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1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ppt
- 大小:491.00 KB
- 文档页数:11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宏观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与微观本质(电子转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理解氧化与还原是同时发生的对立统一过程。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养学生基于实验现象和化合价变化,推理判断反应类型,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模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培养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反应类型的能力。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理解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电子转移是其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掌握利用化合价变化进行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具体过程,区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灵活运用化合价变化规则进行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动画演示电子转移过程)•实验器材:铜丝、稀硫酸、硝酸银溶液、锌粒、硫酸铜溶液等•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学习资源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实验探究法:通过分组实验观察现象,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
•讨论法:小组合作,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铁钉生锈、铜丝在硝酸银溶液中变色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化学原理。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中,物质的性质发生了什么改变?是什么力量促使了这种改变?2. 新课教学•概念讲解:•引入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结合实例说明。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中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核心口诀:
“升失氧做还原剂,降得还做氧化剂”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做氧化剂(有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三大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
①守恒规律:三大守恒(见上)。
②强弱规律: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优先规律: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时,加入一种氧化剂,会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
应。
④价态规律:(1)价态归中,简记为“只靠拢,不交叉”。
称为价态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中间价→高价+低价”。
4.单线桥、双线桥的画法举例
1。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在已学的课程中,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1. H2燃烧的图象;2. H2还原氧化铜反应图象(提问):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2H2+O2==2H2OCuO+H2H2O+Cu(提问):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以上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讨论、回答):有O2参与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以上两个反应都有O2参与,所以它们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请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学生活动):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以H2+Cl2=2HCl为例)(教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剂(O2/Cl)——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H2)——价升高——被氧化(多媒体展示):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Zn+HCl=H2+ZnCl22Na+Cl2=2NaCl2KClO3=2KCl+3O2MnO2+4HCl(浓)==MnCl2+Cl2+H2OCaCl2+Na2CO3=CaCO3+2NaClNaOH+HCl=NaCl+H2O(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从反应物变产物时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①②③④都属于这一类反应;另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如⑤⑥。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核心微网络素养新要求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探究意识。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发展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得氧、失氧的分析(2)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过程中有氧得失的化学反应。
(4)模型2.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化合价变化的分析(2)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4)模型特别提醒(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是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2)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特征,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与元素化合价降低一定同时发生,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电子转移的分析a.电子得失的分析Na原子失去1个电子→Na元素化合价升高→Na被氧化→Na发生氧化反应;Cl原子得到1个电子→Cl元素化合价降低→Cl2被还原→Cl2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对偏移的分析Ⅰ.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稍强,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发生还原反应。
Ⅱ.氢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稍弱,共用电子对偏离氢原子,发生氧化反应。
特别提醒元素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向哪种元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显负价;共用电子对偏离哪种元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显正价。
(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4)模型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归纳总结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C+O2CO22H2O2H2↑+O2↑以上关系可用以下图示表示:(1)交叉分类图(2)集合图[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