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53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壤外观描述主要包括对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湿度、气味、生物活动痕迹以及表层覆盖物等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土壤外观描述示例:
1. 颜色:土壤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如深棕色、暗红色、灰黑色或黄褐色等,这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矿物质类型及氧化还原状况有关。
2. 质地:根据颗粒大小分布,土壤可以是砂土(粒径>0.05mm)、壤土(粒径介于0.05-0.002mm之间)或是黏土(粒径<0.002mm)。
通过手捏感觉,可感知其粗细程度,如细腻、粘滑、松散等。
3. 结构:土壤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团聚的状态,常见的有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核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良好结构的土壤有助于水分渗透和空气流通。
4. 紧实度:指土壤受压后的密实程度。
若土壤过于紧实,则会影响根系生长和水气渗透;过疏则可能导致养分流失和持水性差。
5. 湿度:直观上可通过土壤表面干燥程度、湿润感以及用手抓握时是否形成土壤“团”来判断。
湿润土壤容易成团且不易散开,而干燥土壤则相对疏松易碎。
6. 气味:健康的土壤通常带有淡淡的泥土味,有时会因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一定的氨味或其他发酵味。
异常的气味可能表明土壤中有病原体或污染物。
7. 生物活动痕迹:观察土壤表面是否有蚯蚓洞穴、蚂蚁窝、根迹等生物活动迹象,以及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的存在情况。
8. 表层覆盖物:描述土壤表面覆盖的植被落叶、石砾、枯枝以及其他自然或人为堆积物的情况。
以上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土壤的外观描述,它们对于评估土壤质量、推测土壤肥力水平、了解土壤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也叫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的特征,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即薄层型、粘质垫层型、均质型、夹层型、砂姜黑土型。
良好的土体构型包含深位粘质垫层型、壤均质型、蒙金型和黑土垫层型4种,这种土体构型的特点是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稳产土壤。
较差的土体构型包含黑土裸露型和中层型2种。
土体构型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因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了解和改善土体构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是土壤的重要属性,它们对土壤的功能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团聚方式。
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团粒结构:这是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由细小的颗粒团聚而成,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块状结构:土壤颗粒较大,形成不规则的块状,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柱状结构:土壤颗粒垂直排列,形成柱状结构,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片状结构:土壤颗粒水平排列,形成片状结构,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土壤形态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紧实度、湿度等。
其中,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比例,它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
砂土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都较好;粘土颗粒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总之,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通气性、保水性和透水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
因此,了解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是由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颗粒聚集而成。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一、沙土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沙土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好。
沙土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沙土的保水能力也较差,容易导致水分的流失。
在农业方面,沙土广泛用于种植旱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二、壤土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和有机物质聚集而成的。
壤土的颗粒较细,颗粒间的间隙较小,所以保水能力较好。
壤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较好。
壤土是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类型之一,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三、粘土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粘土的颗粒极细,颗粒间的间隙非常小,所以粘土的保水能力极强。
粘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
粘土在干燥的时候容易开裂,而在湿润的时候容易形成泥浆。
粘土是一种较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四、砾石砾石是由颗粒直径大于2.0毫米的岩石碎屑聚集而成的。
砾石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很好。
砾石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砾石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如路基、填充等。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包括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不同种类的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农业、建筑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农业来说,壤土是最理想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而在建筑工程中,砾石则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
了解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进行农田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的外部特征。
这种外部特称是通过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来认识的。
由于不同的土壤,它们的形成过程不同,所以,它们的外部特征是不同的。
单就颜色来讲,我国家从南到北的土壤颜色分别是,红色和黄色,这主要分布在南方、往北是黄棕色、棕色或褐色、最北面是黑色的。
同样,不同的地方,土壤性质也不相同,而这种不同,往往也可以通过土壤形态表现出来。
因此不夸张地说,土壤形态学是研究土壤的起点。
第一节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所谓土壤剖面就是自地表凋落物向下的垂直切面。
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母质。
刚才说了,不同的土壤由于形成过程不同,所以,它们各自的断面不同。
它是土壤外部形态的综合表现。
1.自然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层次1.1.凋落物层(A0层):就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组成的层次。
这一个层次根据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A01层:由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组成;A02层:由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组成;A03层:由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组成,在这一层中的凋落物由于强烈分解,只留下了叶脉等难分解的物质。
1.2.腐殖质层:又称为淋溶层,我们用A1层来表示。
这一层中含有比较多的腐殖质和矿物质,养分丰富,结构良好,由于含有比较多的有机物质,所以,颜色比较深,多呈现黑色。
另外,由于水的下渗,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淋溶到下层。
所以,又称为淋溶层。
1.3.淀积层:我们用B层来表示。
这一层的特点是一般比较紧实,含有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
这一层根据它的发育程度,也可以进一步分为,B1、B2、B3---等亚层。
1.4.母质层:我们用C 层来表示。
顾名思义,这一层是由母质组成。
上面我们介绍了自然土壤剖面,但这只是一个模式,在实际当中,往往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土壤层次,比如说,由于碳酸盐的沉积,形成了白色的钙积层,另外,两层之间还可能会有过渡层,也就是既有上层特点,又有下层特点。
它的表示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在A层和B层之间有过渡层的话,我们就用AB 层来表示他,如果B和C之间有,就用BC层来表示。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土壤剖面形态描述第1节土壤剖面形态描述两节小课内容,你可以只抄写大的标题,14周周2、7-302一、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划分可用大写字母H、O、A、E、B、C和R指示主要的土壤发生层或和假定的母质已发生了偏离的主要性质。
(一)主要土壤发生层即H、O、A、E、B、C和R 等字母表示(二)过渡土层其集合了两个主要发生层的性质,它用两个大写字母联合,如AE,EB,BC等,第一个字母标志着过渡层和这个主要层次更相似一些。
(三)混合土层是由混杂在一起的土层成分组成的,但可证明其每一部分是与哪一主要发生土层是相同的。
其表示如E/B,B/C;第一字母表示组成部分占主要的土壤发生层。
混合土层不再用数字词尾修饰。
二、形态描述(一)土壤颜色单个土层的土壤基质颜色首先用标准色名称描述,然后用孟赛尔色卡中给的色调(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表示。
(二)锈纹锈斑(color mottling)1、锈纹锈斑的多少(1)几乎没有锈纹锈斑点占据暴露面小于是2%。
(2)一般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2%~20%。
(3)许多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大于20%。
2、锈纹锈斑的大小(单个锈纹锈斑的大致直径)(1)细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小于 5 mm。
(2)中等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5~15 mm。
(3)粗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大于15 mm。
3、锈纹锈斑的清晰度(1)模糊的锈纹锈斑仅在仔细地靠近检查时,才能辨别出来,土壤基质和锈纹锈斑的色调和彩度十分相近。
(2)清楚的虽然不是十分明显,但锈纹锈斑容易被看见。
土壤基质的色调、明度、彩度容易与锈纹锈斑的色调、明度、彩度分开。
(3)显眼的锈纹锈斑是明显的,锈纹锈斑和土壤基质的彩度可能差几个单位。
(三)质地土壤质地:三类(砂土类、壤土类和粘土类)十二级(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砂粉土、粉土砂壤土、壤土、砂粘土;粉粘土、壤粘土、粘土、重粘土)(四)土壤结构以团聚体的团聚程度、级别和类型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