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
- 格式:docx
- 大小:22.98 KB
- 文档页数:5
《正常人体学》考纲第一章绪论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熟悉:人体的组成、分部;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负反馈与正反馈调节。
了解:兴奋性的表现形式;内环境和稳态。
第二章基本组织熟悉: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了解:被覆上皮的分类;结缔组织的分类;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熟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功能;入胞和出胞;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第四章血液掌握: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意义及输血原则。
熟悉: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型的概念,ABO血型分型依据和判定。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与血清的概念及血浆的成份;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沉、渗透脆性;凝血因子、血液凝固的过程;纤溶的概念;抗凝与促凝的临床应用;Rh血型。
第五章运动系统熟悉: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了解:全身主要骨的名称及骨性标志;脊柱、胸廓的组成、功能;全身肌肉的分类;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作用。
第六章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肺的位置和形态、分叶,左右肺的形态差异;胸膜腔及肋膈隐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呼吸的概念和基本环节。
熟悉:喉腔分部及喉粘膜的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气-血屏障的结构与功能;胸内负压的概念及其意义;肺通气功能测定;呼吸运动的调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了解:鼻腔的分部,鼻旁窦的概念、组成、开口;喉的位置、结构;气管的位置、形态,气管切开的部位;肺的导气部与呼吸部组成,肺泡的结构特点;胸膜的概念、分部、壁胸膜的分部;纵隔的概念、分部及主要内容;肺通气的概念,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正常人体学基础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各
个系统和器官。
以下是正常人体学的一些基础重点笔记:
1. 组织学基础,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
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身体表面和腔道内壁,结缔组织
提供支持和连接,肌肉组织负责运动,神经组织传递信号和控制身
体功能。
2. 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位置对于理解正常生
理功能和疾病变化至关重要。
3. 生理学基础,生理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
生理学等。
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
机制。
4. 病理学基础,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包括病
因、病理生理过程、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了解疾病的病理基础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5.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包括
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了解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
疗免疫相关疾病。
6.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以上是正常人体学的一些基础重点笔记,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
能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疾病,为临床医学和医学研
究奠定基础。
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正常人体学的基
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
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正常人体学基础学习计划引言正常人体学是生物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和解剖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学习计划旨在系统学习正常人体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的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学习计划将从人体的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展开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内容1. 人体组织学人体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胞学、组织学和器官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组织学,可以了解人体的细胞结构、组织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组织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和功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的学科,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生殖生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生理学,可以了解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
人体生理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生殖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解剖结构、器官结构、解剖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可以了解人体各种器官的结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解剖结构、器官结构、解剖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2. 理解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3. 掌握人体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4. 培养系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164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正常人体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从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对正常人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初步认识,掌握正常生命指标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其常用的检查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护理知识,做好护理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正常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
2. 理解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规律,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1. 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
2. 能规范地进行本课程的基本实践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树立热爱生命、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
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是本专业的必学内容。
选学模块供各校选择使用。
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续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践模块选学模块四、说明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采用模块结构表述,其中:(1) 选学模块的学习可使用机动学时、第二课堂,也可不选学。
(2) 机动学时可用于学习选学模块中的内容,也可结合本地情况另选其他内容,或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其他有益于完成、拓展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教学过程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 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讨论、平时测验、实验及考试等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考核。
4.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学时分配建议(164 学时)。
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系统:若干器官组合成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4.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组成内脏。
会判断5.内侧和外侧:近身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荆绯侧在前臂: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在小腿: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6.矢状面:沿前、后方向讲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切面或正中面。
7冠状面:也称额状面。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8.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人体结构有不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兴奋性不一样,怎么判断?(看懂)新陈代谢:人体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兴奋性: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兴奋性。
9.判断人体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值(也叫阈强度)了解10.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称为内环境。
11.机体功能有三大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暂,适应于快速变化的生理过程,如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体液调节(内分泌调节)的特点:作用缓慢、历时持久、影响广泛、但精确度差。
适用于持久而缓慢的生理过程。
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都有重要调节意义。
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缓慢、持久、调节幅度广泛)12.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负反馈正反馈:血液凝固,排尿和排便反射,分娩负反馈:血压调节,体温调节,PH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体内大多数反馈为负反馈。
13.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此学说认为细胞膜:由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着有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14.细胞器:线粒体:动力工厂能量工厂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运输蛋白质(听懂了解)15.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单纯扩散的跨膜方式进行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离子顺浓度差钾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行转运:钾离子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通道转运(通道转运属于易化扩散)(看懂)16.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四肢,如肱骨等短骨:腕、踝部,如腕骨、跗骨等扁骨:头、胸部,如顶骨、肋骨胸骨是扁骨不规则骨:脊柱、颅底,如椎骨、蝶骨肋骨,股骨,胫骨,腓骨,不属于长骨:肋骨胸骨?,腕骨,肱骨,趾骨,不属于长骨17.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构成。
骨膜有修复骨质作用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写)18.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有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构成。
19.能限制脊柱过度后伸的韧带:前纵韧带位于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是黄韧带(了解)20.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21.2-8岁小孩牵拉过程中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还有为什么容易发生?判断桡骨小头半脱位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位于一条直线上当屈肘90o 时,此三点成等腰三角形。
肘关节结构特点:绕桡骨头有桡骨环状韧带(易半脱位)(熟悉了解)22.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膝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在半屈状态下,可做轻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23.斜方肌:耸肩运动。
全肌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了解判断)胸锁乳头肌的作用:一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24.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
25. 肱二头肌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后肱三头肌:伸肘关节(了解)26.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写)27.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了解判断)28.心尖的位置: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故在胸骨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29.心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因为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30.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越来越多,冠心病好发血管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来自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窦(血管)(了解判断)31.在心传导系统中,兴奋在心脏房室交界部位传导速度最慢其意义在于:使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不至于产生房室重叠收缩的现象。
32.目前评价心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很多,因为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乘以搏出量。
影响搏出量的因素也很多,下列因素中,影响心输出量的是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的影响因素心肌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血量,即回心血量心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即动脉血压33.第一心音的意义: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第二心音的意义:心室舒张期开始34.下列血管中不属于肠系膜上动脉的是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结肠左曲以下的是肠系膜下动脉结肠左曲以上的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布于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左曲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上部(看懂)35.上腔静脉静脉回流的范围:头颈,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等上半身器官的静血下腔静脉接收静脉血的范围:下肢,腹部,盆部和会阴等下半身的静脉血(判断)36.危险三角牵涉到的静脉:面静脉最大特点:没有静脉瓣(最后一题)37.肝门静脉系统接收的静脉血范围:收集腹部除肝以外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38.下列关于大隐静脉的描述正确与不正确的是: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内踝前方→小腿内侧→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耻骨结节下方3--4cm →穿深筋膜→经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39.外周阻力(血流阻力)的大小与血管口径有关(写)40. 灰质:在中枢部,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集聚处,神经纤维外面包有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了解)41.脊神经的性质:混合性?42.下列哪个神经损伤会出现垂腕?桡神经:垂腕尺神经:爪形手(写)43.关于手部神经感觉的分布有哪些?尺神经:屁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尺侧2个半手指背面皮肤。
手掌尺侧1个半手指掌面皮肤。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皮肤正中神经:其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3个半指的掌面皮肤?44.咀嚼肌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支配表情肌(也叫面肌)由面神经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判断)45.舌前2/3黏膜的一般感觉是经过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传导舌前2/3黏膜的特殊感觉(味觉)是经过面神经传导46.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47.成人脊髓的下端处于第2骶椎下缘水平水平48.脊髓灰质的后角又称后柱,主要有中间神经元组成,接受后根传入纤维脊髓灰质的后角包含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脊髓灰质的前角是运动神经元49.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1胸段至第3腰段的侧角副交感神经脊髓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核核脊髓第2~4骶段的骶副交感核50.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生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束是薄束和楔束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束是皮质脊髓束51.生命基本中枢是脑干的脑延髓(判断)52.脑神经12对,其中10对由脑干发出,唯一一对从脑干背侧出来的脑神经是滑车神经53.躯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有一定区域,躯体感觉也是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写)54.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分部:前肢,膝和后肢经过的纤维束:皮质脊髓束临床意义:一侧内囊损伤,产生“三偏综合症”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损伤)55.哪里病变?位置?会判断他之所以偏瘫,偏身感觉丧失,偏麻,他损伤了,所产生的纤维束是1左侧内囊2内囊损伤,导致 1皮质脊髓束损伤,导致对侧偏瘫,导致右上下肢不能运动 2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导致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导致右半身痛觉丧失 3视辐射损伤,导致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导致双眼右半眼视野偏盲56.药物作用于胆囊炎经过的血管路径:左手打点滴药物→左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支→胆囊动脉→胆囊药物→左手背静脉网→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支→胆囊动脉→胆囊口服药物治疗肾炎:药物→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药物→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肝门静脉→、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57.请简述至少5条浅表的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颈动脉,面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请简述至少5条浅表的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58.手的感觉神经分布:见上面眼球的感觉运动神经分布:运动眼球→展神经支配外直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动眼神经支配其余的眼球运动肌肉(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感觉→接受一般感觉的是三叉神经(眼神经),感受眼球表面的一般感觉接受特殊感觉的是视神经,接受光的刺激59.从骨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幼儿骨为何易变形,老人骨为何容易发生骨折?骨的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骨质的化学成分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等,赋予骨的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为主的钙盐类,使骨很坚挺,具有一定的硬度。
成年人的骨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使骨既有弹性又有硬度。
幼儿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约4:6,故弹性大硬度小,柔软易变形;老年人的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约2:8,故脆性大易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