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甘肃省物流业运行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0.53 KB
- 文档页数:2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1•【字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各企业:为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服务水平,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现就加快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奋力跨越期,切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努力提高生产服务能力和水平,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战略举措。
各部门、各市州一定要从加快实现富民兴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努力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实现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切实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15年底,兰州、天水、酒泉等有条件的市州形成1-2家收入过2亿元的大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并在全省5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现新突破。
(一)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围绕打造物流公共信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物流政策三大平台,构建省内城际现代物流配送、西北区域物流集运、国际联运通道三大体系,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一个物流核心圈、四大物流通道、六大物流枢纽、六大物流集聚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甘肃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商贸物流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13.12.06•【字号】甘商务流通发[2013]536号•【施行日期】2013.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商贸物流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甘商务流通发〔2013〕536号)各市州商务局:为全面掌握我省商贸物流发展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入推动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省商务厅决定对全省商贸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研主要内容(一)本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包括:商贸物流业发展整体情况,商贸物流总规模,占社会物流的比例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物流基地、商贸物流企业基本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编制情况等。
(二)本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包括:1、影响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及主要障碍;2、商贸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3、商贸物流行业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推进的主要障碍;4、商贸物流基地在规划建设、引进项目和运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商商贸发〔2011〕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等贯彻落实情况。
特别对商贸物流基地和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备案、土地、资金、税费政策落实情况。
(四)本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任务、重点工程。
(五)物流基地、企业反映的其他问题。
二、调研要求(一)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各市州商务局要高度重视,紧密结合调研内容,深入县区、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本地区商贸物流发展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逐级摸清本地物流企业、基地具体数量、类型和发展情况。
2015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面对全球经济持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全市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适度较快增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3.2亿元(含枞阳,下同),同比增长7.1%,较全国高0.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4%,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1.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571.6亿元,增长10.2%。
一、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生产形势较稳定。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68.3万吨,同比增长3.8%,油料达29.9万吨,同比增长1.8%;水产品达39.0万吨,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增长3.7%。
全市家禽产出7154.9万只,同比增长7.3%,生猪出栏288.1万头,同比增长1.1%。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9亿元,同比增长10.8%。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43.1亿元,同比增长5.7%,国有企业增加值50.7亿元,同比增长0.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392.1亿元,同比增长6.5%,轻工业增加值321.8亿元,同比增长5.2%。
从39个行业来看,29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占74.4%,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34.0%,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速14.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速9.9%;从三大行业来看,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7.8%,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6.4%,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95.1亿元,同比下降1.0%。
甘肃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甘肃省的物流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地理位置优势: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河西走廊是连接
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位。
这使得甘肃成为了中欧班列运输的重要枢纽,物流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交通建设迅速:近年来,甘肃省加大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特别是铁路、公路建设。
甘肃省已经建成了多条重要铁路和公路线路,与大部分省份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这种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为甘肃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发展潜力大:甘肃省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
中国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产业聚集区。
这种产业结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随着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的不断增多,物流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4.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有待完善: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
的物流服务网络建设还有待加强。
尤其是在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为了促进甘肃物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设施的水平,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总之,甘肃物流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优势。
然而,仍需加强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推动甘肃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
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不少于1000字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但其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较高,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将从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1.物流基础设施甘肃省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多条铁路、公路、航空等联通内外地的交通干线,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同时,甘肃省还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农产品的集散、贮运、分拣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2.物流企业目前,甘肃省的物流企业数量逐年增长。
其中,不乏规模较大、营业额较高的企业,如兰州通达物流、兰州铁路分局等。
不过,甘肃省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相对较少,且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甘肃省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物流需求。
3.农产品物流需求甘肃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省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物流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的农产品远销困难,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农产品滞销、浪费等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1.物流服务水平低部分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贮运、保鲜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的质量损失较大。
2.市场信息不畅通甘肃省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不够及时、准确,导致农产品的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较低等问题。
3.农产品质量标准不高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且在运输、贮存等环节也未能保持质量标准,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1.加强物流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应对部分农产品设置贮运和保鲜环节,防止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
同时,应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2.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机制明确市场信息的采集渠道、发布渠道和信息统计分析等,提高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加强对农民市场信息的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避免滞销、浪费等问题。
甘肃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甘肃省作为中国的西部省份之一,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甘肃省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部内陆,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的GDP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从2016年的1.86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9万亿元。
同时,人均GDP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甘肃省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对外交流。
同时,甘肃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型产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支撑。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甘肃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一下甘肃省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首先,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应该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甘肃省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和物流的便捷性。
加强区域合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促进产业对外开放,助力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比如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优秀企业和人才,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甘肃省还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条件,开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提升当地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2015年甘肃省物流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社会物流总额平稳增长,增速回落
201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36万亿元,可比增长4.6%,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完成0.7万亿元,增长6.8%,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52.5%,工业品物流仍占主导地位。
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呈下降趋势,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完成4572亿元,下降22.7%,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33.6%。
农产品物流平稳增长,农产品物流总额完成1722亿元,增长5.8%。
进口贸易仍处于下降局面,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完成136亿元,下降25.4%。
受电子商务市场繁荣及网购与快递的推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完成16亿元,增长19%。
二、货运及货运周转量增长平稳
2015年,全省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完成货运量6.63亿吨比上年增长6.3%。
其中:铁路货运量完成0.6亿吨,比上年下降8%。
公路货运量完成5.2亿吨,比上年增长7.5%。
油气管道货运量完成0.8亿吨,比上年增长11.6%。
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91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6%。
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完成1313亿吨,比上年下降13.8%;公路货运周转量完成912亿吨,比上年增长5.8%。
三、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15年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87亿元,增长20.3%。
其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投资额完成815亿元,增长3.5%;批发零售业投资额完成472亿元,增长67%。
四、社会物流总费用水平依然较高
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19.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957亿元.,增长1.6%;保管费用278亿元,下降0.9%,管理费用101亿元,增长0.8%,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资源来源:《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出品)。