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8.01 KB
- 文档页数: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防火规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不仅可以保障建筑物内部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还有可能减小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分区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具有不同耐火性能要求的区域,以防止火灾在建筑内蔓延。
根据防火要求和建筑布局,建筑物可以划分为消防隔离带、防火间距、防火墙等不同的防火分区,以确保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
二、建筑外墙防火处理建筑外墙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外墙的防火处理至关重要。
常用的建筑外墙防火处理方法包括采用防火板、防火涂料、隔热保温材料等,以提高外墙的耐火性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
三、室内装修设计要求室内装修设计是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火灾易发区域之一。
在室内装修设计时,应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选择耐火性能良好的装饰材料,合理设置消防设施,确保室内装修设计符合防火要求,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
四、消防通道设置消防通道是火灾时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的重要通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消防通道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消防通道的宽度、设置位置、疏散标识等都必须符合相关的防火规范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以迅速安全地疏散。
五、建筑物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自动灭火系统是建筑物重要的 pass 防火设施,能够有效防止火灾扩大,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危险性确定适合的自动灭火系统类型,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和布局自动灭火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通过严格遵守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火性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日常施工和维护管理中,也应不断加强对防火规范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防火意识,共同维护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高层建筑防火类别的界定1.一类高层建筑是指:(1)高级住宅,以及19层和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2)重要公建,包括医院、高级旅馆、藏书10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及书库,以及重要的办公、科研、档案楼;(3)省(含计划单列市)级以上的广电建筑、电力调度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4)高度超过50m的一般公建;(5)每层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6)每层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按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不同分为4级。
新建的永久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故应重点掌握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有关防火规定。
(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除二级吊顶可采用难燃材料外,其余全部应为非燃烧体。
(三)钢材的耐火极限仅为0.25h,用于一、二级建筑时必须增加防火保护层(吊顶除外)。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取决于保护层厚度。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极限仅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1/2左右,在一级耐火建筑中要注意增加保护层厚度.各种砌体墙与混凝土墙耐火性能很好,可作防火墙用;承重砌体的耐火极限较非承重砌体有很大降低。
(五)一类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他建筑可为二级。
汽车库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三、总图布置(一)防火间距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一般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与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间距分别为7m和9m。
2.高层建筑主体之间不应小于13m,主体与裙房之间不应小于9m,裙房与裙房之间不应小于6m。
3.两栋建筑相邻,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较低一面为防火墙,其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不设天窗时,防火间距不应低于3.5m,对于高层建筑则不宜小于4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正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公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化学工业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在建筑设计中遵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减少火灾损失,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建筑防火设计,应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更好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无窗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露天生产装置区以及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等。
第二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第四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各级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表1<font size=+1>───────────┬────┬────┬────┬────燃烧性能耐火││││和耐火等级││││极限(小时)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构件││││名称││││───────────┼────┼────┼────┼────承重墙和楼梯│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间的墙│3.00│2.50│2.50│0.50───────────┼────┼────┼────┼────支承多层的柱│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3.00│2.50│2.50│0.50───────────┼────┼────┼────┼────支承单层的柱│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燃烧体│2.50│2.00│2.00│───────────┼────┼────┼────┼────梁│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2.00│1.50│1.00│0.50───────────┼────┼────┼────┼────楼板│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1.50│1.00│0.50│0.25───────────┼────┼────┼────┼────吊顶│非燃烧体│难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包括吊顶搁栅) │0.25│0.25│0.15│───────────┼────┼────┼────┼────屋顶的承重构件│非燃烧体│非燃烧体│燃烧体│燃烧体│1.50│0.50││───────────┼────┼────┼────┼────疏散楼梯│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燃烧体│1.50│1.00│1.00│───────────┼────┼────┼────┼────框架填充墙│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1.00│0.50│0.50│0.25───────────┼────┼────┼────┼────隔墙│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难燃烧体│1.00│0.50│0.50│0.25───────────┼────┼────┼────┼────防火墙│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非燃烧体│4.00│4.00│4.00│4.00───────────┴────┴────┴────┴────</font>注:①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考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7-3-22 17:04:4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12月1日1 总则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 厂房;6 仓库;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 可燃材料堆场;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旨在全面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防止或减少起火后的火灾蔓延及火灾造成的损失。
一、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建筑防火设计标准》(GB50016)、《建筑物构造结构防火技术规定》以及《建筑物消防设计条件》(GBJ135)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建筑设计应安装好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防火安全设施应满足防火要求,建筑防火材料应加强防火检查,有火的设备应安装消防设备,建筑物应定期进行防火巡查,及时发现防火违规,采取有效措施处置。
三、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防火分区,实施防火分隔技术,有利于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火灾发生和扩大的可能,不同结构层次建筑都分别组成不同的防火分区。
四、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要求应考虑到防火控制,尤其要对易燃及易焚烧物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检查时应注意物品的配置及临时放置的安全性。
五、建筑设计应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火灾安全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消防安全检测应及时进行,并且应将消防安全技术信息推送到公众。
六、建筑物设计应及时根据房屋使用状态变化,及时修改建筑结构的设计,做好安全通道的规划,并且应及时完善灭火器材的配置及保养等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简介,希望能为大家准备相关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物设计防火应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家对防火工作的重视,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概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火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消防设施的布置等方面。
本文将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设计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安全性。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建筑设计防火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考虑其燃烧性能、热传导性能以及耐火性能等因素。
燃烧性能燃烧性能是判断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建筑材料可以根据其燃烧性能分为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可燃材料三类。
•不燃材料:不燃材料是指在明火作用下不发生燃烧的材料,如石材、陶瓷等。
•难燃材料:难燃材料是指在明火作用下能够阻止火焰蔓延,不易燃烧的材料,如玻璃钢、钢板等。
•可燃材料:可燃材料是指在明火作用下会燃烧的材料,如木材、纸张等。
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选择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作为建筑的主要构件,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等级。
热传导性能热传导性能是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热传导性能越小,材料在火灾时传导的热量越少,燃烧的速度也越慢。
常见的低热传导材料包括矿棉、硅酸盐等。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低热传导材料作为隔热材料,减缓燃烧的速度,延长疏散时间。
耐火性能耐火性能是衡量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耐火等级有A级、B级、C级等,A级最高,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火灾风险等级,选择相应的耐火等级,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建筑设计防火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隔离带的设置隔离带是指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之间设置一定的隔离间隔,以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一般来说,隔离带应设置在火灾易发部位和人员疏散通道之间。
隔离带的具体宽度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物的火灾防控进行规范和指导的相关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火灾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消防设施三个方面介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首先,建筑结构是防火规范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隔离带等措施,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独立防火区域,以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
同时,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也应考虑火灾情况下的要求,采用耐火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建筑物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的材料,如阻燃材料和耐火砖等。
在室内装修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等。
此外,对于建筑外墙的材料选择也需要考虑其防火性能,以减少外墙火灾的风险。
最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还需要关注消防设施的设置。
消防设施是建筑物进行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考虑灭火系统的合理布置和容量,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火灾扑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确保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消防设施等方
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只有合理科学地应用防火规范,才能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是为了保护建筑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火灾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1. 使用阻燃或不易燃材料,特别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和隔墙、楼板等防火构件。
2. 避免使用燃烧性能较差的材料,如易燃塑料、石蜡等。
3. 在设计可燃材料的使用时,应根据其防火等级和的使用环境进行合理分区,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二、建筑结构防火方面:1. 设计建筑的结构应符合防火要求,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和隔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
2. 设置防火分区,对建筑内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隔,以防止火灾蔓延。
3. 合理设置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隔离设施,以防止火势扩散。
三、消防设备和系统方面:1. 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用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具、火警报警系统、喷淋系统等。
2. 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作,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3. 设计消防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撤离的畅通。
四、电气设备和用电安全方面:1. 采取合理的电气设计和安装,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事故。
2. 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电路的安全和稳定。
3.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避免由于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
五、人员疏散和应急措施方面:1.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撤离。
2. 设置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系统,引导和提醒人员进行疏散。
3. 确保建筑内的消防器材、应急设备和逃生设施的易于寻找和使用。
以上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建筑师在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以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
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法规,对于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实用文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
GB50016-2018防火设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年6月29日颁布的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的国家标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它为建筑
物防火设计规范和措施提供了基础组件,是一个重要的建筑防火设计网络,结合当前消防资源国家标准“统一化”建筑物防火设计。
GB50016-2018防火设计适用于设计新建筑的建筑防火设计,也适用于对现
有建筑进行改造、拆卸、重建时涉及到防火设计的部分。
标准主要规定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类和设计要求,以帮助设计人员制定可行和安全的防火设计方案。
GB50016-2018防火设计适用于国外建筑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所建造的建筑物,但必须根据中国有关法规,结合外建筑设计规范,特别是建筑物防火设计规范,进行防火设计。
此外,GB50016-2018防火设计也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如住宅、
商业类、医疗类、文化类和教育类建筑,考虑到现代建筑物超大空间、复杂设备、新型材料及新型结构等问题,该标准提出了更多消防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特殊要求,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和健康的使用情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xx年xx月xx日•概述•建筑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建筑防爆设计要求•建筑耐火设计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协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与应用目录01概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指规定建筑物的防火和灭火措施以及相关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定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减缓火灾蔓延、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目的定义与目的起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早起源于欧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标准。
中国规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需求。
历史与发展适用对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民用和交通运输建筑物。
适用场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民用和交通运输建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楼、工厂、车站、机场等场所。
同时,也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和构筑物,如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等。
适用范围02建筑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危险性分类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不同建筑的使用性质、建筑结构、火灾荷载等因素进行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科学性分类结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建筑防火设计、消防安全管理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实用性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火灾危险性分类应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动态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按使用性质分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为甲、乙、丙、丁、戊类火灾危险性建筑。
按火灾危险性量化指标分类通过综合评价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如高、中、低危险性建筑。
按结构类型分类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的火灾危险性各有特点。
消防安全管理针对不同火灾危险性的建筑物,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如定期巡查、消防宣传、应急演练等。
建筑防火设计根据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防火分隔、疏散距离、消防设施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整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环节。
建筑公司在设计建筑时,必须要以防火安全为前提,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整版,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分类、建筑结构、消防通道、防火分隔带等方面。
一、建筑物的分类按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我国将建筑物分为低层、多层、高层和超高层等四个等级。
低层建筑的高度不超过18m,多层建筑的高度在18m以内,高层建筑的高度在尺寸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尺寸范围。
二、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安全也必须要从结构设计开始考虑。
建筑结构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及轻钢结构等。
无论采用哪种结构,都必须要考虑防火问题,将芯材与面层进行隔离,防止火灾时燃烧物扩散,从而将火势尽可能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是防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消防通道应在楼梯间内设置,通道宽度不得小于2米,逃生门应设在楼梯间头部。
此外,在通道内应装有灭火器、紧急照明、水源设备和疏散标志等设施,以便于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并增加灭火的机会。
四、防火分隔带防火分隔带是防火安全的关键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时火势扩散。
防火分隔带的设定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不断调整。
对于低层建筑,防火分隔带的宽度不得小于3米;对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则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设立。
防火分隔带的设置应当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风险区分立布置,并应与建筑物的结构有机结合,形成防火安全的整体保护系统。
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需要建筑物的业主、建筑师、施工单位和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等多方合作。
业主应当认真遵守防火规范,建筑师应严格控制建筑设计图,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规范进行施工,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在施工期间应对建筑物进行监督,确保建筑物在设计防火规范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安全保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9
房屋建筑制图统-标准GB/T50001-2010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GJJ/T78-97
建筑模数协调统-标准GDJ2-86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2001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DJ6-86
2 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98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D50096-2011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了JGJ40-87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了JGJ58-2008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了JGJ67-2006
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了JGJ76-2003
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86-92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HGJ100-98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
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城市粪便处理厂(场)设计规范CJJ64-95
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间距标准GB50285-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3 工业建筑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02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56-2002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GB/T50294-1999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
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9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ooi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50322-2001
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08-2007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
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GB50435-2007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0
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GB50475-2008
(下册)
4 建筑防火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DJ39-9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222-9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98-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284-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200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151-92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
版)GB50196-93
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UJ110-87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9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GB50193-9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5 建筑设备
(给水排水.电气.防雷.暖通。
智能)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D/T50314-2006
6 建筑环境
(热工.声学.采光与照明)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50441-2007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D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EJ76-84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2005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119-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