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office2010图文混排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word2010混合排版教案中职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
(一)知识目标了解图文混排中各种插入对象的设置与整体美感的设置
(二)技能目标掌握用绘图L具绘制图形以及实现图形的旋转、环绕方式...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片与图形的插入与格式的设置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0;分析与探索能力、举-反三的能力,使知识得到内化,效果是非常好...
2.巧用自选图形.首先展示课前设置好的图形
3.灵活运用“插入”菜单.利用“插入”菜单插入图片
4.给自己打分.学生这时发现
(五)课堂总结小组间通过学生自评或互评
(六)布置作业设计一份有艺术字、图形的简单广告
本校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文本框、图形格式的设置,这些操作具有同一性.另外,我围绕“图文混排”这个内容,从网上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并且,从教材上看,《Word图文混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也是排版部分的一个综合内容。
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和设置相应格式的方法,并没有给出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例子.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点,我在教学
过程中注意各部分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同时根据操作的题目引入了教材之外的知识点.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触类旁通,举- -反三,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具体化、生活化。
《Word图文混排》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各种图文混排版式特点及适用范围.②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版式进行图文混排。
③了解图像层次关系并掌握图像层次调整方法。
④了解文本框、艺术字的版式设计与层次调整。
2、过程与方法以实际需要为引入点,以问题带动探究,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深入。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将文字设置为不同版式后的版面效果,然后自己归纳出各种混排版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版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意识与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安排版面、调整布局的能力。
二、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的图文混排版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难点: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图文混排的版式三、设计思路: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中我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借助故事情节贯通全文,通过实施一个个生活化的小任务,推动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尽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环境,按照“激情导入――主体探究――小结示范――拓展延伸”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2、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的素材资源、文字处理软件五、课前准备:学生从网上邻居或电子教室获取教学资源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约4分钟)师:在我国有几个民族特色非常浓郁的节日,其中有一个与粽子息息相关的传统佳节,大家一定知道是什么节日吧?(端午节)不错,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这些都是我们耳熟成详的节日特色,但中国文化源源流长,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幻灯片展示图文并茂的作品1和作品2提出问题:两幅作品其实内容一样,只是图文设置不同。
请大家在了解端午节由来的同时,从文章的图文搭配效果去对比一下,左右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好呢?学生交流两幅作品优劣区别师小结:尽管两篇文章内容一样,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截然不同:首先,右侧的文字与图片相互配合,一一对应;而左侧,二者似乎“各伺其职”,文字与图片没有“团结一心”在为文章主题服务,也就是说:适合的图片,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题与文字内涵。
图文混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文混排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文混排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文混排的概念与基本操作2. 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设置3. 图片的插入、大小调整、剪裁、格式设置4. 图形对象的绘制、颜色填充、线条设置5. 表格的创建、编辑、样式设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的设置。
2. 难点:图片的剪裁、图形对象的绘制、表格样式设置。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图文混排的相关技能。
2. 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图文混排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学习:讲解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文字设置:学习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学生实践练习。
4. 图片处理:讲解图片的插入、大小调整、剪裁、格式设置,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5. 图形绘制:学习绘制图形对象、颜色填充、线条设置,学生实践练习。
6. 表格制作:讲解表格的创建、编辑、样式设置,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7.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图文混排的实践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8.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9.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方向。
六、教学评价2. 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概念和作用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功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图文混排参考案例
案例一:贺卡的制作
一、案例:展示已经做好的案例
(素材---贺卡案例---贺卡1、2、3)
二、案例应用背景:
在节日来临的时候送上自己制作的贺卡
用Word制作精美的贺卡和word应用制作技巧
三、制作步骤:
1)新建一个Word文档,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将宽度设置为24厘米,高
度设置为18厘米
2)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中选择一种艺术边框,
在单击“选项”按钮,将所有的边距设置为0,
3)打开“绘图”工具栏,选择“矩形”按钮,在页面上画一个矩形,使它的大
小与边框一致;保持举行为选中状态,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在“纹理”
选项卡中选择“纸莎草纸”效果,单击“确定”,完成纹理的填充;
4)插入一个艺术字,选取合适的样式和字体,并调整好它的大小和位置
5)再插入两张图片,同样将“环绕方式”设置为“紧密型”,然后调整好它们
的大小和位置
6)插入一个文本框,将它放到合适的位置,输入祝福的话,并设置好字体、大
小和颜色,最后将“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设置成无,一张精美的贺卡将制作完成了。
四、相关知识点
页面设置、边框的使用、填充纹理、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文本框的使用、字体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五、重点操作提示
文件---页面设置
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
案例二:word图文混排
一、案例:展示已经做好的案例
图文混排案例
二、案例应用背景:
对文章进行高级排版
三、制作步骤:
7)新建一个Word文档,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将宽度设置为24厘米,高
度设置为18厘米
8)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中选择一种艺术边框,
在单击“选项”按钮,将所有的边距设置为0,
9)打开“绘图”工具栏,选择“矩形”按钮,在页面上画一个矩形,使它的大
小与边框一致;保持举行为选中状态,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在“纹理”
选项卡中选择“纸莎草纸”效果,单击“确定”,完成纹理的填充;
10)插入一个艺术字,选取合适的样式和字体,并调整好它的大小和位置
11)再插入两张图片,同样将“环绕方式”设置为“紧密型”,然后调整好它们
的大小和位置
12)插入一个文本框,将它放到合适的位置,输入祝福的话,并设置好字体、大
小和颜色,最后将“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设置成无,一张精美的贺卡将制作完成了。
四、相关知识点
页面设置、边框的使用、填充纹理、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文本框的使用、字体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五、重点操作提示
文件---页面设置
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