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5章:镇痛药
- 格式:pptx
- 大小:559.25 KB
- 文档页数:23
《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教学设计作者:刘治芳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6期摘要:药物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中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教学设计药物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結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和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药物化学所涉及的典型药物中,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是其中重要的章节知识点,本文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学选用的教材为徐宁、胡兴娥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同时参考由葛淑兰、张彦文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
本教材共包括十四个章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为其中“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第一节内容知识点。
阿司匹林是百年经典老药之一,其发现、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药物化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因此,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三年制专科药学专业学生,学生此前学习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为药物化学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化学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尤其是有机化学,部分学生在认识官能团和化学结构过程中存在困难,而对化学结构的认识是药物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部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巩固相关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应用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解决该药物的调配、制剂、分析检测、储存保管、使用等问题。
掌握阿司匹林的实验室合成过程及精制操作。
2.知识目标写出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名。
能解释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
3.素质目标通过对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药物化学知识学习,为该类药物的调配、制剂、分析检测、储存保管、使用等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及内容安排设计意图评注组织教学(情景描述)王某,58岁,肺癌中期,患者疼痛难忍,医生给予吗啡注射,效果显著。
患者的疼痛得以改善,但是患者出现了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
医生解释这是吗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在这些症状减轻后继续使用吗啡。
吗啡是麻醉药品,医生给这位患者使用是否使用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过渡)本章镇痛药大多是麻醉药品,有依赖性,易被滥用。
本章主要介绍镇痛药的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药理学相关知识,掌握该类药基本使用技能和用药注意事项。
(板书)第五章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讲解)镇痛药能解除或减轻疼痛,作用于阿片受体,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通常还存在麻醉性副作用,故称麻醉性镇痛药(分析)作用机制: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②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③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特点:多数药物反复使用可成瘾,使用中按麻醉药品实施特殊管理。
第一节吗啡及其衍生物(板书)一、吗啡(简介)吗啡从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中提取得到,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1.吗啡的来源1804年从阿片中提取分离得到纯品吗啡,1847年确定分子式,1927年阐明化学结构,1952年完成全合成,1968证明其绝对构型。
70年代后,逐渐揭示出其作用机制。
(分析)2.吗啡的结构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吗啡为一含有部分氢化菲环的五环刚性分子。
其结构特点如下:(1)A环为苯环,3位上连有一酚羟基;(2)B环为环己烷;(3)C环为环己烯,6位连有一醇羟基。
A、B和C环构成部分氢化的菲环。
OHO O HNCH3.HCl.3H2O(4)D环为直立于环平面的哌啶环,N上连有一甲基;C和D环构成部分氢化的异喹啉环(5)E环氢化呋喃环,由连接A环与C环的氧桥而构成。
玉林市卫生学校
教案
学科:药物化学
主讲:
授课内容:镇痛药
授课班级:08药剂4班
授课时间:2009 .10. 16
玉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课题:镇痛药
课时:2学时课型:理论授课日期:2009.10.16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哌替啶、盐酸芬太尼、盐酸美沙酮的化学结构、性质和用途。
2、熟悉吗啡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可待因、阿扑吗啡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熟悉各常用镇痛药的保存条件要求,能够区别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
4、了解内源性镇痛药。
教学重点难点:吗啡、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教具:
板书:见黑体字
小结: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1.比较吗啡与可待因结构的不同,试找出合理的区别方法。
2.试说出吗啡的全合成代用品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教学体会:
玉林市卫生学校教案(续页)教学进程:。
药物化学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地西泮,酒石酸唑吡坦2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卤加比3 抗精神药物:盐酸氯丙嗪,氯哌啶醇,氯氮平4 抗抑郁药:盐酸丙咪嗪,盐酸氯西汀5 镇痛药: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喷他佐辛6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吡拉西坦二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 拟胆碱药:胆碱受体激动药(氯贝胆碱,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溴新斯的明,盐酸多奈哌齐)2 抗胆碱药:M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N受体拮抗剂(苯磺阿曲库铵,泮库溴铵)3 肾上腺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4 组胺H1受体拮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咪唑斯汀5 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达克罗宁三循环系统药物1 受体阻滞剂:盐酸普奈洛尔2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盐酸地尔硫卓3 钠钾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硫酸奎尼丁,盐酸美西律)钾通道阻滞剂(盐酸胺碘酮)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 EⅠ)–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 NO供体药物:硝酸甘油6 强心药:地高辛7 调血脂药:羟甲戍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药物(吉非贝齐)8 抗血栓药:氯吡格雷,华法林钠9 其他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肾上素受体的药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药物和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药物(利血平)四消化系统药物1 抗溃疡药: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 止吐药:昂丹司琼,盐酸地芬尼多,马来硫酸乙拉嗪3 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4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肝病辅助治疗药(联苯双脂,水飞蓟宾)胆病辅助治疗药(熊去氧胆酸)五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1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2 非甾体抗炎药:羟布宗,甲芬那酸,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塞来昔布六抗肿瘤药1 生物烷化剂:盐酸氮芥,环磷酰胺,卡莫司汀,白消安,顺铂2 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嘌呤,甲氨蝶呤3 抗肿瘤抗生素:放线菌素D,盐酸博莱霉素,盐酸多柔比星,盐酸米托蒽醌4 抗肿瘤的植物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羟基喜树碱,硫酸长春碱,紫杉醇七抗生素1 -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阿莫西林)2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噻钠)非经典的–内酰胺抗生素及–内酰胺抑制剂(克拉维酸钾,氨曲南)2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利霉素5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八化学治疗药1 奎喏酮类抗菌药(吡哌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2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3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曾效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4 抗真菌药: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药物(硝酸益康唑,氟康唑)5 抗病毒药物: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齐多夫定,阿昔洛韦6 抗寄生虫药:驱肠虫药(阿苯达唑)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抗疟药(硫酸奎宁,青蒿素)九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1 口服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盐酸二甲双胍,那格列奈,马来酸罗格列酮2 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乙酰唑胺,螺内酯,氨苯蝶啶十激素1前列激素:米索前列醇2 肽类激素:胰岛素,降钙素3 甾体激素:甾体雌激素(雌二醇)非甾体及选着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几烯雌酚,枸橼酸他莫昔芬)雄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丙酸睾酮)孕激素(醋酸甲羟孕酮)甾体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孕激素拮抗药(米非司酮)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十一维生素1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 维生素E醋酸酯2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生物素药物稳定性研究1药品的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其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2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查原料药或制剂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的条件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