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简史(中国-01原始)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9
1: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们就开始“着粉施朱”了,其妆饰方法分为四道程序,即着粉、描眉、点唇、抹胭脂,唐宇文集《妆台记》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后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
”战国时期的人们一向都以皮肤的嫩、润滑为美,于是爱美的女性就用白粉来做妆粉。
妆粉的原料一般为米粉、铅粉、石膏粉或滑石粉,由此可见古人十分讲究白粉的制作。
《妆台记》记载,“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抹之,为飞霞妆。
”另外,人们对描眉进行刻意地修饰大约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而细细长长的娥眉则是战国时期女性的最爱。
2:隋唐五代(581—960年)隋唐五代是中国中古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国家富强,社会开放,吸纳了多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女性对审美的意识,使当时的化妆形式多样化。
隋唐女性的装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
无论是宫妓还是私妓,这些女性都是浓妆艳抹,着意修饰。
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是中国历史上女权最高的一个朝代,也难怪会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3:宋朝(960—1279年)宋朝建立之后,经济有所发展,美学思想发展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在绘画诗文方面力求有韵,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绮丽丰富的内容,形成一种回荡无穷的韵味,崇尚淡雅的风格。
虽说宋代女性的妆扮属于清新、雅致、自然的类型,不过擦白抹红还是脸部妆容的基本要素,因此,红妆仍是宋代女性在化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辽、金、元朝(907—1368年)辽在1125年被金所灭,金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蒙古又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元帝国,元朝一共延续了89年。
契丹、女真、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前,长期转居于边塞,服饰装扮都非常简朴,直到逐渐汉化后,才变得比较讲究及华丽。
整体看来,元代女性的装扮在顺帝前后有较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
加上古代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一、原始社会:1、“文身”是我国最初的化妆:⑴用利器在人体的前胸、后背、两臂和面部划出各种图案和记号,并涂红白两种颜色。
备注:持续时间很长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推进⑵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身”来美化自身是一种残忍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颜面修饰术诞生,人们用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脂、粉取取代了文身。
■颜面修饰术开始受到重视,为以后化妆发展奠定基础。
二、春秋、战国燕支: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米粉:将米做成粉末,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部,增加皮肤红润感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
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改善面部皮肤的色泽开始成为化妆内容。
三、汉朝:1、黛:出产西域的黑色矿石,有染色的作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简述中国化妆发展史中国化妆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化妆品主要是由天然植物和动物的提取物制成的。
人们通过使用植物汁液、动物脂肪和其他天然材料来改善皮肤和头发的外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化妆品行业开始发展起来。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化妆品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矿物质和金属来制作化妆品,如粉底、口红和眼影。
同时,人们开始用手绘花纹和彩绘来装饰自己的脸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化妆品来改善皮肤的质量和颜色。
他们使用植物提取物和动物脂肪来制作面膜和乳液,以滋润和美白皮肤。
此外,人们还开始使用香水和精油来增加自己的魅力。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化妆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矿物质和植物提取物来制作化妆品。
他们发明了用于涂抹和保护皮肤的基础化妆品,如粉底和面霜。
同时,人们还发明了一些新的化妆工具,如化妆刷和粉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妆品行业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来制作化妆品,如合成香料、合成色素和合成防腐剂。
这些化学合成的物质大大提高了化妆品的质量和效果。
如今,中国化妆品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中国的化妆品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中国化妆品行业不断创新,推出更加安全和高效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化妆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化妆品到现代化学合成物质的应用,中国化妆品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中国化妆品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
《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化妆是当今女性出门前必不可少的程序,女性希望通过化妆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美丽。
其实,化妆从远古就已经开始盛行,那么对于化妆起源及发展你了解多少呢?yjbys店铺带你解密。
女士美容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我国最初的化妆,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文身”。
据历史文献记载,春秋时,开始用白的粉敷面。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会使用“燕支(胭脂)”。
到了汉代,面部修饰已经十分讲究,眉毛的修剪、描画广泛被妇女们接受。
相传唐代有一乐妓,名庞三娘,演技超群。
年迈赋闲,不施脂粉。
一日有人来邀,问曰:“丑婆,庞三娘在否?”答曰:“我外甥女不在,明日再来。
”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时,且说:“昨日已见过你姨妈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化装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了。
宋代,染甲技术在当时是比较有特色的修饰术之一。
女子以明矾捣碎凤仙花,用其染红手指甲。
据史料记载,画眉始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画眉已经相当盛行。
当时妇女将原来的眉刮掉,以黛画眉。
黛是一种西域生产的黑色矿物质,它具有染色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画眉始于战国时期随着画眉的逐渐普及,到了唐代,眉形已经千变万化,有时兴阔而浓,有时兴淡而细长。
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曾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并赋予每一种眉型以美丽的名称,如“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凌眉”“倒晕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等。
这些都说明了眉毛的美化与修饰是当时化妆的重要内容,对于眉型的创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当今眉型设计理念的萌芽。
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燕支”对面部进行修饰。
燕支是一种燕地产的红蓝花叶,将其捣碎,取汁制成。
泪妆汉代有一种妆容称为“泪妆”。
当时妇女化妆多以米粉涂面,以朱红胭脂涂脸颊,如果只涂白的粉,则称为“泪妆”啼妆唐后期在长安城中流行过一种“啼妆”,即在白妆基础上,不用红色,嘴唇改用乌膏,眉毛画成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印象。
北苑妆南朝时出现了一种“北苑妆”,即在淡妆的基础上,将大小形态各异的茶油花子贴在额头上。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加上古代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一、原始社会:1、“文身”是我国最初的化妆:⑴用利器在人体的前胸、后背、两臂和面部划出各种图案和记号;并涂红白两种颜色..备注:持续时间很长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推进⑵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身”来美化自身是一种残忍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颜面修饰术诞生;人们用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脂、粉取取代了文身.. ■颜面修饰术开始受到重视;为以后化妆发展奠定基础..二、春秋、战国燕支: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米粉:将米做成粉末;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部;增加皮肤红润感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改善面部皮肤的色泽开始成为化妆内容..三、汉朝:1、黛:出产西域的黑色矿石;有染色的作用..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四、南北朝:1、面饰:贴在脸上的饰品..北朝民歌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所为花黄是指金箔剪出来的花型..2、面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花色各异..目的:遮盖把横、瑕疵..■修正脸部缺陷成为当时人们所注重的问题..五、唐朝:重点1、总述:唐朝;在化妆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繁荣时期..这时候不仅化妆所用材料增加;而且化妆的内容更加丰富;修饰手法更为细腻..形成了完整的化妆步骤..2、男女衣服混穿成为潮流;连唐玄宗和姐妹出游时穿女装..3、皇帝在奖励大臣时候;分赐大臣口脂、面脂..4、化妆已经成为一种礼仪习惯;当见朋友时都必须化妆;以示尊重..5、唐朝化妆的发展;赋予了化妆深一层次的内涵;是现代美容化妆的萌芽..举例:相传唐代有意乐妓;名庞三娘;演技超群..年迈赋闲;不施脂粉..一日有人来邀;问曰:“丑婆;庞三娘在否”答曰:“我外甥女不在;明日再来..”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识;且说:“昨日已经见过你姨妈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化妆方法和技巧的进步;是人们思想意识变化的结果;这与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密切相关..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化妆的发展..6、眉毛:①眉形:千变万化;有时兴阔而浓;有时兴淡而细长..②唐玄宗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并赋予每一种眉形以美丽的名字;如倒晕眉、小山眉、蛾翅眉、月棱眉......7、钿:①不仅局限于脸部;头发上也开始..②图案:变化无常;圆、点、面、花、小鸟..③材质:纸质、丝绸、金箔..8、唇:①唇的描绘;收到了女性的重视..②画唇目的:增加唇部色彩..③唇形多;有以形状取名;还有以颜色取名;如大春红、小春红、万金红、淡心红..■六、宋朝:很多女生现在都喜欢涂指甲油;大家了解古代人们怎么涂指甲油吗1、染指甲:用明矾捣碎凤仙花;用其染红手指甲..2、男士喜欢戴花;宋代男子与女子一样喜欢戴花;不仅在良辰佳节表示吉祥;遇有国家大事;大臣与帝王一同戴花..■宋代化妆不局限于局部化妆;开始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修饰与美化..七、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化妆方法没有很大的变化;多是沿袭前人的方法..八、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国民头上的辫子剪掉了;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西洋商品的涌入;化妆新材料和新技术也不断传入我国;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加之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的装扮成为了大多数人追逐的潮流..■这一时期美容化妆技术没有什么创新;模仿是当时化妆的主流..九、194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解放;但是由于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之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化妆完全没有发展;甚至有后退..■化妆处于停顿和萎缩的状态..十、改革开放——今1、经济发展出现飞跃;促进化妆发展空前繁荣;人们迸发出对美的渴望和热情;化妆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2、在借鉴国外化妆的同时;也注重了本民族传统的技艺..3、人们对于化妆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妆与艺术的结合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化妆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简单的学习了中国化妆起源与发展;现在回过头来重新看看;请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意见抽3—4名同学;分析他们学习后的感受..其实中国化妆的起源与发展不仅反应华夏儿女追逐美丽的过程;还反应了中国历史的荣辱兴衰..看看唐朝、宋朝的歌舞升平、花枝招展;再看看清朝的冷冷清清..我们学习古代化妆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为现在服务;发扬我们祖先的传统;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在现在在社会大好环境下努力发展化妆事业;使中国化妆事业处于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