整齐, 形成松散型的乔灌草复层结构, 以草坪为背景, 可
能情况下以密林为衬托, 以花坛、花带为造型主体; 在建筑密集的空间, 垂直绿化与屋顶花园是最佳风格的群落类型, 各种砖石
墙为美观的植物墙体所替代, 可最大程度上提高绿视率与生态城
市活力。
4.2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在树种选择时既要考虑其近期景观, 也要考虑中长期群落景观。
近期景观的形成要强调以下三点: 要充分利用苗圃的大苗, 尤其
慢生树种的大苗, 加快代表群落外貌的上层空间的建设, 使绿地
早日成型。
要发挥灌木草花、地被植物、草坪成型快、见效快的特点, 在前三年以草坪、地被植物、草花为主景, 三年后以灌木为主要观赏点, 五年后才真正形成以高大乔木为主体的乔灌草复层结
构景观群落。
要种植适量的速生乔木,并且一定年限后要及时择伐, 以免抑制真正代表绿地长远效益的珍贵绿化树种的生长。
4.3合理选用种植密度
要充分认识植物的生长速度、植株大小, 按成年树木树冠的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
如落叶乔木因生长较快, 挺拔高大, 常引起下层小乔木和灌木出现偏冠、畸形、树干扭曲等现象; 在常绿乔木与灌木的搭配中, 因灌木冠型发育较快, 侵占常绿乔木发展空间, 尤
其圆柏, 常会出现烧膛现象等。
必须通过人工抚育来实现密度的合
理化。
4.4速生乡土树种与珍贵绿化树种相结合
速生、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常常作为许多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 同时引进一些寿命长、材质坚硬、病虫害较少的珍贵绿化树种。
4.5绿化、美化、香化与季相景观相结合。
要充分考虑植物群落花色、叶色等外部形态的季节性变化。
从而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使全年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4.6选择配置城市绿化树种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
也就是说, 要选择适合于本地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树种, 同时还要考虑其功能, 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不能人云亦云。
要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 从而选出最佳方案。
5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5.1以乡土树种为主
由于生态因素的地域差别,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地区,适于用作园林绿化的植物是不同的。
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苗源多,价廉,易成活,有地方特点,应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选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是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
5. 2抗性强的植物优先选择
抗性强的植物,是指对酸、碱、旱、涝、沙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的植物。
5. 3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如杨、柳、槐等虽生长快,可很快成荫,但往往 30 年后就衰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否则要影响城市绿化的效果。
慢长树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要 30 ~40 年才能见效,但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为早日发挥绿化效果,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搭配一部分慢长树种,尽快进行普遍绿化。
同时要近远期结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慢长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
5. 4常绿和落叶植物结合,针叶和阔叶树结合
为达到景观要求的色彩效果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时间动态序列变化效果,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叶色、叶的枯荣期、植物的体态、外貌等,并使之有机合理地搭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