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外交的亮点_以BBC和皇室外交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6.06 KB
- 文档页数:2
英国文化外交的世界影响力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力。
英国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文学、音乐、电影、时尚、体育、教育和语言。
首先,英国文学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出生了许多重要作家,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丁和托尔金等,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阅读。
这些作家的作品帮助读者了解英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
此外,英国还培养了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钦和奥斯卡·王尔德等。
其次,音乐也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部分。
英国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从披头士乐队到滚石乐队以及现代的艾德·希兰,他们的音乐被人们广泛喜爱。
此外,英国还拥有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古典音乐任何机构,如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他们的演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电影也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方面。
伦敦被誉为世界电影之都,英国电影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
从哈利波特系列到詹姆斯·邦德系列,英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英国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学院之一,英国电影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电影人才。
时尚也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方面之一、伦敦时装周是全球时尚界的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买家。
英国设计师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和亚历山大·麦昆已经成为国际时尚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英国的时尚文化是创新和多样性的,通过时尚领域的影响力,英国为全球的时尚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也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摇篮,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是全球最知名的足球联赛之一、此外,英国还是出生了许多著名的体育项目,如板球、橄榄球和高尔夫等。
通过这些体育项目,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巩固了自己的体育领导地位,塑造了自己的国家形象。
教育也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要领域之一、英国拥有世界上一些最古老和最负盛名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利益体,其外交政策常常以三环理论为指导,以维护其全球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有一系列全球性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几个特点是:一是秉持实力外交思想。
英国的外交政策首先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
英国政府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实力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以及外交手段和促进英国全球利益的实质行动。
二是支持民主国家。
英国一直重视和积极支持民主国家的实现,以及民主自由的发展。
英国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权、自由和民主,并努力维护和平、安全和稳定。
英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改善其贫穷和劳动力贫困,促进和谐。
三是坚持贸易自由化。
自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努力将全球贸易视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引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本国贸易利益,尤其是参与全球贸易机制,通过开放贸易政策、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建立全球贸易环境。
四是发展全球联系。
自20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努力发展全球化的联系,以期促进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英国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贸易、研究合作等方式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设立了一系列国际联盟,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
总之,英国三环外交政策首先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其外交政策思想是秉持实力外交,重视民主和自由,支持贸易自由化,并发展全球联系的。
英国的这一传统外交政策在当今时代仍保持其有效性,在维护其全球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的政治外交介绍
英国是位于欧洲大陆西面的一个岛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
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作为一个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英国的政治体系是
由君主制和议会制组成。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君主,目前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虽然受宪法
的限制,女王的权力较为有限,她仍然在一些形式性的事务上起到象
征性的作用,并且对政府的运作进行监督。
英国的议会制度由两个主要的议会组成,即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
议院是由终身任命的贵族组成,负责审议和修改法律议案。
下议院是
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各个选区的选民意见,制定和通过立法。
英国的政府由政府首脑(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
首相是通过下
议院选举产生的,通常是在选举后的政党领袖中选出。
首相是国家最
高行政权力的持有者,负责决策、管理和领导政府。
英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
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英国具有影响力和发言权。
英国也是北约(NATO)和欧洲联盟(EU)的成员国,参与并影响国际安全和合作事务。
英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全球稳定和发展为宗旨。
英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和对话,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如气
候变化、贸易、人权等领域。
此外,英国也定期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
会谈,以加强合作关系和促进各领域交流。
总结来说,英国是一个拥有独特政治制度的国家,以民主和议会
制为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合作为导向,致力于促进全球稳定和发展。
英国的外交风格英国,作为欧洲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国,其外交风格历来备受关注。
英国的外交风格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其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英国的外交风格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英国的外交风格深受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英国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了独特的外交传统和风格。
其中,均势政策是英国外交的重要特征之一。
英国历史上多次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在欧洲大陆维持一种均衡的力量对比,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这种均势政策体现了英国外交的实用主义和灵活性。
此外,英国的文化传统也对其外交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文化注重礼仪、绅士风度和妥协精神,这些特点在英国的外交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英国外交官通常表现出优雅、含蓄和谨慎的态度,善于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问题。
这种风格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二、现实主义与灵活多变英国的外交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实力地位。
英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通常采取务实、灵活的态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政策和策略。
这种现实主义风格使英国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同时,英国外交也表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
英国政府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外交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这种灵活性使英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维护自身利益。
三、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英国外交风格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英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例如,英国在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
同时,英国也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发展。
英国政府通过与不同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风格使英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英国文化外交的世界影响力]英国文化影响力在西方大国中,英国是开展文化外交比较晚的国家,但是其文化外交模式独具特色,不仅成为文化外交领域的后来居上者,其与时俱进的文化外交战略、官方与非官方机构相结合的文化外交推介机制也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社会软实力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英国更加积极地对外开展文化外交,努力借文化外交提升其软实力,以期继续发挥其“帝国余晖”的世界影响力。
梳理英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总结英国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和主要方式、探讨其成功经验,有助于全面了解英国的文化外交模式。
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外交的开展和文化外交模式的建构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英国文化外交的历程20世纪之前,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其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覆盖了几乎全球四分之一的地区,英国文化随着英国的炮舰政策在广大殖民地被广泛传播和接受,英国政府不屑于在英国文化的传播上投入资本,因此,直到一战前,文化外交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英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文化关系在维持大英帝国的影响力方面的重要性,文化外交被提上英国外交的议事日程。
一战至二战期间,加强与殖民地的文化联系是英国文化外交的重点所在。
1923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关于非洲殖民地和埃及的教育政策,并决定在拉美国家创办学校推广英语教学和传播英国文化。
同时,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组BBC广播公司,把BBC纳入到英国文化外交体系中。
到二战结束时,BBC 已经推出了44种外语广播。
为了推动英国文化教育、建设英国与海外长期友好关系,英国政府于1934年成立了英国对外关系委员会(1940年更名为英国文化委员会),致力于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开展文化关系,先后在埃及、刚果、加纳、南美、爱尔兰等国设立了代表处。
二战结束后,为了挽救和恢复二战中遭到削弱的国际地位,英国政府更加重视以文化软实力弥补硬实力的不足,与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战略相配合,英国文化外交确立了以英联邦、英语世界和欧洲为重点的“三环”文化外交战略,英国文化外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英式王室贵族沟通方式
英式王室贵族沟通方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是英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王室成员一直以来都有着一种特殊的谈话方式,这种方式尊重传统和仪式,并以礼仪和优雅为重。
在英国,官方的场合和私人的场合的沟通方式是不一样的。
官方场合通常包括官方会议、国宴、卡拉OK等,而私人场合则通常是一些私人聚会,如家庭、朋友间的聚会等。
在官方场合,英国王室成员通常会用正式的语言,使用较为正式的词汇,这种语言通常被称为“皇家英语”。
在私人场合,英国王室成员通常会使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语言。
他们可能还会使用一些口头禅或俚语,以便更好地与人沟通。
但无论是在官方场合还是私人场合,他们的谈话一般都会遵循一些规则和传统。
英国王室成员通常会用一种缓慢、温和和优美的语调来谈话,这种语调被称为“王室语调”或“皇家音”。
这种语音可以让谈话更加具有魅力和优雅。
在英国王室成员的谈话中,他们通常会使用很多礼貌用语,例如“您”、“先生”、“女士”等。
而且,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敬语,
如“感谢”、“请”等。
他们的话语还常常流露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注重身体语言。
面带微笑、身体姿态优美,甚至连手势都符合规范。
这些细节都体现出英国王室成员的优雅和追求完美。
总之,英式王室贵族沟通方式是具有优雅和礼貌的传统,旨在传达和尊重传统和仪式。
英国王室成员通过王室语调、礼貌用语、温暖的感觉以及注重身体语言等方式来交流。
这种方式体现了他们的高贵和完美主义,也成为了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文化外交的亮点Cultural diplomacy is the use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to increase mutual understanding, build bridges and trust, and develop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political ties. As a major play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rena, UK has the potential to further deepen ties through cultural diplomacy.One of the major benefits of UK’s cultural diplomacy isthat it serves as a platform to showcase the nation’s culture. UK has a rich culture and much to offer in terms of art, music,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and more. Through cultural diplomacy, UK can demonstrate its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its citizens to the world. Doing so can help create a positive impression of UK in the mind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Moreover, UK’s cultural diplomacy can help fos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mong countries and serve to strengthe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m. Throughcultural exchanges, people can be exposed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leading to greater collab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is can help to build bridges between nations, promote 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and create international bonds.UK’s cultural diplomacy can also be beneficial to its economy. The nation’s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among the most vibrant and successful in the world, and cultural diplomacy can be used to showcase i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potential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In addition, cultural exchanges can also encourage tourism, allowing people to learn more about UK and to explore its rich heritage.UK’s cultural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tool to foster global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ties, and promote UK’s culture and economy. It is a powerful and versatile platform that can be used to build bridges,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help to create and maintain strong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ntries. UK is well plac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platform and should continue to do so in order to foste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harmony around the world.。
英国的外交风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的外交风格还体现在其独立性和灵活性上。
英国一直主张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坚决反对外部干涉和强权主义。
在国际事务中,英国通常以平衡大国关系、维护多边主义为原则,努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尽管英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国家,但如今,其外交政策更加注重平等、合作和尊重他国主权,避免强行干涉与人为干预,体现了英国一直奉行的“自由、公正和民主”的价值观。
英国的外交风格是多元化的,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又受到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地位,同时谋求国际和平与稳定,提倡多边主义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英国的外交风格也在不断发展与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与挑战。
相信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英国将继续秉持其独特的外交风格,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英国的外交政策务实而灵活。
英国一直注重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本国利益,追求长期国家利益最大化。
英国外交政策的务实性体现在其灵活应对国际事务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开展经济合作等方面。
英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通常会根据具体国际形势和本国利益需求,采取灵活、务实、富有弹性的外交策略。
英国外交政策还具有坚定性。
尽管英国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但在重大国际事务上,英国政府通常会展现出坚定、果断的一面。
英国政府在关键时刻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正义。
英国是北约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对抗恐怖主义和维护地区稳定。
英国对于维护国际法治和人权也一直保持坚定立场,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篇示例:英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实力的国家,其外交风格也一直备受关注。
英国外交风格的特点在于坚持传统、保持优势地位和强调人权与民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英国的外交风格。
英国外交风格的人权与民主特色体现在其对国际人权和民主价值的坚持与推动上。
解读英国外交的文化传统作者:戴艳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02期【摘要】外交是国内政治的扩展。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对该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有着巨大影响,同样也决定着该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因此考察与分析英国的文化传统,进一步挖掘它的深层次因素如地理位置、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外交精英等,可以对英国外交活动的特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英国外交;文化传统;“光荣孤立”;均势思想一、地理位置上的“光荣孤立”就欧洲的历史来说,英国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国家,它的特别最主要是来自它的孤立状态,而它的孤立状态最初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的不列颠群岛上,四面环海,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全境面积为24.42万平方公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煤铁资源丰富。
正如世界地图册中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一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峡成为形成英国独特地理位置的关键。
一方面它把英国和欧洲大陆隔开,使它的发展离开欧洲历史的主流,但由于海峡的狭窄,又使英国不能不受欧洲大陆的影响。
另一方面,海峡的阻隔使得这个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岛国不易受到外敌的入侵,因此不必把心思和财力用在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陆军上。
这一点在“光荣革命”之后所颁布的《权利法案》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英国从近代以来都未曾维持过一支庞大的常备陆军。
没有强大的陆军也就不必担心国内某股政治力量拥兵作乱,这使得英国国内局势较少动荡,也使温和而开明的政治制度成为可能。
二、冷静理智、务实重行的民族性格英格兰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历史发展的背景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早期被罗马帝国跨海征服。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不列颠岛又成为西北欧种族斗争的中心。
在中世纪北欧维京人的第二次征服高潮中,又融合进了北欧人的文化和血统。
二战期间BBC与英国政府在外交事务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互动关系广播是20世纪初在无线电技术刺激下产生的新型传播方式。
作为广播业的先驱者和公共媒体的典范,BBC一直以客观报道和脱离于政府控制的独立性而蜚声中外,被认为是新闻传播的经典模式。
其公营媒体的性质不同于美国以商业为主导的电台模式,也不同于以政府为主导的传媒体制。
传统观点认为,BBC既不受商业广告的影响,又不受政府的控制。
BBC既享受英国政府特殊政策扶植,又一直保持独立性,坚持其公共服务导向。
传统的媒介研究将媒体作为一个“静态”的体系,认为媒体大致上可以划分为施拉姆所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规定的四种类型: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但事实上,媒介是动态的,受到一定时代背景、政治变动、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国家下的同一媒介,在不同时间内也会折射出不同的传播范式。
以BBC为例。
作为公营媒体,“公共服务”是其首要任务。
但是,作为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下属的一个部门,并由于其获得“皇家特许状”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的经费来源,包括英国政府的特别拨款,因此,捍卫国家利益和宣传英国的文化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BBC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微妙。
本文将侧重探讨BBC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文章选取了二战为观察点,考察在非常态下BBC与政府在外交事务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互动关系。
从现实来看,BBC试图在新闻自由与政府约束之间取得平衡,与后者保持“一壁之遥”的距离,试图营造双赢的局面。
如果能对BBC与英国政府关系进行研究和透视,有助于拨开BBC的神秘面纱,也对发展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大有裨益。
本文以传播学名作《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所提出的四种传播范式为理论基础,以历史的视角,以文献研究方法为主,探讨BBC与英国政府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首先提出假设:在非常态下,BBC的“国家利益”重于“公共利益”。
文章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在二战这样非常态的战时情况下,BBC出于捍卫国家利益的目的,是否会在新闻实践中损伤客观性?本文收集的文献包括中英文两部分,其中英文文献部分提供了大部分的事实性内容,并很客观地指出了BBC在二战期间与英国政府的互动关系,包括配合与斗争,而中文文献对本论文研究问题提供辅助性信息以及视角性解读。
第一讲政治结构与欧洲(西欧)的崛起主要思考题:16-17世纪,欧洲已经出现“现代国家”或“民族国家”。
在主要国家内部,封建性的诸侯割据或半独立状态正走向结束。
但是,欧洲至少依然处于“现代国家”之间的分裂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也处于崛起之中,欧洲的经济、军事力量和技术能力的上升以及海外商业和殖民扩张都是主要表现。
最终,长期以来处于世界最前列的中国文明终被欧洲超越。
那么,上述分裂状态对于欧洲的崛起或经济技术成长究竟有何积极影响?毕竟,通常我们倾向于强调大一统对于经济和技术成长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资料: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一章,主要是该章最后部分。
也有电子版见附件。
麦克尼尔:《竞逐富强》第三章(见信箱中电子版,最后一页漏了,不过关系不大)欧洲的崛起: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15-18世纪),欧洲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对世界范围内其他高级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的总体性超越(即欧洲在经济和技术领域成为世界的领先者),以及欧洲开始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而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宰者。
欧洲:西欧(东欧之外的欧洲地区)。
目的:更好地了解欧洲崛起的动因,尤其是政治结构的分裂对欧洲崛起的积极意义。
一、从罗马的灭亡到欧洲的崛起:欧洲史简述1.罗马为什么灭亡?1)道德解释:罗马人失去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国效力的观念以及尚武精神,从而失去了崛起之时的勃勃生气A.在国家长期繁荣的背景下,追求享受和好逸恶劳之风日盛B.贫富分化严重,而且上层阶级把国家权力当成谋求私利的工具,这在普通罗马人中造就了强烈的不平等意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明显下降C.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很多民族也先后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取得了与“正宗”罗马人(意大利人)平等的法律地位。
但是,前者对罗马国家缺乏足够的效忠意识,而后者以身为“罗马人”感到自豪的心态也逐渐淡薄D.基督教的影响,比如:超脱的出世态度:更多关注来世、对现世相对疏远2)经济-军事解释:罗马帝国中后期,经济弊病越来越多,国家缺乏财力维持各项开支,尤其是无力保持一支强大军队,丧失了支撑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马克斯•韦伯:“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民主国家与经济政策》3)卫生和健康解释:瘟疫、疾病与遗传问题:铅中毒与中国王朝的兴衰有何关系?2.罗马灭亡后的欧洲: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1)封建制(Feudalism)的典型形态:封建制=政治上的分封制+经济上的庄园制A.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臣属,后者则向前者效忠,并承担服军役、纳税等义务。
一.英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1.均势外交传统概念:由于人们已经把近现代西方历史的开端定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这时正值英国的都铎王朝(Tutor dynasty)。
这既是近代欧洲国家体系孕育生发,也是英国主权国家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
对于英国近代均势外交(Balance of Power Diplomacy)传统源头的探寻,也理应定格于此。
都铎王朝的君主们,面对欧陆诸强逐鹿争雄的局面,为这个国家“度身定制”了这样的角色:成为一个欧陆大棋局的天然平衡者。
均势外交具有极大的弹性,能够确保作为维持平衡的一方,左右逢源而位居不败之地,这也是对外政策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自英国作为民族主权国家出现在近代历史,均是外交战略开始伴随英帝国在国际舞台上起起伏伏,最后逐渐“内化”为英国外交的传统,并且为之后的历代英国当政者所垂青。
均势外交政策对于英国而言,包含两方面的政策取向:其一是所谓的“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政策。
“孤立”的要义并非“隔绝”,而是英国不订立约束自己行动的同盟条约,更不承诺为此承担军事义务,只是在欧陆诸强的力量对比势态趋于平衡时,放任其展开激烈角逐而不加干涉。
从这个意义上讲,“孤立”政策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种“责任有限”政策,或者是一种保持行动自由的政策。
这使得“八百余年来英国本土未曾受过外敌的蹂躏……”。
其二是以结盟,分而治之,操纵等为重要手段的干预政策。
这种政策定位意味着,当欧陆诸强间的力量对比天平发生倾斜并出现一国独大的趋势时,作为平衡者的英国绝不会袖手旁观,重新促成力量平衡,以防欧洲大陆内部崛起一个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强权。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由于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总是被打破,英国外交从保持均势的需要出发,频繁地变换结盟对象,甚至不惜与昔日的敌手缔结同盟协定。
马克思对此曾做过深刻的揭露:“英国大臣们即使在打仗期间,以及在有关战争的一些问题上,都是同敌人勾结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