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础教案(人体基本比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人体比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人体比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体比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比例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绘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比例示意图、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彩色铅笔、白纸、剪刀、胶水。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人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比较高,有些人看起来比较矮呢?2. 通过展示人体比例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人体比例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其他组员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模特的身高和各个身体部位的长度(如头部、手臂、腿部等)。
2. 比较分析: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比较不同同学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差异,并讨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实践:1. 绘画活动:学生利用白纸和彩色铅笔,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自己和模特的人体比例图。
2. 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并分享自己在绘制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拓展:1. 班级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合作绘制该主题下不同人体比例的图画。
2.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1. 教师总结人体比例的重要性,并强调学生在绘画中要注意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比例,并记录下来。
人体的结构与比例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等。
2. 引导学生掌握人体比例关系,如头身比例、四肢比例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人体结构与比例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
躯干:肩膀、胸部、腰部、臀部等。
上肢:手臂、手腕、手指等。
下肢:大腿、小腿、脚踝、脚趾等。
2. 人体的比例关系头身比例:一般成年人的头身比例约为1:7至1:8。
上肢比例:手臂与身体比例约为1:4,手腕至手指比例约为1:2。
下肢比例:大腿与身体比例约为1:3,小腿与大腿比例约为1:2,脚踝至脚趾比例约为1:2。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人体结构与比例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具: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相关书籍、图片、绘画用品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配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结构与比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结构与比例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的人体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结构与比例的应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延伸1. 介绍人体各个部位的详细绘画方法,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2. 讲解人体动态绘画技巧,如行走、奔跑、跳跃等姿势的表现方法。
3. 分析人体比例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如构图、角色设计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就人体结构与比例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及时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体绘画中的结构与比例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
初中美术教案身体比例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比例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人体比例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人体的基本比例知识。
2. 人体的动态比例变化。
3. 人体比例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人体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人体比例在作品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人体比例,教师总结并引导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ortion of the human body in daily life.二、基本人体比例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如头身比例、四肢比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人体比例的基本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练习。
三、人体动态比例变化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体在不同动态下的比例变化,如站立、行走、奔跑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和图片,理解并掌握动态下的人体比例变化。
四、人体比例在绘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人体比例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自己对人体比例的理解,进行绘画实践。
五、课堂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体的基本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对人体比例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概念理解。
2. 比例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比例?比例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交叉相乘性质等。
3.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理解。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提问:什么是比例?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建筑设计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 讲解比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应用。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比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2. 强调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例,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对比例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人体的结构与比例美术教学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各个部位的形状和特征。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型展示,小组讨论。
1.4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各个部位,通过模型展示了解各个部位的形状和特征,小组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人体的比例关系2.1 教学目标:学习人体的比例关系,掌握头身比例、四肢比例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的比例关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比例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2.4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比例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例的应用,小组讨论人体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人体的骨骼结构3.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包括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的骨骼结构,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各个骨骼的形状和特征。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型展示,小组讨论。
3.4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骨骼结构,通过模型展示了解各个骨骼的形状和特征,小组讨论人体的骨骼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肌肉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肌肉结构,包括头颈肌肉、躯干肌肉、四肢肌肉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的肌肉结构,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各个肌肉的形状和特征。
4.3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型展示,小组讨论。
4.4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肌肉结构,通过模型展示了解各个肌肉的形状和特征,小组讨论人体的肌肉结构。
第五章:人体的比例与绘画技巧5.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运用人体的比例关系进行绘画,掌握绘画技巧。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运用人体的比例关系进行绘画,通过实例展示绘画技巧。
5.3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5.4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比例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绘画技巧,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人体的比例关系进行绘画。
第六章:人体比例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分析艺术作品中人体比例的应用,理解比例对作品的影响。
《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比例的简单判断与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比例概念的理解及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几组比例,尝试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
•讲解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的概念,并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通过实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
3.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强调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3.4 应用拓展•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判断。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判断问题是否符合比例的性质。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搜集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计算。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探究和实践,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比例有关的应用实例。
六、板书设计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一、比例的概念•内项与外项二、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三、应用实例•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上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高中生物男女身体比例教案主题:男女身体比例目标:学生将了解男女身体比例的差异,并了解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生物学和生理学的。
教学目标:1. 学生将能够描述男女身体的一些基本区别和比例。
2. 学生将能够解释这些比例差异是如何影响性别特征和功能的。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展示板。
2. 班级中的男女学生照片。
3. 模型或示意图展示男女身体比例的差异。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男女学生的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身体比例差异。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你能观察到男女身体比例的哪些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对我们的理解和认知有什么影响?2. 探索:通过展示模型或示意图,带领学生探讨男女身体比例在骨骼结构、肌肉比例、脂肪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讨论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性别特征和生理功能的。
3. 讨论:带领学生讨论男女生理周期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4. 总结:总结男女身体比例的差异对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性别发展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参与性别研究,了解男女身体比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男女性别认知对身体比例感知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性别平等和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
2. 常规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男女身体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或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男女身体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男女身体比例的差异,认识生物学和性别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性别平等和性别教育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比例的世界。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
我们将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入比例的概念。
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如购物场景、工程问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接着,我会给出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内涵。
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们将进入比例的应用环节。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还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图片、练习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这些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解释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比例知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知识。
这些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题型丰富,难度适中。
同时,我还给出了解答,方便学生自评和复习。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部分将给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1.1人体基本比例
专业组别:2D角色
教师: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人体的基本头长比例划分和位置。
掌握人体基本头长比例构造、绘画方式。
2、知识点:人体比例的头身关系、各姿态的头身关系、不同年龄的头身关系、不同类型职业游戏角色的头身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头身的头长比例
难点:各种头身的腰带线和大腿线位置
注意:
1、头长关系
解决方法:记住不同头身的人体比例位置
2、肌肉结构
解决方法:肌肉结构穿插理解到位并知道其的主要作用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时间长):(10分钟)
展示游戏角色图片,引出课程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让学员明确人体比例在各类游戏动漫角色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内容一(时间长):人体基本头身比例
标准的人体头身比例是7.5个头长:第一个头长是头部的位置、第二个头长到胸部乳头、第三个头长到肚脐、第四个头长到躯干底部、第五个头长到膝盖上沿、第六个头长到小腿1/3处、第七个头长到脚踝、最后的的0.5个头长到足底。
男性的体形一般是倒三角形,就是肩膀比胯部宽,女性的体形一般是正等腰三角形。
比较完美人体头身比例是8个头长:第一个头长是头部的位置、第二个头长到胸部下沿、第三个头长到肚脐、第四个头长到胯部(腰带位置)、第五个头长到大腿一半位置、第六个头长到膝盖、第七个头长到小腿一半位置、第八个头长到足底。
人体头长和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小头长越少,像一岁的小孩就只有4个头长。
2.人物姿态与头身比例:7.5个头身的人体姿态比例是:站的时候7.5个头长、坐约5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蹲约3个半头长。
(20分钟)
内容二(时间长):游戏动漫中的头身比例
在游戏设计中,人物的头身比例可分为
Q版:2-4头身、写实:5-8.5头身、BT夸张:9-12头身。
画Q版2-4头身比例的人体时最需要明确的是腰带线和大腿线,而体形的绘画方式可以先画一个圆表示头长的比例,如果画成纵向型的椭圆就可以表现纤细苗条的体形,画成横向型的椭圆就可以表现强壮或肥胖的体形:2头身的人体头部算是一个头长,第二个头长是下面整个躯干和四肢的部分,腰带线在第二头长的1/4部分,大腿线在2/4的位置,其余的2/4是下肢腿部:3头身的人体有较明显的男女区别,女性头部算是一个头长,第二个头长是躯干部分,第三个头长是下肢,而腰带线在第二头长的中间,大腿线在第二和第三头长的交接处:男性的区别就在于腰带线的位置,它在第二头长躯干的倒数1/4处,也就是说女性
的腰较高:4头身的男性人体头部算是一个头长,腰带线位置在第二头长和第三头长之间,大腿线在第三头长的1/3,女性的腰带线同样要往上提,如果表现活泼可爱型的人物可以提到第二头长的倒数1/3,要注意的是男性的肚脐和腰带线差不多在同一条线上,而女性的肚脐会偏下。
(20分钟)
内容三(时间长):日韩风格的人体剖析
日韩风格人体基本上都是表现得偏夸张,主角一般是8头身或9头身最常见,男的结实匀称,女的纤细苗条(如:圣斗士、神泣、圣传)。
怪物类的一般体形要比主角高,而且强壮。
其他配角如老头,小孩都是偏正常体形,老头的话基本上是6头身到7头身,小孩按年龄算基本上是3头身到6头身。
(10分钟)
四、课后训练任务
临摹人体结构比例图及不同头身比例图4张、记忆人体各结构比例关系
评判标准:身体比例正确,结构穿插正确,
五、教学参考资料
造型基础教材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