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 格式:ppt
- 大小:642.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原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深沉感慨。
3.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岐王”“崔九”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o理解诗歌中今昔对比的手法,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2.教学难点o体会诗人通过个人身世之悲反映出的时代沧桑之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唐朝音乐舞蹈的视频,引出唐朝的文化艺术,从而导入诗歌。
2.作者简介(3 分钟)o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初读课文(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如“岐王(qí wáng)”“崔九(cuī jiǔ)”。
o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寻常”“江南”等。
o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4.诗歌赏析(15 分钟)o学生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两个场景?o小组讨论:这两个场景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今昔对比的手法,体会诗人的感慨。
o请学生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5.课堂总结(5 分钟)o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o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深沉情感。
五、作业安排1.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2.查阅资料,了解李龟年的生平,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场景:岐王宅、江南情感:感慨、悲伤手法:今昔对比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但在初读环节,对于个别学生的读音纠正还不够及时。
在诗歌赏析时,部分学生对于时代背景与诗歌情感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上语文课外古诗初一上语文课外古诗如下:
1、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潼关
谭嗣同〔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初一下册古诗文(课外):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鉴赏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