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络穴口诀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3
“十五络穴”16个医案,让你学会用好“十五络穴”,疗效迅捷养趣坊 2022-08-22 19:00 发表于河北土豆微信导读:络穴亦为针灸临床要穴,尤其治疗属于络穴主治的病症,常有奇效,如本文医案所载“偏历穴治疗耳鸣”、“通里穴治疗言语不清”、“飞扬穴治疗鼻衄、“列缺穴治疗手心发热”等,笔者医案点明了络穴治疗特点,对针灸临床颇有启发意义。
用好“络穴”,疗效迅捷十五络穴就是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处的穴位。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所主治的病症多是所属经脉的病候及该络脉本身循行所过的病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针灸学(第2版)》为便于记忆,我们先复习一下十五络穴歌诀:肺络列缺偏(历)大肠,脾络公孙丰隆阳(足阳明),心络通里支(正)小肠,大钟络肾膀(胱)飞扬,心包内关(三)焦外关,光明络胆蠡沟肝,脾之大络是大包,任(脉)络鸠尾督(脉)长强。
一、针刺偏历穴为主治疗耳聋耳鸣高某耳聋耳鸣半年多,多方治疗效果甚微,1998年11月17日找我针灸治疗。
患者耳聋耳鸣,尤其到晚上安静时耳内风声不断,影响睡眠,舌质偏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从他的症状体征看,患者属肝肾不足。
我即针太溪(双)、三阴交(双)、肾俞穴(双)以滋补肝肾;听宫(双)、听会(双)局部取穴以调节听神经。
针灸4次,患者说没感觉到有疗效。
我想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偏历,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其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主脉,治疗耳聋耳鸣应该效果不错。
于是就加刺双侧偏历穴。
针灸3次,患者就说自感耳鸣减轻,继续针灸10次,半年多的耳聋耳鸣豁然痊愈。
二、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言语不清67岁的赵某晨起后说话舌头发硬,言语含糊不清,这可把他和家属急坏了,以为他得了脑血管病,急忙去医院做了个CT检查,未发现异常,回来后即找我针灸治疗。
患者四肢活动自如,言语不清,舌淡苔白,脉弦滑。
十五络穴歌出自《灵枢·经脉》,指十五络脉之穴,十五大络之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穴位(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
十五络脉各有一穴,合称十五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经光明肝蠡沟,肾络大钟膀飞扬,脾之大络为大包,任脉鸠尾督长强。
手太阴肺经——>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手阳明大肠经——>偏历穴(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偏,侧旁与倾斜;历,行走与经过>手少阴心经——>通里穴(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端)<通,通达;里,虚里,即心>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支,分支>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主别络,通达联络,故名内关;一说内,内脏;关,关隘>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足太阴脾经——>公孙穴(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肝木为公,脾土为孙。
从此通向胃经>足阳明胃经——>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侧缘<条口外1横指>)<该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丰隆>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光明者,从少阳络肝,肝之精华注于目,使少阳经脉相交,阳气与阴气通照而发亮,目因是而明,故名光明>足厥阴肝经——>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蠡,瓢勺也>足少阴肾经——>大钟穴(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钟,汇聚之意,为足少阴大络别注之处。
御医脉诀歌皇室诊病命担保,不能望色询病因。
隔丝诊脉审脉理,判断不准掉脑袋。
精通脉理真功夫,皇恩昭示天下知。
熟读叔和脉诀歌,不如临证细琢磨。
要想真知脉学理,请读御医脉诀歌。
浮沉迟数是强弱,弦长细短是形模。
浮而有力是中风,浮而无力气血弱。
沉而有力有滞积,沉而无力寒闭络。
迟而有力风湿痛,迟而无力病因多。
数而有力诸般热,数而无力疮疡多。
脉理总纲牢记心,下面脉理细细说。
浮脉轻扶即可知,犹如水中漂木材。
有力伤风清涕嗽,感冒发热令人愁。
无力可知气血弱,补血理气不用说。
寸浮头痛关浮满,尺浮癃闭肝肾弱。
浮弦伤寒浮虚暑,浮缓风湿早医求。
浮滑风痰浮数热,浮脉之相细研读。
应指浮大细审详,来盛去衰洪脉居。
真阴不足病邪盛,急治方保君无忧。
寸寸心热多失眠,右寸涕嗽无奈愁。
左关肝呕右胃胀,调胃理肝可不忧。
左尺阴虚消渴症,右寸温烧骨蒸痿。
虚脉浮大软无力,夏月暑病可知因。
寸虚自汗多惊悸,关虚中宫胀不舒。
尺虚潮热骨蒸痿,若不急治要亡躯。
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有表无里大散脉,散脉止数定不齐。
左寸怔忡右自汗,左关溢飮右食庳。
足下阳明定浮肿,尺散定是血大虚。
两尺如斯终寿算,良医难医无血人。
重按指下如欲绝,若有若无微脉居。
微脉阴阳虚之极,恶寒发热汗淋菲。
寸微衄血惊兼喘,关微中寒拘急危。
尺脉厥逆元阳损,女子崩中带下亏。
重按始有沉牢脉,寸沉胸胁痛膈水。
关尺腹背腰痛急,沉缓寒湿沉数热。
沉滑当知痰食积,沉若无力必气虚。
沉若有力是寒疾,依脉遣药定有奇。
伏脉推筋按至骨,体虚伤寒双解急。
厥逆脐疼复感寒,急服姜附病不危。
寸思呕吐关思痛,尺伏疝瘕泻谷痢。
何为实脉大而长,浮沉有力皆是实。
实脉风热蕴蓄深,谵语发狂宜下急。
寸实肝呕心胸满,关实腹痛胃肠疾。
尺实肠结是急症,细心医生莫迟疑。
迟缓数结仔细辨,促代更需仔细推。
一息三止号迟脉,浮迟表寒浮沉里。
有力无力皆寒疾,抑阴扶阳不用疑。
寸迟心痛吐酸水,附子茱萸治有奇。
若有滑数是湿热,清热燥湿最相宜。
经络穴位歌诀:十二原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十六郄穴、十五络穴歌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19480枫0人体穴位图2009-06-26 ―帝― 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图2009-04-25 11:27.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穴位深。
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舞动的朱雀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廖四华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胃痛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郝医好药(郝...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U]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中医名词词典》 > 经络、俞穴yiyidaodao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
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
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五络⽳⼗五络⽳歌肺络列缺偏⼤肠,脾络公孙丰隆阳,⼼络通⾥⽀⼩肠,⼤钟络肾膀飞扬,⼼包内关焦外关,光明络胆蠡沟肝,脾之⼤络是⼤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公孙⼤包蠡沟肝,⼼⾥缺肺,⼩正⼤偏。
膀飞扬,丰隆胃,光明胆,督强鸠任⼤钟关。
(脾公孙⼤包,肝蠡沟)(⼩肠⽀正,⼤肠偏历,⼼通⾥,肺列缺)(督脉长强,任脉鸠尾,肾⼤钟,内关,外关)列缺:⼆、络⽳的位置1.列缺:双⼿交叉⾷指下。
2.偏历:腕上三⼨。
3.通⾥腕上⼀⼨。
4.⽀正,腕上5⼨。
5.6.内关与外关,上2⼨。
7.公孙:⾜内侧中点。
8.丰隆:委中与昆仑连线的中点。
9.光明:.5⼨11.⼤钟:太溪下1⼨。
12.飞扬:7(⽓)⼨。
13.⼤包:在腋窝与章门连线的中点。
14.长强。
15.鸠尾。
三、络⽳的意思络⽳能沟通表⾥⼆经,络⽳不仅能治本经病,⽽且还能治其表⾥经病。
络⽳的临床意义主要是“原络配⽳”。
应⽤时应取⽣病之经的原⽳,再取与之相表⾥的络⽳。
⾎络解剖学⾓度⽽⾔,为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动、静脉和⽑细⾎管。
亦称⾎脉。
有分布于深层的,有分布于浅层的。
⼀般指浅表可见的络脉⽽⾔。
《素问·调经论》;“视其⾎络,刺其出⾎”。
临床上针刺放⾎,⼜称为泻络。
四、临床运⽤1、络⽳有联络、调节、平衡⼈体左右⽓⾎的作⽤。
⿐塞不通及流⿐涕的情况许多⼈都有过,常有⼀侧⿐息不通及流⿐涕的,这时,针刺的⽳位也有左右之分,如是左边流⿐涕则针左边,是右边流⿐涕则针右边,列缺⽳向上平刺即可治愈。
半⾝不遂或单侧⾯瘫,络⽳的选取是必不可少的,如外关、列缺、通⾥等。
⾯瘫⾆尖歪向⼀边的,取其患侧,通⾥及郄门,⼀般初起的⼀⼆次即能见显效,这是因为通⾥及郄门⼆⽳有泻⼼阴的作⽤,有余之阴除去则阳⽓复来。
⼼开窍于⾆,故选⼼经及⼼包经⽳位。
偏头痛多可⽤相应经脉的络⽳治疗。
如脾经运化不好导致的头湿如裹痛重,可选⽤痛侧的公孙⽳,少阳头痛可选光明⽳。
2、络⽳有调节平衡其表⾥经⽓⾎的作⽤。
例⼀:肺与⼤肠相表⾥,若肺与⼤肠⼆系统的状态处于相对不平衡时,则可选⽤其对应的络⽳来治疗。
人体穴位顺口溜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内关掌后二寸绕。
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
踝痛找悬钟,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疲劳华佗留。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十二经连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1 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
2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大陵》,络穴《内关》 3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络穴《通里》 4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络穴《公孙》 5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络穴《蠡沟》 6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
络穴《大钟》
7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络穴《偏历》
8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络穴《外关》
9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络穴《支正》
10足阳明胃经----原穴《太冲》,络穴《丰隆》
11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络穴《光明》 12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络穴《飞扬》
13任脉之络穴《鸠尾》
14督脉之络穴《长强》
15脾之大络穴《大包》。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十二经络的别络和十五络穴编辑整理/于立国十五络脉: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
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十五络脉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摘自医学教育网的空间十五络脉的循行有关“十五络脉的循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详情如下:1、列缺穴——手太阴络脉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
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
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2、偏历穴——手阳明络脉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分出,走向手太阴肺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肩髃穴上行至下颌角处,遍布于齿中;其支脉进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
它的病变,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齿冷、经气闭阻不通畅,可取它的络穴偏历治疗。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脾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上行联络于头项部,与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再向下联络于咽喉部。
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突然失音;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可取它的络穴丰隆治疗。
4、公孙穴——足太阴络脉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胃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于肠胃。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骨至阴小指旁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蜜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流注线: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中医经络穴位功能口诀一、经络口诀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二、经络穴位功能口诀手太阴肺经经穴中府穴~ 通畅肺腑无阻碍:尺泽穴~腹痛发热首选穴:孔最穴~久坐不痔的秘诀:列缺穴~列缺霹雳,阴霾消散:经渠穴~呼吸畅通的法宝:太渊穴~气血不足太渊相助:鱼际穴~失声莫担心,鱼际在手边:少商穴~没事常掐,感冒不来烦: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穴~胸中气闷找商阳:三间穴~五官病痛全拿下:合谷穴~牙疼是病也不怕:阳溪穴~头痛耳鸣一扫光:下廉穴~肠胃健康,一身轻松:曲池穴~腹痛吐泻不用愁:肩(骨字加上愚的上面成一字)穴~肩膀的保健医生:扶突穴~止咳平喘有奇效:迎香穴~抛掉鼻炎鼻塞的烦恼:足阳明胃经经穴承泣穴~还你一双明亮的眼睛:四白穴:明目养颜的好帮手:地仓穴~祛风、治感冒,地仓有疗效:颊车穴~口眼歪斜按颊车:下关穴~要想口耳好,按摩下关少不了:头维穴~头痛不可怕,头维赶走它:人迎穴~咽喉肿、高血压,人迎有办法足太阴脾经经穴隐白穴~要想止血快,马上按隐白:太白穴~消除湿疹有太白:公孙穴~调理脾胃的保健师: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阴陵泉穴~让你便便畅通:血海穴~清血利湿,血海本事:府舍穴~腹痛不愁,府舍解忧:大横穴~大肠疾病找大横:周荣穴~让你心平气顺:大包穴~常按大包穴,睡觉更安稳手少阴心经经穴极泉穴~按压极泉,强健心脏:青灵穴~祛除疼痛无烦恼:少海穴~常按少海,疼痛不来:神门穴~宁心提神疗效好:少府穴~治疗心胸痛,少府最有效:少冲穴~急救中风,要掐少冲: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少泽穴~昏迷不用怕,少泽唤醒他:后溪穴~腰痛按后溪,为你解忧急:阳谷穴~耳呜不担忧,阳谷是帮手:养老穴~晚年体健靠养老:小海穴~按小海,脸色红润气色佳:肩贞穴~消炎止痛,肩贞常用: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肩中俞穴~常按肩中俞,肩背更有力:颧(骨上羽下是珍的右边)穴~面部疼痛,常按管用:听宫穴~耳朵聪灵听力好: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睛明穴~还你一个明亮的世界:眉冲穴~常按眉穴,眩晕都退却:曲差穴~鼻窍通透有曲差:五处穴~癫痫不可怕,五处治好它:承光穴~止痛祛热,还你快乐:通天穴~鼻内畅通无阻: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天柱穴~头脑清楚,天柱帮助:大杼穴~祛热祛痛,大杼常用:风门穴~治疗感冒,风门疗效好:会阴穴~止血治痔疮,全都找会阴:承扶穴~臀部减肥按承扶:殷门穴~强健腿腰,殷门有绝招:委中穴~腰痛背痛委中求:承筋穴~小腿痉挛揉承筋:飞扬穴:祛除头痛,神彩飞扬:昆仑穴~常按昆仑,清晨睡安稳:申脉穴~宁神止痛不眩晕:至阴穴~难产别发愁,至阴有特效:足少阴肾经经穴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疼就找涌泉:太溪穴~治疗生殖系统病的好手:复溜穴~肾脏功能的调理师:筑宾穴~筑宾帮你,安心宁神:横骨穴~摆脱男人难言的痛苦:大赫穴~男性健康的福星:气穴~专治生殖泌尿疾病:肓俞穴~告别便秘的痛苦:商曲穴~帮你解决腹痛的烦恼:神封穴~咳嗽气喘点神封:俞府穴~胜过止咳良药: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天池穴~让全身重新焕发活力:曲泽穴~速效“定心丸”:内关穴~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大陵穴~让你口气清新每一天:劳宫穴~手痒难忍,重掐劳宫:中冲穴~迅速降低体温就找中冲: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关冲穴~调整身体内分泌:液门穴~清火散热的“牛黄解毒片”:中渚穴~治疗更年期女性的疾病:阳池穴~提高怀孕妈妈的幸福:支沟穴~摆脱便秘痛苦的秘密:天井穴~清热凉血,调理麦粒肿:消泺穴~不花一分钱的减肥法:肩(骨上羽下珍的右边)穴~上班族的好帮手:颅息穴~耳呜耳痛揉颅息:角孙穴~让眼睛不再受“伤害”:耳门穴~护耳有绝招:丝竹空穴~头痛了点,头晕了还点:足少阳胆经经穴瞳子(骨上羽下珍右边)穴~为你擦亮“心灵的窗户”:悬颅穴~注意力集中不走神:悬厘穴~结束头痛烦恼,提高工作效率:天冲穴~牙龈肿痛快找天冲:阳白穴~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目窗穴~眼睛疲劳不再用滴眼液: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肩井穴~防治乳腺炎有特效:环跳穴~轻松解决腰腿疼痛:风市穴~中风瘫痪有望行动自如:阳陵泉穴~抽筋痛苦及时了:阳辅穴~增强你的腰肾功能:足临泣穴~脚上功夫治头痛:足窍阴穴~止痛定咳顺气必点穴:足厥阴肝经经穴大敦穴~小腹疼痛有特效:太冲穴~药物降压之外的好方法:曲泉穴~解决男女生殖系统问题:足五里穴~让排尿不再困难:阴廉穴~给女人多一点呵护:中封穴~关爱男人每一天:章门穴~五脏病变的“门户”:期门穴~疏肝利气化积通瘀:督脉经穴长强穴~通大便,疗便秘,止腹泻:命门穴~关乎生命存亡的“命门”:身柱穴~小儿止咳定喘有特效:大椎穴~小儿感冒发烧不再犯愁:哑门穴~声音沙哑不必苦恼:脑户穴~头痛感即刻减轻的方法:风府穴~感冒头痛不再打针吃药:强间穴~让你睡好自然心情好: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前顶穴~头晕头痛找前顶:神庭穴~头晕呕吐眼昏花,神庭一针病如抓:水沟穴~紧急救命它最及时:任脉经穴会阴穴~专治男女性功能障碍:中极穴~妇科疾病不用愁: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阴交穴~腹泻不止轻松揉阴交:神阙穴~肠炎腹痛腹泻有特效:上脘穴~增加你的胃动力:膻中穴~减肥不点增肥点:廉泉穴~治疗舌头不听使唤。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骨至阴小指旁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蜜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流注线: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人体有十五个“络穴”,常用于治疗脏腑的慢性疾患:1、列缺穴。
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主宣肺解表、通经活络。
2、通里穴。
手少阴心经之络穴,主治心悸心痛、目眩头痛。
3、内关穴。
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主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4、支正穴。
手太阳小肠经之络穴,主治头痛颈强、肘臂酸痛。
5、偏历穴。
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穴,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6、外关穴。
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主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7、飞扬穴。
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主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8、光明穴。
足少阳胆经之络穴,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
9、丰隆穴。
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主头痛眩晕、下肢痿痹。
10、公孙穴。
足太阴脾经之络穴,主健脾益胃,通调经脉。
11、大钟穴。
足少阴肾经之络穴,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12、蠡沟穴。
足厥阴肝经之络穴,主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13、鸠尾穴。
任脉之络穴,主治头晕目眩、疲劳烦躁。
14、长强穴。
督脉之络穴,主解痉止痛,调畅通淋。
15、大包穴。
脾之大络,主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所谓络穴,即指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络穴,也就是十五络脉起始处的腧穴。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相当于匝道、小道与主干道的区别,络脉多浮于体表,容易寻见,因此作为关键穴位的络穴,也就成了中医针灸治疗中常取的穴位。
所谓原络配穴,就是原穴搭配络穴进行治疗的一种取穴方式。
人体共有十五个络穴,当疾病刚发生在脏腑之中时,往往会影响经脉,而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外溢体表,影响到了络脉,因此古人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的说法。
络穴也常在用于治疗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中医执业针灸特定穴运用记忆总结!特别实用!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十五“络穴”详解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2 》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3 》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十五络穴:手太阴络穴列缺;手少阴络穴通里;手厥阴络穴内关;手太阳络穴支正;手阳明络穴偏历;手少阳络穴外关;足太阳络穴飞扬;足少阳络穴光明;足阳明络穴丰隆;足太阴络穴公孙,足少阴络穴大钟;足厥阴络穴蠡沟;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大络穴大包。
十二经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鸠尾、长强、大包三穴,均为十二经脉与任,督脉,脾之大络与正经循行相别区部位之穴,所以“一络通二经”。
十五络穴详解一、手太阴—列缺穴手太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于穴名交列缺。
这支络脉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络脉并行,直入掌内,散入于鱼际的边缘。
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可见到手腕上的锐骨部与手掌发热等证;属虚的可见到张口呵欠,小便次数过多等证。
治疗时可取列缺穴。
穴在腕上一寸半。
本络脉由此处别作联络手阳明经络。
十五络穴歌1
列缺偏历丰隆公,通里支正飞扬钟,内外光明蠡沟位,鸠尾长强大包充。
注:十二经循行(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三胆肝)
十五络穴歌2
列缺偏历肺大肠,胃脾丰隆公孙想,
通里支正心小肠,膀肾飞扬大钟响,
内关外关包三场,胆肝光明蠡沟香,
任督鸠尾与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厢。
十五络穴歌3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厉当,手少阳络外关住,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其,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五络穴循行、主病歌肺络列缺起腕上,直入掌中散鱼际。
其病实则手掌热,虚则欠㰦遗溺数!心络通里腕一寸,上行循经入心中,上系舌本属目系,虚不能言实支膈!心主内关腕二寸,出两筋间循经走,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烦心。
小肠之络名支正,腕上五寸注少阴,别者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痿废,虚则生肬指痂疥。
虚补实泻针下知。
大肠之络名偏历,去腕三寸入太阴,别者循臂乘肩髃,上颊入耳合宗脉。
虚则齿寒与痹隔,实则龋聋尽取之。
三焦之络名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于胸中合心主,实则肘挛虚不收。
膀胱之络号飞扬,踝上七寸入少阴,实则鼻窒头背痛,虚则鼽䶊尽取之。
少阳胆络名光明,去踝五寸入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不能起。
阳明胃络号丰隆,去踝八寸入太阴,循胫外廉络头项,合诸经气络喉嗌。
其病气逆喉痹喑,虚则胫枯足不收,实则狂癫取之别!太阴脾络名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证则腹中切痛,虚则臌胀取之别!少阴肾络名大钟,踝后绕跟走太阳,别者并经上走心,并经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腰痛!厥阴肝络名蠡沟,内踝五寸走少阳,循胫上睾结于茎,睾肿卒疝病气逆!实则挺长针下泻,虚则暴痒需用补。
任脉之别名尾翳,下鸠尾后散于腹。
实则腹皮痛要知,虚则瘙痒取之别!督脉之络名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
下当肩胛骨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实则脊强虚头重,夹脊有过取之别。
脾之大络名大包,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一身尽疼痛,百节节纵虚病知。
脉若罗络之血者,脾之大包尽取之!。
15络穴口诀
十五络穴
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十五络穴
三、原络配穴:-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
原络配穴口诀:--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 原络配穴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